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这是一个荒岛,距离陆地3公里,岛上水电都不通,也没有淡水,基本没什么高大的植被,岛上有硫磺,连蛇都养不活,偶尔有鸟类栖息停留。岛的周围都是礁石,没有沙滩,基本没什么旅游开发价值。”
“万州招商局还推荐了几个项目,包括海产品加工项目,热带水果种植项目,滨海旅游项目等,具体投资哪一块,还要您来定。”
李东文没有马上做出什么指示,而是继续问“先谈谈你们的意见。”
“滨海旅游项目,可以暂不考虑。这里距离三涯太近了,来琼省旅游的人,基本都奔着那里去的。那里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万州这边没啥竞争优势。”
“海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干货,一类是鲜货。干货就是把海鲜晒干了卖,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也相对透明,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不高。比如干鱿鱼,干海参,干鲍鱼,干海米。死掉的海鲜,如果不晒干,很快就会发臭坏掉。”
“另一类是鲜货,也就是海鲜,主要是鱼虾类和贝类。海鲜分活鲜和冰鲜两种。活鲜比较难,多数海鲜捕捞上来,很快就死掉了。”
“冰鲜需要投资冷库,成本很高。运输也是麻烦,要全程冷链。这里的渔民基本上是用冰块和泡沫箱运输。不怎么值钱的杂鱼,基本是用海盐来做防腐处理。”
“热带水果种植项目,特色品种很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山竹,榴莲,芒果,桂圆,咖啡,槟榔,菠萝蜜,火龙果,番石榴,等等。”
“这个项目,很符合咱们公司的一贯特色,前景可观。我们建议,还是先从熟悉的行业开始。”张俊茹最后总结了一下。
众人分析了半天,还是种植水果靠谱。李东文进军海洋的梦想,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海洋毕竟不如陆地踏实,脚踏实地仿佛更安全。
李东文没有现场表态,“这几天先去实地考察一下。”
当天晚上,黄薇过来给李东文接风,她还
第212章:一路考察(一更求订阅)
黄局长顺着李东文手指的方向一看,“那里就是礼记镇。”
李东文“咱们过去看看。”
一行人弃舟登岸,乘车沿着滨海路,一路朝着李东文手指的方向行进。
由于李东文一时兴起,考察计划临时有变。黄局长在车上不断打着电话,联系礼记镇的领导,准备接待工作。
李东文所指的地方,是一块突出来的陆地,像一个楔子,直插入海。这里已经没有路了,众人只能下车步行。
礼记镇的领导还没赶到,这里的村长先赶来了。
村长是一个又黑又瘦的中年男子,一路小跑过来。
“我是彭海山,这里的村长。我们镇长正在赶来的路上。各位领导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吩咐。”彭村长气喘吁吁地说。
“我们是州招商局的,就是带客人过来看一看,你带路吧。”黄局长的一个助手模样的人,跟村长吩咐着。
彭村长带路,大家沿着海边,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
“这里是牛头村,这个道岭叫牛角岭,这片地方还没有开发。”黄局长一路向李东文等人介绍。
一路几公里的海岸线,都是礁石。在靠近岸边的海上,有人划着竹筏子,拿着长长的钩网,在捞海螺。
李东文神识一扫,海面之下暗礁林立,大船还真进不来,也只有小竹筏子能过来。这个牛角岭,在海下也延伸出很远。
整个牛角岭,探出大海有三四公里的样子,形似半岛,整个半岛十来平方公里,被滨海公路切开了。
李东文感觉这地方不错,面朝大海啊,三面都是海,北面是公路,这么一块宝地,怎么就荒废了呢有点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它。李东文也没表示什么特别的意见,就当来游山玩水了。
一行人终于进入了考察的正轨,按照州招商局的安排,去参观了几家乡镇企业。牛角岭旁边不远,就有一家镇办的食品加工厂。
与其说是食品加工厂,不如说是海鲜晾晒场。这里海鲜是当地从渔民手里收购的。渔民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各类海鲜,除了少部分卖生鲜的,多数都要晒成干,销往各地。像鱿鱼,鲍鱼,海参,海米,瑶柱,等等。
现在是禁渔期,没有渔获进来,厂里只有几个值班的在,也没什么看头。
黄局长介绍“我们的海产品,品质很好。我们万州,乃至整个琼省都没什么重工业,周围海域没什么污染。目前的困境是销路不畅,缺乏推广。”
李东文对此不置可否,没有明确表态。
下一个考察点,是一片洁白的海滩。这是一个旅游项目,也是万州招商局重点推荐的项目。
这片地方位于牛角岭西面不远,再往西就出了万州地界了,隔壁是陵县。
这片沙滩已经被万州官府清理了出来,包括岸边六百多亩土地,从海边一直到滨海公路,有三千多米海岸线。
“这里的海滩质量,不比三涯差,又白又细。这块地是州里刚规划出来的,旅游用地。总共六百八十亩,还不包括海滩。海滩以及外延一千米海域,都是赠送的。可以修建一个滨海度假村,修建星级酒店,美食城,海上游乐场,都可以的。”黄薇局长卖力地介绍着。
“都有什么招商政策”李东文觉得精致不错,就随口问了一句。
听到李东文问这个问题,黄薇立刻来了精神。一般情况,投资商但凡询问招商政策,就是有点投资意向的,不感兴趣的话,连问都懒得问。
比如刚才那个食品厂,李东文一言不发,黄局长心里就想,大概是没什么戏了。
“我们的政策非常优惠,三免两减那些常规政策我们都有。建设的相关审批手续,一律走绿色通道。用水用电,三年内一律给予八折优惠。促进本地就业
第213章:风口浪尖(二更求订阅)
一行人进入农场参观。
“这是火龙果树,刚过花期,现在已经结果了,年底就能成熟。”农场的场长介绍着。
“这片是菠萝地,夏果刚收完,现在这一片,年底还能收获一批冬果,一年能收两季果子,冬果能赶上春节这个旺季。”农场场长得意地说。
“这一片是香蕉园,我们种植的是小米蕉,也叫皇帝蕉,比一般香蕉好吃很多。”
“那边是西瓜,这边是草莓……”
李东文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甚至还有西红柿,辣椒和黄瓜,品种不少,整个一片菜园子。
黄局长显然对这个项目不怎么上心,抓住旅游那个大项目才是正经,不能为了捡个芝麻,丢了西瓜。
农场的场长倒是很热心,一门心思想把这个农场推销出去,上千号人的工资,每个月都要发,想想就发愁,产品卖不出去,更是发愁。
李东文有点纳闷,为什么很少见到高大的果树呢难道是气候环境不适宜生长
李东文暂时压下了心中的疑问,等回头再仔细调研一下,免得犯些低级幼稚错误。
这片农场一共有九千多亩,不算小了。现有员工两千多人,其中将近一千人是退休了的,退休工资也要农场来承担,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农场这几年为了退休工资问题,没少跟万州社保局扯皮。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些缴足了社保的退休工人,社保局承诺接收过来,但是有些没缴足的,就需要补缴。
退休的个人是不愿意再补缴的,年纪比较大了,几乎为农场工作了一辈子,也没多少余钱来缴。由企业补缴,农场也没钱缴。
这事就一直拖着,但退休工资农场还不能不发,否则就会出大乱子。
国营企业,又不是个人的,谁愿意为公家的事,得罪那些退休职工呢,犯不上。
社保改革之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有退休职工的工资,都是由企业发放的。建国几十年下来,退休职工越来越多,企业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所以才进行了改革。
李东文是不关心什么社保改革的,员工上班干活,企业支付工资,天经地义。
至于退休,那关我屁事,再过几年,哥们也从这个星球退休了。
一行人离开农场,回到万州城里,天已经黑了。
黄局长坚持要请大家吃饭,李东文也没推辞。
今天的晚宴,万州的州长王国峰也亲自出席了。也许是黄局长汇报了招商的进展,希望很大,大领导才肯露面。
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抓招商引资工作,打着投资的旗号,来骗吃骗喝的也不少。
并不是每个客人都值得当地的一二把手出面接待,招商没有那么容易,不是每个客人都会投资。
一般情况下,招商引资接待的客人,能有十分之一的成功率都算高了,十个有九个是谈不成的。
今天黄局长能把大州长请出来,说明她对这次招商引资很有信心。
这几年来,桃花仙的品牌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茶和酒,这两样产品可以说是自带流量,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都闯出了名气。
李东文的个人名气,远没有桃花仙的品牌响亮,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李东文是谁,并没有将李东文与桃花仙公司的老板,联系在一起。
“久仰李老板的大名,今日一见,深感荣幸。想不到李老板这么年轻,就闯出桃花仙这么大一片基业。”王州长的客套之词,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李老板,您明天还有什么安排,需要我们如何协助”晚饭之后,黄
第214章:照单全收(3更求订阅)
李东文又做出来一个让众人诧异的决定“那个农场,咱们要了。”
真是财大气粗啊,那个农场虽说不是个赔本生意,但要什么效益,也不容易。
“那个农场可是有两千多号人呢,这么大负担,公司不会把他们都开除了吧万州官府也不会答应。”张俊茹补充了一句。
没有那么多人,哥们还未必要呢。李东文回了一句“我们投资那么多地方,开除过人吗不但不开除,还要大力招聘。”
李东文这话一说,众人顿时哑口无言。
仔细回想一下,还真是这么个样子,桃花仙公司从来都是不断地招人,还真没嫌弃过哪个企业人多的。
“那个食品加工厂,看着也不小,应该也有不少人吧,咱们也要了。”李东文觉得,只要还有人,就是好厂子。
众人再次无语。
李老板怕是疯了,连个做咸鱼的也不放过。
“那片沙滩还不错,搞旅游倒是挺合适的。盖个酒店,弄一条海鲜食街,貌似也不错。先拿下来再规划吧。”李东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要弄个酒店。
在李东文看来,酒店这玩意,如果不考虑前期投资成本,后期的酒店,随便养个千把人还是很轻松的。
李东文需要考虑前期投资吗显然没必要,这几年在这个星球混的如鱼得水,早已经不差钱了。
谁说的来着,花出去的是钱,花不出去的,那不是钱,是纸。
对于李东文来说,钱的意义,就是用来养人的,想不出来还有别的什么用途。
周道平弱弱地问了一句“那个洲仔岛,咱们还要吗”他见今天考察的地方,就剩下那个水电不通的小岛了。
“当然要,为啥不要!咱们也要捕鱼!把那几百户渔民收编了。”李东文毫不犹豫地做了决定。
“你们明天跟万州打包谈吧,多争取点有利条件回来。”李东文放完一通卫星,就宣布散会了。
李东文是散会了,但是大家都没敢散会。明天还要跟万州官府去谈判,一大堆事情需要探讨和研究呢。
接下来的几天,张俊茹的团队都在和万州招商局的人在谈判。
最忙碌的人非招商局局长黄薇莫属。整整五个项目啊,她一边跟领导汇报工作,一边联系有关的乡镇。
澳头镇有一个半项目,一个项目是洲仔岛,半个项目是渔民的整编,愿意被整编的请自愿报名。
礼记镇有两个半项目,牛角岭项目,食品厂项目,半个项目是渔民整编。
三更镇只有一个项目,农场改造升级项目。
最大的项目是蓝月湾旅游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是万州直属管辖的项目。
这几个镇的镇长和书记,都被召集上来,必须密切配合协助州里,打好这场仗。
万州州长王国峰亲自挂帅,任桃花仙项目临时工作组组长,分管招商工作的林朝晖副州长和招商局的黄薇局长任副组长,务必做好这次招商引资工作。
这次的招商引资如果成功,万州几年的招商引资任务都能提前完成,不由得州里不重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项目也是一个一个的谈。
最先谈定的是州里的直属项目,蓝月湾旅游开发项目,双方很快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桃花仙公司在万州还没有注册公司,只能先签个意向书,等公司注册之后,再签合作协议。
之所以这个项目最先谈下来,一是因为这个项目最大,谈定了这个,其余的项
第215章:纷至沓来(4更求订阅)
最后一个谈妥的是礼记镇,因为礼记镇多少有点心里不平衡。
为啥呢因为蓝月湾旅游项目那块地,就在礼记镇,却被州里直接抢走了。
当然不是现在才抢走的,已经抢走一年多了,州里的理由是统筹规划。
州里给的补偿只是象征性的,而且至今还只是一个数字,补偿款根本没到位。
那块地州里还没卖出去,哪来的补偿款给镇里。
如今听说那块地卖了一个多亿,礼记镇就有些吃味,好处都被州里抢走了。
礼记镇的镇长也姓林,是林朝晖的远房堂弟。林副州长出面,礼记镇的那点小情绪很快就被安抚下来。
州里吃肉,让你跟着喝口汤,你们还敢嫌弃再嫌弃连汤都没得喝。澳头镇也有咸鱼加工厂,比你们礼记镇的还要好。那个破牛角尖,多少年了都每人要,一年四季总招风,你们真以为是块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