汉祚高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冠正伦
貉子奸猾难驯,趁于国难而把控东南,不独太保深忧,近来我与一众乡人所论,也多虑于此。既然太保有意使我南下坐镇,我当然不能推辞,要为朝廷解此顽疾。
讲到这里,王彬脸上已经不乏振奋之色,已是磨刀霍霍向于东南的姿态:沈氏宗贼之家,狡诈奸猾,于乡土之内盘踞罗织,已经积成顽疾。我也深知,若要除之并非短促之功,需以长力深挖。所以太保也请放心,今次之去会稽,我首先也会镇之以静,徐徐图之,没有万全的把握,不会
世儒且慢,能否听我一言?
王导见王彬已经越扯越远,乃至于讲到前往会稽后计划如何,可见已是笃定将要成行,他心情不免更恶劣。
王彬听到这话,便暂缓详述自己的计划,两眼直直望着王导,点头道:太保请说。
王导又沉默片刻,终究还是顶着王彬期待的眼神,硬着头皮说道:听世儒诸多良言,可见并未把时光虚掷,仍是心系国计,让人欣慰。至于你去会稽,这件事我也想了很久。你听我说,如今东南局势已是胶结,不堪力破。世儒你如果眼下成行,或是荆棘漫野诸多掣肘
太保请放心,我既然受命,这些问题也都考虑过。东南形势确是不佳,不过也不足深患,只要击破沈氏貉首,余者纵使有些喧闹,久而咸宁。
王彬自信满满道。
王导见王彬仍是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如果再说下去,很可能将话题谈崩。但王彬眼下去会稽,实在不算是一个好主意,略一转念后,他便又说道:会稽虽然已成忧患,但毕竟不及眼前。其实我心里更希望世儒你能留在都内,帮忙维持住中枢局面,你也知
太保有话不妨直言。
王彬听到这里,哪怕再迟钝,也能瞧出王导神态间的为难之色,继而自己心内热情也渐渐冷却下来,沉吟道:似乎我与太保,所思略有偏差。我听家人来报,说是沈氏貉子奏言为我请任,我不信那貉子会有如此好心。
话讲到这一步,也没有什么委婉的余地,王导索性直言:是的,其实会稽内史人选,我并无预算世儒,而是另有他选。驸马确是为世儒有请,意在缓解
真的是这样?
王彬闻言后,脸色已经彻底沉了下来,心情可谓五味杂陈,想到自己先前那番作态,不免又羞又恼,恨恨道:太保宏望于江表,所览南北群贤。我自知无甚过人所长,差胜于中人而已,唯以嫡亲所仗,渴望能得太保施以青眼。原来是我满腔杂念作祟,自辱于人,只是有一言请问,不知太保属意何人?
世儒你何必要为此想?你我庭门共生的兄弟,若真是良任有缺,我怎么会不让你去?只是这一件事
王导见气氛果如自己所料,半坐前倾,想要去拉住王彬的手,希望他不要再过分误解。
然而王彬却蓦地将手抽回,只是满脸的冷厉之色:庭门共生的兄弟?贤达如平子,痴愚如彬,大概都是疏远之异类。太保缘何定要将我强缚于都内?我自问此心无贰意于太保,唯患才不足彰,愚不堪用。但也想以此赤纯之心,来为太保分忧一二。
说着,他视线落在了王导书案上那一盒卷宗,劈手将之扯到面前来,翻看片刻后,脸色不免更加阴郁起来,乃至于望着王导冷笑连连:原来这几人,便是太保属意之选?可笑啊可笑,王世儒在太保眼内,原来尚不及这几个庸夫劣卒!我本是深厌貉子,却没想到竟沦落到要让貉子为我执言!
王导听到王彬所言越来越不通情理,也渐渐有些不忿起来:若我真是此想,自有内外共厌!但世儒你一时激于忿念,以此谤我,人情如何能堪?
王彬见王导也动了真怒,一时间微有滞言,迟疑片刻后才对王导拱拱手,继而叹息道:太保或是自有谋算,但此事若无涉我也就罢了。貉子或是邪念举我,引我入彀,他是得算了。今次会稽内史之选,我是不能退让,否则便是甘居卑流之末,尚有何面目居于人前!
话讲到这一步,王导也明白,就算他不愿意也不行了。如果是别人还倒罢了,可偏偏是王彬,这让他即便有满腹的理由,也根本讲不明白。
王彬表态完毕之后,又深深望了王导一眼,涩声道:因此错意于太保,或是更加取厌。此职我自谋之,太保勿阻,于我已是情深。来日任于东南,若侥幸得一二建树,仍是我宗中来日立足于江东之张本,子弟经营之所恃!
说完之后,不待王导答话,王彬已经转身离开厅室。
此时在太保府左侧一个跨院里,殷融满脸愁容的坐在室内,而其对面的梅陶虽然要好一些,但脸上也是没有什么喜色。
叔真兄,你常在太保近畔,依你观之,那小貉子今次所举王世儒,究竟是太保所示,还是他私心作祟,以此惑人?
人一旦有了什么想法,便很难保持固有的心态。原本殷融对于名位之类,倒也并不过分看重,否则也不会年届不惑,才刚刚脱离鞭下序列。可是今次对于会稽所选,他是寄望很大,然而突然出现这个意外情况,让他不能淡然。
殷融心内很清楚,他虽然有些清名令誉,但在人望上,实在不能与王彬相提并论,双方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让他不能释怀的是,太保将他列在备选之中,究竟是真的看好他,还是只为衬托王彬得选?
如果是后者的话,对他而言,不啻于一种羞辱。
梅陶并不怎么愿意跟殷融谈论这个话题,可是晨会散开后,殷融便尾随他而来,让他避无可避。
他虽然也名列备选,但其实本身并不怎么动心,一来他本身便有居任大郡的经历,早年曾经在王敦治下担任豫章太守,所以对这一份履历并不看重。二来他眼下也不是素白之身,因为曾经在肃祖丧期内于家中私奏女妓,而为大尚书钟雅所弹劾被夺职禁锢,近来才又得到太保的征用。
所以短期之内,他是没有什么显用可能的。
看到殷融一脸的困惑之色,梅陶心内其实不乏快意。他很明白自己备选只是凑数,殷融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彼此都列备选之后,殷融在他面前便不自觉的有些高姿态。现在横里插出一个王世儒,梅陶本身便无所欲,自然也就无所谓,但殷融心内的失落,可想而知。
心内虽然有此想法,但梅陶也不便于表露出来,略作沉吟姿态,然后才摇头道:太保如果真的属意于世儒,实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驸马不是也说过,这只是他自己心内所计,取或不取还在太保权衡之间。
殷融听到这话,精神不免一振。确实王世儒要出任会稽,实在没必要再搞这些闲事。多半是沈哲子自作主张,想要以此来阻拦他的前程!
想到这里,殷融不免深恨,忿然道:那小貉子也真是恃用而骄,太保将他拔于典选之用,那真的是信重有加。他既然居于此任,非但不思勤于职守,反而以此巧为奸谋,自作主张,实在是败坏事风!眼下我是身涉此中,不便多言。但此事过后,无论得选与否,我都要在太保面前进言,此事若不严惩,公府任事之风将要浮于规矩之外!
你要进言什么?你要严惩什么?长任公府,尚且不能框于规矩,新进者又能法于何人?
殷融这里话音刚落,突然听到后方传来一个隐含怒气的声音,转头望去,便看到王彬正背负双手,神情冷峻的站在门口,他不免有些尴尬,站起身来说道:原来是王散骑到来,你不知刚才我所论
哼,农家子也配谋任大郡!
王彬在王导那里吵闹一番,心内忿忿之余,也想找梅陶仔细打听一下当中的内情。可是入门后便听到殷融那一番话,虽然所指不是自己,但他眼下本身就是满腹邪火不得倾泻,加上一想到与此类人物共逐一任,便对殷融厌弃无比。
他在太保面前还会有所收敛,可是对殷融又怎么会客气。说完这话后,也没有心情再找梅陶问话,当即便拂袖而去。
殷融脸上原本还有几分笑容,闻听此言,整个人都愣在当场,待到回过神来,王彬早已行远,而在门口则站立着一些看热闹的公府属员,似在对他指指点点。
王世儒辱人太甚!
生平未受此辱,殷融嗫嚅片刻,蓦地跺脚怒吼,满脸铁青之色。
0530 示警乡人
台城里没有秘密可言,几乎就在王彬前脚离开太保府,后脚相关的消息便在台城内传扬开。
殷洪远遭此羞辱,屐齿踏折,口不能言。听说他当场便要向太保请辞,太保亲自出面将他送回署内
东曹属张鉴坐在席中,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讲述着太保府那里传来的最新消息。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一连串的欢笑声。东曹这些官员们自然也都听说过殷融与自家曹首曾有口齿不合,此时听到殷融被王彬如此羞辱,不免生出幸灾乐祸之感。
沈哲子坐在席中,小巧折扇在指间转动着,听到张鉴讲完后,便笑语道:王散骑心高言厉,殷洪远倒是遭受无妄之灾。不过他这一番羞愤也真是有些过了,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农务国本,农家子也非贱称。况且,真正熟于农本者,感天审时,才能岁有丰收。殷君今次肝肠妄动,强求非分,注定颗粒无收,又能罪咎何人?
公府里人际关系如何,就算上面不关心,下面却有许多人盯着。殷融摆明了是得罪了自己,沈哲子当然不会对他客气。所以在王彬那里,殷融还能做个农家子。可是到了沈哲子口中,此人较之农家子还有不如。
底下众人听到这话,也都不免笑起来,并不觉得曹首此言是在贬低殷融。以往他们对两千石的公任认知或许还有模糊,可是随着过去这些天接受大量卷宗名籍的洗礼,所知渐渐深刻全面,殷融不配居任会稽本就是一个事实。
东曹内其他属官还倒罢了,心思或有单纯,并不清楚这件事更加深意所在。不过张鉴也是北地旧姓旺宗出身,因而视野和心迹都要更宽阔的多,对于这一位上官的手段之凌厉便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这件事对殷融的打击绝对不只是一句恶言或一段时间的嘲笑而已,王彬这么说,就等于意指殷融不够资格居任两千石。可以想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假使没有强力的台辅鼎力支持,殷融是不可能再有向上一步的机会。
想到沈哲子上任当天,王胡之居然还隐隐有挑拨自己与曹首争权的意思,现在想来,张鉴不免庆幸自己并无此念。他家贤达于中朝那还是上数几代之前,过江之后家势更是衰落的严重,仅仅靠着一些父祖余荫才能立足稍稳。无论是门第势位,又或心机手段,较之曹首都差远了,根本就没有争权的资本!
没有对立的心思,张鉴只是一心想要做好沈哲子的副手,跟着这样一位强势的上官,他们整个东曹在公府内的地位都将水涨船高。
出了心头一口恶气,沈哲子心情也是不错,略一沉吟后,他便笑语道:东曹创建伊始,便参辅如此大事,虽然眼下台内尚未有决,但我等应尽的职责总是做的没有疏漏。这段时间来,诸君也都辛苦,眼下休沐尚有旬日,便在署内解职休息半日。
如今上下级的关系和职权都很明确,并没有太多越级指挥的现象,所以沈哲子作为一曹官长,权力也是不小。他只要负责将上公交代的事情完成,剩下的时间都能自由安排,所以给人放上半天假也都是小事。
众人闻言后不免更加笑逐颜开,过去这段时间里他们确实累坏了,那么多的卷宗要抄录整理,而且还不能出一丁点的错误,无论精神和体力都消耗很大。
沈哲子从袖中摸出一份印章递给张鉴:稍后请张君持我印信,往殿中杂署去支取一些酒食,算作我犒劳诸位。
众人听到这话后,又都纷纷道谢。后招募的这些属员,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沈哲子直接从家里带来,但也有十数人是直接在台中拆借招募过来。如果满曹都是自己人,那么这个东曹也成了沈哲子自己的办事处了。
这些属员中,算是正式官身有俸禄可领的不过只有一小部分,其他的则算沈哲子自己雇的文吏,所以一应吃穿用度包括俸禄都要沈哲子承担。虽然台中也会拨付一部分,但不过意思一下,时下许多官署主官都是懒任,一方面是实在招募不起人手,另一方面也能将台中这部分补贴自己用了。
沈哲子正等着要与一众下属欢饮半晌,联络加深一下感情,酒食没有等来,沈恪倒先来了。
沈哲子在侧室里招待沈恪,刚刚坐定,沈恪便面带忧虑道:今日太保府内之事,我也是刚刚有问,不明内情,所以急着来问一问,维周你因何要举荐王世儒?
我入职未久,殷洪远对我不乏讽言,若不对这匹夫略施薄惩,位不能安。
王世儒羞辱殷洪远,如今台内已是广传。不过这正是我疑惑所在,维周你向来谋思深远,不可能为了区区小隙便雷厉反击。殷洪远此人,不过台内一弄玄散客而已,诚然其人不配大郡,但假使他真的去了,于我家而言未尝不是好事。可是王世儒却
沈恪皱眉说道,想不明白沈哲子为什么要这么做,明明殷融这个人更好对付一些,为什么要把王彬拉入进来。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起来:台中尚未决定,王世儒也未动身,叔父已经为此深忧
能不忧虑吗?王世儒高门厚望,累居大任,他如果去了会稽,怎么会甘于袖手无为,必然要在郡内大有动作,大逞其威!太保为其倚靠,江州为其臂膀,只怕会稽将要多事啊!
沈恪叹息说道,望着沈哲子的眼神不乏幽怨,有气性没什么,但没必要自惹麻烦啊!
哈哈,这正是我想要的。
沈哲子在席中抚掌笑了起来:叔父能够想到,会稽郡中人家自然也会明白,台中绝对不许我等吴中乡人专守于东南。与其还要心存摇摆幻想,不如众志成城,应对这一个难关。
沈哲子之所以提议王彬,当然不是为的羞辱殷融,那只是捎带着而已。台中不会任由东扬州那么有独立性是一个事实,但是有许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心里还不乏侥幸,认为台中不会对东扬州采取什么过激手段予以肢解。
王导正是要利用人的这一点无知和侥幸,先派明显不够资格的人前往,降低吴人防范和抵触心理。说实话,像殷融那样的人去了会稽,就算老爹不动手,他都未必能将这个官当得安稳。
殷融去了会稽,也仅仅只是一个过渡而已。沈哲子相信,一旦王导通过殷融将会稽内里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应该马上就会换人。就算不是自家人,类似何充这种资历能力都足够的人也是一个好选择。等到换了人选,必然会有一个更具体全面的分权计划,到时候就不是那么好对付了。
迎头缩头都是一刀,与其任由对方徐徐图之,等到有所察觉已经为时已晚,不如干脆抽掉其布置的时间,将大招提前引出来。
就像眼下这样,王彬都还没有动身,沈恪这里已经紧张的不得了。沈哲子就是要以此告诉那些会稽乡人,不要再心存妄想,台中不会放过他们。如果不想接受再被打回原形,那就打起精神来准备对付即将到任的王彬。
沈恪听到这话,才渐渐有所明悟,原来沈哲子是在以此来警示乡人。王彬的分量自然不是殷融能够比拟的,自然会稽那些乡人们对其也都是十分防范。
唉,想要经营好乡土为何就这么困难?伧子霸我乡土之心不死啊!
一俟明白了这一点,沈恪便忍不住感慨道:诚然此举可收警示之效,但王世儒较之殷洪远更难应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维周你虽然将之提前引出,让乡人有所惊觉,不过该要如何应对,你可有什么良策?
沈哲子闻言后便摇头道:我又不是算无遗策,哪会知道该要如何应对。不过王家虽是当世高门,但毕竟南北有别。家父经营会稽年久,又怎么会坐视王世儒在乡中过分肆虐!
台中侨人防范南人,会稽自然是南人防范侨人。沈哲子深知老爹的手段较之自己还要阴毒得多,尤其又在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王彬怎么可能会是其对手。他本就深受老爹耳濡目染,对老爹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历史上会稽被侨人渗透瓜分,一方面是因为会稽地广人稀,另一方面也是人心不齐。像是吴人密集的吴郡吴兴,虽然侨人多居官长,但始终没有染指太深。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几十年后天师道起义便是这里孕生出来,沈家又乐呵呵的加入其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