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范仲淹施礼道:“陛下,山东旱灾虽解,然百姓粮食却已歉收,还请陛下搬旨,免了今年山东的赋税。”

    赵祯心情大悦:“准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作物
    久旱逢甘霖,山东大雨瓢泼,旱情为之缓解。

    石小凡终于也洗清了他的嫌疑,山东大旱与他无关。至于怎么才能让这些臣子以后别去再迷信这些天灾**,石小凡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以后再说了。

    朝廷往山东也派了赈灾粮食,据说那里的情况不容乐观。干旱造成的粮食大面积减产,许多地方甚至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赵祯心情很不好,他在文德殿看到这些地方奏疏后,不禁凄然泪下。

    “陛下,这是皇后娘娘命人送过来的莲子粥,娘娘说陛下不可操劳过度。”陈琳用木盘端过来一碗粥说道。

    赵祯擦了擦眼泪:“朕之无能,密州竟然饿死二十七人。二十七人啊,这还是盛世,这些无辜百姓一辈子辛辛苦苦,竟然连顿粗粥都喝不上,都是朕的错啊。”

    赵祯太也多愁善感了些,上次石小凡带他的西山之行,让他感触颇深。原来百姓日子过得如此困苦,好在如今随着国力的强大,赵祯一再颁布减赋诏令,百姓负担大为减轻。

    陈琳只好在一旁宽慰道:“陛下尧舜禹汤,已经是千古圣君了。这四海广域皆沐皇恩,九州之大,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这可与陛下无关,陛下不可过于自责。”

    赵祯叹了口气:“若是能有一种粮食,可以不惧旱涝,能让百姓吃饱穿暖,朕死也心安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嘴贱的陈琳听赵祯这么一说,躬身道:“陛下,奴婢听石府小公爷说过,东海无极尽头有一种作物,耐寒耐旱产量惊人。一亩地达数十石,百姓若是种植此物,则温饱无虞矣。”

    赵祯一愣,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微微一笑:“世上哪有此物,再者东海无极尽头乃是天涯海角,小凡怎么会知道。定然是他哄骗与你,寻你开心罢了。”

    陈琳不再言语,他记得石小凡是跟他说过。海之尽头有个北什么美的地方有一种什么瓜亩产数千斤。可能这厮跟他吹牛皮的罢,毕竟石小凡吊儿郎当的就爱胡说八道。

    既然已有了婚约,石小凡入宫就跟回自己家一样。他去了会宁殿,找赵嫕。

    不知道公主这几天在忙什么,居然没去找自己。

    实际上是石小凡没去找她,谁知道到了会宁殿,宫女来通报说公主不在,去了后花园找娘娘们去了。

    后宫可是禁地,没有宣召石小凡是不能去的。他正蔫蔫的想回去找狗腿子们去掷骰子,却被人叫住了。

    一名黄门小太监来躬身道:“驸马爷,皇后娘娘有请。”

    石小凡一怔:“你叫什么”

    那小黄门又施了一礼:“驸马爷与公主已是连理之名,小人便斗胆叫一句了。”

    石小凡哈哈大笑:“老子喜欢,再叫一句。”

    那黄门立刻高兴了,能抱住石小凡的大腿他日还不飞黄腾达:“驸马爷吉祥,驸马爷威武!”

    石小凡立刻飘了,他从怀里一摸,摸出一块金子:“赏你了,你小子有前途,叫什么名字”

    作为东京城的隐形大富豪,石小凡身上是从来不带铜钱和银子的,要带就带金子。

    这块价值不菲的金子立刻让这小黄门成了死忠:“小人任秀才,日后还请驸马爷罩着小的。”

    “嗯,嗯”石小凡上下打量着他:“你叫秀才”

    那小黄门脸色一红:“我爹喜欢读书人,就给小人起了这么个名字。”

    “秀才,这名字不错,将来适合做学问。我来问你,你可识字”

    “小人略识一二。”

    宫里有人好办事,别小看了这些黄门小太监,有时候他们能帮你办成大事。这是石元孙教他的,这些太监能拉拢就拉拢,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去招惹惹下祸端。

    小人难防,历史上多少能臣武将毁在这些太监小人之手。

    “秀才啊,皇后娘娘召见我干甚”

    那小黄门慌忙道:“驸马爷,小的人微言轻,没能伺候在皇后娘娘身边。是娘娘身边丘总管让我来找您的,不过小人看丘总管的样子很是开心,想来是什么喜事吧。”

    石小凡“哦”了一声,便也没有继续再问。

    到了后花园,石小凡看到曹皇后和赵嫕坐在一起说着悄悄。可还有一人在这,居然是赵祯。

    石小凡吃了一惊,为什么不是皇帝直接召见自己,而是说皇后宣召。

    “臣见过陛下,见过娘娘和公主。”石小凡施了一礼。

    众人在后花园凉亭内赏玩,赵祯看他一来:“朕也是刚来,皇后说有急事要找朕,想来是与你有关吧。”

    原来如此,赵祯也不知道什么事。

    石小凡奇怪的看着曹皇后:“皇后娘娘,您找臣有什么事”

    曹皇后看着石小凡笑了笑:“小凡,我听说你只知道在海外仙山有一种植物,可亩产数十石”

    “啊”石小凡一愣,这特么谁在这传出这种谣言,怎么皇后居然还相信了。

    这下轮到曹皇后一怔:“怎么,没有此物”

    石小凡摇了摇头:“世上哪有如此神奇的东西。”

    这就尴尬了,赵祯最近为山东的旱情纠结。曹皇后看在眼里,她又听说石小凡知道哪里有高产的神奇作物,这才让他和赵祯一起来商量商量。

    看来是自己错了,这种无稽之谈怎么能够相信。可能自己真把这败家子当神了,世上真有这种高产神物,那百姓还用为吃的发愁么。

    赵祯看着曹皇后:“皇后,你是听陈琳说的吧”

    曹皇后一怔:“陛下您也知道了。”

    赵祯暗自微怒:“小凡就是爱胡说八道,他的话天马行空的,有几句实话了。”

    石小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这些话了。说过么不记得了。

    赵嫕突然说道:“小凡,你不是也跟我说过么,海外有一种食物产量极高。烤着非常好吃,而且如果能引进大宋百姓就用不着挨饿了呀。”

    石小凡猛地想起来,以前确实跟陈琳和赵嫕说过,他不由得喜到:“陛下,皇后娘娘,世间确实有此物。臣有个想法,咱们可以造船,去海外将这种植物给带回来!”



第三百九十五章 奈何
    造船其实大宋朝海运已经相当发达了。可惜到了元朝造船业断代,直到明朝又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宋朝对船只的需求很大。北宋政府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于是大量建造运粮漕船。

    南宋政府则不断建造战船,守卫长江。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政府都会设置管方造船工场。官方造船数目十分可观。如在至道三年,官方造船便达三千多艘。

    其实在大宋朝,是整个封建时代发明最多的一个时代。只是这个璀璨的时代被羸弱的武力给掩盖了罢了。

    就比如造船业,当时大宋的造船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有的技术甚至到了大明朝,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宋朝造船业最突出的是远洋船的发展。虽然唐朝的海外贸易繁盛,但当时的远洋航行却几乎被阿拉伯商船垄断。后来宋人克服了种种技术障碍,才使中国商船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海域。

    宋朝海船以坚固和载重量大而驰名。它们能够远赴重洋,抵挡深海巨浪,全赖船只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改良。船底尖削如刃是宋朝海船的特点之一,尖底船的优点在于吃水深,能增强船只抵抗风浪的能力。

    另外,宋朝海船采用了隔舱设计,减低船舱入水所产生的危险。宋人对海船的选材也很讲究,宋朝海船以福船最佳,正是选用了福建盛产优质的造船木材。

    还有在海船的设备制造上,亦有不少改良,最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可以帮助航海者在天气阴暗时辨别方向,中国航海事业因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船舵技术亦有所创新,例如在舵叶上开许多孔,减少水的阻力,西方要到20世纪才采用这种开孔舵。

    还有就是货船,在桅杆下使用了转轴,能调整帆的角度,以迎合风向,当时外国的海船,船桅多不能动。

    船尾使用了平衡舵,将部分舵面分布在舵柱的前方,以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操作起来更加轻便灵活。这种技术在宋初已经发明,西方要到19世纪才使用平衡舵。

    隔舱设计:用隔板将船舱分为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空间,一旦船舱漏水,也只是局部受影响,不会令全船沉没。

    这些林林总总,使得大宋朝造船业相当发达。只是远洋航海,去探索未知海域,就不知道怎样了。

    石小凡想干的,是大宋朝能够建造一支像是郑和那样庞大的航海舰队,远赴重洋,将土豆、玉米、番薯之类的这样的农作物带回来。

    要知道我们都是农业国家,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为本。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一旦引进,将实现人口增长经济腾飞的关键。

    甘薯起源于中南美洲,至少在5000年前就被印第安人驯化栽培了。甘薯被西欧探险家、冒险家、殖民征服者多次“发现”——由哥伦布在西印度群岛、由巴尔博亚在中美洲、以及由皮萨罗在秘鲁,等等……但欧洲人没有在田地里发现甘薯。因为甘薯的果实长在地下,故不引人注意。在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地区,印第安人把甘薯叫作“卡莫特”。但印加人却叫它“巴塔塔”。

    可现实很残酷,要知道,从这里到南美的直线距离也在两万多公里,如果航海远行的话至少要走几十万公里。也就是说,没有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不大可能。

    还有就是海上各种风险未知,也许这支舰队会全军尽墨,葬身汪洋。也许,这支舰队永远都回不来。

    可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冒险中进行的,探索使人进步。尽管知道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石小凡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陛下,在数十万里之遥的海外,确实有几种高产作物。若是能引进大宋,则我们的粮食成山,牛羊遍野,百姓再也不用为吃喝犯愁。”

    “数十万里”赵祯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凡,若世上真有此物,你觉得我们能到那么远么。”

    石小凡沉默,确实如此,那可是南美洲。即便是到了,那里的印第安人怕也不好对付。听说那些部落吃人的,食人族。

    赵祯摆了摆手:“好了,你定然又是跟陈琳吹起了牛皮吧,即便是真有,你又是如何得知的再者,远行航海,补给、装备从哪儿来,船需要风帆的,它又不能自己走,总不能在茫茫大海吃鱼吧。”

    赵祯一席话说得石小凡哑口无言,自己什么事想得太天真了。就连当年郑和也不过是到了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大宋就算是造出船队,到南美洲怕也是希望渺茫。

    除非,能够造出蒸汽机。然后有蒸汽轮船,可以烧石炭,烧木材、甚至是烧垃圾的蒸汽轮船。

    想到这里,石小凡眼睛亮了。对啊,何不试试制作蒸汽机。

    蒸汽机的原理他懂,可是以大宋朝目前的知识水平,怕也是不可能的事。

    唉,看来这又没戏了。石小凡有些垂头丧气,他臭不要脸的道:“公主,我来想请你尝尝我酿造的啤酒,还有我自制的烤肉。”

    啤酒,烤肉

    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么,有烤肉和啤酒只给自己的未婚妻,赵祯立刻不愿意了:“啤酒是何物”

    “臣自酿的,很好喝。”

    赵祯有些心动了:“何不带朕尝尝”

    “这个,陛下,在臣的家里。”

    赵祯脸色立刻不好了,在你家里虽然你和赵嫕已经赐婚,可并未正式成亲。即便是成了亲,天天这样如胶似漆的,成何体统。

    赵祯想呵斥几句,可看了眼赵嫕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只是说道:“摆驾,朕去尝尝。”

    石小凡挠了挠头:“陛下,您还是微服私访的好,方便。顺便晚上咱们可以去逛逛夜市,不如,皇后娘娘也一起去吧,”

    赵祯想了想,已经很久没陪着皇后走走了。能出宫游玩一番也不错,尤其是皇后,更是极少出宫。

    “嗯,去叫陈琳来。吩咐下去,切忌泄露风声。”



第三百九十六章 马尿的味道
    石小凡有些不爽,他做啤酒又不是给赵祯尝的,他是想和赵嫕两个人制造浪漫的。

    都怪自己嘴贱,不该提这档子事来的。

    可既然赵祯想去了,那只好准备了。

    赵祯和曹皇后微服出巡,这可是大事。宫卫们如临大敌,也跟着乔装打扮一起出宫。

    这是个苦差事,因为你既要保护官家的安全,又得与他保持一定距离。

    离得太远,官家安全难以保障。离得太近,打扰了官家性质可是重罪。

    是以每次遇到赵祯出巡,侍卫们都是严阵以待,生怕出了半点纰漏。

    还好,官家这才是先去石府,然后再去夜市。这就还有时间布置,宫卫小队长派人飞也似的去找皇城司。

    夜市这边皇城司最是熟悉,令狐云龙一听更是不敢怠慢。吩咐皇城司官差一个个乔装打扮,混入人群中以策官家安全。

    石府,

    “凡儿呢”石元孙问道。

    还好,自从和公主订了婚事,石小凡对双儿不再耍光棍了。

    以前不是摸一把就是亲一下的,现在老实多了。

    双儿还是那么勤劳,她端着个水盆从石小凡房间里出来:“小公爷去了宫中,说是让公主来尝尝他酿的酒。”

    “酒”石元孙眼睛亮了:“这不孝子,怎么没跟我说,酒在哪儿呢。”

    双儿有一种做了奸细的感觉,她犹豫了一下:“好、好像在咱家地窖。”

    “德旺,德旺!”石元孙叫唤开了。

    管事德旺小跑着奔了过来:“国公爷,您找小人何事”

    “走,去地窖。”
1...184185186187188...5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