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败家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吃货大联盟
赵嫕展颜一笑:“你尝尝这酒,可还好喝”
石小凡尝了一口:“酸涩味道太浓,不好喝。”
赵嫕尝了一口:“挺好的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葡萄酒最好用夜光杯,这酒馆倒是大手笔,还真用的就是西夏榷场贸易进来的夜光杯。
夜光杯采用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雕琢而成,造型多样,小巧玲珑、晶莹剔透。
夜光杯的特点是:抗高温,耐严寒,盛烫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击不碎。如在夜晚,对着皎洁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体顿时生辉,光彩熠熠。
石小凡摇了摇头:“这葡萄酒顶多算是口味一般,比起我做的那是差远了。”
赵嫕脸色一红:“你可别再说你做的那些白酒了,辣死了。”
石小凡王八蛋的很,他请赵嫕喝自己酿的酒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赵嫕酒量甚浅,石小凡是想把她灌醉了行那不可告人的秘密。
喝醉了的赵嫕两颊绯红,明艳无双。石小凡亲她一下她也不会拒绝,只是甜甜的看着他笑。
酒醒后的赵嫕又羞又喜,不该让他占这个便宜。
谁知石小凡说道:“我不是说这种酒,我是说啤酒。”
“啤酒,那是什么酒”赵嫕奇怪的问道。
“啤酒就是很好喝的酒,如果和烤串烤肉,简直是绝配。”
实际上石小凡一直在研究自酿啤酒,按照自己看过的理论,应该可行。
来福还真把这些前来巴结的军士姓名籍贯都给抄录了下来,他拿到石小凡跟前:“小公爷。”
石小凡看了一眼,将名单折叠起来揣进了怀里。
赵嫕看了看他:“你真想把这些人弄到禁军里面去么”
石小凡“哼”了一声:“这群王八蛋配么,禁军要的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不是这种溜须拍马的酒囊饭袋。走了走了,明天你到我家来,我教你做啤酒。”
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离开了波斯酒楼,出了大街,石小凡将来福给他的那份名单拿出来交给了一个狗腿子:“拿着去皇城司交个令狐云龙,记住这上面记的每一个名字全部发回原籍,一个都不许录用。还有,上面有那些举荐的官员,让皇城司也查一查。”
那狗腿子点点头,带着那份名单去了皇城司。
第三百八十八章 啤酒(月票加更)
啤酒,赵嫕虽然不知道什么味道,但看起来倒像是很厉害的样子。
她和石元孙一样,觉得石小凡无所不能。
“小凡,啤酒真的很好喝么”赵嫕问。
“好喝,非常好喝。”石小凡认真的回答道。
狗腿子们一听,纷纷咽了口唾沫,小公爷说好喝,那一定就是非常好喝。
夜市街愈发的热闹了,赵嫕最近和石小凡如胶似漆,她舍不得回宫:“要不,我们再去茶楼坐会儿罢。”
“怎么,你想听评书么”
赵嫕‘噗嗤’一笑:“我想听你说书。”
没想到石小凡竟然认真起来:“好啊,今天我就给你说一段评书。”
“还是孙悟空么”赵嫕听上瘾了石小凡的西游记,还没听够。
“不,我这次跟你说的是三国演义。”
赵嫕像个孩子似的摇了摇头:“我不要听三国,我要听孙悟空。”
“那我就跟你说一个孙悟空版的三国演义。”
赵嫕一愣,举起粉拳要打他,石小凡哈哈大笑躲得远了:“赵姑娘,我给你讲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
狗腿子们面面相窥,没听过。
茶楼,石小凡拿起了‘止语’,满口胡话的讲着石小凡版的西游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一只石猴从傲来国花果山蹦了出来。在他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五百年后,一个叫唐三藏的和尚揭开五行山的佛揭,猴子念了一段咒语,地动山摇后,他炸碎五行山,爬了出来。结果一不小心,爆炸后的五行山一块石头落下来砸中了唐三藏的脚丫子。”
茶楼里的人面面相窥,一块石头砸中了唐三藏的脚这是什么鬼。
只听石小凡又接着道:“这唐三藏当时就暴走了,指着猴子破口大骂:你个王八蛋,瞎了你的狗眼啦。
那猴子可是大闹天宫的主儿,一听登时大怒:老子是猴眼,火眼金睛的猴眼。
这唐三藏理屈词穷,暴怒之下念起了紧箍咒。猴子痛的死去活来,这才一路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众人没听过西游记,尽听石小凡在这胡说八道了。一忽儿说唐僧不想吃斋了,想拿猪八戒耳朵下酒菜。一忽儿又说沙僧其实是个妹子,长得风骚又妖娆。
众人听得这故事虽然离奇曲折,可内容实在古怪之极。好在众人也没听过西游记,倒也无人觉得不妥,只是无厘头些罢了。
终于石小凡讲到银角大王拿着紫金葫芦的桥段,这厮一拍‘止语’嘚吧开了:“却说那银角大王刚用紫金葫芦捉住者行孙和行者孙,在洞中听小妖来报,说洞外又来了一个人,叫什么石小凡。银角大王拿着宝葫芦就出去了,他对着孙悟空大叫三声,石小凡,石小凡,孙悟空却不应声。直到他叫出第三声,各位看官,你们猜猜这银角大王又叫了声啥”
赵嫕眉头微微一皱,她已经听出石小凡满口胡说八道。哪有把自己的名字说进评书里的,前两次那银角大王还叫他者行孙、行者孙的,怎么这次孙悟空说自己叫什么石小凡了。
众人却犹自蒙在鼓里:“石小凡!”
石小凡一脚踩在凳子上:“呔,你爷爷在此!”
许多人尚未明白过来,石小凡又问了一句:“那银角大王说了啥”
众人:“石小凡。”
石小凡加倍得意洋洋的:“哈哈哈哈哈,你爷爷在此!”
然后迎接而来的,是一众瓜子皮和水果皮。
石小凡抱头鼠窜,哈哈大笑着冲出了茶楼。
这臭小子,又在胡闹了,赵嫕又好气又好笑,也跟着他奔出了茶楼。
石小凡拉着她的手一路狂奔,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赵嫕白了他一眼:“你还笑,你在占他们便宜。”
“那适才你叫了没有”
赵嫕脸色一红:“才没有。”
“你叫了,我看到你嘴巴在动了。哈哈哈。”
赵嫕:“……不理你了,我要回宫。”
她说走就走,还真回宫去了。
石小凡看着她的背影:“明日早些来我家,我教你做啤酒。”
赵嫕头也不回:“大坏蛋,我才不去。”
狗腿子们气喘吁吁的跟了过来,旺财:“小公爷,啤酒真的很好喝么”
石小凡回头看他一眼:“好喝个屁,跟马尿似的。”
旺财:“……”
说不来的赵嫕第二天还是来到了石府,他们两个已经有了赵祯赐婚的名分,所以也就不必再避讳。
石小凡守孝完三年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迎娶公主了,他二人虽无夫妻之实,却有了夫妻之名。
赵嫕来的时候,石小凡似乎将昨日的事给忘了:“公主你看,我做的怎么样”
赵嫕凑了过去,好奇的看着石小凡鼓捣的瓶瓶罐罐。
石小凡让狗腿子们将大麦芽粉碎,加入上好的山泉水水搅拌均匀,放在锅中,用小火加温至5565c的样子。
火不能急也不能太小,必须保持一个半时辰左右。中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温度不可忽高忽低。
一个半时辰后,淀粉已转化成麦芽糖。
然后用纱布过滤除去残渣,残渣可加入少量热水浸泡、冲洗,再过滤后扔掉。将两次过滤所得滤液混合在一起。为了有利于麦汁的澄清,将蛋清先用筷子搅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麦汁中。
另加柚子皮或桂皮制作酒花。麦汁加热煮沸30分钟左右,然后经沉淀、过滤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却至1012c备用。
赵嫕好奇的趴在木桶边看着这一切:“这,就是啤酒么”
石小凡摇了摇头:“还早呢,这只是初步制作方法。等做好了,咱们拿到宫里去让陛下也尝尝。”
然后还有加入酵母发酵,这时候的啤酒要密封放冰库,需发酵一个月左右,温度保持5度左右,观察酵母是否有变多,沉淀下来,开瓶如没有酸味腐蚀就可以放心喝了。
不过看起来倒是不错的样子,赵嫕有些相信,这啤酒是可以喝的了。
“小凡,啤酒是甜的么”赵嫕抬起头问道。
这倒是难倒了石小凡,他摸了摸头不太确定的道:“有点甜,吧。”
受于技术限制,古人制作的酒水大多度数很低略有甜味。
即便是宫廷贡酒,也是一样,所以赵嫕以为啤酒也会是甜的。
同样一款啤酒有人感觉是甜味,而有人感觉是苦味,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味蕾感觉不同。
守孝这段时间是石小凡最轻松的日子,而皇宫每日繁琐的政务却不断。
刚接到奏报,山东大旱,赤地千里。
s:感谢读者打赏,今天更新了一万二。
第三百八十九章 背锅侠
大国机器的运转,总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山东,齐鲁大地,百年一遇的旱灾肆虐着大地。
赵祯为此又吃不下饭了,百姓受灾,都是这个当皇帝的失职。
大宋朝开明不假,可也太过开明了些。官员什么都敢说,一言不合就就开撕。
要命的谏官之间开始窝里咬,原本有间隙的,或者说是派系之间互相倾轧的,一时间朝堂之上鸡飞狗跳。
这个说是因为朝中出了奸臣,天怒人怨。那个说是因为朝中有了小人,上天震怒。
更有甚者,矛头直指赵祯,说赵祯荒淫无度,后宫嫔妃太多。
这事后来的苏辙干过,苏辙这家伙胆大包天。入京赶考的时候道听途说官家最近纳了不少嫔妃,于是脑袋一抽洋洋洒洒的在试卷中将赵祯那一通骂。
大臣们一看,这还了得,当场就有人要整死苏辙。这份试卷要是送到赵祯那里,苏辙必死无疑。
最后官员们还是硬着头皮将试卷给了赵祯,谁知道赵祯一看只是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不但没有责怪大嘴巴的苏辙,还重用了他。
后来苏辙一打听,官家压根没纳妃这回事,不禁暗自捏了把汗。
还好,石小凡因为丁忧守孝,躲过了这次攻击。
不然以败家子的行径,多半会将屎盆子扣在他头上。
山东大旱,多半是石小凡横行无状,道德败坏所致。
别的事他们会畏惧这败家子的疯狂报复,可山东旱灾是关乎黎民百姓的事。这些所谓的清流支柱们拼着得罪败家子,也得将他大肆疯狂弹劾一番。
至于报复,到时候满朝文武联合起来,你报复谁去。
现在早已不是打闷棍绑票的时候了,皇城司日夜在京城巡逻站岗,你个败家子能奈我何。
可石小凡早已卸甲归田守孝丁忧去了,人家倒是撇的一干二净。朝臣们炸开了锅。
让人没想到的是,属包拯叫的最欢。
开封府尹包拯有些飘了,他的矛头指向了石小凡的劣徒张尧佐。
起因还是石小凡,因为石小凡辞了三司使。于是三司使一职空缺,张贵妃就不安分了。
自从郭皇妃回宫以后,张贵妃天天与她争风吃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祯烦怒之下倒是天天去曹皇后那里去了。
于是张贵妃就闹,一哭二闹三上吊,赵祯不厌其烦只好答应将张尧佐升任三司使。
包拯先是施了一礼:”陛下,近年以来,水从城中冒出,地震、黄河泛滥,这是小人当道所致。天下都认为张尧佐主持大计,诸路苦于索求无厌,内帑受到借助的烦扰,法制凋敝,实在是因为张尧佐。臣等认为,亲昵之私,圣人也不能避免,但能处理妥当,不造成危机,这才是有所得。”
包拯这么一说,谏官陈升之立刻站出来跟着道:”山东大旱,京城百姓都说张尧佐提拔的太快,不合祖制所致。”
文武百官一听,不由得面面相窥,终于有人顶缸了啊。
这就对了,大家都把责任推到张尧佐身上,自己不就平安无事了么。
于是乎,倒了八辈子血霉的张尧佐也不知道招谁惹谁了,朝堂纷纷开始攻击他。
谏官余靖说:“提拔张尧佐不应太快,过去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能不借鉴。”
右司谏吴奎更是洋洋洒洒:“陛下即位以来,从没有失道败德的事,近年来重用张尧佐,人们暗中议论,认为过错不在陛下,而在宫中的女宠、皇帝的宠臣和执政大臣。因为皇帝亲近的人知道陛下没子嗣,他们既有所私,没有不暗有所向的;执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谏,而是阿谀奉迎,顺从皇上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职不能令张尧佐满意,使陛下陷于私昵后宫之过。任命张尧佐的诏书下达那天,太阳阴晦,凶气濛濛,陛下应用大义决断,马上下令追夺张尧佐的官职。万不得已,宣徽、节度可选择一个授予他。这样,才合天意,顺人情。”
可怜他张尧佐,太阳阴晦,凶气濛濛也是他的错。墙倒众人推,张尧佐想骂又不敢骂,这么多人如狼似虎的一齐攻击自己,怎么惹得起。
还好御史中丞王举正还算公道,他站出来说道:”陛下,山东之灾非一人之所过。臣以为还是百官廷议,商量一下如何赈灾方为上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