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可当他们听说这个东西的价钱后,纷纷摇头。臣问了问,有人道:‘这么个东西就要十贯钱,也太多了,一个月才三贯钱的饷。而且这东西与马车一样,用久了也会坏,不上算。’两个工匠说到最后,仍然只有一人出钱要了一辆自行车。”曹徵说道。
允熥今日来到这里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带着孩子们来看看钢铁厂与家属区,瞧瞧钢铁厂‘私有’后有无变化,顺便也出宫散散心,与工人闲聊几句体察民情;其二是为了这自行车。
年前自行车研制出来后,允熥马上想到可能会使用它的群体,就是钢铁厂的工人。因为钢铁厂的制度是最接近后世的工厂的,钢铁厂的工人的生活也是最接近后世工人的,或者说,是最接近后世的,也因此是最可能会使用自行车的人,就想着向他们推广自行车。但他身为皇帝,就算不透露身份,也不可能亲自推广自行车。正好他还有别的事情要让曹徵与伯鲁涅夫斯基来到这里,就让曹徵带着两个研制自行车的工匠到钢铁厂去推广。却没想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自行车的成本可还能降低些”允熥转过头看向两个工匠。
“公子,实在是不能低了。”其中一人说道:“能换成木头的地方都已经换成了木头,再换,就不好骑了;结构也没法再变了。除非是不必耐用。”
“不成,一定要耐用。”允熥说道。本来价钱偏高老百姓就不愿意买,再不耐用,更没人要了。
“罢了,看来是我想当然了。”允熥又问了几句,最后不得不承认:“现在自行车成本还是有些高,老百姓也没用过,心怀疑虑。推广自行车之事就此罢了。”
“请,公子,恕我们二人之罪。”两个工匠忙道。
“这也不是你们二人的过错,有什么罪好恕”虽然想法错误,但允熥显然不会将这件事挂在心上,笑道:“这样也好,三轮车也要用到橡胶,现在橡胶也不算多,若是人人都要自行车,就没有多少橡胶能用在三轮车上面了。就算三轮车百姓也不愿意用,还有四轮马车,只要研究成功,朝廷必定需要许多,正好将橡胶省下来用在上面。”
“多谢公子。”虽然允熥没有怪罪他们,但他们还是这样说道。
允熥又与他们说了几句话,让两个工匠退下,随即就要与曹徵和伯鲁涅夫斯基谈论今日他来到这里的第三件事。可他话还未出口,就听传来大声叫喊:“税警抢东西啦!”
”税警抢东西“听到这话,允熥马上抬起头看过去,就见到一个身穿青色税警大衣的人挡在另一人身前,确实很像抢东西的样子;被他挡住那人不停的反复叫喊‘税警抢东西’这句话。这还罢了,更让允熥好奇的是,这人双手推着的,就是一辆自行车。
“唯一卖出去的那一辆自行车就是被这人买走的”允熥问道。
“是,公子。”曹徵回答一句。
他们这一问一答间,现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许多工人听到叫喊,从家属区里面跑出来,要围住这个税警;其他税警见自己的同伴情形不妙,也赶忙过来支援。本来工人们就不喜欢
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
?
税警正要再说几句话,表示自己真的不是想抢自行车,就听允熥说道:“原来如此!是我疏忽了。”
他一直觉得钢铁厂工人是最接近后世之人,却忽略了同样接近后世的一群人:警察,尤其是税警。
大明的警察虽然是从三班衙役转化而来,但毕竟与衙役有所不同,有了些新鲜东西,承担了些新鲜职责;而在警察中,税警与原本衙役的差异做大。拖前世从事过财务工作的福,允熥对税务略有些了解,又参考irs的税警制度,制定了税警的培训标准和用人要求,特意要求税警不能挑选曾经读过书的人,但成为税警后必须努力识字。不仅如此,允熥还亲自对十几个京城及周边州府掌管税警署的通判进行培训,持续了好几个月,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想法后再去对普通税警进行培训。这一切,都让税警同样是非常贴近后世的一群人。同样可能对自行车感兴趣。
而且税警还是做公的。自行车完全可以让警署出钱报销,反正税警署也出得起,收税的衙门没有小金库才稀奇。这些税警对自行车表现出兴趣就不足为奇了。
想明白了这些,允熥一边暗自反省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疏忽,其他事情上是不是也出过类似疏漏一边吩咐杨凌去将自行车借来,给这几个税警把玩,又让工匠教他们怎么骑。其中一人悟性很高,才一会儿的功夫,就学会了怎么骑。
队正和队副也感兴趣起来。问了问价钱,当即说回去后向警署里申请购买,又问两个工匠是哪个衙门的。在允熥的示意下,他们自称是格致监的工匠,若是要买去格致监衙门找便好。
在场的警察都记下来,又把玩了一会儿自行车,才转身离开这里。
“不曾想自行车最后卖给了税警,真是奇妙之事。”曹徵不由得说了一句。不过他随即注意到允熥的脸色不是特别好看,想了想顿时明白了缘故,也就不再说这件事,转而又道:“陛下,您叫属下来此处,还有何事吩咐”
“是这样。”允熥正在想自己是不是其他事情也出过灯下黑的问题,听到他的话,抬起头又走回家属区门口,站在一个视野开阔之地,对伯鲁涅夫斯基说道:“菲利普,你瞧着这些房屋,有何感想”
“这些房屋”伯鲁涅夫斯基看着这些房屋,面露疑惑之色。他面前的房屋由红砖搭建,一栋挨着一栋,每一栋都是坐北朝南,延伸出去很长。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每三五间房屋的屋顶是一整个大屋顶,中间垒墙分作不同房屋,给人居住。屋顶上还有一件阁楼,可以用来存放东西,或临时居住;每一间房屋前沿着道路都有一个小院子,用完全一样的矮篱笆围着,可以用来晾晒衣物,一家人也可以吃饭乘凉。不少院子里搭了棚架,种着丝瓜、南瓜之类的菜蔬,棚架上摆着桌椅。那在自家院里开托儿所的人家就把孩子们绑在小凳子上,放在棚架下。
伯鲁涅夫斯基仔细看了这些房屋一会儿,才回答:“陛下,这些房屋,与我在街上见到的房屋样式不同。这些房屋更像是欧洲的建筑。但结构非常简单,也没有任何装饰。”
克拉维约将伯鲁涅夫斯基的话翻译成汉话,其中将‘陛下’这个词翻译成‘公子’。“你说的不错,这些房屋就是从前欧洲式的建筑。”允熥说道:“这些房屋是当初要为钢铁厂的工人建造家属房的时候,为了尽量节约砖瓦,掌管工厂之人找了许多人设计,其中一个色目人设计的最省砖瓦,就采用了这人的法子。最后造出来,就是眼前这些房屋了。”
听了允熥的话,伯鲁涅夫斯基点了点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曹徵听了这话却一愣,心道:‘这不是陛下您亲自吩咐建造的样式么’
“臣请问陛下,让臣观看这些房屋是为了什么”伯鲁涅夫斯基又道。
“菲利普,当初虽然采用了那个色目人的方案建造,但朕已经听哥泽来滋说起过,欧洲的建筑学又有了大发展。朕想让你看一看,这些房屋的设计是否有问题。”允熥看了一眼杨凌,见他站的较远听不到自己说话,低声说道。
当初要为钢铁厂的工人建造家属房的时候,允熥从记忆深处挖出了长屋这种建筑,又找工匠设计,又测算用料,发现长屋最节省砖瓦,就采用了长屋的样式作为家属房的样式。可他对于这种略微超越了时代的房屋仍觉得心里没底,就叫伯鲁涅夫斯基过来瞧瞧,有无可改进之处。最近又有权贵投资的钢铁厂要投入使用,正打算招募工人,也要建造家属房,若现在的设计有问题当然要马上改正。
伯鲁涅夫斯基没有马上说话,而是蹲下去,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允熥等人都好奇的看过去,见到他是在画几何图形。克拉维约完全看不明白,曹徵略微懂一点儿,也不是很懂;可允熥却一眼看明白了,不由得出言道:“你是在画透视图”
“陛下也懂直线透视结构原理”伯鲁涅夫斯基有些惊奇的反问。
“这个,略微懂一点儿,从钦天监的色目人那里了解过一点儿。不过主要是因为房屋的内部构造朕都明白,能看出这是透视图。你说什么这应用了什么原理”允熥问道。
伯鲁涅夫斯基解释了一番,允熥对解释倒是半懂不懂,大约后世的解释与他不同,也可能是克拉维约的翻译水平不够。不过大概意思听明白了。
伯鲁涅夫斯基在地上画了好一阵,又对允熥说道:“陛下,臣需要找一间房屋近距离看一看。”
“杨凌,带着他去你家瞧一瞧。”允熥吩咐。
杨凌老大不乐意。这人一看就是个色目人,而且头发还是棕色,是血统比较纯的色目人,他可不愿意一个色目人去自己家。但朱老爷又惹不起,只能不情不愿的答应。
伯鲁涅夫斯基看了一会儿,回来对允熥说道:“陛下,这些房屋的设计没多大问题,只有一些小毛病,陛下命人将设计图给臣,两个小时之内臣就能修改完毕。”
“好,明日你要去格致监上值,后日,后日一早朕命人将设计图给你送去。”允熥说道。
“不过陛下,臣仍然觉得,这些房屋设计的太简陋了,最好增加一点儿装饰。哪怕在门上加一个小狮子雕像。”伯鲁涅夫斯基又道。
“不用,你千万不要在设计图上加雕像。”本来就是为了省钱这样设计的,加了雕像增加成本。至于谁家自己想装饰一番,那就是自己花钱,不是工厂出钱了。
说完这话,允熥又想起什么,对他说道:“菲利普,朕还有件事要吩咐你:你要雕刻一件人物塑像。”
“人物塑像不知陛下要雕刻多大的雕像用什么材料雕刻”伯鲁涅夫斯基问道。
“等人大小。材料,就用石头。”
“与人一般大的石头雕像陛下,臣大约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雕刻这座雕像。另外,请陛下让臣近距离观看这人几眼。”
“时间可以长一些,但务必要精益求精,按照朕要求的姿态一丝一毫不能有错。而且,这人你无法亲眼观看,只能观看画像和听见过他的人描述。”允熥说道。他刚才听到雕像这个词,忽然想到了祖父朱元璋,并且不可遏制的涌现出为他雕刻一件雕像的念头,就摆放在皇宫的太庙里,代替画像接受子孙的瞻仰。
&
第1413章 托他人之口
?“……,钢铁与粮食乃是国之根本,只要百姓有粮食吃,就不至于造反;只要国家有钢铁,就能炼制种种武器,武装军队,击败蛮夷。……,自然,父亲不是说其他的就不重要,只是这两样最要紧。要知道,你们曾祖在位之时,就连朝廷官员的俸禄都是发给粮食,粮必定能够当钱用,但钱未必一定能换来粮食。”一边走着,允熥还一边教导着自己的儿子们。
“妹妹见过皇兄。”他正说着,忽然听到从前方传来这样一句话,抬起头一看,见是昀芷,笑道:“原来是四妹妹。你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
“四姑。”文垣等孩子也赶忙行礼。
韵芷笑着答应一句,没有回答允熥的问题,而是又道:“皇兄,他们年纪还小呢,不用这么着急教导他们。”
“他们可不小了,文垚都十二岁了,当年为兄十二岁的时候,都已经被父亲延请大儒入学堂读书了;文垣和文圻也十岁了,只有文坤、文垠和文堃年纪小些,不过为兄也不会强要他们听懂,只是觉得听听也好。”允熥先回答几句,又问道:“天都黑了,你不在自己的宫殿歇息,来乾清宫做什么要是想来蹭饭,应当去坤宁宫。”
“妹妹是有事情要请皇兄指点。”昀芷答了一句,又看了一眼几个小孩。
允熥会意,对文垣等人说道:“天已经黑了,你们先回去吧,回想一下今日的见闻,写成文字,明日晚膳前给父亲。老六文堃留下。”
“是,父亲。”众人齐声答应,文垚偷偷瞟了一眼文堃,与弟弟们一道退下。
他又吩咐下人将文堃带到后殿,这才对昀芷道:“你有何事”
“皇兄,今日下午二姐入宫来看妹妹,又拿出几件首饰,说是李咏琳给妹妹的。之前她说过要将自家的产业送给妹妹,妹妹来问皇兄,皇兄说思量一番再告诉妹妹。现下都过去快两个月了,皇兄可作出了决定”昀芷道。
之前李家最后能够在绝境中翻身,李咏琳求见昀芷的作用极大,这让他们家彻底明白了稳定的靠山的重要性,即使只是隐隐约约在身后,即使一般情况下不会出手帮忙,对他们家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与官场上收买来的人完全不同。所以在苏州府上下官员被锦衣卫抓起来大半的当日,李家家主李泰元就传信给李咏琳,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拉拢住与昀芷的关系。
李咏琳自己也赞同父亲的指示。但问题在于,昀芷此时还没有成婚,住在宫里,之前是极特殊的情况许她入宫,现在她可进不去。李咏琳左思右想,只能将昀兰这条线先拢住,偶尔请求昀兰将东西送到昀芷手上。她很会说话,昀芷并未生气,但也觉得昀芷该自己做个决定如何对待李咏琳,就入宫来找昀芷。
昀芷自己心里明白,她与李咏琳的关系不可能真的像民间女子那样,但仍然珍惜这段友情;而且李咏琳提出将自家的产业献给她也颇为诱人,即使她不太在意钱,一声令下能有许多工匠专门为她设计首饰也使得她颇为心动,就来乾清宫向允熥请教了。
“这,”允熥大概了解了一番昀兰说了什么,又猜到了昀芷的心思,想了一会儿,最后说道:“罢了,李家的产业你不能要,但朕许你召集李家的工匠专门为你打造首饰。”有些事情靠禁,是禁绝不了的,一定的官商结合也无可奈何,即使他禁止昀兰与李家有任何联系,也会有其他商家上赶着来拍马屁,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多谢皇兄!”昀芷高兴的笑道。
允熥又叮嘱她几句,昀芷一一记下。允熥见没什么要与她说的正事了,将文堃叫出来,要去用膳,又问昀芷去不去。
“妹妹还要回去陪母亲,就不去了。”昀芷说道。
“是了,你今年就要出嫁了,也该多陪陪母亲。”允熥说道:“你这就回去吧。”
“是,皇兄。”昀芷答应一声,同时在心里说道:‘妙锦小嫂子与嫂子不同,每个月皇兄你去她的延禧宫的时候也不多,妹妹再一同去可就招人恨了。’
允熥到了延禧宫,与妙锦说了会儿话,马上吩咐传膳。文堃用最快的速度将饭吃完了,要回去休息。下午他们走了很久,对允熥来说还好,对他们几个小孩子可怪累的,走路的时候不觉得,等一坐上马车,文堃觉得身上的筋肉无一不累,就想上床睡觉。允熥当然允许。
“夫君,下午这是走了多远的路,瞧把堃儿累得。”妙锦不由得抱怨道。
“还是锻炼的少。从明日起,罢了,从后日起,你督促他早些起床,多练一会儿武艺。”允熥却道。
“堃儿还小呢。”
“确实还小。但宗室子弟,生来就比普通百姓多一份责任,将来的担子也要重一些,一定要比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更强才行。”
听到这话,妙锦也不能再说什么,又转移话题道:“夫君,今日妾的嫂子入宫,又与妾说起了三姐之事。三姐建业元年与二十二叔成婚,至今已有九年,但一直未曾有孕,不论是安王府里还是妾的娘家,都着急的不得了。”
妙锦这段话的称呼看起来很奇怪,好像一家子似的。不过这里的三姐指的是徐妙锦的亲三姐徐梦羽,二十二叔指的是允熥的二十二叔安王朱楹。其实按照这个时候的规矩,出嫁从夫,她应当都按照夫家的身份称呼,将自己的亲三姐称为二十二婶,她在宗室聚会时也确实这么称呼。只不过允熥对这些不在意,她在允熥面前就称呼为三姐。
“为夫听说二十二叔也纳了几个小妾,并且许诺只要有人怀孕就升为侧妃,但也一直没有人怀上孩子。可见是二十二叔有毛病。”
“不管是谁的问题,一直这样可不成。夫君,妾的想法是,让夫君派出太医院最精擅医术的太医去安王府为二十二叔瞧瞧,让二十二叔能有孩子。”妙锦说道。
“这,二十二叔愿意么”允熥迟疑的说道。
“二十二叔心里也着急,只是不好说出来,必定是愿意的。”妙锦回答。实际上,朱楹私下里已经找过医生,试过一些偏方了,只是太医院毕竟关注的人较多,抹不开面子。若是允熥用其他理由让太医去给他看病,总算能掩耳盗铃,表面上能过得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