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重生的杨桃
杨明志一愣,“唉怎么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着我,好像我做错了什么事。”
“你当然做错了事!你现在突然回来,是关于毛纺厂那个投机分子的吧!那个叫做巴夫拉的女人的话真的说动你了”
这下杨明志真的吓到了,如同被电了一般,整个人从座椅上弹起来。
“怎么!难道你都知道了!”
“那当然!这诺夫戈梅利还有什么事瞒的了我”
再看看师长、师政委,这两位此刻并没有什么异常表情,真是冷静到令人害怕,空气也凝重的令人窒息。这个耶莲京娜提到了巴夫拉,那个女人确实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尤其是在质疑现在军事管制的模式。
耶莲京娜打了个响指,道:“别列科夫,那个女人已经在我这里了。我就知道你肯定要来,就和耶夫洛夫没去食堂,我们就是在等你。”
一种被诸葛亮算计的感觉浮上心头,杨明志只能冷静的看着戴着红袖章的两位年轻人,把一脸泪痕的巴夫拉带出来。
“那个沙巴诺夫,说好了让他什么也不要说,真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还是口无遮拦的举报了。”杨明志这只是小声嘀咕,却被耶莲京娜听了个大概。
她解释道:“这件事也并非那个纺织厂厂子告诉我的,你用你满是智慧的脑子想想,我可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就算沦落到现在的处境,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搞统计与侦查。”
这个组织最终会变成大名鼎鼎的克格勃,这个女人目前职位是师政委,她依旧是搞调查的专业人士。杨明志坐下来,看了看巴夫拉的泪痕,估计这个女人肯定对这个“藏匿在群众中的异类”来了不少苦头,对战俘和叛徒的殴打显然没有,估计对她的心理恐吓可是不少。
耶莲京娜继续说道:“我在纺织厂安插的有我的人,毕竟我要统计毛衣等各种必需品的生产量,其次的弄清楚工人们的思想动态,并作为骨干力量调动起工人
第五百三十章 经济问题
杨明志郑重其事的说道:“这是一个比喻!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春荒,在新的马铃薯出产前的最后日子,我们还是想办法让村民们吃的好一些,至少让他们能得到一些生活必需品!只注意军队建设,忽略了普通村民的,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怠慢了军队建设,我们又如何在绝境中活下来啊”
耶莲京娜现在的情绪比较激动,还是耶夫洛夫安抚了下这个女人的情绪。
他做起了调停人的作用,缓缓说道:“别列科夫当然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恐怕他现在也有更多方面的考虑了。”
“对!我们不能一味的加强军队建设,扩充军备。我们把大量的物资供应战争,在客观条件下我们也必须这么做,未来的战争会更加凶险,规模会更大。但我们也不应该做杀鸡取卵的事,不能再一成不变的依靠战时**模式。”
这话让耶莲京娜想起二十年前的事,当时苏俄草创,各国干涉军以及白俄旧军队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展开了猛烈攻势。在苏俄控制区一切都导向军队,针对农民的“余粮搜集政策”逼反了农民。
想到了这儿,女人一拍桌子,吼道:“他们有什么不满难道德国人屠杀的不是他们国家在最危急的时刻,这场战争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国家交出一切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包括生命!而且,别列科夫,你难道在质疑列宁和斯大林政策”
“我当然没有!”杨明志言辞强烈的说道,“但是,我们起码得让他们有足够的食物,来应对体力工作造成的消耗。还要让他们有至少一件得体的衣服,有一些能用的生活器具。”
如果和这个女人说五十年之后苏联就不复存在了,这一代苏联牺牲数千万人打赢的战争,两代人后,是苏联人自己毁灭自己的联盟,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同时自己的“失败主义分子”的帽子也扣扎实了。
这个国家之所以解体,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不正是几十年以来顾此失彼的政策依托斯大林模式,工业发展起来了,农业发展却迟缓。在三十年代末固然农业的发展程度远好于沙俄时代,突如其来的战争摧毁这一切。
依托沉重的赋税,甚至是和人头税一个德性的战争税,而非粗暴的余粮收集,整个国家固然是同仇敌忾,农业却遭遇到沉重打击。
发现这个问题的正是赫鲁晓夫,将已经完全倾斜的天平,稍稍的纠正了些,对于农业的补课也得是十年之后的事了。
其实关于普通村民生活的事,耶莲京娜掌握着大量的统计资料,她何尝不明白呢
这个女人坚定说道:“别列科夫,你要知道我们的人民有极强的忍耐性,他们有着高度的觉悟。经过我的调查,广大人民希望把军队建设好,只有战斗力强盛才能保卫这一片和平之地。诸如巴夫拉这样的女人,她算是个异类,也就是你一如既往的好说话,才和你说那些。”
“我并非好说话,而是我也觉得就目前状况下,能够提高生产力的一切办法,都是可以实施的!再说人民的内心,谁不希望自己过的更好些。这是因为战争现状,大家都有着高度觉悟。如果我们进行必要的扶持,是没有人拒绝的。这个巴夫拉的话并非她自己,而是代表了广大村民。”
耶莲京娜憋着怒气,故作温顺的问道:“好吧,也许是这样。提高生产力的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是恢复货币贸易。”
“这可行!”耶夫洛夫和耶莲京娜双双大为吃惊,因为几个月以来,货币已经失去用武之地。
第五百三十一章 恢复货币贸易
战争开始后,苏联境内广大的集体农庄,庄员的工资被以税收的方式大幅度克扣,庄员参加的义务劳动也增加。
苏联当局一系列的针对经济政策的战时改革,是完全影响不到战争孤岛诺夫戈梅利的。
耶莲京娜又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我们恢复货币贸易,卢布和戈比可以方便村民之间已经存在的物品兑换,亦或者现有的工分政策进行调整,货币购买粮食、生活用品。如此施行,我们有足够的货币进行贸易么大量的金属早就拿去回炉了,剩下的大额纸币也不合适贸易。再者,万一村民中有的家庭存有的卢布多,那么他们还需要继续劳动只要拿着钱换食物,其他时间消极怠工。
我从不怀疑我们的人们生产积极性,但是人很容易懒散,越是懒散就越不想劳动。存在这一一个害群之马,在舆论上对我们的危害很大。”
杨明志捏着下巴,军事上的问题目前反而不是大问题。德国人加紧修筑防御工事,一战死亡七千人,如此损失他们不害怕才是怪事。
军事威胁减轻很多,经济发展成了重中之重。
她的话非常有道理,杨明志不禁联想起那个位面新中国刚建立时的“物价保卫战”。真是一群奇货可居的商人在哄抬物价,妄图搞乱新生中国的经济。
杨明志当然不是经济学家,好在那个位面新中国的教育模式,一个正常的学生会在高中时代接受基本经济知识的教育,到了大学又要强制学习一些。这些优势自然不是这个耶莲京娜所具备的,她的执意与担忧,在杨明志看来并非难事。
“原本铁匠村集体农庄的庄员是发工资的,现在变成工分。以前我在远东,我和贝茜卡也是领取军人津贴,积攒下来的钱在叶卡堡买了不少好东西,比如说女人的内衣,现在还在她身上穿着,甚至是娜塔莎。”
他说的这么坦然,耶莲京娜和耶夫洛夫噗呲乐了。
“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先见之明,如果你家里还有空余的,给我一件多好。”耶莲京娜自跟着军队撤退,她随身携带的东西太少了。作为女人的必要之物早就消耗掉,在战争中都是一群男人在厮杀,村庄里的女人又很贫穷,她也只能羡慕。
杨明志点点头,毛子女人一如既往的豪放,猛然扯来的私密话题也毫不避讳。
他继续说道:“苏联的物价是低廉了,商品经济也不发达,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非我们的制度有问题。”其实他内心里是想说,当下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就是压制经济繁荣的罪魁祸首,这个终于咧嘴微笑的女人,还是不要激怒她。
“你的话确实有道理,因为有的人愿意把钱存在国有银行,有的人将其塞在家里的小木箱。如今城里的银行早就被德国人洗劫,在家中存钱的人却幸免于难。为了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可以恢复货币贸易,却不应该依旧沿用卢布和戈比。”
耶莲京娜眼前一亮:“所以,我们要开发出一种新的货币”
“没错!就是兑换票,我相信以此代替工分,不但能刺激经济,也能解决工分兑换导致的各种冗慢状况。”
“那么卢布呢是否还能使用”耶莲京娜继续问。
“当然是暂停使用,虽然那个是合法货币。”杨明志挠挠头,继续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一些新的问题就不得不面对。“我们早就开始用木浆、粘土造纸,以此印刷出一种票卷,依靠军队的信誉,亦或者干脆让诺夫戈梅利市委人员,咱们开会确定这种兑换票的效力,即使它并不被法律承认。在非常时期,我认为这样做事仅在我们这一隅之地是可以接受的。”
耶夫洛夫点点头,
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经济
柳得巴廖夫对于如何治理一座城市还是很有作为,根据斯大林的一系列政策,要在四十年代初完成工业化战略,为了完成它,必须有大量的农村居民,离开集体农庄进入城市,成为国营企业的工人和职员。
安置这些广大的劳动力,将其转化为市民,这件事上柳得巴廖夫自诩做的很好。戈梅利城市内原本有很多这样的国营工厂,结果战争突然爆发,一切计划都被打乱。
来到了这片沼泽地,这原本几乎是未开发之地,再次重新建立城市,柳得巴廖夫和他的同志们有了极大动力。
集体农庄内涌进来大量的难民,他们中很多并不是农民,而是逃难的市民。这些人虽大多是女人,至少经过一定培训。手工作坊纷纷建立,为应对大生产运动的需求,这些作坊的数量一直在提升,这一切都是市委人员所支持的。
中午吃过饭,柳得巴廖夫只想睡个午觉,突如其来的传令兵奉命汇报师部有会议。
“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紧急会议,用得着把市委的主要负责人都喊上”将信将疑的他领着几个重要助手直奔师部。
会场已经稍微布置了一下,杨明志也趁着空歇期组织了一下语言,写下简单的稿子。
“你们喊我来开会,是军队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市委出面解决”柳得巴廖夫开门见山的询问。
“没错!是一个问题。”杨明志站起身,伸出右手邀请这一众人坐下来。
会议是严肃的,不能向刚才那番和师部的老伙计随性的交谈。杨明志挺直了腰身,他虽不是会议主持,确实会议最关键的人物。
耶夫洛夫稍微解释了一番:“现在是下午三点,之所以诺夫戈梅利市委来,正是商讨一下改革军事管制的计划。”
“哦你们是不是研究出了什么新政策”
“是的,我们决定恢复货币贸易体系。”杨明志郑重其事的说道。
对于柳得巴廖夫,军事管制中施行严格的配给制是非常正确的,在面临死亡威胁下,牺牲普通人的一些利益,全力武装起军队,才能高效的打击敌人。
杨明志早已准备好了话语,他将刚刚已经讨论过的一套明明白白的介绍给市委一众人员。带来的反响,也在人的意料之中。
“怎么你们认为配给制对于集体农庄庄员的负担太严重了,甚至到了制约生产力的地步所以要恢复货币兑换,甚至发行一种新型货币以代替法定货币。难道仅仅停止配给制,恢复贸易,就能大大提高生产力”
耶莲京娜于桌下踢了踢杨明志,他猛的说道:“当然!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柳得巴廖夫不由的目光尖锐起来,要知道苏联当局已经开始配给制了,现在他们三人商讨出来的办法,已经和领袖的政策不同。
他旋即说道:“在今年1月份,国家开始征收战争税,所有成年人都要交付,包括退休者。农业税和各种工业税收的比例也都提高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够打赢战争。这些政策在和平地区正在执行。但是在交战区,军队管制是绝对的。这片沼泽地的战斗固然非常艰苦,这里依旧是交战区,我想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如果你们的改革伤害了军队的发展,不需要内务人员委员部的人,耀武扬威的德国人就会杀进来,后果是我们所承担的。你们有这样的觉悟”
“我们当然有!而且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当然。”杨明志自信的说道,“依靠工分兑换,必须到专门的地点,这带来极大的不便利。我记得苏联是允许私人养殖一些家畜家禽,种植一小片土地。这些农产品可以供给自己吃,却因为完全配给制人们失去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我相信这项政策付诸实施,广大的农民会首先开始自行饲养家禽,那些鸡鸭吃昆虫和草就可以生存。农产品和手工品能在民间自由贸易,军队只需要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市场监督指导即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干预,杜绝一切错误。”
这简直就是有政府控制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也是那个位面中国后来所实行的,比起计划经济它充满活力,比起纯粹自由主义经济,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缓经济危机的伤害。
但是这些言论对于这个时代的苏联人还是有些超前的,就结果而言它必然会刺激经济发展,确是有些违背苏共当下的治国理念。
“现在诺夫戈梅利的总人口三万多,依旧有难民从多个方向逃过来,未来的人口总量只多不少。从长远角度来看,这里也将是敌后游击战的主要根据地,我们生产的食物、武器弹药、生活用品,也要支持其他的游击队。如何将生产力扩大,是我们的责任义务。”
柳得巴廖夫点点头:“我们现在的工作量就很大,只要忙于对配给食物的调控。食品仓库目前的马铃薯储存不多,精打细算后还是可以安稳的度过春荒,为此大家只能多吃些鱼,抓点土拨鼠应付。如果你的政策付诸实施能取得优秀效果,我自然是同意的。但是还有一点,村民生产出的各种产品,价格如何界定按照你的计划,一切价格的标准都是按照马铃薯界定。”
“当然是我们和市场共同决定,毕竟我们印刷的兑换券,就是以兑换马铃薯为标准,这叫做粮本位。至于其他的农产品、手工品,其价格不需要我们干预。在贸易中定的价格高,没人会买,定的价格低,又没人会销售,最终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谁也不亏。”
在斯大林时代将市场经济,杨明志内心里还有一些担忧,如果这个国家全面的这么干,那就不叫苏维埃联盟。
他还是要把话说完,至于柳得巴廖夫听不听又是另一回事。
“我设想的新经济方案中,决定一切的就是马铃薯,市场流通多少兑换券,仓库里就应有多少粮食。为了经济繁荣,我们必须让粮仓里满是粮食,为此当下的垦荒与种植方案也应该调整一下。”
耶莲京娜马上竖起了耳朵,因为现在垦荒的主力实际是军人。她问道:“别列科夫,对于种地,你又有什么方案难道说是让村民收获后自己保有粮食”
“这也未尝不可啊。”
“但是这样,那些村民还需要享受配给待遇么”
“当然不需要!”杨明志解释道:“苏联其他地方依旧是收取农业税的,剩下的粮食由集体农庄所有,粮食是集体的。而我们当下的政策,垦荒与种植后的粮食全部由军队掌握,村民每天的口粮也是师部研究决定,目前则是市委在负责。
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模式,让集体农庄中以家庭为单位,而不是劳动小组为单位,这样的垦荒与种植,得到的粮食由家庭缴纳税收,剩下的由家庭保管。如此这样的家庭不需要再享受配给制,我更相信因为劳动成果是由家庭自己享有,个人的奋斗**会大力激发。我们不需要计算那么多的配给数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恐怕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