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这个混蛋!”曼施坦因一拳砸在办公桌上,接着又下令:“派出飞行员,通过飞行员传达命令!”
德军的空地协同有这样一个方式,就是让侦察机低速飞过友军上空然后抛下一个装有命令的瓶子,捡到这个瓶子的士兵会将它交给指挥官。
斯篷内克中将很快就得到这样一个命令。
上面写着:“马上与指挥部联系,停止撤退行动,第11集团军指挥部!”
斯篷内克中将看了看,然后随手就划燃一根火柴将命令烧掉。
 
第四百零七章 惰性
弗拉基米尔少将的估计很准确,近卫坦克第1旅在紧张的16小时的忙碌下登陆完成了……其中有一辆坦克损毁。
当时坦克正在吊运,由于驳船位置有些不对所以工作人员开了一会儿灯。
德军的bf110马上就借着灯光俯冲下来然后就是一串子弹和炮弹。
很不巧,起重机的几根钢索被击中崩断,坦克失去平衡然后重重的从半空中砸了下来将下方的驳船砸了个大坑,驳船很快就进水沉没,十几名士兵落水,虽然被打捞起来时冻得瑟瑟发抖但幸运的是并没有生命危险。
接着近卫坦克第1旅就在费奥多西亚做好了战斗准备。
卡图科夫指着地图说道:“他们沿路占领了3号、5号、6号高地,并在高地上布设了反坦克炮阵地,其中有几门pak40……”
舒尔卡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以pak40的穿甲能力,如果不拿下这几个高地,就意味着无法苏军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无法沿着公路通过,于是当然无法突袭占科伊。
“让他们抢先了一步!”扎哈卡维奇中校有些惋惜的说。
事实的确如此。
如果德军迟一步,哪怕迟几小时,占领那些高地的就是苏军而不是德军。
高地尤其是公路边的高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往往只需要布设少量兵力都会让敌人十分头疼。
现在对于苏军也同样如此,尤其驻守高地的德军还不少,有的布署一个加强连,有的分梯次布署一个营,其主力就布署在纵深构筑防线。
可以想像,一旦苏军坦克部队沿着公路朝德军进攻,马上就会处于被德军三面夹击的状态。
“我们似乎只有朝敌人高地进攻!”卡图科夫说道:“只有将这些高地一个个拿下,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进攻!”
“可是上校……”加夫里洛夫中校说:“这意味着我们将与敌人陷入焦着,接着敌人的援军就会一批批赶到,我们进攻占科伊并包围他们的机会也就失去了!”
“别再想占科伊了!”卡图科夫摇头回答道:“在敌人第46师回防费奥多西亚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突袭占科伊的机会。现在,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巩固眼前的战果,也就是收复刻赤半岛!”
卡图科夫说的没错,德第46师利用地形挡在面前,短时间突破基本不可能。
现在能做的就是收复德军放弃的刻赤半岛。
这已经可以算是莫大的成功了,苏军包括最高统帅部都会因为这个胜利而欢呼雀跃。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军在南线的战斗中一路溃败,而现在却出现翻转。
另一方面,则是此时苏军形势一片大好。
就像之前所说的,苏军南有坚固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东有易守难攻的刻赤半岛,再加上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可以对进入克里木的德军构成两面夹击之势。
尤其这其中还有一个危机,任何时候苏军突破德第46师的防御都有可能将德军封锁在克里木无处可逃。
于是,德军在克里木的攻势几乎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了。
但舒尔卡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历史上苏军的确像现在一样收复了刻赤半岛并且从高加索调来了几个集团军驻守刻赤半岛声援塞瓦斯托波尔。
但狡猾的曼施坦因却以“引蛇出洞”的方式将驻守刻赤的苏军引了出来……他装作全力进攻并封锁塞瓦斯托波尔,让苏军主动从刻赤半岛一波又一波的对德军驻守的高地发起进攻,以此达到消耗其实力和士气的目的,然后再出其不意的用装甲部队发起反攻重新夺取刻赤半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第四百零九章 指示
卡图科夫闻言不由一愣,说:“在他们进攻费奥多西亚的时候”
“是的!”舒尔卡点头说道:“如果他们越过第46师的防御向我们进攻,我们可以顺势发起反攻……”
“然后在击溃他们之后,跟在他们后面突破第46师的防御”
“是的!”舒尔卡说:“如果是在夜里,德国人根本就无法分辩敌我,我们甚至还可以混在罗马尼亚军队里!”
“混在罗马尼亚军队里是什么意思”卡图科夫问。
“穿上罗马尼亚军的军装!”舒尔卡解释道:“跟着罗马尼亚士兵一起逃,然后躲进德国人的战壕……”
“上尉!”加夫里洛夫中校打断了舒尔卡的话:“可是我们怎么分辩他们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人也会把他们当作敌人,如果在黑夜里同时又穿着罗马尼亚士兵的军装的话!”
“我们可以用一些约定!”舒尔卡说:“比如在左臂扎上白毛巾!”
军官们没有说话,因为这虽然可行,但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战场上没人会去仔细分辩左臂是否有扎白毛巾,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沉默了一会儿,卡图科夫才说道:“这是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把罗马尼亚人往两侧高地上驱赶,于是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夺取这些高地由此保障补给线安全!”
这与舒尔卡想的一样。
要知道罗马尼亚援军是山地旅,山地旅最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
另一方面,就是一旦罗马尼亚军被击溃,就会有大量的逃兵涌向公路,公路将被有堵得水泄不通,于是根本不需要苏军“驱赶”,罗马尼亚军会自发的朝两侧高地涌……这是他们的生路,他们当然不会放弃。
于是,混入罗马尼亚军队的苏军士兵就有机可乘了。
“嚯哦!”扎哈卡维奇中校说:“我想我们应该去准备些罗马尼亚军装了!”
“这交给其它人办吧!”卡图科夫说:“这并不难!”
这的确不难,原因是苏联与罗马尼亚交界,历史上一直纷争不断,就在两年前苏联还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比拉亚……这也是罗马尼亚能成为德国的盟国并打仗十分卖力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些原因,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情况十分了解,军装就更不用说了,以苏联的工业能力就算是临时生产都没有多大问题。
“重要的是!”卡图科夫接着说道:“我们该怎么保证罗马尼亚人进攻费奥多西亚而不是与第46师一起防守!”
这的确是个难题,罗马尼亚是山地部队,理智的指挥官都会让他们在山地一带驻防而不是进攻某个城市。
“我们无法保证,上校!”舒尔卡说:“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些‘建议’!”
“建议”卡图科夫疑惑的望向舒尔卡,然后他就明白舒尔卡指的是什么,不由笑了起来:“哦,舒尔卡,你不只能给我们建议,还能给敌人建议!”
在卡图科夫等人制定详细计划的时候,舒尔卡就找到了麦赫利斯。
麦赫利斯的指挥部也搬到了费奥多西亚。
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英勇,而是因为他这个旱鸭子不习惯呆在船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对战争了解不多。
因为只要对战场稍有了解,就知道此时战列舰是最安全的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大不了掉个头返回高加索就可以了。
但麦赫利斯却不是这么想的。
&nb
第四百一十章 作战计划
舒尔卡在这里用到了“指示”,这让麦赫利斯“龙颜大悦”,转而反过来就夸起了舒尔卡。
“舒尔卡同志!”麦赫利斯说:“你这个‘突围英雄’名不虚传,我们的队伍里如果多几个像你这样的英雄,就不愁将敌人赶出去了!”
“那只是时间问题,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回答:“我们可以在您的指挥下完成!”
麦赫利斯开心得嘴都合不拢了,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带领千军万马追赶德军的情景,然后成就苏联战史上的不世功勋并千古留名……
“麦赫利斯同志!”
“唔,什么舒尔卡同志”
舒尔卡不由晕了下,麦赫利斯被夸几下甚至都忘记了主题。
“关于作战计划……”
“哦,是的,作战计划!”麦赫利斯回答,想了想又问:“那个……说的是关于什么计划”
“将敌人赶出克里木的计划!”阿历克塞小声回应。
“是的,将敌人赶出克里木的计划!”麦赫利斯一点也不觉得尴尬,他似乎习惯了这样。
“你有什么想法吗,舒尔卡同志”麦赫利斯问,说着就邀几个人端着酒杯走向作战地图。
“是的,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浅尝了一下手中的香槟……这么好的酒可别浪费了,这在苏军中可不是随时都能喝上的。
“在这,占科伊!”舒尔卡说:“我们希望能攻下这里将德军包围,而要做到这个……我们必须让德国人进攻费奥多西亚!”
“进攻费奥多西亚”阿历克塞回答:“德国人已经在高地驻防了,他们进攻的可能性不大!”
“是的!”舒尔卡点了点头:“所以,我们才需要‘让’他们进攻!”
“怎么才能‘让’他们进攻呢”阿历克塞有些好奇。
麦赫利斯也不例外,他正用一双疑惑的小眼睛看着舒尔卡,虽然他对这些并不怎么了解。
“我们需要让德国人以为我们在费奥多西亚的登陆工作进展很慢!”舒尔卡解释道:“比如,德国人知道我们在这里登陆的部队和物资都很少,只能勉强支撑防御费奥多西亚的战斗,那么……”
“那么德国人就会对费奥多西亚发起进攻!”这一回麦赫利斯是听懂了:“他们会想把我们赶下海去重新夺取费奥多西亚!”
“是的,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说:“这样我们才有机可趁,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发起反攻并借势扩大战果!”
“很好,舒尔卡同志!”麦赫利斯点了点头:“那么,你需要什么吗”
舒尔卡有些晕了,都说到这份上麦赫利斯还不知道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示敌以弱,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说:“也就是告诉德国人,我们在费奥多西亚的登陆困难重重!”
“这容易!”麦赫利斯抬了下酒杯:“我可以马上派记者赶到这里来采访并报道,让他们拍下港口被毁的设施,还有……我们严重缺乏起重机,还有其它一些情况,它们很快就会被登在报纸上!”
“不,麦赫利斯同志!”舒尔卡说:“这样做太明显了,没有人会把军事机密光明正大的登载在报纸上的,它反而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紧急从高加索增调渔船并把它们开往费奥多西亚!”舒尔卡说:“另外还需要自带起重机的补给船,最好还能从高加索征调一些驳船和补给来!”
“这就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德国人我们的登陆情况
第四百一十一章 争执
德军方面,曼施坦因和斯篷内克中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我的命令是让你们一步也不要后退,可你们却撤出了刻赤半岛!”
“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我们整个集团军都要完蛋了,包括你也会被包围,将军!”
“哦,是吗这么说我还要感谢你公然抗命或许我还应该为你申请一枚铁十字勋章”
……
但不久,曼施坦因和斯篷内克还是冷静了下来,因为身为职业军人的他们知道此时争论这些已于事无补,眼前的战局已是既定事实,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将军!”斯篷内克说:“也许你以为我是以此为借口,但我可以用我过往取得的荣誉保证,在费奥多西亚登陆的俄国人不像您想像的那么简单。”
“给我一个理由!”
“驻守在那的部队是我的老部下,将军!”斯篷内克解释道:“他跟了我五年,作战勇敢,而且是个极富智慧的指挥官,但是却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就丢了滩头!”
曼施坦因问:“他是否向你提供了什么有用的信息”
“不,将军!”
“为什么”
“因为他已经在费奥多西亚的战斗中阵亡了!”斯篷内克回答:“在我们赶到之前。他们一直坚守在费奥多西亚的建筑内与敌人周旋,直到敌人将他们包围……他们一个都没能活着走出来。他们为我们争取了时间,我们因此才抢占了城外的高地构筑起一道防线!”
这话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这道防线没有建立的话,那么此时的俄队应该直扑占科伊了。
不过当然,此时斯篷内克也不愿意再与曼施坦因争论这一点,于是也没有明说。
“我知道了!”曼施坦因说:“我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但我必须提醒你:不允许再次违抗我的命令,否则我马上就会把你送上军事法庭!”
说着曼施坦因就狠狠的扣上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曼施坦因就对着面前的地图发愣。
他心里知道斯篷内克或许是对的,当然这只是“或许”。
战争这东西,在做出某些决定时往往很难区分对错,因为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内,比如第11集团军长途奔袭克里木,这从理论上来说也不现实……但谁又会想到俄军兵败如山倒。
刻赤战役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