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舒尔卡,我们相信你!”
    “不要让那些军官把我们出卖了!”
    “别忘了你是名士兵,舒尔卡!”
    ……
    这时舒尔卡才明白加夫里洛夫少校让他参加会议或许另有深意:稳定军心。此时的苏军很需要这一点。
    当舒尔卡钻进指挥部时,里头已经聚集了一堆人,到处弥漫着重重的烟草味,气氛十分压抑。
    加夫里洛夫少校低声跟指导员说了几句什么,然后就转身对与会者说道:“同志们,情况出现新的变化,我们的士兵有几个逃往敌人的阵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把突围的情况透露给敌人,这显然会成倍的增加我们突围的风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建议提早突围,少校同志!”说话的是一营营长,也就是舒尔卡的营长韦尼亚科夫大尉。
    在此之前舒尔卡在战斗中见过他几次,他是个冷言少语的人,任何时候都板着一副面孔。
    舒尔卡认为他的这个建议还是靠谱的。
    苏军士兵刚刚投降,这也就意味着德军这会才得到消息,而且得到的消息是苏军两小时后突围,他们以为还有时间做准备。
    所以,如果苏军把时间提前,比如现在就突围的话,即便德军得到了情报也无济于事。
    &nbs
第二十五章 计划
    “不,这不可能!”指导员反对道:“往南突围的话,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要攻占两个地方,中心堡垒以及捷列斯波尔要塞或是沃伦要塞!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南面没有森林,士兵!”韦尼亚科夫提醒着舒尔卡:“那里是一片沼泽,我们会毫无掩蔽的暴露在德国人战斗机的视线之下!”
    韦尼亚科夫说的是普里皮亚特沼泽,它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200公里。
    这也是布列斯特要塞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布列斯特要塞北面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沼泽,中部德军的坦克、汽车等机动部队只有从布列斯特这个缺口进入苏联境内。
    “士兵!”一名军官嘲笑道:“我看你是分不清方向了吧,与其往南突围,我们还不如往西朝德国人发起进攻!”
    指挥部里传来一片笑声。
    相比起舒尔卡这个列兵来说,军官们在心理上难免会有些优越感,毕竟他们认为舒尔卡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提出的这个建议不过就是在瞎扯。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他们的笑声中,舒尔卡一字一句的回答道:“是的,你们说的对。往南突围几乎不可能,所以……德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有这个还不够,舒尔卡!”指导员叼着香烟回应道:“虽然这的确有可能出乎德国人的意料之外,但却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们!”
    “比如”舒尔卡问。
    “比如协同方面的问题!”指导员说:“我们怎么通知中心堡垒如何保证作战计划一定会送到中心堡垒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如果他们不支持,又如何通知我们”
    虽然指导员令人厌恶,但他这话说的却有道理。
    中心堡垒和科布林要塞已经被德军分割,上回中心堡垒就派出十几名通讯员联系位于科布林要塞的加夫里洛夫少校,但除了那个军乐排的小孩外,其它人都没能成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保证两个堡垒在进攻计划上的统一
    继续派通讯员
    一来一去,只怕进攻时间都到了双方还没能联系上。
    “我们不需要解决协同的问题!”舒尔卡回答。
    话音未落,周围就再次发出一片嘲笑声。
    “该死!”一名军官说:“他或许根本就不知道协同是什么!”
    加夫里洛夫少校没有笑,他之前听过舒尔卡分析过战场形势,所以知道这个士兵不像别人想的那么简单。
    “为什么”少校严肃的问:“说说理由!”
    舒尔卡指着地图说道:“按照原计划,七点后中心堡垒和科布林堡垒同时往北突围,而改变计划后……我是说选择往南突围,我们要做的也是同样的事,用一部份兵力往北发起进攻,这会让德国人以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对的!”
    韦尼亚科夫大尉脸上闪过一丝异色:“然后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北面”
    “是的!”舒尔卡接着说道:“他们会调集重点驻守北部以阻止我们进入森林,甚至还会在北部设下陷阱。同时中心堡垒会按原计划进攻布莱特大桥,如果我们再往南进攻大桥,就会对驻守大桥的德军形成夹击之势……”
    说到这里,军官们脸上不屑的神色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意外和凝重。
    布莱特大桥是跨过布格河连接科布林要塞和中心堡垒的大桥,往南突围的话首先就是攻下这座大桥,而在原计划中中心堡垒往北突围也同样要进攻这座大桥。
    &nb
第二十六章 谎言
第二十七章 逃兵
    逃兵是必然的。
    这早在舒尔卡或者也可以说是在加夫里洛夫少校等人的预料之中。
    怕死是人类的天性,之前苏军士兵之所以在要塞里坚守是因为他们相信有援军、相信苏军大部队会很快打回来,甚至还有一部份人想着乘这时候在大部队打回来之前好好表现一番成为日后的资本……指导员脑袋里想的更多是这个。
    在知道没有援军之后,必然会有一部份人估计获胜的希望不大,于是就选择了投降。
    现在的情况更严峻:不仅没有援军甚至作战计划还被敌人提前知道,更糟的还是迫于形势苏军还无法改变计划。
    于是突围几乎就相当于送死。
    在这个前提下,就会有更多犹疑不决的人下决心投降德军,就算这个过程也同样有危险。
    加夫洛夫少校和指导员在得到消息后,到前线来又是一番义正言辞的演讲,指导员就更是扯开他的嗓门讲了一通大道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逃兵其实是给德军带去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苏军还会继续按原计划朝北面森林突围,而且没有别的选择。
    另一面,负责进攻科布林要塞的德第135步兵团团长卢卡斯上校正在夕阳中举着望远镜望向对面的要塞。
    苏军的防御让卢卡斯有些意外,在战前德军已经派出勃兰登堡部队混进苏军防线侦察过布列斯特要塞,他们知道苏军留在要塞的兵力不多,军官也回布列斯特市休假,更重要的还是德军甚至还侦察到了要塞内的各个仓库并将其一一标识出来命令空军在第一时间就将它们炸毁。
    然而,即便是这样,布列斯特要塞还是有如一块顽石般的屹立在自己面前。
    这对第45师来说是个耻辱,要知道德第45师是最先突入战火纷飞的华沙和法国巴黎的部队,此时却在一个敌我兵力及准备完全不成比例的要塞面前两天内就折损了153人,这已经超过了该师对波兰战役的伤亡总人数。
    收起了望远镜,卢卡斯上校目光望向远方的要塞,问着身边的副官:“‘卡尔’还需要多少时间”
    “还需要半个多小时,上校!”副官回答。
    卢卡斯上校微微点了点头。
    所谓的“卡尔”就是德国的超大口径迫击炮,它的战斗全重达124吨,抵得上两辆重型坦克,连炮弹的重量都达到2.17吨。
    卢卡斯上校相信,在这种迫击炮的轰炸之下,布列斯特防线所有的一切都将灰飞烟灭
    “上校!”副官问了声:“我们是否要让他们加快布署速度,这样才能赶在他们突围之前……”
    “你以为他们还会在七点突围吗,安德列”卢卡斯上校打断了副官的话:“苏联人不是傻瓜,他们明知道逃兵会交待一切,所以这个情报是没有价值的!”
    副官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但就在这时,通讯员却给副官递来一封电报。
    副官瞄了一眼,然后就瞪大了眼睛将情报递给了上校,说:“上校,我想你该看看这个!”
    卢卡斯看了下内容,然后马上就下令道:“你是对的,安德列,让他们加快速度。另外,马上把二营调往北部增援三连!”
    “是,上校!”
    很明显,舒尔卡的计策发挥了作用。
    确切的说,是第二批逃兵带给德军的情报发挥了作用,德军将大批部队调往北部而不是其它方向,这就给了苏军可乘之机。
    另一面的舒尔卡就在紧张的看着天空,他迫切的需要一块表,习惯于随时都能知道时间的他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时间需要猜的状态……对于
第二十八章 群体效应
第二十九章 会师
第三十章 超级炮弹
    教堂位于中心堡垒的东部。
    选择这里做突破口,一方面是教堂的高度可以很好阻挡德军的视线……即便是德军发现苏军从这里渡河,德军从西面打来的炮弹也很难对苏军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则是从这里渡过布格河口就可以到达大陆,不需要经过西岛、南岛然后还要再渡一次河。
    福明政委和加夫里洛夫少校带领着部队在黑暗的掩护下赶到了教堂,与部队一同赶到的还有许多女人和孩子……她们都是军属。
    不过并非所有这些军属都是布列斯特军官的家人,大多数军官都带着部队到要塞外进行夏季例行训练去了。
    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她们很有可能就已经失去了父亲或是丈夫。
    舒尔卡注意到她们中许多人都衣不遮体……战争爆发时是凌晨四点,所有人都在床上睡觉,许多人穿着睡衣就逃出来了。
    小孩则在大人的看护下带着惊恐的眼神四处张望,眼神里充满了无助。
    在其它人做进攻准备的时候,舒尔卡从背包里取出一块饼干……这是出发前分发的口粮,否则十几车的食物很难带出去。
    舒尔卡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就吸引来附近一双双眼睛,他们全都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舒尔卡手里的饼干。
    愣了下,舒尔卡才意识到中心堡垒的情况要比科布林要塞困难得多,他们没有找到多少食物。
    想了想,舒尔卡就从背包里取出所有的饼干然后送到他们面前……孩子们围了上来就是一阵哄抢,抢到了就匆忙撕开包装往嘴里塞。
    让人吃惊的是,他们在做这些时竟然都没发出声音,除了含糊不清的对舒尔卡说了几声谢谢。
    舒尔卡有些不敢相信他们都是些孩子,有些甚至还不到十岁,但也知道保持安静。
    只能说,战场让他们早早的学会了成熟。
    “不给自己留点”奥库涅夫问。
    舒尔卡反问了声:“你确定自己能活着吃光这些食物吗”
    奥库涅夫扬了扬眉,然后笑了起来。
    “说得对!”说着,奥库涅夫也把背包里的食物取出来给了那些孩子。
    接着马特维也跟着这么做,然后士兵们全都自发的将自己的食物分享了出去。
    “罗费耶夫!”这时,十几米外的加夫里洛夫少校叫了声:“带几个人,通知阿尔图同志可以撤退了!”
    “是!”罗费耶夫应了声一招手就带着几个通讯兵走进了黑暗。
    这有些讽刺,此时的苏联有能力造出世界最多的坦克,后期甚至都能堆死侵略苏联的德军,但他们却极度缺乏通讯设备,以至于指挥作战还得依靠通讯兵、信号旗之类的东西,这也是他们有更多的兵力却往往被德军打得溃不成军的原因之一。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
    就在通讯兵走后不久,只听空中爆出一声巨响……如果说之前的炮声像是打雷,那么这一声就像是火山爆发。
    然后“轰”的一声,布特莱大桥方向腾起一团冲天的火焰,几乎把整个中心堡垒都照亮了,地面的震动一直传到教堂,即便是隔着数百米也能清楚的感觉得到。
    “怎么回事”加夫里洛夫少校问:“那是什么”
    福明政委往北面看了看,然后就回答道:“这或许就是他们说的超级炮弹!”
    “超级炮弹”
    “是的!”政委解释道:“德国人一直在用超级炮弹威胁我们试图让我们投降,我们一直以为那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事实证明它是存在的。
    舒尔卡
第三十一章 渡河
    舒尔卡当时就明白德国人把炮弹倾泻至中心堡垒而不是科布林要塞的原因……那个可恶的指导员,他将整个计划都告诉了德国人,他出卖了所有人。
    舒尔卡猜的没错,德军也因此紧急动用了两门600mm迫击炮。
    卢卡斯上校在听到这个计划时甚至忍不住赞了一声:“谁说那些伊万们不懂战术只知道乱打一气这就是个完美的计划,如果不是他们中出现叛徒告密,我们就要成功的从我们的包围圈里逃出去!”
    卢卡斯上校说的没错,他自己就相信了苏军突围方向是在北方森林并调动主力部队到相应的位置,现在才知道那是苏联人有意放出来了消息。
    此时的卢卡斯上校当然不会再继续这个错误,他第一时间就下令炮兵对苏军有可能的位置实施轰炸,然后马上朝东面派出援兵。
    这一来正在教堂附近集结的苏军就麻烦了。
    首先是心理上的。
    如果只是一名普通士兵叛变投降的话,那还算不了什么,毕竟此时的苏军的确危机重重……他们就算能够像计划那样突围并摆脱布列斯特的追兵,但在前方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望无际的沼泽。
    苏联人了解这片沼泽,所以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何况就算穿过了沼泽也不一定意味着安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