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之吕布再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回头大宝剑

    今非昔比。

    如今的吕布已不是当年那个任老爷子怠慢的愣头小子了,而是手握重兵的温侯、右将军。放眼整个天下,也是威名赫赫。

    妇人不得干政,吕布倒不在意这些。对他而言,能够真正倾述心声的人,除了戏策,也就只有这位和他同床共枕多年的爱人。

    话说回来,严薇这话倒是提醒了吕布。

    近两年他先是想着应付董卓,后来又忙着关中和西凉的大小事务,以至于忽略了他的舅哥们。

    “嗯,薇娘你说得不错,是该如此。”

    吕布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宽大的手掌覆在妻子白皙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明日我便修书一封,让人带去并州交给老爷子,让他把舅哥们遣来长安,也好同我有个照应。”

    到底是娘家人,即使再不亲,也总比外边的那些人要好得多。更何况,严礼和严义都曾数次帮助过吕布。

    吕布如此爽快的答复,令严薇心中舒了口气。毕竟一方是父亲,一方是夫君,她不想让两头难堪。

    “过完年后,我可能要去趟汉中。”

    过了小会儿,吕布出声说着。

    “不多歇些时日吗”

    严薇手中的动作顿了一下,美眸中流露出失落。

    如今的吕布可以说是身居高位,也封了侯,作为妻子的严薇只希望吕布能安安心心的呆在家里,陪伴着她和孩子。

    然则,家国大事,从来都不是她一妇人能够左右得了。

    吕布深知,曹操、刘备这些人可不是省油的灯,皆是世之枭雄。一味的固守关中,不努力拓张,等到他两发展壮大起来,再想对付可就难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身势力更加强大。到时曹、刘二人纵然联合一起,也撼之不动。

    前些时日,吕布以朝廷的名义召汉中郡守苏固入朝,结果苏固称病推诿,拒不应诏。

    早在征召苏固之前,吕布就已经派了探子去往汉中。这

    家伙根本没病,就是不想入朝,为人鱼肉。

    既然苏固不愿来,那吕布就只有亲自去了。

    严薇是个端庄贤淑、识得大体的女子,她心中虽不愿吕布离去,却也知道夫君心意已决,遂强颜笑道:“夫君只管安心国家大事,府内琐碎,自有妾身打理。”

    吕布‘嗯’了一声,睁开眼眸,“小铃铛和篆儿、骁儿都睡了吗”

    严薇点了点头,应了声‘都睡了’。

    吕布起身,回头看向严薇,舒张猿臂,不等妻子反应过来,便将她‘公主抱’在怀中。

    脱离地面的严薇低呼一声,等她回过神来时,




第五零五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曹操领着诸将走进主帅大营,分列而坐。

    坐下之后,曹操看向夏侯惇,开门见山:“元让,士卒训练得如何了”

    “还需两三月,方能成就精锐之士。”夏侯惇在心中略作估计,侧身向曹操抱拳回答。

    招募士卒的时日尚浅,训练也才刚刚起步不久,此时若是将他们投入战场,也只会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摇旗呐喊,涨涨威势,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杀伤。

    只要敌军铁骑来回两个冲锋,便能轻易的将他们击垮碾碎。

    曹操是带过兵的人,知道训练这种事情急不得,也不与将领们施压,只是让他们好生训练,早日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众将领命应下。

    在营中坐了小会儿后,交代完事情的曹操出了营帐,在他身边,只有毛玠一人。

    两人沿着军营巡视,在一处高地停了下来,俯瞰着下方排成方阵的士卒。

    曹操小眼里闪烁着光芒,叉腰而立,下方这些士卒就是他未来的所有希望。

    “明公,是想再伐董卓”身旁的毛玠试探的问了起来。

    曹操点头,挺直了并不魁梧的身躯,语气雄浑激昂:“董卓乃国贼,我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必讨之!”

    这番话说出,别说武夫,就连他这文士,都陡然觉得心潮澎湃,旁边的矮小身躯在他心中,无限放大。

    果然没有跟错主公。

    压下心中激荡,毛玠向曹操请示:“明公,要不要派人去通知袁家兄弟,或是其他诸侯。”

    曹操有讨董的想法固然很好,然则董卓手中仍旧握有十万虎狼,仅凭曹操一己之力,恐难以应付。

    曹操摇头,否了毛玠的提议。

    上一次的讨董联盟,让他彻底看清了这些诸侯的面目,一个个惜命如金,互相试探,上了战场也是出拳不出力。

    最后若不是被董卓烧了粮草,逼至绝境,他们哪会奋力一搏。

    这样的盟友,要来只会是拖后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毛玠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双方实力相差太多。

    “董卓残暴失尽民心,今天下之人,无不欲生啖其肉。”

    曹操昂然而立,豪气万丈道:“昔年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今有六千甲士,如何破不得国贼董卓!”

    …………

    青州,平原县府。

    时值寒冬,别地百姓冻死饿死不在少数,唯有这里,百姓们安居乐业,有田可耕,能够养活自己。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来的平原县令,姓刘,据说是皇室宗亲。

    刘县令到来之后,对外积极征讨附近贼寇,所到之处,贼匪望风而降;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

    总之,在平原这块县地,极得人心。

    这一日,天气极寒。

    在府内烤着炭火的三兄弟,不由谈起了国事。

    “大哥,那皇帝小儿不过是董卓所立的傀儡,管他作甚!”张飞自从相貌渐变粗犷之后,嗓门儿也跟着大了许多,稍微加大音量,便有如雷震。

    “三弟,莫要胡说!”刘备责斥张飞,他这兄弟,有勇力也足够忠心,就是性子太莽,冲动好斗。

    他要再不约束着点,早晚得闯下大祸。

    张飞却不以为意,“要我说,大哥你贵为汉室宗亲,又深得百姓爱戴,这皇帝就该由你……”

    刘备哪能让张飞将剩下的话说完,赶忙打断,

    厉声怒斥:“我虽为汉室宗亲,却断然不会行那悖逆之事。你若再敢胡说,我便叫你二哥,封了你的嘴巴。”

    “不说就说,谁稀罕似的……”

    张飞倍感委屈的小声嘀咕两句,然后朝刘备、关羽说着:“大哥二哥,我去练武了,你们慢慢聊吧。”

    说完,便从堂屋走出,去了练武的院地。

    少顷,有衙吏从外边跑进,向刘备禀报:“县令,外边有人想要求见您。”

    见我

    刘备不知何人,主动起身往外走去。

    府外,站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拄着一根木杖,像是逃难而来的难民。

    &



第五零六章 崛起的袁绍
    冀州,渤海郡。

    袁绍作为一郡之守,近些时日却是颇为惆怅。

    遥想当初,讨董之时意气风发,袁绍被众诸侯推为盟主,天下士人无不仰慕其名。

    只可惜,数十万大军最后,含恨虎牢。

    讨董失败之后,关东牧守们为扩充个人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彼此攻伐。

    冀州牧韩馥见此情形,唯恐袁绍坐大,暗中减少军需供应,企图饿散、饿垮袁绍的军队。

    韩馥虽为袁家故吏,此时的职位却是袁绍的顶头上司。

    “唉……”

    念及此处,袁绍怅然叹了口气。

    幕僚审配见了,不由问道:“主公何故叹息”

    审配因不得志于韩馥,而归于袁绍。

    袁绍对审配很是器重,遂将韩馥克扣粮草、军饷的事情,全都同审配说了。

    审配听完,捋须应道:“昔日主公问我,大事如果不顺,何地可以以之为据守我答曰:‘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

    袁绍记得这话,这是他当初考校审配的问题。所谓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其中间广大地区正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

    “此时,正是天赐之良机!”

    审配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袁绍攻取冀州。

    袁绍的志向当然不满足于区区一个渤海小郡,他对被称为‘天下之重资’的冀州垂涎已久。

    只是他性情优柔寡断,迟迟难下决策,心中亦是颇为担忧,韩馥作为冀州牧,手中的兵力远非袁绍可比。

    “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攻打不下来,我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袁绍有些英雄气短的说着。

    审配却不以为然,他素来是个极有主见的人物,当即给袁绍出起了主意:“主公,韩馥不过是个庸才,我们可以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我们再趁机派出能言善辩之人,去和韩馥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

    袁绍听得这话,眼中一亮。果然照审配的意思写了一封书信送给公孙瓒,许以重利,使他南袭冀州。

    公孙瓒收到书信,信中袁绍表示,若能让他坐上冀州牧,当把冀州北境中山国一带的土地,送与公孙瓒。

    公孙瓒大喜过望,简单同幽州牧刘虞交代一声,便发兵南袭冀州。

    韩馥得知公孙瓒来袭,与之交战,可他哪里是公孙瓒的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慌了手脚。

    此时,袁绍的外甥高干、以及麾下谋士荀谌,不失时机地来到了邺城。

    荀谌与韩馥乃是旧友,想面见这位冀州牧,并不算难。

    来到州牧府,韩馥接待了二人。

    不过韩馥的精神似乎并不太好,颇为憔悴,毕竟连战连败,虽然暂时休战,但公孙瓒仍在北方虎视眈眈。

    韩馥命人端来果肉点心,歉意的同二人说着:“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荀谌对此表示不甚在意,而是开门见山的问道:“文节兄,可是在为战事发愁”

    韩馥祖籍颍川,也是土生土长的颍川人。他自认同荀谌关系不错,也不瞒他,点了点头。

    荀谌饮了口水,沉吟片刻过后,方才放下水杯,缓缓说道:“我有一计,倒是可救文节兄眼下之难。”

    听得这话,韩馥如是抓住救命稻草般,赶忙询问起来:“友若有何高见,快快教我。”

    他是真被公孙瓒这头白狼给打怕了。

    荀谌遂说起眼下冀州形势:“公孙瓒统率燕、代两地的军队乘胜南下,冀州各郡纷纷响应,军锋锐不可当。渤海郡的袁绍此时又率军向东移动,意图不可估量,文节兄的处境,很



第五零七章 昔年枭雄,今已老
    袁绍领了冀州牧,自称承制,向朝廷上奏,表韩馥为奋威将军。不过却只是个虚名头衔,既无将佐,也无兵众。

    韩馥的苦难日子自此开始,以至于逃难陈留,投奔张邈。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领了冀州牧的袁绍志得意满,他把当初反对他的人全都宽恕,并让他们恢复原职。

    这手收买人心,玩得那叫一个漂亮。

    北方的公孙瓒也暂时退去,私下书信给袁绍,让他不要忘记当初的承诺。

    袁绍对此倒是不以为意,心中嗤夷。

    你赢得了韩馥,却未必赢得了我!

    这天,袁绍找来被他拜为别驾从事的沮授,踌躇满志的问道:“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代深受皇恩,当竭尽全力兴复汉室。然而,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就不能成为霸主,勾践没有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我想与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何妙策”

    此番话中,袁绍自比齐桓公和越王勾践,将沮授比作管仲、范蠡,以表示对沮授的器重和信任。

    沮授听得这话,心中那股感动直冲胸口,无以复加,以为遇到了明主。

    他之前在韩馥那里一直郁郁不得志,如今袁绍这番话,令他恨不得随着袁绍南征北战,肝脑涂地。

    “将军年少入朝,扬名于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

    不得不说,这些文人拍起马屁来,是一套一套的,军中武夫是望尘莫及。

    沮授接着说道:“将军应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征洛阳董卓;还讨黑山,可以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鲜卑、乌桓。您就可拥有浊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陛下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天下谁能挡之”

    这一波节奏,带得袁绍心花怒放。

    “好,明年开春,我便号召天下,再讨董卓!”

    袁绍说得豪迈无比,如今董卓没了天子在手,还背上欺君逆国的罪名,可谓是虎落平阳,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1...156157158159160...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