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允熥一直未表明身份,所以底下的人都在猜测他的身份。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雍容华贵的贵公子,但是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势,一定是久居上位,常掌大权的人才会如此,不太像是一位无所事事的郡王啊

    他们还在猜,这时听到了允熥的说话,吴玉朝说道:“不敢当公子的拜托二字,有什么事情就请吩咐。”其他人也应和着。

    允熥也喜欢直来直去的,就说道:“那好,我就直说了。”

    “第一,你们几个编写一个表达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有多残暴的戏,能表示的多残暴就多残暴,只要百姓能以为那是真的就行。然后再改编成适合说书人说的本子,广为流传。”

    “第二,写太祖皇帝如何拯救苍生,驱赶蒙古人的事情。可以写些鬼神之事,也可以不写,但是要是写了就写太祖皇帝是昊天玉皇大帝下凡拯救人间。也是先写戏的本子,然后改写成说书的本子。”

    允熥说完了第二件事,感觉这不就是《英烈传》嘛!历史上《英烈传》被满清给禁了,不过这种民间的评书不好禁,但是也导致版本众多并且大多粗制滥造,后世历史最悠久的版本居然在日本,是明末时期跑到日本的华人带过去的。

    允熥决定弄一部能和《三国演义》并称的《英烈传》。先让他们写着,要是不好了,就让他们再改。

    “第三,你们还要写一些戏曲或者说书的本子,《大诰》看过没有”

    底下的人都摇头。

    允熥接着说道:“《大诰》里面写了不少的关于本朝刑律如何的典型案子,我回头叫人挑选出一些案子来,你们把这些案子改写成戏曲或者说书的本子。”

    “现在就这三件事。注意,一定要让百姓喜欢看,不要为了迎合我。我喜不喜欢看不要紧,一定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等你们写出来了,我会让在京城的大小戏园子让老百姓来看的。要是老百姓爱看的不多,那我就要唯你们是问了。”

    “等以后了,还要让全国的戏班子都来演,让全国的百姓来看。”

    听了允熥的话,在场的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允熥叫他们来是干什么的,就是先是宣扬大明多好,再就是告诉百姓大明的案子都是怎么来判。

    允熥这完全是从后世学来的宣传手法,虽然改开之后就不好使了,但是那全是因为米国太强的缘故;现在要论生活水平,大明未必是世界第一,但是也差不多,反正周边的这一圈国家都远远不如的,所以允熥对于宣传很有信心。

    至于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普法了,防止县官儿利用老百姓的无知来蒙骗百姓。

    话说朱元璋当年为了普法,规定家里有《大诰》、《大明律》的一律罪减一等,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大诰》、《大明律》买回家也不会看,也多半看不懂,就算是识字的人有这功夫不如去看看四书,所以朱元璋的普法没起到多少作用,

    只是让书商们大赚了一笔。

    等允熥的话都说完了,又过了一小会儿,从九江过来的张耳说道:“公子,我们大多久居江东一带,知道这里的百姓喜好什么样的戏曲;我是九江人,要是写茳西人喜欢看的戏曲也好说。但是其它地方的人未必喜欢这样的。”

    “别的不说,就是各地的方言都不一样。同样一句话,用京城的官话说出来百姓多半就能大笑,但是到了湖广当地人多半认为是莫名其妙。”

    允熥也知道这种情况,华夏太大,各地的方言差距很大,外地人根本听不懂。

    可不要以为在后世能听懂外地的大学同学说的话就能听懂当地的方言了,他们说的不过是带当地味儿的普通话而已。前世的允熥去过巴蜀,在蜀都喝茶,另外一桌的人当地人说话聊天,允熥是一个字也没听懂。

    允熥说道:“我看了,你们有茳西的,直隶的,悊江的,鍢建的,还有罗先生是山東的,这已经是五个地方了嘛!先写着,就先写给这五个地方的百姓来看吧。”

    “你们要是有其他地方的认得的人,和你们一样是编写本子的行家里手的,也可以举荐给我,我让侍卫们去把他们找来。”

    听了允熥的话,吴玉朝说道:“我有几名好友,鍢建、广東、湖广的人都有,也在建阳,我可以写信把他们叫来。”

    允熥说道:“好!这位吴先生可以马上去写信,把信写好了交给我的人,我马上让他们去送!”

    然后允熥又说道“诸位先生,你们只要好好的写,达到了我的要求,你们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都不在话下。还有你们自己现在手中想要出版的文章,也都可以出版了!”

    听了允熥的话,大家都高




第230章 正统与大厨
    这时吴玉朝打断罗贯中,说道:“不对,那汉高是伐无道诛暴秦,是以得到的皇位。【全文字阅读】曹操之子篡位得来的皇位,二者怎么一样”

    罗贯中说道:“秦二世是无道的昏君,那汉献帝就是有道的明君了如果他真的是有道的明君,怎么会让曹丕窜了皇位”

    吴玉朝沉吟道:“这”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理论,既然是有道的皇帝,那一定不会被窜去皇位的,被窜去皇位的,一定是无道的皇帝。

    中国古代可能承认一个王朝末代皇帝不是昏君,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这位皇帝继位之前,就已经是两国相争的情况,然后某个国家被灭,这样可以认为这位末代皇帝不是昏君,比如崇祯帝朱由检,还有吴越王钱淑。但是这样的皇帝也多被认为是昏君,比如五代时期的其它国家的末代皇帝。

    所以既然汉献帝不是什么好皇帝,那么曹魏代替了他的皇位也就不是什么罪过了。

    罗贯中见吴玉朝不说话了,接着说道:“西晋时期,以曹魏为正统,是因为晋代之皇位是曹魏禅让而来,所以必须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衣冠南渡,又有人提以蜀汉为正统,是因为北地曹魏故地尽失,而蜀汉建国于南方,所以提蜀汉为正统,但是因为司马氏的皇位受曹魏禅让而来,所以未有定论。”

    “在之后的南朝,也是一样,所以均以蜀汉为正统。”

    “隋起于北方,又定蜀地,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之后的李唐对此并无定论。”

    “到了赵宋之时,因为宋太祖受后周皇位禅让,当时赵宋初立国时南方未定,恰如曹魏,所以以曹魏为正统。”

    “之后宋高宗南迁临安,丢失中原,为了证明自己为正统,又提蜀汉为正统。”

    “前元对此并无定论,但是朝野舆论多以曹魏为正统。”

    “待到本朝,太祖以英明神武之资,十七载平定中原;又是布衣为帝,尊三国哪一国为正统均是无妨。”

    “但是本朝以北元为主要对付之国,而三国之中只有曹魏曾北击匈奴,与本朝相仿,所以太祖皇帝才会不反对以曹魏为正统。”

    “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边远之地都是封国。

    曹魏占据中原,当今陛下同样未分封中原。以曹魏为正统,正可表明占中原者为正统,防止这些封国自称正统。”

    这时罗贯中停下来喝了口水。

    吴玉朝叹道:“从前我也多读史书,但是从未如此想过这些事情。看来我也不过是人云亦云之辈了。”

    罗贯中笑道:“你别忙着称赞,还有呢。”

    吴玉朝惊讶的说道:“还有话说”

    罗贯中道:“正是。吴玉朝,咱们虽然以前不过是写话本的,但是也是读过史书的人。你可否注意过,太和三年(西元朱元璋朱元璋9年)东吴孙权称帝之时,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提出‘二帝并尊’之事”

    吴玉朝说道:“当然记得。啊,我知道了。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下哪有有两个皇帝的道理。并且之后蜀汉一直承认东吴也为皇帝。若是以蜀汉为正统,那么被蜀汉承认为皇帝的东吴是正统吗所以不能以蜀汉为正统。”

    罗贯中说道:“就是这个道理。”

    吴玉朝说道:“我明白了。并且,我也知道了这位贵公子是何人了。”

    罗贯中惊讶的说道:“你知道了”

    吴玉朝笑道:“是的,我已经知道了。”然后他拿起笔在手心写了一个字,然后亮给罗贯中来看。

    罗贯中一看,果然是一个‘熥’字,只是‘通’半边缺了一横,表示讳缺之意。

    罗贯中说道:“老友你真是聪明绝顶,居然通过我这三言两语就猜到了。”

    吴玉朝说道:“你说到‘当今圣上又起分封’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定是这位了。还有哪位宗室会如此为朝廷考虑并且年岁也对的上。”

    罗贯中说道:“虽然你猜出来了,但是也不要多话,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对外张扬。这位公子不是爱张扬之人。”

    吴玉朝说道:“我知道了。等着我回去和他们抢活儿,一定要把写太祖皇帝拯救百姓的这部戏的活计抢过来。”

    又对罗贯中说道:“你已经如此了,可不要和我抢。”

    罗贯中笑道:“知道了,我已经六十四岁,哪还有你这功名利禄之心你尽管放心便好。”

    吴玉朝想着确实如此,也就告辞回去抢活儿了。只留下罗贯中摇摇头,然后继续写他来之前正在写的东西。

    ===============================================

    允熥出了安置这些泰斗的大院子,觉得已经好久没有在民间随意的行走过了,所以决定今日在民间走一走,也好知道大明京城的百姓都是如何的日子了。

    不过允熥当然不会放松自己的安全的,前后十几名侍卫簇拥着,并且两侧的侍卫随时准备着万一有人射箭为允熥挡箭,并且绝不朝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大家一看他们这个阵势,就知道是有数的勋贵人家或者王爷,也都躲着走。

    他们没走几步路,就路过了大明的教坊司的胡同。

    允熥看着教坊司。其实他很有进去一探究竟的的,倒不是想去,只是好奇。皇宫里边无数的宫女只要他想随时可以推倒,他可不相信这里的这些娼家比皇宫里的平均质量还高。或许有某些出众的,但是都是



第231章 比武
    梁德齐觉得自己自从先帝驾崩以后就十分的不走运。

    先是跟随师傅来京城的路上被诬陷偷看民女洗澡,给人家赔了半天的不是,要不是自己的师兄弟的特殊身份,估计就得留在那里当上门女婿了;

    然后在到了京城以后被人家骗了整整十贯钱,这可是自己半年才积攒下来的钱;

    再然后就是今天与自己的师兄弟出来逛街,在路边的茶摊上喝茶的时候,很巧的见到了大家都见过一面的当今皇帝,并且在众人想要偷偷溜走的时候被发现了,并且数名看起来就像是宫廷侍卫的人马上就向他们走来了。

    梁德齐为了不惹事也就乖乖的跟着过去了。他的师兄弟们也一样。

    允熥见到对方乖乖的跟过来了,也就知道对方基本上不是什么大犯罪分子了,在自己的侍卫付完账以后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巷子里。

    过路的百姓见到二三十号大汉向小巷子里走,顿时觉得这是要打群架,纷纷避开这条巷子。

    允熥站定以后,朝着自己认为的为首之人说道:“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认得朕”

    被认为是为首之人的就是梁德齐。他低头说道:“启禀陛下,我们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在之前陛下去会同馆的时候见过陛下一次。”

    允熥这才明白:“原来是武当派的人。”不过小心谨慎的允熥并未完全放松警惕,又问道:“怎么你们武当派还没有回武当山”

    梁德齐老老实实地说道:“启禀陛下,李师叔(李静修)带着一些人前几日就回武当山了,掌门打算带着我们这几日,与白云观、泰山派的前辈一起去北平。”

    允熥又问:“为什么带着你们去北平你们是俗家弟子吧,要论道法、传教恐怕比不上那些入门子弟吧。”

    梁德齐低头说道:“陛下说的是,不过我们武艺不错,所以带着我们去护卫。”

    允熥在问话的时候一直拿眼睛扫着其余的人,见到一名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面有不忿之色,对这个人说道:“你有什么话说”

    那人明显是一愣,但是之后马上回过神来,说道:“陛下,我们虽然是俗家弟子,但是要论道法不一定比入门弟子差。”

    “只不过正式入门出家以后不得娶妻生子,所以我等并未出家。”

    这个人并无多少城府,所以允熥就此断定他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示意侍卫们可以放开箍着梁德齐的手了。

    允熥说道:“既然是武当派的高徒,那就没事了。你们回去吧,记得不要和别人说朕出来微服的事情,即使是你们的师父也不能告诉,记住了吗”

    梁德齐马上低头说道:“是,陛下。”然后他招呼着师兄弟们赶快走。

    这时允熥突然想起来:‘既然这些人的功夫不错,我何不留功夫最好的人在身边当侍卫陈兴他们战死在北方以后,宫廷侍卫武艺最高水平可是下降了不少,按照规律得再过十年才可能把这个水平恢复回来。’

    于是允熥又说道:“你们几个停下。”

    梁德齐听到允熥的话忙停住。

    允熥指着梁德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梁德齐答道:“回禀陛下,小民名叫梁德齐。”

    允熥随口夸到:“名字不错。”然后说道:“刚才你说你这些师兄弟功夫不错,可愿意与朕的这些侍卫比试比试”

    梁德齐是很不想和皇家搅在一起的,闻言马上说道:“小民等人的功夫如何可以与大内侍卫相提并论,还是不要比了。”

    允熥故意激他:“怎么难道武当派的功夫不好”

    梁德齐一听允熥这样说话,

    顿时知道不好。他倒是无所谓,和皇帝整这个气没必要;但是不少的小师弟都受不得这个,平日里在湖广行省谁敢说武当派的功夫不怎么样,他们肯定会打上门去的。

    梁德齐只能说道:“那就请了。何处比试”

    允熥知道京城的兵马司每日都要巡查,真要是在这里打起来惹来兵马司的人就不好了,所以说道:“跟着朕来。”然后带着侍卫走出小巷子。

    梁德齐也带着自己的师兄弟们跟上。一边跟着走,一边嘱咐道:“你们一会儿比武的时候一定记着手下有分寸,如果要赢了一定注意给对方留些面子;记着一定不能打伤人。”

    他们也答应着说道:“放心吧梁师兄,我们手下有分寸的。要是我们出手就是伤人,湖广的按察使司衙门早就把我们抓走了。”
1...6768697071...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