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结果手下人员一打听,客满。就连李大老板自己都没有房间,住的也是桃花仙酒店。王毅被迫也住进了桃花仙酒店。
回到神鸟,李东文马上指示孙运圣,“你联系张俊茹团队,让她派人过来谈判。这两个项目,虽然都不是怎么赚钱的项目,但好在没什么技术含量,都可以开发。让她跟官府多谈点有利条件出来,别搞太亏了,嗯,再建一个酒店,那里宾馆太差了,办公楼大楼也顺便建一栋,总体按照一万人的目标规划来谈吧。”
孙运圣一听,这是个什么目标所谓目标,不应该是产值多少,面积多大吗
孙运圣满脑袋问号,也不敢多问,赶紧联系张俊茹。
结果,孙运圣在张俊茹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
“孙总啊,明天就是五一节了,我们今晚就启程回港岛了,车票机票都买好了,有事的话,假期回来再谈了。”
这小娘们竟然敢不听指挥
孙运圣也拿张俊茹没辙,人家不是公司的员工,只是顾问。
港岛的顾问就是矫情,你看人家朱六一,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这才是好的乙方。
&
第187章:神鸟视察
市面上仿冒的桃花仙假酒已经悄然兴起,而且屡禁不绝。但由于桃花仙酒的真假,比较容易分辨,真酒和假酒的品质相差太远,假酒很难以假乱真。
农民是没有五一小长假的,茶园正是春茶采收繁忙的时候。
这个假期,李东文首先视察了茶园。采茶作业如今已经相当熟练和规范,员工穿着统一的制服,在茶林中穿行,时不时惊起几只母鸡,甚是有趣。
茶厂厂长周应良在旁边介绍:“今年的春茶,品相和产量都有所提升,亩产稳稳超过100斤。三年了,茶树普遍进入了丰产期。”
茶厂总工张迁说:“我们最近接到了一些通知,都是让咱们桃花仙茶参加评选的,让我们填报申报材料,甚至有的直接承诺给我们评金奖。”
李东文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多几个金奖,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周应良说:“我们茶园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也考察了周边的一些乡镇。可是,神鸟县的土地租金已经翻倍地增长了,就这样,乡里还不舍得,总想着自己干。”
李东文微微一笑,“仙茶,没有那么容易种的。隔壁那个老干局,费了那么大劲,成功了吗物以稀为贵,仙茶多了,就不值钱了。”
张迁汇报说:“县里搞了一个茶叶贴标,凡是神鸟县出产的茶叶,都建议贴上原产地标识。每个标收费一毛钱,我们厂仅此一项支出,每年就超过两百万了。”
李东文问:“这个贴标,是强制性的,还是自愿的”
张迁:“自愿的。但各乡的茶厂,以及各农户的茶园,都抢着买。外地的茶叶贩子,收购的时候,就认这种标。”
李东文说:“既然是自愿的,那我们就买吧。县里好不容易搞了一个赚钱的路子,咱们不能坏了人家的财路嘛,咱们不差这点钱,免了三年税了,那才是大头。干大事的,不能总算小账。”
张迁又说:“县里还想着搞鸡蛋贴标,我们没答应。”
李东文说:“鸡蛋贴标,县里搞不起来的,各个乡也不会答应。鸡蛋才几毛钱一个,贴标的成本太高了。不过,这倒是一个思路,我们公司可以自己搞。我们自己搞,一个标的成本大概连一分钱都不到吧。”
李东文神鸟视察的第二站,桃花仙酒厂。
今年的春酿,已经出窖开始封藏,新扩建的一千条窖池,正在加紧施工。
酒厂总工赵文玉请示:“老板,这批新窖池,是否今年秋季就投入使用”
李东文:“不着急,先用老糟养起来。”
李东文心想,哥们还没进行改造,你急个什么
龚志请示说:“咱们今年计划调整一下出品的比例,加大49度产品的投放,争取占到7成,不知合适不合适”
李东文:“今年的新酒,要确保窖藏时间,至少窖藏3个月才能出厂,最好窖藏半年以上,尤其是49度的产品。具体投放比例,你们自己灵活把握。”
赵文玉:“老板放心,我们每个批次的产品,出厂前都要品酒师抽检的,确保品质和口感,确保窖藏时间。”
李方钱已经由原来的供销科长,沦落为采购科长,目前专门负责高粱的采购。
他挤上前来,汇报:“老板,目前高粱越来越紧俏,很多外地酒厂,也来三湘采购。我们是否考虑,在周边几个县,投资一些高粱种植基地,自己种植。”
李东文看了他一眼,“我们就不要和当地的农民争那点蝇头小利了,要学会让利于民。今年咱们的高粱收购价,再提高50%,不用担心别人抢购。”
李东文视察的第三站是木材厂。
木材厂最赚钱的项目不是木材,而是木耳种植。
&
第188章:蘑菇蘑菇
养生堂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八栋四层小楼,呈八卦形分布,每层两套套房,一共64套。李东文曾经指示,二期工程不对外营业,是留给公司内部和关系户的,毕竟让客人住员工宿舍,有点不像样子。
李东文感觉自己有操不完的心。当天夜里,李东文除了给养生堂二期工程布置了一批灵石,还给隔壁疗养院的二期工程,多少也埋了几块过去。
李东文明白,这个项目桃花仙不能吃独食,需要一个大块头顶在前面,吸引火力。
疗养院尽管效果差一些,不能立竿见影,但也比其它疗养院的效果好太多了。
第二天上午,孙运圣带着谢安平来到县里,直奔县长办公室。
县长李振坤正在办公,门外有几位正在排队,等着汇报工作,屋内也有人正在谈事。
秘书见孙运圣陪着客人来,赶紧进去通报。
不一会,县长办公室的门打开,李振坤亲自迎了出来,身后跟着林业局局长苏文龙,看来刚才汇报工作的是苏文龙。
“不知孙总大驾光临,快请快请!”李振坤伸手相邀。
“这位是李书记,这位是粤省来的谢老板。”孙运圣给两位做了引荐。
“欢迎谢老板!”
“打扰李书记了。”
秘书一看后面排队的一拨人,就摆了摆手,大家一看这架势,都自觉地散了,今天是没戏了。
三人进了办公室,孙运圣和谢安平坐在了长沙发上,李振坤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面,而是坐在了一侧的沙发上,亲自给两位斟茶。
孙运圣开门见山:“李书记,谢老板是来神鸟投资的,想和您谈谈。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这个招商局副局长,还是先想着咱们神鸟县的。”
李振坤一看就明白了,能让孙运圣亲自引荐的老板,一定是大老板。孙运圣挂着州招商局副局长的头衔,也不会把小鱼小虾引荐过来。
李振坤递过茶杯,“欢迎谢老板来神鸟投资兴业!”
谢安平:“我以桃花仙公司马首是瞻,想在神鸟买一块地,盖一栋楼,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李振坤:“房地产业也是我们神鸟县新兴的行业,热烈欢迎投资。我们县今年也规划了一些地块,谢老板有看中的,只需要走个拍卖程序就可以。”
谢安平:“我看中的,恐怕不在规划之列。”
李振坤:“不知谢老板看中了哪里”
谢安平:“桃花仙养生堂附近,不知是否还有土地”
李振坤脸上露出苦笑。
他无奈地说:“谢老板,您来晚了。别说是养生堂附近了,就是整片桃园周边,都没有建设用地了。我们刚刚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那里已经被划为重点生态保护区了。”
谢安平满脸失望,他非常明白,有关部门是什么样的部门。
李振坤说:“其实在县城投资也不错,这两年房价涨的很快。”
投资普通房地产,谢安平兴趣就不大了,神鸟这个山旮旯,房地产能有什么发展前景
孙运圣和谢安平拒绝了李振坤的留饭,失望地离去。
李振坤也没了心思再听下面的工作汇报,他送走两位大老板,直奔吴国平办公室而去。
“国平书记,您知不知道,是谁来顶替我的位置,跟您搭班子”
“振坤啊,你在神鸟县长任上,已经超过五年了,按照组织原则,也该调动了。这次你升任副州长,也是组织对你工作的充分肯定。你还年轻,前程远大。至于谁来,我现在也不知道。只听说州里和省里意见还没有统一。”
“我的调令大概就在这几天了,上面还没定下来谁来”
“县长,空缺几天不是很正常吗空缺几个月的也不是没见过。明年大换届在即,今年,下面的大调整才刚开始……”
李振坤在上面也不是没有靠山的,他勉
第189章:农林园艺
蘑菇这玩意该如何定价,李东文也没什么谱。
“平常山里采的蘑菇,都怎么卖的”李东文问孙晓琰。
“根据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一般的草菇和树菇,干蘑也就卖上五六块钱一斤,松蘑和榛蘑比较贵,能卖十几块钱一斤。我们这是正宗的榛蘑,至少能卖到这个价。”孙晓琰的回答,显然是经过市场调查的。
李东文又问:“这个榛蘑,跟木耳比,怎么样”
孙晓琰说:“木耳都已经人工种殖了,技术比较成熟,咱这蘑菇是天然野生的,正宗的山珍,比木耳珍贵多了。”
李东文:“蘑菇,也有人工种植的吧”
孙晓琰:“人工种植的根本不能算是蘑菇,只能叫菌类。现在城里人吃的,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那种。”
李东文:“你想卖多少钱”
“怎么也不能比咱们公司的木耳便宜吧”孙晓琰学会了攀比。
李东文:“那就先跟木耳一个价好了,试着卖一下吧。”
孙晓琰得了老板的指示,赶紧去准备卖蘑菇去了。
桃花仙的木耳,出厂价是5块钱一两的。木耳这玩意就不能论斤卖,一两干木耳发起来,足够做一道菜了。5块钱做一道菜,贵么
当然了,卖到消费者手里,就是10块钱了,10块钱也不算太贵。
不久之后,全国的桃花仙专卖店都接到了通知,公司推出一款新品,桃花仙山珍——榛蘑。二两包装,零售价19块9,出厂价10元。山珍数量有限,首批每家店配额只有100斤。
对于桃花仙专卖店来说,100斤榛蘑,才五千块钱货款,太洒洒水啦,很快就被订购一空。
野山蘑菇,属于靠天吃饭,不确定因素太多,孙晓琰很不甘心,尤其是看到销售蘑菇的首批货款到账,这种不甘心就越发强烈。
纺织厂这一年多来,光花钱了,进本没有进项。
孙晓琰怎么也没想到,纺织厂的第一笔进钱的生意,居然是蘑菇,而且进了不少钱。
孙晓琰迫切地想把蘑菇做成一个产业,想来想去,想到了农林大学的周教授。
桃花仙公司与农林大学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的,蚕种繁育基地就是周教授帮助建立起来的。
孙晓琰来到繁育基地,并没有见到周教授,只见到了周教授的助理,蒋茂林。
“蒋教授,周教授不在”蒋教授其实是副教授,但孙晓琰肯定不会称呼“蒋副教授”的。
“周教授回学校了。孙厂长,您有事的话,我可以转告他。”
“我想问一下,关于蘑菇种植的事,也不能算种植,就是山里的野生蘑菇,怎么能增加一下产量,看周教授能有什么好办法。”孙晓琰努力组织了一下语言。
蒋茂林:“我们是昆虫系的,不太懂蘑菇。您说的野生蘑菇,属于林下作物,我们学校好像有对口的专业,应该是园艺系的,具体什么专业,我不太清楚。”
“能不能麻烦蒋教授,帮联系一两位老师过来,帮我们指导一下,我们有科研经费的,可以签协议。”孙晓琰锲而不舍。
“好的,我帮您联系一下。”
“拜托您了,蒋教授。”
“不客气。”
蒋教授正在准备一篇论文,每天都在蚕种繁育基地和蚕房之间来回跑,他有一次也喝到了蘑菇汤,感觉不错。
但他更关心的还是养蚕,他需要一些基础数据,来充实他的论文。
这个蚕种,属于一个新的品种,很多东西都需要实践来验证。
如果桃花仙公司能养殖成功,那这篇论文的价值将非常巨大,甚至是影响深远的。
当然,论文
第190章:校园招聘
每年的七月,都是毕业的季节。
但是,每年的校园招聘,往往是提前几个月甚至提前半年就开始了。
桃花仙公司的校园招聘,来得有些迟了。
五月中旬,桃花仙公司招聘启事,贴满了西北农林大学的各个布告栏。
桃花仙通远公司,组织了50人的人才招聘团队,进驻了大学校园,各个分公司都派出了代表,准备来一场抢人大战。
这个年头,国内互联网才刚刚萌芽,网速不如龟速,网费顶你个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和渠道的方式不多,校园招聘还是非常火爆的。
这时候还没实行公务员“国考”制度,学生的就业选择,首选当然是公务员,其次是国家事业单位,接着是大型央企,再次是国企,然后才排到民营企业。
桃花仙公司,在毕业生心里的选择顺位,基本排在最后。
但桃花仙公司有个明显的优势,港资企业,这在民营企业这一档中,排名还是相当靠前的,仅次于欧美等著名外资企业,比一般的民营企业还要强上几个档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