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珠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天1573

    花生,素有“长生果”之称,对小朋友来说,这美味的干果就是最好吃的零食,对酒友来说,油炸花生米就是最好的下酒菜,对家庭主妇来说,就是一道美味百搭的菜肴,花生炖猪脚,花生排骨汤……

    这花生究竟怎么卖,何安江和孙雅慧等人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喝酒的,煲汤的,当然是加工成花生米来卖,当零食用,自然是卖干花生。

    至于卖给榨油厂做成花生油,被大家集体否决了,这花生榨油,那就是暴殄天物啊。

    大家确定不下来,当然要请示李东文。

    李东文没有回答怎么卖,先问了一句:“你们打算卖什么价格”

    孙雅慧看了看何安江,说道:“市面上的花生米,最好的一块多一斤,不超过一块五。带壳的花生,批发价一块钱左右。我们批发能上卖一块五,就比别人贵一半了。卖花生米的话,可以考虑卖2块钱一斤。”

    李东文没表态,又望向何安江。

    何安江硬着头皮说:“还可以卖得更贵一些,干花生卖到两块,花生米卖到两块五。”

    李东文有些郁闷,本大仙费劲巴拉地弄过来的长生果,就被你们这样便宜地糟践了

    贫穷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不是,是境界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

    “咱们只卖干花生,做成花生米还要浪费功夫。做成一斤装一袋,印上“桃花仙”的商标。出厂价10块钱一袋,零售价18块,先在咱们专卖店渠道里卖。”李东文最后拍板定夺。

    这定价,比市场价至少贵了十倍!

    李东文离开后,何安江和孙雅慧面面相觑。咱们这位大老板怕是想钱想疯了,这哪是卖花生啊,这是明晃晃地抢钱啊。

    但是呢,这事既然老板已经定下来了,那就先执行吧。

    包装袋是要印制的,就用透明塑料袋吧,印上商标厂址重量条码等必要信息就成了。

    机械包装是来不及了,先用人工包装吧,如果真能卖出去,再考虑上包装生产线吧,否则就是浪费钱,一条包装生产线,也要不少钱呢。

    李东文给花生




第140章:通远动员
    开会的时候,何安江仿佛有点理解李东文的意思了,这是真缺人啊。

    何安江还是抓住了李东文谈话的关键词:老板说的是“通远这一摊子”,以及“明年有什么打算”,事关重大啊。

    农场的场长孙雅慧,纺织厂的厂长孙晓琰,果园和林场的场长王树军,石材厂的场长徐景祥,何安江的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廖寒风。

    看着眼前的几个人,何安江不无感慨,可用之人太少啊。

    何安江宣布了第一项任务:每个部门至少推荐2名中层干部,今年年底前一定要到位。

    “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主要是研究讨论一下,通远桃花仙公司,明年的规划,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何安江开宗明义。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到孙雅慧身上。

    原因无他,就是这几块业务,就孙雅慧的农场赚钱了,而且是要赚大钱的,大家也都知道了李大老板亲自给花生的定价格。

    就这几个人,孙雅慧也没有推辞:“今年收获的花生,超过了十万吨,定价那么贵,不可能一下子投放市场,销售要细水长流,按照十个月的销售周期来投放市场,每个月一万吨左右。元旦春节等节日,可以适当加大销售量。我们计划组建一个花生加工厂,专门负责包装。”

    “花生不宜重茬,明年的花生种植,要重新开辟十万亩地,这个任务也很艰巨。今年种植花生的田地,计划种植冬油菜,油菜6月份就能收获,然后可以种植一茬庄稼。我们计划种植菜玉米,城里人喜欢这样吃,8月份到10月份都能收获。我们隔壁的宁省,就有这样种植油菜的,只不过他们第二茬庄稼有些不同,他们种植的是水稻、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蔬菜等等。”

    “另外,我们的花生杆,也不能浪费了当柴烧,是可以做冬季饲料的。我们为此计划开一家饲料加工厂,我们甚至可以养羊。”

    王树军一听养羊,赶紧接过话茬:“养羊还是我们来做吧。我们林场,有大片的草场,适合春夏秋三季放养,你们的饲料,适合我们冬季圈养。”

    “我们林场的山楂果园,明年可以小范围挂果,大面积挂果,要等到后年。枸杞果园,明年就能挂果,我们的枸杞果,也计划筹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加工山楂和枸杞,枸杞生产小包装,当食品卖,大批量的,可以当药材卖。”

    “另外,我们还有五个水库,也不能干闲着,要养殖些淡水鱼类,鱼鳖虾蟹都可以考虑,至于具体养哪些品种,还要市场调研一下。”

    “我们山楂园今年养的鸡,长得很好。半年时间,就有些开始产蛋了。公鸡也能赶上元旦和春节的旺季,出售一批。山楂园养鸡的模式,明年的规模可以扩大一下。我们计划再扩大十万亩山楂园。”

    王树军这是看见甜头了,能见钱了,就想着扩大再生产。不过,何安江的一句话就浇灭了他的梦想,“老板计划明年栽桃子,不是山楂。你把桃园,列为明年的重点计划吧。”

    王树军一听,也不知道是该郁闷还是该高兴。

    不郁闷吧,自己的计划被否了,不高兴吧,那可是老板挚爱的仙桃啊,那仙桃



第141章:热闹的神鸟
    李东文回到神鸟,已经是10月3日了。

    此时正是神鸟农交会的高峰期,神鸟县游人如织,一派繁忙热闹景象。

    桃花仙酒店客满,但是李东文的房间还是有的,这是李老板的专属套房,根本不对外开放,不管住与不住,每天都打扫两遍,这就是特权的好处。

    李东文回到神鸟的消息,被孙运圣悄悄地“出卖”给了李葵。他也是被李大队长逼的,胆敢知情不报,就跟他断交。

    于是第二天上午,李东文就被一群人堵在了酒店里。

    带队李东文认识,正是神鸟县第一书记吴国平。

    一起来的人中间,最显眼的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一身月白色唐装,脚下一双黑色云鞋,手里握着一串珠子,黑中带红,看不出什么材质。

    同来的还有两人,一个是孙运圣,另一位是那天李东文题字时,在现场的黄老师。

    “老朽黄湘玉,久闻李先生盛名,而无缘相见,今日冒昧登门,还望海涵。”老者对着李东文拱手为礼。

    “此处非谈话之所,黄老先生,吴书记,里面请。”李东文让开房门,伸手相请。

    吴国平赶紧抱拳:“李老板,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李东文的套房还是很宽敞的,外间就是待客的,装修得像个书房,茶几,椅子,条案,书桌,应有尽有。

    众人落座,孙运圣赶紧抢着过来泡茶。

    茶叶当然是桃花仙刚上市的秋茶。黄老品了一口,连称好茶:“老朽一生品茶无数,可谓千茶过口,品过此茶之后,再饮它茶,顿觉无法入喉。”

    李东文回了一句:“黄老谬赞了。”

    吴国平在一旁捧着说:“大湘西地灵人杰,李老板慧眼,让这里的物产发扬光大。”

    黄老一摆手:“此话欠妥。湘西产茶历史千年有余,唯有李先生经营之后,才有此上佳之品,非为地灵,全赖人杰之功。”

    吴国平赶紧赔笑:“黄老教训得是。”

    黄老又一摆手:“你是官身,我是山野村夫,哪里谈得教训。”

    黄老又面向李东文,“我今日前来,就是想求李先生一幅字,还望不吝成全。”

    李东文:“不知黄老想要什么字太难的我可不会。”

    黄老回道:“篆字就好,随意写点什么都可以。”

    李东文:“那我就献丑了。”示意孙运圣去准备一下。

    孙运圣出门去喊服务员,准备笔墨纸砚。酒店早就备好了,很快就在条案上铺陈了文房四宝。

    李东文亲手化开了陈墨,众人都站起身来,围在了条案四周。

    李东文这次书写的竖条幅,凝神提气,运笔张弛有度,很快写好了三行字,但并未题款。

    黄老轻轻念了起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随着念叨的声音,不断用手比划着,一边把这些字都虚写了一遍,一边感慨:“篆字之美,在意在形,今日得见《诗经》名篇呈现,古意盎然,甚是荣幸!”

    黄老忽然问道:“如此佳作,非数十年功力不可为,先生为何不题款用印”

    李东文不题款是有原因的,就好像你在书法大家王羲之面前写一幅字,送给王羲之,你怎么题款请人家雅正惠存这不是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其实,以李东文的骄傲,是完全可以题款用印的,但是呢,入乡随俗吧,不能让自己显得太突兀。

    &nb



第142章:美酒舍不得
    仙桃今年的仙桃还没开园啊!老板您不知道

    孙运圣被迫提醒:“去年的仙桃是10月24号,霜降,开始采摘的,今天离霜降还有20天,仙桃还在树上长着呢。”

    李东文恍然,怎么把这茬给忘了。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已经是深秋了,过了霜降就立冬了。

    两人继续在农交会上闲逛。

    李东文看见了一个熟人,都里乡乡长赫静,她正在摊位上推销茶叶和鸡蛋,旁边的笼子里,还关着几只大公鸡。

    “都里的酒,都里的茶,都里的公鸡和鸡蛋啊……”赫静卖力地吆喝着。

    今年的农交会,县里各乡镇都组织了团队来参展。尤其是都里乡,麻冲乡和茶田镇,展位都不小。都里乡除了养鸡,还鼓励农户种茶,乡里还办了一家小酒厂,生产高粱酒,取名叫“都里神仙醉”。

    本来想叫“都里桃花仙”的,结果商标注册不了,五个字中,有三个字跟“桃花仙”的商标一样,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五十,通不过。酒的包装,一开始也想仿照桃花仙酒,用瓷瓶,一打听价格,有点贵,最后选用了玻璃瓶。

    酒的价格,开始20块一瓶向外批,零售卖30块,结果当地老百姓不接受,你这酒,跟5块钱一瓶包谷烧没大区别,吃你一瓶酒,够买别人一箱酒了。

    就这酒,也敢叫“神仙醉”李东文看了觉得很好笑。

    无知者无畏啊。神仙醉本大仙都已经很久没喝过了。

    当地的老农都敢小看这“都里神仙醉”,这让赫乡长很生气。

    赫静乡长不信邪,都是高粱酿的,我这酒咋就不好喝了她特意从县城专卖店买了一瓶桃花仙来对比。终于知道什么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了,不是自家的酒多难喝,而是人家的酒太好喝了。

    赫静乡长死皮赖脸地带着乡酒厂的技术员,去桃花仙酒厂参观考察。都是一个县的,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龚志厂长也不好拒绝,你要看就看吧。

    赫静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这也没什么呀,不就是原来的县国营酒厂,扩建了一下么不就是配方里加了仙桃和桃花么,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都是广告上公开对外宣传的,每瓶酒的配料表里都写着呢。

    等仙桃下来的时候,咱们乡也买点酿酒。今年的酒,先对付着卖吧。本地人不喝,可以卖给外地人嘛,就说咱们跟桃花仙酒是一个地方产的。

    麻冲乡的摊位,主打的木耳。这玩意一学就会,山里人家,木材有的是,长出来的木耳大同小异,从外表来看,跟桃花仙公司的木耳没啥区别。麻冲乡的木耳卖的便宜,干木耳10块钱一斤,鲜木耳2块钱一斤。麻冲没有大规模养鸡,但利用桃花溪的水,养起了鸭子。咸鸭蛋卖到6毛一个,活鸭卖到5块钱一斤,鸭子长的很肥,一只都有**斤。

    卖辣椒的摊位最多,几乎每个摊位都有。三湘人的厨房,必备各种辣椒,干辣椒,剁辣椒,油辣子,青椒,红椒,菜椒,品种繁多。

    两人逛了一大圈,走的时候,孙运圣一手拎着一只大肥鸭,一手拎着大一条野猪肉排,李东文抱着两个大冬笋,溜达回了酒店,这是准备加餐的架势。

    大老板要吃饭,不能只整两个菜啊,酒店经理周坚梅亲自吩咐厨房,整了八个菜,一个汤,开了一间大包房。

    还没等到上菜,龚志和赵文玉找上门来。龚志拎着一提酒,献宝似的,“老板,这是您交代的新产品,49度的桃花仙,还没上市,特意送给您尝尝。”

    “酒都来了,赶紧上菜吧。”孙运圣交代周坚梅一句,然后看向龚志和赵文玉,“你们俩是闻着味来的吧,知道今天有大餐吃”

    没等这俩货坐下,门口又来了两位,木材厂华贵林和蜂蜜厂的刘春溥。华贵林提着一袋鲜木耳,笑着交给周坚梅,“周经理,给老板加个菜,新鲜的,刚摘的。”



第143章:神鸟气象吧变八
    大家都很好奇,这么好的酒,该怎么定价。更关心的是,这酒,一年能酿造多少。

    龚志看了一眼自己的搭档赵文玉,然后又看李东文,“这酒卖多少钱,当然要老板来定。至于产量么,目前仓库里存了五千吨!”

    龚志伸出一个巴掌,张开五指,用力地举起,朝着面前平推出去。

    酒业,绝对是目前桃花仙公司的龙头老大,产值已经超出了其他产业。

    龚志做为酒厂的负责人,隐隐有成为一哥的架势,这一巴掌推出去,霸气里面仿佛还带着点风骚。

    可是呢,在座众人都自动忽视了这个风骚的手势,齐齐看向李东文,等着老板来给这酒定价。

    李东文当然想定价越高越好,但是呢,这个世界的现状,消费水平还比较低,酒再怎么好喝,喝不起也是白费。

    “出厂价定八百吧,美金定价一百吧,这酒至少一半要出口,外国有钱人多啊。”李东文确定了一个他认为比较中肯的价格。

    华夏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逐渐跟世界接轨了,尤其是港岛的电影电视剧,已经渗透到国内,动辄上万的美酒,大家尽管没喝过,但也从影视剧中见过,像什么82年的拉菲啊,法国的路易十三啊,价格都是高不可攀。

    一百美金,在国内是钱,那是一般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在国外那就是“洒洒水啦”,也就是个出门打车的钱,因此李东文才把主要目标市场定在了国外,尤其是欧洲和米国。

    龚志心里有数了,嗯,老板发话了,国内八百八,出口一百八,嗯,美金。
1...3738394041...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