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啊她还参加过战斗”

    “难道不是吗你刚刚跟我说,她居然能连续奔跑五公里而不虚脱,一个普通姑娘能行吗你行吗为什么她可以好枪法和绝佳的耐力,这种人是罕见的。孩子,看到你现在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并不了解她。”

    “但是!但是!我爱她!”吉尔憋了半天,勇敢的说。

    “你爱她那就勇敢去追求吧。”

    “我会的,我一定把她追到手。”

    “吉尔,我也会支持你的。”吉尔的母亲伊万诺娃,她自诩可是比丈夫更了解儿子。“那个姑娘是不是因为战争死了父母真是可怜的姑娘。你娶了她,我就做她新的母亲。嘿嘿,我生下你的时候是十九岁,也许当她十九岁时,我……我也能做奶奶了,哈哈哈。”

    “妈您在开玩笑吗!”

    这话说得,吉尔羞红了脸什么都不想说了。但是母亲的话真是令吉尔浮想联翩。

    如若自己的人生被这样安排,不失为美妙,可是自己可以吗或者说危若累卵的联盟,许可自己这位列宁共青团的优秀团员退居和平之地,坐看自己的同龄人在前线浴血奋战吗

    不!那是懦夫行为,与叛徒无异。

    经历今日靶场上的一瞥,吉尔更加坚定了做志愿兵的想法。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热忱的,苏联的这个时代就是参军热。

    老伊万诺夫继续拿着烟斗敲敲桌子,他也想了很多东西,这便说:“那个姑娘跑上五公里而不气喘,真是做邮递员的人才。吉尔,你无论能否将她拿下,至少也要让我认识一下。”

    “您”

    “当然,这是必须的。”老伊万诺夫略带无奈的解释:“我的分局里,很多人被调往前线做战地邮差了,城市内邮递员的女性比例越来越高。投递工作是很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般是男性担任这一工作,非常时期,女性的作用真的越来越大。”

    吉尔迅速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你想让她做邮递员”

    “如果可以,对她不是很好的选择吗她有着极佳的身体素质,似乎性格也非常沉稳。你有机会让我认识她一下,我会告诉她,如果她不能考上大学,就直接让她来邮局上班。”

    “啊”吉尔大吃一惊。

    “不要惊讶!我敢肯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十年二十年,我的分局里必然有着大量的女邮递员。我还有十多年退休呢,在我退休前,有义务培养一批优秀女职员。”

    吉尔挺佩服父亲对事业的负责,但他并没有参透父亲言语里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老伊万诺夫继续问:“那个姑娘,叫什么名字。”

    “叫娜塔莎。”

    “全名呢”

    “娜塔莎彼得罗夫娜哈尔科娃。”

    “好的,我记下了。”说是这么说,仔细品味一下,老伊万诺夫突然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现在的吉尔心情真的很不错,这便说:“既然您物色到了更高的未来邮递员人选,我的事您就不要多操心了吧我想好了,等我毕业了就参军。和学校里大部分男生一人,我去前线打仗,等打赢战争归来,一切都会更加美好。”

    “你!”吉尔的话无疑直戳老伊万诺夫的心房,一刹那的急火攻心,气的老伊万诺夫直接扔了烟斗,并厉声呵斥:“你敢!




第1840章 老伊万诺夫的揣测
    和儿子吵了一架后,老伊万诺夫坐在台灯前,他拿起报纸后不久,激动的心终于平静下来。

    难道说儿子有错吗不!恰恰相反,儿子的决定正是符合他们年轻人该有的正确思想,现在冷静下来,儿子真的待在后方,他的同学们绝对当众骂他懦夫。

    再说了,儿子就这么被安插进邮局对他真的是好

    苏联的卫国战争必然胜利,世界同盟也必将胜利。

    这场战争注定带来大量苏联男性的伤亡,然经历战争的男人们回到故土,他们就是凯旋的英雄,各机关与企业都急需解甲归田的战士加入,邮局也不例外。那么,儿子的同行们都有战功。组织上考虑到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贡献,晋升与提纲的资格,难道不会优先给他们

    儿子参军,风险真是太大了。如果他不能参军,他也会耻辱一辈子吧。

    不管怎样,邮局是要发展新鲜血液的!时势如此,如果邮局里不得不招入比男性还多的女性职员,那就必须从源头着手,挑出其中的佼佼者。那个年仅十七岁的娜塔莎她做儿媳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这种事不该多想。她被发展成邮局新人,倒是有可能。

    “看来,有些年轻的姑娘充满了美好的未来。另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斯佩洛斯金娜看来这一刊还有针对她的文章”

    果不其然,老伊万诺夫找到了相关文章,这次的文章可谓邪乎。

    “呵呵,单人操持反坦克枪击落敌机,太夸张了。难道真理报为了鼓舞士气,要把这个十七岁的姑娘吹捧成女战神”

    这种文章仔细品读,其中的夸大成分太过唐突。无奈如今是非常时期,人民需要一个英雄,哪怕这个英雄是被添油加醋的也是极好的。归根结底,人们还是需要一个救世主啊。

    国际歌的歌词写明了,世间没有什么救世主。延伸解读,所谓的救世主就是人民自己。但苏联的人民纷纷觉得,他们的救世主就是坚守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而那些被广为宣传的战斗英雄们,更是锦上添花,就好似上帝身边的天使们。

    老伊万诺夫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以刊报纸,就是要看看一个柔弱的姑娘,如何操持巨大的反坦克枪,击落更为巨大的德军战斗机。若是文章写得好,自己可要把编辑表扬一番。

    结果,他主要到了斯佩洛斯金娜的全名。

    “啊也是叫娜塔莎彼得罗夫娜以往的期刊都说明了,她八月底坐飞机离开了白俄罗斯的沼泽,现在肯定不在战地了。”

    “吉尔说的那个姑娘,本名和复姓和斯佩洛斯金娜一样,这就是单纯的重名啊。在俄罗斯很是常见。但那个姓哈尔科娃的娜塔莎枪法很好,仅凭肉眼五发全部命中四百米外目标。而且两个娜塔莎也都是十七岁!那个娜塔莎八月底坐飞机离开白罗斯,这个娜塔莎整整七天前来到彼尔姆。这两个人……”

    顿时,一个极为大胆的念头浮现在老伊万诺夫的脑海里。他以自己的理智使劲想想,终究觉得这不可能。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只不过是自己的胡乱联想罢了。

    但是且慢!

    老伊万诺夫再度审视这一名字,名字中的父名叫做“彼得罗夫娜”,这在俄罗斯真是少见。按照俄罗斯的传统,女性名字的父名该是“彼得洛维娜”才对,拼写的字母有细微不同。

    为什么儿子新同学的父名如此之特殊

    多个细节联合起来,老伊万诺夫又紧张起来。他不得不再次正视自己的奇怪念头——假若两个娜塔莎,她们就是同一人,那可如何是好

    “我的上帝啊,他总不会是试图追求那个斯佩洛斯金娜吧。照片有些模糊,那个姑娘确实挺漂亮。呸!有这种好事轮的着那个臭小子看来我真是要早点见到那个姑娘,但愿她们不是同一人。”

    夜深了,老伊万诺夫躺在床铺,他满脑子还是琢磨着儿子所谓的那个姑娘。

    他的沉默却被妻子认为还在为刚刚的发火耿耿于怀。

    “现在儿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你我都是控制不住的。你……你还在生气。”伊万诺娃自顾自的长叹一口气,“他就是一门心思的向去前线,你能阻止得了”

    “即便如此,也要尽量阻止。”老伊万诺夫闭着眼敷衍道。

    “唉!如果你这么做了,会不会是政治错误”

    “是的,是一个错误。可是,你舍得他去前线吗你还希望做奶奶……他要是出了事……唉,不提了,不提了!”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家庭蒙受着丧子之痛,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普通家庭的年轻男人们,他们丝毫没有抗拒征兵的可能,一些有权势的家庭倒是能稍稍运作一下。

    老伊万诺夫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道:“距离他毕业还有一年,他参军这件事,我们暂时不用考虑。”

    “可是,看现在的情况我们终将面对。”

    “唉……”老伊万诺夫长叹一口气,“如果……如果他执意要参军,那就做一个战地邮差吧!至少我年轻时就是做这个的,我知道,比起一线作战的士兵,那真是安全太多。”

    新的一天,朝阳的曙光勉强从乌云的缝隙中照进大地,今日的早晨比往日更加寒冷了。

    在过去的一宿,娜塔莎不但是203寝的英雄,亦是整个第六班女生中的英雄。即便如此,她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可她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

    在同学们口口相传中,她娜塔莎哈尔科娃,被认定是曾参与过莫斯科保卫战的女民兵。

    该怎样回应同学们的猜测娜塔莎正愁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理由,以解释自己过于卓越的军事技战术。同学们通过主观臆断,给自己发明了一个有趣的身份,那就欣然接受咯。

    娜塔莎就是一位经历过莫斯科保卫战、有着充分作战经验的女民兵。

    那么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有摆在台面上,当娜塔莎穿着更厚实的衣服,再在外面套上校服,所有学生又在操场集会时,一个同班的女生询问起一个极为大胆的问题:“你参与过作战,有没有击毙一个敌人”

    可以说,这一问题即尖锐又是大家希望了解的,不仅女生们强烈关注,那些男生们亦是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这也包括班长吉尔。

    那支将要送给娜塔莎的钢笔他一直放在衣兜,意欲回到班级后,找机会将她约到楼道,把钢笔送给她。

    她做过民兵,似乎参与过战斗,她可有杀敌记录如果有,她不就是杀过人哪怕那是侵略军,那也是杀人啊。

    曾几何时,吉尔对于参军的热忱,基本就是对校园和城市里弥漫的浓郁爱国主义气氛的积极回应。现在他猛然意识到,参军打仗,自己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敌人不可能乖乖举手投降,要么敌人死,要么自己死。

    “娜塔莎,她应该不会击毙过敌人吧。如果她曾杀敌,还能沉静的站在这里”



第1841章 拉拢
    c_t;一支有着漂亮花纹的钢笔突然摆在娜塔莎面前,吉尔极为自豪的说:“这就是我的礼物一支很好的钢笔,我想你绝对用得上。”

    “你”

    娜塔莎又不是那种纯粹的乡下姑娘,仅凭这钢笔的特殊花纹,她就是知道其贵重的价值。

    为何原因亦是非常简单,这支笔正是苏联建立后大规模量产的一种钢笔。

    沙俄确实是帝国主义中的二流货色,可它到底是有一定的工业实力。

    一战时期,上到坦克,下到钢笔都是可以成产的,就是其产能严重逊于强大的邻居德国第二帝国。

    苏联继承了沙俄的“钢笔工业”,旋即开始生产有着漂亮花纹,也刻印上镰刀锤子纹章的钢笔。

    或是出于民族性格,苏联人并不想针对一支钢笔搞出五花八门的款式。

    钢笔就是写字用的,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款式比起款式,还是更要考虑它的笔头质量。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钢笔从一米高的地方跌落,触地的笔头不能弯曲,能够捡起来擦干净灰尘可以继续书写。

    要造成质量很好的钢笔,工厂的成本确实难以降下来,故而当局给予钢笔的规定售价一直很高。

    娜塔莎有自己的钢笔,而且是本时期在苏联非常罕见的派克钢笔。且说那钢笔,它可是从德军手里缴获的战利品若不是部队捣了德军的指挥部,她也得不到这个好宝贝。

    可她清晰的记得,自己在莫济里上中学时,逛国营文具店真只能望钢笔兴叹。缘何真是买不起啊六十卢布的价格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她现在已经有足够财力购买它,但她的消费观依旧没有改变她已然认为如今的世道,十卢布依旧是一笔巨款,却不知因为严重的超发,卢布正在快速贬值。

    她更是没有仔细想过,吉尔拿出的这支钢笔,它的款式可谓二十年如一日她更是想不到,这钢笔居然是吉尔的父亲亲自所挑选,已让他的儿子赠予自己。

    “送给我太贵重了吧。”娜塔莎本能的有些拒绝。

    “就是送给你的。我说过,要给你一件礼物。”

    “可是,它很贵重。”

    “对”吉尔趁机强调,“所以,我要把它送给你。”

    收下还是拒绝

    娜塔莎最后想了想,还是接受了吉尔的礼物。

    不管怎么说,这位吉尔都是好人,若是自己当众拒绝了他,可是会伤了他的心。

    娜塔莎可不希望这个单纯的大男孩伤心,就是收下礼物后,自己的心有些堵得慌。

    她把钢笔揣进自己的衣兜,侧目看着吉尔欢欣的笑脸,也不顾同寝同学的惊讶,侧目说:“我也会送你一件礼物。可是啊,对了,你需要什么,如果国营商店有贩售,我给你买一件。”

    “啊”吉尔听着有些懵,连忙说:“不用了完全不用了。”

    “不啊,我应该给你一件礼物,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

    “真的不用。”这时,吉尔灵机一动指着桌上的小麻袋,“谢谢你的这些面包干款待,它就是最好的礼物。”

    吉尔没有再纠缠娜塔莎,礼物已经送达,这便连忙喝了汤,端着装着土豆的盘子迅速跑开,就像他来时那般突然。

    “唉你别急啊。”

    娜塔莎耸耸肩,看着班长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回过神来,稍稍叹口气,又看到安娜以坏坏的眼神看着自己。

    “唉你看我干什么我怎么了。”

    “你在装糊涂吗”安娜调侃道:“你接受了他的礼物,你就是回应他的爱意了。可怜啊,你这个漂亮的姑娘。你才到学校不到两周,还是被某个臭小子骗走了。”

    “你你你你你。你不要乱讲。我没有,我不是啊”娜塔莎连忙矢口否认,她的慌乱在他人看来,就是对事实的承认。

    “没关系。”柳德米拉安慰说:“吉尔人也不错,他的家庭也比较殷实。亲爱的,你可要想想自己的未来咯。听着,好男人可是稀少的。”

    大家都十八岁了,娜塔莎也即将十八岁,所有的姑娘到了十八岁都必须考虑婚姻问题。
1...583584585586587...6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