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怎么,我说的不对么朝鲜国君乃是亲王,朝鲜国世子就是大明的亲王世子,又居于中原之外,让伯父指常升自己去向朝鲜国君求亲是不成的。”岱雯继续笑着说道。

    “你哪里看出我对他有,嗯,了何况他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没准已经定亲了。”继月害羞着说道。

    “我除非是眼瞎了,不然绝对不会看错。至于他是否已经定亲,即使已经定亲了也没事,让姑父赐婚,朝鲜国君不敢不从。除非他已经成婚了,这才不好办。不过十四岁应该还没有成婚。”

    “确实,成婚了总不能叫他停妻再娶,名声太差了,只能,不对,我怎么和你聊起这个来了我可是对他无意。”继月说道。

    岱雯又看了她一眼,正要再调笑她几句,就听传来通传声“皇后娘娘驾到!”听到这声音,继月与岱雯忙住了口,一溜烟跑回自己的奶奶母亲身旁,十分乖巧的站在她们身后。

    “臣妾常冯氏薛王氏见过皇后娘娘。”常夫人与薛夫人对熙瑶行礼说道。

    “臣女常氏薛氏见过皇后娘娘。”常继月与薛岱雯也一丝不苟的行礼。

    熙瑶见到母亲神情就起了波澜,但还是笑道“常老夫人,薛老夫人,何必这么多礼。继月,岱雯,你们两个也不用多礼,你们平日里如何,今日就如何,不用顾忌什么。”又道“快坐。”

    “多谢娘娘。“等她坐下了,常夫人才坐下来,薛夫人在她坐下后也坐了下来。

    她们寒暄几句,熙瑶说道”常老夫人,你此次入宫所求之事吾已经听思齐说起过了,官家也听到了,也已经派了郑大夫去了常府。官家听说郑国公从马上摔下来后十分担心,忙不迭就派了郑大夫去郑国公府。”

    “多谢陛下与娘娘恩典。”她马上说道。

    “都是自家人,又是这点儿小事,不必谢恩。”熙瑶又道“不过郑国公现在年纪也不小了,都已经年过五旬,身子骨比不上年轻时候了,虽然没有摔断骨头,但也要好好养伤,万不可轻忽。”

    “谁说不是呢”常夫人不由得说道“臣妾也劝过他,说年纪大了不能与年轻时候相提并论。但他总说自己还不算老,与年轻时候一样骑马打猎,这次就不小心从马上跌下来。臣妾知道后很着急,……,直到医生诊断骨头未断,又见他精神头还足才好些,但也又叮嘱他几句。可他仍然不是很在意,臣妾也是没办法。”说道这里,常夫人恍然觉得自己说的多了些,又道“臣妾失言了,请娘娘恕罪。”

    “为妻者关心夫君乃是人之常情,官家有一次生病的时




第1366章 岱璇
    “二姑,侄女现在精神好得很,可不想睡觉。”岱雯忙说道。十来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在这里听两个姑姑与奶奶说话很没意思,但被赶到被窝里睡觉更没意思。何况还是与敏儿一起休息,岱雯一想到这点就更没有去睡觉的意思了。

    “岱雯,到大姑这里来。”熙瑶与母亲聊了一会儿,思念亲人之情得到缓解,见岱雯百无聊赖的坐着,笑着说道。

    岱雯答应一声走过来走到她旁边。熙瑶伸手比划了两下身高,又笑道“岱雯,你比姑姑也矮不了多少了,已经是大姑娘了。”

    “在姑姑面前,岱雯永远是小孩子。”她当然知道应该说什么。

    熙瑶果然更加高兴,笑得更加开心。“小嘴真甜,也不知是遗传的谁,大哥与大嫂都不是会说话的人。”

    “当然是爹爹遗传的。其实侄女想说遗传的姑姑,但想了想还是说是爹爹遗传的。”岱雯又抿着嘴说道。

    “嘴真甜,姑姑都及不上你。”熙瑶又笑道。

    这样说了一会儿,熙瑶对薛夫人说道“娘,女儿看岱雯的都长这么大了,婚姻之事也该打算起来了。我是不愿让岱雯嫁到外地的,京中的勋贵子弟又只有这些,这就去了十之五六,还得挑愿意上进的,又去了十之三四,还得是年纪差不多的,上下不能差了两岁以上,能剩下的连一成都没有。”

    “若是娘亲你或者大哥瞧上了谁,可得早早定下,不然等过两年若是被别人都已经订下了,咱们家岱雯可就挑不上好得了。”

    “大姑。”岱雯害羞的说道。与同龄的朋友私下里说话是一码事,听长辈谈论又是另一码事了。

    “你放心,姑姑也知道你们的心思,不会让你太早出嫁的。”熙瑶说道。岱雯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宫里,熙瑶若是不知道她平时与同学谈论什么就白做这个皇后了。

    “还有,娘,也得挑一个岱雯喜欢的。”熙瑶又道“咱们家岱雯这么惹人喜欢,也得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才对。”

    “那就交给你了,可一定要为岱雯挑选一位称心如意的夫君。”薛夫人笑着说道。反正她们家的婚事都要征求熙瑶的意见,不如就将岱雯的婚事完全托付给她。

    “就交给女儿。”熙瑶也不推辞,拉住岱雯的手笑眯眯地说道“岱雯,现在你的终身大事就全由姑姑来管了。与姑姑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不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姑都给你找来。”

    “哪有如此直白问女儿家这样的话的”薛夫人说道。

    “不碍的。”熙瑶笑道。一般人家当然不会问女儿这样的问题,问了女儿也不会回答,但她相信与敏儿在一起玩了七八年的岱雯肯定会回答的。

    “当然要上进的。”岱雯果然没有出熙瑶所料,犹豫了一下说道。

    “你这孩子,怎么还说这样的话!”薛夫人又呵斥一句,而且一下子站了起来,似乎还要打她,还是被熙瑶拦住了,又被劝解几句,才气呼呼的坐下来。

    “还有别的要求么”熙瑶又笑着问道。

    “文武双全的不行,之前敏儿与侄女说起过姑父对文武双全之人的评价,侄女觉得很有道理;死读书的更不行;至于其他,不论是有如同魏国公般用兵如神的本事,亦或是如同解辅官才思敏捷,又或是有如同齐尚书那般举重若轻辅佐皇上的才能之人,都行。”岱雯顶着薛夫人要杀人的目光说道。奶奶对她这么不满当然不是好事,回家后还指不定怎么用家法处置她;但听敏儿说过她姑父、姑姑这对夫妻安排公主婚事的经过后,她觉得必须将自己对于挑选夫婿的要求都说出来。

    “怎么,你一心想要挑选一个能位极人臣之人做夫婿”熙瑶笑道。

    岱雯没有答话,但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就是这么想的。

    “干脆将你许给文垣,”熙瑶半开玩笑道“文垣比敏儿小两岁,也比你小两岁,年岁相差不大,正合适。”

    熙瑶只是在开玩笑,但她却见到岱雯的脸上一闪而过的高兴之意,虽然只是略微闪现了一下岱雯的表情就恢复了正常,但也被她注意到了。

    ‘岱雯这是……’熙瑶心中顿时警铃大作,认真盯着她看了两眼,才继续说道“回头姑姑打听打听京中出众的青年才俊,一定给你挑选一位如意郎君。”

    “姑姑。”岱雯适才没有看到熙瑶用异样的目光盯着她,娇声说了一句,把头埋在她的怀里。

    熙瑶又用半开玩笑的口吻与岱雯说了几句话,之后仿佛不经意间看了一眼刻漏,说道“原来已经是未时初了。”又转过头来对薛夫人道“娘,已经这个时候了,女儿还有事,不能陪娘说话了。娘,你可要在宫中歇息一会儿再回去”

    “不了,少睡一次午觉也没什么,再说在坤宁宫我也睡不踏实。娘这就回去了。”薛夫人道。

    “妹妹,姐姐还有事,你送娘出宫。”熙瑶又道。熙怡答应一声,站起来,伸手扶住薛夫人,薛夫人又嘱咐了熙瑶几句后在熙怡的搀扶下向宫外走去,岱雯也早已站起来,对熙瑶行礼拜别后跟在奶奶身后一起出了坤宁宫。

    “将今年除夕宴饮管事的太监、女官都叫来,吾有话吩咐她们;御用监的掌事太监也都叫来,吾要与他说……”在她们离开的同时熙瑶就吩咐起来。

    “是,娘娘。”在她身前的宫女答应一声,纷纷走出这间殿阁传皇后命令去了。

    她先后吩咐了五六件事情,将今日下午要做之事都吩咐了出去,跟在她身前的掌事女官待诗见她桌前的茶已经凉了,小宫女又都已经传令去了,就要上前倒一杯茶;可此时就忽然听见她又吩咐道“你找到平日里在女子学堂内伺候的下人,问问她们岱雯平日里的言行如何,要细问,越细越好。晚上用膳前回报于吾。”

    “奴婢遵旨。”待诗心中一惊,但还是行礼说道。

    ……

    ……

    “臣耿璇见过陛下。”耿璇对允熥行礼道。

    “耿卿坐,不必多礼。”允熥指了指就在耿璇旁边的小凳子说道。

    “谢陛下。”耿璇又说了一句,坐在凳子上。

    “朕本想上午就宣你入宫,但又想着时候也不早了,就让你下午前来。”允熥笑着说道“不过现在想想,让你下午来才不好。朕未时正召见你,虽然你家离着皇宫十分近,但至少未时初就要出门,心里又惦记着皇上要吩咐你什么事情,多半也休息不好。”

    “陛下如此说话,臣……”耿璇话没有说完,就听允熥又道“你不用这么诚惶诚恐的说话。当初朕初为太孙,太祖皇帝为朕设立詹事府,你也是右庶子,朕的亲信,不用对朕太生分了。”

    “陛下能关心臣,臣十分感激,不过臣家里好歹也是武将世家,也曾带兵打仗,家父曾经教导过臣,事情再急,也不能影响休息。家父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臣,家父曾说‘当初守长兴城的时候,若是听闻张士诚派兵前来攻打就十分担忧以至于睡不着觉,那本来能打赢的仗也打不赢了。遇到事情不要慌乱,不该记住的时候不要记得,该记得的时候也万万不能忘了。臣牢记家父的教诲,只要困了一向睡得香。”耿璇笑道。

    “这才好,这才叫大将风度;你这样与朕说话也好。”允熥也笑着说起来。

    二人又说笑几句,允熥才说起正事。“今日朕宣你入宫,是有一件事要吩咐你。你可已经听闻了苏王与曹彻联名所上之奏折内容”

    “入宫的时候恍惚听到一句,但不知到底是什么事情。”耿璇道。

    “是这么回事,……”允熥将奏折的内容大概说了说,但没有说自己对朱褆说的话和吩咐练子宁的事情,只是问道“爱卿有何想法”



悼念金庸
    今天在写这一章之前,从新闻上看到金庸老先生过世的消息,顿时感觉很伤感。

    大约从十年前起,我开始看金庸老先生写的原著。那一个个完全超过我想象的江湖顿时就让我深陷其中。说起来奇怪,在看原著之前,已经看过许多部由金庸老先生的原著改编的电视剧,但在电视上的场景似乎并不能让我感觉太深,反而是落在笔尖的文字更能让我感受到他想要描绘的江湖。在看过了金庸老先生的后,我曾一度以为真的存在过这样一个江湖,只是在近代由于火器的兴起而衰落,从而想着若是火器一直没有被发明该有多好,我就可以见到这样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也能成为其中哪些快意恩仇的大侠。

    渐渐长大了,知道江湖是不存在的,也从未真实存在过;曾经以为自己能够成为乔峰,但其实变成了星宿派的弟子。所以我开始在网上写,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虚幻的躲避现实之处。顺便感谢一下一直支持本书的朋友,虽然这个一开始只是塑造出来躲避现实之处,但没有你们的坚持,估计用不了的多久就会太监,谢谢你们,是你们让它能够一直存在到现在。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也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



第1367章 黄头发的人又来了
    允熥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既然提到要祭祀太祖皇帝与‘先贤’,待耿璇离去后马上派人叫来王喜:“你马上去准备,今年祭祀太祖皇帝的规模要更大,依照《会典》中最高规格祭祀。另外,在陪享太庙、肖像功臣庙的牌位中,增加十二个无名牌位。”

    “无名牌位”王喜好奇的问道:“官家要祭祀何人”

    “这,”允熥是想祭祀前世教导过自己人生道理‘先贤’,虽然现在祭祀这些尚未出生的‘先贤’好像不大对劲,但允熥就将他们当做平行世界的人来祭祀了。

    但又不能将他们的姓名写出来。写了名字肯定有人问这些人是什么人,做过什么配得上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这样的殊荣。遇到这样的问题允熥就得抓瞎,总不能说是‘此等贤人曾在梦中教导朕’吧,大臣们当然不敢继续询问,但肯定会在心里想:‘陛下信佛信道已经快要痴迷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要不要组织百官向陛下进谏’若是群体进谏真的被组织起来,也够他头疼的。所以只能立一些无名牌位了。

    可王喜的问题也得回答。允熥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一个解释,说道:“王喜,自从太祖皇帝起兵反蒙元开始,无数人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大多数人都没能活到太祖开国论功行赏,功劳也不足追封名爵,甚至连姓名都没能留下来。”

    但正是有这千千万万的无名将士的奋战,才能推翻蒙元统治,太祖才能开国,才有现在百姓不受蒙古人、色目人欺压的生活。”

    “对于这些人,朕觉得也应该祭祀。可他们大多连自己姓名也没有留下来,无法在牌位上镌写姓名,何况朕也不能将这么多牌位放在太庙中配享太祖皇帝。所以朕思来想去,决定在太庙中增设十二个牌位配享。之所以设立十二个,是因为十二年为生肖一轮,十二个牌位代表十二个生肖,代表所有无名将士。”

    你还别说,允熥这番话一出口,顿时觉得自己找的这个理由真的是太好了。这个理由首先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没有人可以反驳,也没有人愿意反驳;而且这也正好与允熥一直以来的宣传方向相符合。允熥觉得自己不可能找到更加合适的理由了。

    “陛下仁厚,天下所有百姓都应感怀陛下的恩典。”王喜真心实意的赞叹道。

    “可陛下,此时您吩咐奴婢来做不太合适,应当由礼部来安排。”王喜又道。增加十二个配享太庙的牌位,当然由礼部来操办最郑重,也最合礼仪。

    “你说的是。”允熥拍了拍脑袋:“你马上将此事吩咐给练子宁。”他一开始只是想要设立十二个牌位祭祀‘先贤’,也没想过赋予高大上的意义,就随口将王喜叫来吩咐一番;现在既然这十二个牌位代表为大明立过功勋之人,那就不能这样随便了。

    “你再吩咐他,朕知礼部与理番院往年操办过番国使者觐见之事的人不多,又派了长兴侯长子耿璇协助他们操办番国使者觐见之事。”

    “是,官家。”王喜答应一声,转身离开这间殿阁。他走到屋外,本想叫来一名小宦官去传允熥的口谕,但想了想,觉得此事很重要,让小宦官去说显得有些不尊重无名的雄杰英豪,举头三尺有神明,对这些人还是尊敬些好,就决定亲自跑一趟。好在礼部与理番院衙门距离皇宫也不远,走不了几步路。

    他先来到礼部衙门找到练子宁,与他说了在太庙增设无名牌位之事。练子宁当然不会反对,虽然礼部上下的所有官员都已经忙的飞起了,要是有翅膀估计礼部衙门里面得‘嗖嗖嗖’的都是到处乱飞的人,可练子宁还是一口答应道:“王公公请回禀陛下,明日臣就在太庙中、在功臣庙中增十二位无名牌位。”

    之后王喜又与他说了让耿璇前来协助他办差之事。出乎王喜预料,练子宁丝毫没有不高兴的神色,反而略有些欣喜的答应了。他与耿璇自己想的一样,都觉得陛下有意任命耿璇为礼部尚书;但与耿璇对此十分忐忑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同,练子宁非常高兴。在刚刚被允熥任命为礼部尚书的时候他就因为觉得礼部的差事都是虚务而不愿接受,只是允熥当时交给了他一项重任,他也不敢抗旨,只能答应。若是允熥有意以耿璇为礼部尚书,练子宁会欣喜地马上与他交接。

    与练子宁说过话,王喜又赶往理番院。理番院虽然也在皇城附近,但衙门口就不像礼部那么好找了。王喜之前没来过,他手下的小宦官也没有来过,询问了几个差役才找到理番院。

    站在这座位于深巷之中、环境十分幽静的院落前,王喜莫名觉得有些恐惧。这里可是原来韩国公李善长的故居所在,李善长被杀后整个府邸被夷为平地。建业初年允熥允许大姑临安公主和两个儿子一家回京,他们也没有选择故居所在,另选了一块地方建了府邸。允熥设立理番院,可皇城附近的地方都已经有主了,只有这些被处死的勋贵故居原址仍然空着,允熥就选了原故居所在的一部分建了衙门。
1...324325326327328...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