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为何戴眼镜的莉莉娅,她在一年前永远的失去了父亲。
娜塔莎的眼角余光注意到眼镜姑娘表情的细微变化,也跟着沉默了。
柳德米拉掐着安娜的脖颈,继续说:“人家是从莫斯科来的,肯定不一样。你这位彼尔姆的市民就不要再说三道四了。娜塔莎。”
“嗯,舍长。”
“叫我柳德,在这里我就是你的大姐,你可以信赖我。现在跟我走吧,我们先去食堂。你的学生证带好了吗”
“我放在皮书包里了。”
“把它带好,我带你去将饭票领取。其他人,跟我走。”
由于一年多的军旅生涯,娜塔莎学到了另一个要务就是服从命令。
所谓舍长,她立刻就想到了军队的班长。
不,还不是这么简单。被别列科夫将军特训过的第63集团军以及近卫284师,部队的最基层部队不是步兵班,而是战斗小组。
一个班有三个小组,核心小组的人数正好四人。
娜塔莎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到新集体中,融入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将舍长柳德米拉当做战斗小组的组长不就行了。再说这个姐姐明显有着责任心,以后听她的话,对自己总不会糟。
娜塔莎就跟在柳德米拉的身后,她不停观望着,以看清学校的布置。
一行人没有走多久便到了学校的大食堂。
它是一幢有着巨大穹顶的建筑,一楼是公共食堂,二楼便是学校的大会礼堂。
虽没有到达饭点,食堂里已经热热闹闹。
娜塔莎尤其注意到,一个小隔间的窗户处,那里已经派了两行队列。
“舍长,他们在做什么”
“是领饭票。”安娜突然窜出来解释说。
这时,柳德米拉先是把安娜拽回去,再心平气和的说:“你在莫斯科上学时难道不是这样”
“额……确实不是这样。”娜塔莎不好意思回答,她可不知道莫斯科的中学什么情况,总之莫济里中学,由于学生人数不多,午餐又都是免费的,那里的厨师只要看到来者穿着校服,直接就给打饭了。
“是这样。为了避免粮食被浪费,学校每周给学生发一次饭票。饭票还分早餐午餐和晚餐,正确的票据才能换取一顿饭。听着。”
“嗯!”
“饭票不要弄丢了。”
“我会的。”娜塔莎轻轻点头。
彼尔姆市相当多的孩子是住校的,即便一些孩子就家住城里,但他们的家人都投入到极端忙碌的战时生产中,委托学校照顾孩子,此乃明智之举。这便是活跃的安娜还要待在203寝室的原因。
之所以学生排成两行队,仅是男女有别罢了。
相当多六班的孩子已经领完了下周的饭票,所以娜塔莎并未再次遇到她的其他同学。
但她已经融入了校园生活,不是么。
娜塔莎领导了21张饭票,她将其放进包内。紧接着,四人找到无人问津的木桌安静坐下,只等着开饭。
她们没有等待许久,晚上六点一到,紧闭的橱窗全都打开了。
学生们再度井然有序的排队,偌大的食堂满是欢声笑语。
娜塔莎对于晚餐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可以说,她是非常好养活的姑娘。
站在排队的队伍中,最后轮到她领取晚餐,只见的学校提供的餐食可谓简单至极。
几个木盆里堆满了煮土豆,另一个大锅中熬煮的全是菜汤。
她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在游击共和国,军民的晚餐基本都是这个。
她的新饭缸里盛满了菜汤,另一小木盘里放着三个土豆。她掂量一下,晚餐主食就是一公斤的土豆罢了。
如果自己还是在军队,一顿饭吃上两公斤土豆完全没问题。那种饭量虽说不上淑女,然则每天的体能消耗非常巨大,她懂得自己的极限饭量。有一次真是太饿了,自己愣是一天吃掉了四公斤土豆。
尽是学习的话,看来用不着消耗太多体能。想想看,以后晚餐就是一公斤土豆,应该是受用的。
再说了,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白俄罗斯人,而且是那种所谓血统最纯正的白俄罗斯姑娘,对于土豆的喜爱,怕是印刻在骨髓里的。
四人再度聚在木桌前,简单的晚餐就此开动。
此情此景,娜塔莎产生一股强烈的熟悉感,再定睛一看,一切又完全不同。
她轻轻抬头看向天花板,此事整个房间的白炽灯完全点亮,房间内灯火辉煌。
“你觉得如何这顿晚餐”柳德米拉问。
“还可以,我并不反对土豆。”
“嘿嘿,现在是非常时期,土豆是无奈的,面粉都给前线部队,我们这些后方人员几乎天天都是土豆。”
“她说得对。”安娜抢话说,“明天的早餐还有午餐都是土豆,娜塔莎,希望你能理解。”
“是,我理解。”
“那就好好吃饭吧。”柳德米拉安慰说,“至少每周有一次午餐,学校会提供面包片。甚至还有鱼肉汤。”
就是这样一餐,娜塔莎能够吃饱吗
怎么可能!一公斤的煮土豆大部分成分就是水,可惜作为学生,自己真的无法抱怨。
土豆摆在盘子里,犹如三个黄球。其他学生的吃法基本是上手,文雅一点的拿出自己准备的餐具——刀叉。
无论是学生还是入伍的新兵,他们总会自带餐具,基于这种传统,食堂仅仅提供盘子罢了。
娜塔莎的餐具非常奇特,另外三个姑娘睁大双眼,看着她从白布中抽出两个木棍。
紧接着,灵巧的右手使唤木棍,娜塔莎愣是把土豆捣成几块,然后夹起来送进嘴里。
“啊!娜塔莎!”柳德米拉费解的瞪大眼睛,“这是什么吃法”
“嗯”
娜塔莎微微愣住,这才想到,中国的筷子出现于此是多么的奇葩。她连忙打个幌子,说:“我以前跟班里的巴什基尔同学了解到这种餐具的用法,据说还是从遥远的中国传来的。”
“哦我倒是第一次看见。你……你能让我使用一下嘛。”
“当然可以。”
娜塔莎把筷子递过去,果不其然,筷子在柳德米拉手里,就是单纯的两根木棍。几番捣鼓,甭说夹起土豆块了,她只能一手一根地乱捣。
“舍长,这需要时间练习。”
“好吧。”柳德米拉不想再在这里浪费时间,她将筷子递回去,此刻对于面前的新人,又有了新的见解。
&nbs
第1828 融入班级
新的一天,一个晴朗却寒冷的早晨。
娜塔莎躺在舒适的板床上,全身心进入放松状态。她知道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彼尔姆市距离战场太过遥远,德军的轰炸机根本摸不到这里,在可见的未来,德国陆军更不可能达到这里。
胜利必将属于苏联,必将属于世界盟军。
从现在开始,短暂又艰辛的军旅生涯应该告一段落了。
苏醒后的娜塔莎使劲晃晃自己的脑袋,以求精神迅速清醒。
“啊,你醒了。快穿好校服,我们去操场。”舍长柳德米拉催促。
每个周一,学校照例进行一次集会。
再度参与到升旗仪式,娜塔莎倍感期待。不是因为看到红旗会有怎样的激动感情,而是看到数以百计的同龄人穿着校服聚在一起,那真是满满的幸福。
早晨六点,天才刚刚亮的时候,203寝的四个姑娘就洗漱完毕,前往学校的田径场。
此刻,校园的喇叭也响起集结号,催促所有磨蹭的人。
仅仅到了六点半,偌大的田径场已经占满了人。
男生穿着纯黑制服,清一色头顶列宁帽。女生穿着厚实的衬里衣物,外面套着“女仆装”,每人头上都扎着漂亮的头饰,衣领还打着红领巾。
可以说,女生的校服最为华丽漂亮,男生的就非常中规中矩。
“哇,学校的学生这么多”娜塔莎不禁惊呼。
“是啊,现在在校生超过两千人呢,人数还在增加。”柳德米拉督促说:“我们抓紧时间找到六班。亲爱的,趁此机会你刚好和其他同学见个面。”
彼尔姆市之于乌拉尔地区,她是第二大城市,人口本就突破百万。城市里上学的适龄儿童多,不过能考进中学的就少太多。
普通中学的准入标准高,考不上的学生只得去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第一中学现在的两千余人,他们就是天之骄子。
娜塔莎很快见到她的新同学们。
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出现在男孩子面前,谁能不心动呢
第六班原本只有三十多人,班级人数正缓慢增加,就是转来的女生太少。
只有少数的姑娘天生丽质,即便如此,班里的所有姑娘,都是男生乐于照顾的对象。
可谁能想象,新的转校生竟是位大美女。她金色的头发还有大大的翠绿瞳仁的眼睛,以及鼻梁上的淡淡雀斑。
真是青涩美丽,一位少女将她最美丽的容颜展示给同样活力满满的少年们。
当然,他们最多只估计到这姑娘是从西部某个大城市转校而来。殊不知,所有的估计都是错的。
班长吉尔格力高里诺维奇伊万诺夫当仁不让的代表所有男生站在了娜塔莎的面前。
“老师已经跟我说了,原来那位转校生就是你。真是……真是个漂亮的姑娘。”
“嗯,就是我,我是娜塔莎彼得罗夫娜斯……哈尔科娃。”
遭了,习惯了,差点说漏嘴。
“哦,哈尔科娃同志,很高兴认识你。现在加入队伍吧。”
此刻班长吉尔真是不想再和这位美丽的姑娘多说话,完全是因为内心有些惶恐,还是因为担心其他同学的调侃。
娜塔莎非常顺从的站在女生的队伍里,她丝毫没有惶恐的感觉,甚至觉得非常自如。
为何操场集会,这种事不是军队的日常吗
所有在校生齐聚,大家没等多久就看到观礼台上站上几位身着西装的中年人。
有着天生远视眼的娜塔莎轻易看出,其中一人就是校长无误。
“都肃静!”四周的大喇叭响起校长的声音,叽叽喳喳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
“现在,升旗仪式开始。”
早在战争爆发时,当局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的爱国意识,但凡能增强爱国心的举动,怎样都不为过。
所以彼尔姆第一中学在例行升旗上做足了文章,他们搞得国旗仪仗队有模有样。
瞧瞧四个抬旗的学生,他们以军人的铿锵步伐,把国旗护送到旗杆。
伴随着高音喇叭响起的国际歌,长条状的苏联红旗,迎着朝阳,与早晨的寒风,冉冉升起。
红旗飘扬,晨会最重要的事已经结束。之后,本该是学生会长再宣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鼓舞士气。
这一次,情况有些特殊。
娜塔莎注意到,校长的表情有些沉重。
校长对着扩音器,居然说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
“同学们,我学校于今日凌晨获悉,敌人使用残酷炸弹袭击了我们伟大的首都莫斯科。城市再度遭遇空袭,但是,我们的领袖斯大林,他如一尊永恒的雕像矗立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同志安然无恙,他已经在领导莫斯科人民恢复城市创伤。
敌人以为依靠一次轰炸就能让我们屈服,他们痴人说梦。
同学们,用你们的吼声回答我,能屈服吗。”
“永远不!”六班的班长吉尔带头吼起来,整个田径场陷入沸腾。
年轻人的情绪最容易鼓动起来,德军袭击莫斯科,完全等同于对自身的戕害。
紧接着,校长本人为这股情绪感动,以嘶吼般的声音,宣读他连夜写的文章。
学生的情绪再度被强化,他们陷入愤怒,而学校就是希望这样的效果。
“同学们!倾诉静!”校长再度沙哑的吼道,“敌人终将失败,现在战争还在持续,我命令你们,拿出所有的战斗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记住,你们是最优秀的学生,苏维埃祖国就靠你们去建设。”
一场热血沸腾的升旗晨会足足开到近八点钟,许多人甚至因为低血糖而昏阙了。
昏阙着被校医接走,众多的学生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因为愤怒而昏阙。
“该死的德国人,等我毕业了就参军,好好教训他们。”
“咱们的命算什么,不把他们打败,我们都得死。”
“那些混蛋,他们只会拿平民开刀,都是一群强盗。”
娜塔莎竖起耳朵听得真真切切,她感受到男生们的愤怒。
是啊,这种愤怒的情绪定能驱使大量的年轻人参军。
作为老兵,娜塔莎的愤怒情绪已经减弱很多。愤怒,它已经被艰苦的战地生活消磨掉了。
有的,只是身处战场后,机械性的凭借战术经验作战,没有愤怒也没有害怕,藏好自己尽量消灭敌人,那就是战地生活的一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