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二人又讨论了一会儿没有结果,朱楩说道:“先不讨论他为何会投降了,看看他的条件。”
沐昂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朱楩说道:“他们条件还不少,不过最重要的一条是让他在蒲甘当土司。”
朱楩看了看,笑道:“和咱们预想的条件也差的不多。”
“这可差多了。蒲甘城是缅甸这里前一个国家的都城,被阿瓦占领后也是重镇,其城池不比阿瓦城差,若是让他占据蒲甘,以后又是一个大患。”
“况且咱们计划让那罗塔担任土司,而不是明吉斯伐修继续担任,这也很重要。明吉斯伐修担任国君多年,对部下的控制力也强,而那罗
第670章 攻缅——杀
这时卓敬从外面走了进来,泰语和彝语他听不懂,但他能听懂汉语,虽然大家因为朱楩在场说话其实还有些收敛,但对卓敬来说仍然太污耳朵。
卓敬大声说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若是俘虏出言不逊,斩杀了即可,怎能如此说话!何况这个俘虏也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众人听到卓敬的声音马上停住了话头,朱楩也是一样。
卓敬又斥责了几句,问道:“俘虏都交代了什么让你们这样谩骂”
“卓相,袭击我军的人是勃固当地的造反百姓,他们误以为我们是勃固官府的援兵。”储杰说道。他已经将之前使用的‘起义’换成了‘造反’。
卓敬也觉得很莫名其妙:“我军和勃固人的军队差别这么大,和阿瓦人的军队也完全不同,这些造反的百姓怎么会误认为我们是勃固官府的援兵。”
不过缘故却问不出来,俘虏的这几个人都是被告知过来打勃固官府的援兵就过来了,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汪用让他们过了好几遍刑也什么都没问出来。
不过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军接下来做什么。
“殿下,沐将军,右相,不能这样退兵!我大明的军队岂能被偷袭之后灰溜溜的逃回去!”储杰说道。
此时大明的军队说战无不胜当然是在吹牛,但士兵和武将都对自家军队充满了信心,蔑视周围一切蛮夷的军队,包括蒙古兵。
对于他们来说受到这些连兵都不是的蛮夷百姓偷袭十分耻辱,普通士兵的求战**都十分强烈,更不必提武将们了。
“是啊殿下,右相,我大明岂能这么退回去!必须给这些胆敢偷袭咱们的,什么缅人教训,告诉他们大明的军队不是能轻辱的!”其他的武将说道。
卓敬本想说:这些勃固的缅人并不知道我军是大明的军队,他们也没有侮辱大明军队的意思;但他看着这些十分激动地武将,话就说不出口了。
朱楩虽然有些犹豫,但也知道此时不能驳了武将们的求战之情。
他记得在京的时候听允熥说过一个小故事:大明之前的某个朝代,一个士兵十分奋勇的杀敌,打到敌军统帅面前,被敌军统帅踹了一脚口吐鲜血,他大怒拿起石头要砸死敌军统帅,但他的统帅为了战后能安抚地方,阻止了这个士兵。之后这个士兵再也不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了。
当然朱楩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允熥前世从83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里看来的,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他也认为这个故事很有道理。士气可鼓不可泄,这次阻止了他们求战,以后他们哪里还会奋勇打仗
“那孤就下令,对当地的缅族造反之人进行报复,让他们知道不能得罪大明!得派人去抓几个勃固孟族人来,让他们带路对付当地的缅人;那罗塔,你和勃固孟人打交道多,手下懂孟语的人也不少,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朱楩说道。
那罗塔躬身领命。
消息传到跟随朱楩而来的土司那里,顿时惊起了一片欢呼之声。有大明的火药武器在,没有攻不破的城寨,他们可以抢到很多财物了!
“阿郎,最后还是得在当地打仗。”刀白凤笑道。
“唉,竟然不得不当一回陛下口中的‘国际主义者’,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朱楩叹道。
“国际主义者什么意思”刀白凤好奇的问道。
“这是陛下发明的一个词儿,大概意思是本国出动军队帮助毫无干系的国家平定叛乱,或者毫无回报的帮助这个国家。”朱楩解释道。
“很形象嘛,陛下能想出这么形象的词语,也是个很有趣的人么。”刀白凤笑道。
“在阿郎的面前称赞另外一个男子,岂是待嫁女子的所为。”朱楩佯怒道。
刀白凤也知他在开玩笑,不过还是撒娇道:“阿郎,不要生气了,奴家知错了。”
“阿郎逗你的,”朱楩笑道:“你又没有见过陛下,我吃哪门子飞醋。”
“阿郎你真坏。”刀白凤笑着锤他。
……
……
“村寨破了。”沐昂放下千里眼,说道。
“也不可能攻不破,这些木头和竹子建的村寨怎么可能抵挡大炮。可是咱们的火药不多了,总得留点儿预备突发情况,不能都用尽了。”朱楩说道。
“咱们已经攻破了十五个村寨,这是第十六个,殿下,打下这个村寨就撤兵吧。”
“不仅是还因为火药不足了,还因为士兵们连续奋战,又是在缅甸这种比雲南还要潮湿的地方,他们也很累了,需要休息。”
“况且殿下今年还想回京过年那就必须马上返回阿瓦城。殿下还要从阿瓦去雲南东边的廣西府坐船到京城,若是现在不回去时间也不够了。”沐昂说道。
“是啊,我还想回京过年,忘了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必须返回阿瓦城了。”朱楩恍然说道。
他们二人
第698章 大洋的东方
这时允熞忽然说道:“皇兄,臣弟内急。”
“你去带着永王上厕所。”允熥指着一个小宦官说道。小宦官答应一声,带着允熞走出了允熥的书房。
等允熞走了出去,朱柏忽然控制不住的笑了起来;允熥本来已经忍住了,但听到朱柏的笑声也开始笑。
二人笑了一会儿,允熥问道:“允熞都已经当了一年多的国主了,还是这样分不清玩笑和认真的话么”
“在永藩没有人敢和他开这样的玩笑,即使是徐增寿也只是说一些很浅显易懂的笑话。”朱柏说道:“不仅是他,我们在地方也是一样,也就只有和王妃、都司的都指挥使说话还能开些玩笑,其他人都是诚惶诚恐的。”
允熥没有说话。不只是他们,他在京城,虽然和在京的王爷表面上说话还算随便,但其实所有人和他说话也都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惹恼了他。
‘果然古代的国君都称孤道寡,真的很有道理。就算是皇后,也不敢随便说话。他们这些亲王其实还好,最起码来京朝贡的时候还可以和其它的亲王平等交流,朕完全没有能平等交流的人。’允熥想着。
不过允熥马上开始收敛自己的思绪。这样的日子以后也不会改变,多想无益。
“十二叔,这两日在家,久墩有没有特别黏你文奎一年没见到父亲,可是思念的很。”允熥对朱柏说道。
朱柏没有听过‘黏’这个字的这种用法,但也马上明白了允熥的意思,笑道:“他的母亲也留在了京城,一年见不到我确实很想念,但也比不得文奎,文奎可是一个人在京城上学。”
“永藩待得还适应么”允熥又问道:“你原来在荆州,荆州好歹在长江,估计对永藩的冬天不太适应吧。”
“不仅是冬天,春天我都不太适应。我到海参崴城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了,但那里仍然很冷,比荆州的冬天都冷,我觉得那都不能算是春天。”
“然后真正的春天到来了,但特别短暂,很快就到了夏天,夏天天气又和荆州差不多,很热;之后又是一个短暂的秋天,又到冬天了。”
“永明一年差不多有六个月是冬天,春秋加一块一共只有三个月,剩下三个月是夏天,天气非常奇怪,真难为允熞是怎么忍受下来的。”朱柏说道。
“其实这种地方待着待着就习惯了,待久了或许还不适应中原的天气了。”允熥笑道。
二人又说笑几句,允熥忽然说道:“十二叔,还记得当年朕将你送到永明的本意吧。”
朱柏马上注意到允熥将自称从‘我’换成了‘朕’,明白允熥现在要说正题,神情也严肃起来说道:“记得。”
“朕知道十二叔这些日子也去过女真人的村子传教了,现在你知道原来的道教有多么不好传了吧”允熥说道。
朱柏面现纠结的神色。他自己亲身在女真人的村子传教,当然知道原来的道教对当地人根本没有吸引力,要不是现在海参崴道观的观主真人张一山和他的徒弟们自发的对道教进行了改变,现在或许一个女真人的信徒都没有。若是想让道教传播,只能对教义进行修改。
可是他朱柏是真的信奉现在的道教,不愿意教义被更改变得和佛教类似。
&nb
第738章 色目后裔(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充实西北人口,北方山西、陕西、河難、河北、山東、江淮六省与陕西行都司、辽东都司、北平行都司、山西行都司四都司,迁徙辖内所有色目人至伊吾,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充实西北人口,南方四川、湖广、雲南、福建、江西、廣西、广東、浙江八省与直隶、貴州都司,迁徙辖内所有色目人至伊吾,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严禁色目人对汉人、蒙古传教,违者杖八十没入官中为奴。民向官府检举此事的,可得此色目人家财之半,钦此。”
金善将这些圣旨全部草拟完毕,拿给允熥过目。允熥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需要改的,对他说道:“这七份圣旨,”允熥指着前七份圣旨,“马上下发,不得迟延。”
“最后一份迁徙南方色目人的圣旨,暂且不发,放在你那里,朕让你下达时再说。”
“是,陛下。”金善答应一声,离开殿内去往通政司。
这时铁成的名单也写完了,递给允熥。允熥将它递给通事舍人贺文常,对他说道:“你先依照朕刚才的话,草拟一份让湖广都司将这些人的家人迁徙到京城的圣旨;之后和铁成去往码头,将名单上的人都挑出来,暂且安置到羽林左卫的军营。”
“是,陛下。”贺文常说道。他随即写了一份很长的奏折,给允熥看过没什么问题后,带着奏折和铁成离开皇宫前往码头。
又过了一会儿,罗贯中和秦松同时来到乾清宫,依照黄福的指示前往后面的一间宫殿。允熥并未在自己平日里处置奏折的地方接见他们。他要和他们说的话不适合让大家听到。
他们二人跟随黄福走进来,见到允熥马上拜见行礼,允熥也马上伸手扶住罗贯中道:“罗老先生,你还行什么礼!在朕面前不必行礼。况且朕不是说让吴玉朝过来,怎么还是你过来了”
“陛下,臣是文宣司的司正,吴玉朝是司丞,陛下有命,自然是臣过来。”罗贯中笑着说道。
“罢了,既然老先生已经过来了,朕就不多说了。不过下次可不要这样逞能。”允熥说道。
罗贯中笑呵呵的不说话。
允熥扶他坐在座位上,和秦松说了一句话,转过头对他接着说道:“罗卿,朕今日叫你过来,是有件事情吩咐你。”
“从明天起,所有写方国珍、张士诚等东南沿海之地元末反贼的戏曲、话本,一律不得再下发,且全部销毁。”
“编写戏曲、话本的内容也要改变,陈友谅等冥顽不灵抗拒大明的,仍然要批判,但他们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色目人。”
“蒙元时,色目人为蒙古人的狗腿子,与蒙古人一道欺压南北汉人,甚至很多时候假借蒙古人的名义欺负汉人,在华夏大地上百姓对他们的痛恨还在蒙古人之上。”
说着,允熥看向罗贯中,“罗卿也是从蒙元时过来的,对此应当有所感触。”
“确实如此,那个时候色目人和蒙古人一道欺负汉人,百姓对他们的痛恨甚至还在蒙古人之上!”说着说着,罗贯中忽然激动起来:“四十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去拜见苏州的一个蒙古权贵,但是他家的色目管家百般刁难我,就是不让我进去,后来我和朋友借了几十贯钱贿赂他,才进了蒙古权贵府里。”
“而那个蒙古权贵却对我还很尊敬,虽然我能感觉到他对我和对待喜欢的演戏的优伶一样,但起码有表面的尊敬;色目人连表面的尊敬都没有!”
说完了这段话,罗贯中吐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当年在蒙元治下的恶气都吐出来一般。随后他意识到刚才的这段话有许多不妥之处,赶忙对允熥说道:“臣一时激动,话语不当,请陛下恕罪。”
“朕理解你的感情,不会怪罪你。”允熥说道。
“也正因此,文宣司的戏曲、话本转为以揭露色目人在华夏大地上的恶行为主。这不仅限于蒙元时,包括蒙元刚刚打进江南时,泉州的蒲家身为前宋任命的官员,却犯上作乱,杀戮前宋的官员兵丁甚至宗室,投降蒙古之事。”
“还有他们后来在元末大乱时,又想趁势而起霸占泉州依照教典建立教国之事。好在被当时泉州附近的义兵所扑灭,闭门行诛三日,才断绝了福建色目人的妄想。”
“义兵”罗贯中说道。
“是的,就是义兵。”允熥十分肯定的说道:“陈友定尽杀泉州作乱之色目人,功勋卓著,当为义兵。”
罗贯中默默的将自己的话咽了回去。陈友定其实是蒙元的忠臣,与柏帖木儿、迭里弥实并称闽有三忠,不仅灭了泉州的色目人,还曾多次与大明的军队交战,斩杀明将胡深,被生擒后也不愿投降,被朱元璋下令处死,怎么和义兵都搭不上。
允熥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罗贯中明白允熥的目的就是淡化效忠蒙元的汉人抵抗大明的事迹,突出色目人的恶行,所以没有说话。
允熥很满意罗贯中的识相,这让他会少许多口舌。他又和罗贯中说了几句话,罗贯中提出告退。
允熥看着他已经不太硬朗
第739章 色目后裔(完)——儒学
第二日,所有朝臣都注意到了昨日皇帝下达的与色目人有关的旨意。允熥一连下发了七道旨意,想不被注意到都不可能。大家都十分惊讶:在这朝廷上下都在为和安南开战做准备的时候,你皇帝这么关心色目人干什么特别是这些章程都是限制色目人的,北方的色目人甚至要被迁徙到伊吾去,这会降低色目军队的士气,干嘛要做这些
不过旨意已经下达,况且这次参加的色目军队虽有几万人,但在这次动员的总数高达六十万的明军中也只不过是一小嘬,不值得为了这一小嘬犯上,况且移民实边也是大明朝堂上很正确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多数官员都没说什么。
但有一位大臣,定然不会沉默。
“臣铁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铁铉见到允熥后,跪下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