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一个小时后,一辆迷彩越野车驶进哨所。开车的战士一反常态,直接将车门打开了,把装着驱蚊丹的小箱子搬了下来,大踏步的走进哨所。以往他们来送给养的时候可不敢这么大意,都是小心翼翼的深怕有蚊子钻进车里,那样的话回去他们可就受罪了。这里的蚊子咬人后特别的痒痒,很多战士都不得不没停车就在车里喷上杀虫剂,还是不能将蚊子完全隔绝在外面。
“指导员,这是给你们刚配发的驱蚊药。”送给养的战士乐呵呵道,“这药老管用了,蚊子看到我都躲着走!”
“怎么是药丸上次的不是药水么”指导员打开箱子不解道,“换了”
“没换,这是升级版,一颗药丸要赶得上好几瓶药水呢!咱们一个运输队的同志就用了一颗洗澡,可省事了!”
“哦哦,原来是这样!”指导员点了点头,回头大喊道,“同志们,快拿一颗去化开洗澡,看看蚊子还拿咱们有什么办法……”
第二天,全部轻装上阵的战士们背着枪,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只有在军营才流行的歌曲,踏上了巡逻的道路。隔着一条看不见的国界,邻国的巡逻队和他们迎面相遇了。大家几乎是每天都见面,都是很熟悉了。
指导员用熟练的外文向对方问好,“你们好!我的朋友们!”
对方的指挥官是个少校,也用生硬的中文向战士们问好,“你们好!我的华夏朋友!你们这是……”
对方的少校心里十分不解,心说这帮华夏人都疯了吧,上一阵子就发现他们居然不穿防护服就出来巡逻,还以为这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可是不久之后华夏人又穿上了防护服,估计是受不了蚊子的叮咬,坚持不下去了。
哪知道这才过去没几天,他们又不穿防护服出来了,真的是不管战士们的健康了,还是华夏的军人都是这样的
这支邻国巡逻队是从别的地方移防过来的,以前这一带只有华夏的军队巡逻,后来随着一些不法分子渗透的猖獗,两国才采取了联合巡防的模式。邻国的巡逻队对于这一带的蚊子那是颇受其苦,连身上的防护服都是从华夏进口的。哪知道他们用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华夏人居然“赤膊上
第453章:预防为主
第453章:预防为主
得知顾伟民真的拿下了还没有正式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梁玉山觉得有点胸闷,不得不把车窗打开,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麻辣隔壁的,他顾伟民算什么东西,怎么会想到抢先拿下这个品种的代理权的。按照吕所长的说法,顾伟民去签合同的时候连稻穗子都没出来,是什么给了他那么大的胆子敢抢先下手的
梁玉山骂骂咧咧的出了一会儿气,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今年有可能问世的新品种,没他什么事了。到时候只能看着顾伟民发财,他只有瞪眼继续摆弄老品种的份。
妈的,一步跟不上让顾伟民这个老东西钻了空子,真是便宜了这个老家伙。
不过梁玉山还是不太看好顾伟民,有新品种又怎么样,要知道这年头酒香并不是都不怕巷子深,要是到时候怀里揣着好东西却卖不出好价钱,那才是笑话。顾伟民甚至恶毒地想,要是顾伟民操作不当赚不到钱,说不定会放弃这个新品种的独家经营权,到时候他再去捡漏也不迟。
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梁玉山终于安慰了自己,开车离开。
顾伟民家,刚刚换下衣服的老头拿出了手机,在微信上给余见海发消息。虽然试验田余见海几乎不来看,都是顾伟民带着颜来士这一老一小整天伺候,不过不代表余见海不掌握水稻的具体长势。
几乎在每次做完数据统计的同时,顾伟民都会给余见海发一份同样的资料。在顾伟民的眼里,能够仅仅凭着药水就能大幅度改善农作物生长的余见海,绝对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按照余见海现在的改善农作物性状的本事,随意进入哪个研究单位,都不会比那些所谓的专家差到哪儿去。
当然顾伟民也清楚,说是这样说,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难度的。首先那些研究单位招人要看学历,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进入这些单位,更不要说余见海这样连初中都没有正式毕业的人了。
另外一个更加严酷的事实就是,这些研究单位都是讲究资历的,像顾伟民自己,像梁玉山,像其他的那些享受高级待遇的资深农艺师,哪一个不是从基层摸爬滚打做起来的。余见海如果进了这些单位,突然地就给他一个职称,让他带着课题组搞研究,这让那些已经跟着老专家们打下手几年的新人们该怎么想
不说别人,就拿颜来士来说,余见海突然成了和顾伟民一样的身份,让他每天看到了就客客气气地喊一声“余老师”,他会愿意愿意才怪呢!
所以说,顾伟民深知余见海只能做幕后,不可能走到台前,要不然他真的没有那个和余见海一起成立公司的勇气。人家余见海自己能玩的事情,干嘛要带着你
虽然知道这些,不代表顾伟民对于余见海不尊重不重视,相反他对余见海更加的看重,说不定什么时候余见海再弄出什么药水来,难保不能让水稻产量再增加一些。所以说顾伟民对于余见海没有半点私心,就是真心的想和他合作。
余见海这一年多来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不敢说阅人无数,起码还是大概能够分得出人的善恶的。像顾伟民这样一辈子老实巴交专心做学问的人,才不会藏着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他就没有在这上面动过心思,要不然也不会工作了一辈子还拿着这点死工资过日子。
要不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先富起来”了,估计他还想不到要搞点额外的业务挣点外快。
第454章:台风来了
第454章:台风来了
临海。顾名思义靠着海边。
这里有淮海平原上最宏伟的山,有横贯华夏东西的铁路大动脉,又有天然的港口,可以说地理条件还是不错的。这里不像南方的江浙一带,夏秋之际容易受到台风的袭击,农业生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在临海有记载的历史上,临海遭受过的台风袭击也不超过十次,相比其他的沿海城市简直是不值一提。这种低概率遭受台风的几率,给临海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基本上能够达到旱涝保收。
可是今年上半年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临海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余湾人也正是从那场大雨中获利不小。如果不是那场大雨淹没了很多蔬菜,菜价怎么会飙升得那么高呢。
现在临海市气象台发布了台风蓝色预警,说今年最强的台风已经在进一步的向大路靠近,不出意外的话已经在浙省北部到淮海省南部一带登陆,然后沿着海边一路北上,预计在临海一带入海,然后影响棒子国。
“史上罕见!”
“蓝色预警!”
近乎夸张的形容词告诉人们,这一场老天爷的考验几乎是不可避免。
余见海的眼角眯了起来,看了看身边绿油油的稻田,若有所思。
新宿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水稻,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适合淮海一带的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雨水还算充足,光照时间也适合水稻的生长,但是这里的水稻产量不如南方各省的杂交品种,稻米的口感不如东北,但是抗逆性相比其他地方要稍稍好一些。
比如说抗病,要比杂交稻好上一点点,抗倒伏也还可以,前提是没有遇上特大的风暴。
但是据这次台风的预报,风力有可能会达到惊人的十一级,并且不排除进一步加强的可能。华夏中央气象台和国家防总已经向沿海各省市下发了防台动员令,要求在沿海作业的船只立刻进港避风,要求在台风可能经过的地区坚决避免在野外作业,要求各级政府派出督察组马上开展检查,排除隐患,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要来了!
余见海抬头看了看炎炎烈日,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这个天气,谁能知道是台风到来前的绚烂
在余见海的印象里,小时候听过村里的老人说过,在民国二十八年的时候,临海一带曾经遭受过台风的袭击,海堤被冲垮,良田被淹没,还死了不少人,给现在在余湾已经所剩不多的那个年代幸存下来的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现在随着沿海防洪堤的建成,估计像海堤决口的事情是不会在上演了,不过狂风暴雨还是会给各行各业造成损失,尤其是农业,更是首当其冲。
不行,得提前做好准备!余见海再不犹豫,马上拿出了手机,拨通了吴菲的电话。
“吴菲,你看新闻了没有,台风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这里,你马上安排一下,让村里人收拾收拾,不要留下隐患。”
“你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呀!”吴菲浅笑道,“我刚刚接到镇上的通知,要我们加强防范呢,据说镇领导已经分头下乡检查了,现在领导对于防灾非常的重视。”
“好,那就先辛苦你了!”余见海微笑道,“我这边安排一下,马上就回去!”
吴菲笑道,“你跟我还客气什么呀,我本来就是你的贤……良的助理,帮你是应该的!”
&nb
第455章:超强台风
第455章:超强台风
“不错!”孟宪平点了点头,“余村长,人在外面还能心系村里的百姓,是个称职的干部,值得广大干群学习。你们余湾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我很放心。不过咱们也不能大意,这次台风的强度很罕见,我们要做好万全之策才好。”
“我们一定按照镇上的部署,坚决做好防台工作!”余见海立刻表态道。
“你小子少拍马屁,我不需要!”孟宪平笑着点了点余见海,“我这还没到你们额工作就先落实了,还没等我部署呢。”
随同的两个干部都笑,心里却在暗暗惊讶,孟宪平居然和余见海像老朋友一样说说笑笑,比镇上的许多干部还要亲密的样子。这让两个干部都对余见海高看了一眼,也有了存心结交的打算。像他们这样人到中年还是镇上的小干部,一辈子也不可能再有高升的机会。而余见海不一样,他才二十出头,谁能知道这小子将来有没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呢。
就算是余见海以后没有高升,可是他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有钱,还在老百姓眼里口碑不错,这也是值得结交的。这年头大家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没准哪一天就能派上用场了呢。
送走了孟宪平他们,吴菲这才上下打量了一下余见海,又回头看了看他停在路边的车,“余村长,您还有什么指示”
“吴菲姐,你就不要磕碜我了好不好”余见海低声笑道,“我有几斤几两你还不知道对了,刚才你为什么说是我让你做的,那不是都是你的主意么,干嘛要让给我”
吴菲嘻嘻笑道,“你是村长,我只是你的助理。你说是我的话管用,还是你这个村长的话管用你不知道,我在村里动员人家的时候,有些人压根就不爱搭理,我只好说是你吩咐的,结果那些人就乖乖地服从了。”
“没这么夸张吧”余见海惊讶道,“我又不是皇上,恐怕也没那么高的威信吧。”
吴菲撇了撇嘴,“你还想有多高的威信村里很多人都快把你的话当圣旨了,你还想怎样”
余见海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只好借机岔开,“吴菲姐,咱两的帐该抽空整理一下了,时间太久了你就一点都不担心”
“咱两有什么账目”吴菲不解道,“我又没欠你的钱。”
余见海往兜里摸了摸。没有摸到烟,只好放弃,“你没欠我的钱,是我欠你的。你不是有大棚在我手上管理么,现在都要纳入到公司统一管理了,账目也该整理一下了。”
“你说的是那个呀,”吴菲笑了,“我当初就是说着玩的,你还真的当真了”
“必须当真啊!”余见海正色道,“吴菲姐你帮了我那么多,我得讲良心是不是再说当时咱们就是说好的,我就是帮你管理,所有的收益全是你的。”
“好吧,你既然这样,那就随你吧。”吴菲眨了眨眼睛,“我想想我能分多少钱呢,是十万,还是八万”
“多少我也不知道,”余见海笑道,“具体的账务我不太清楚,不过我敢保证,不会少你的一分钱。”
吴菲笑笑,“你看着办吧,我可没那个精力去操心这些。我还得再去各家看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她说完看了看越发阴沉的天空,又补充道,“我看这天快要下雨了吧!”
吴菲走了,余见海也上车准备回家,刚开到通往家里的路口,老羊倌推着一车的玉米杆子刚好也走到这里。看到了余见海的车赶紧避让,哪知道脚下一软小推车歪了,人也摔倒在地上。
余见海赶紧把车停好下来,上前去扶起老羊倌,“您老没摔倒吧”
“没……没呢!”老羊倌笑道,却不由自主地抽了口凉气。
&n
第456章:谁在喊我
第456章:谁在喊我
半夜,开始下雨了。先是淅淅沥沥的,后来逐渐加大,风也大了起来,大树在风中剧烈地摇晃,一些不太牢靠的枝叶被吹得到处都是。
余湾村家家关门闭户,人们躺在被窝里安然入睡,丝毫不受外面的风雨影响。白天的时候村里已经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排查了一遍,起码说这一夜在台风还没有正式到来前还是安全的。
余见海看了很久新闻才睡,刚刚睡着就被吵醒了。这是镇里防灾办公室发来的短信,说是台风已经于一个小时前在浙北沿海登陆,现在正在快速地向北移动,预计在第二天上午正式进入淮海省,风力暂时还没有减缓的趋势。接到省减灾办的统一部署,要求全省的各级干部二十四小时值班,防止出现突发的险情。
余见海浏览了一下消息,又打开微信,果然上面云水县政府和临海市政府的公众号都已经更新,无一例外的都发布了台风的最新消息,同时用非常严峻的语气重申,各级干部一定要加强防范,力求避免出现人员伤亡。
市政府办公大楼,亮着灯光的窗户比平时多了一倍,市长办公室灯火通明,里面却没有人。他现在正在大会议室里,面前坐着十几个面色严肃的干部。
云水县政府唐永飞的办公室,马天水已经给他泡了第三杯咖啡。唐永飞正在揉着太阳穴,看着电脑上的台风预计行进路线沉声说道,“形势不容乐观呀!按照这个趋势,台风将会在明天傍晚的时候到达我县,可恨的是专家说风力还没有减缓的迹象。”
“县长,您去休息一下吧。”马天水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午夜快一点了。“有什么情况,我马上叫您。”
“好吧,那我眯一会儿。”唐永飞打了个哈欠站了起来,走到了窗前看了看外面的瓢泼大雨,一言不发地进了休息室。
马天水在沙发上斜躺下,拉过空调被盖住肚子,不一会儿又站了起来,稍微犹豫了一下,伸头往休息室的方向看了看,将泡给唐永飞的咖啡倒在自己的杯子里,端着走到了办公桌前。
南城镇政府,孟宪平和衣躺着睡觉,其余的几个值班的干部在隔壁打着扑克,手机全部开机放在一边……
此刻,余见海已经进入了梦想。余湾除了老羊倌的羊圈和村里两户五保户的房子有点不太让人放心之外,其余的都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两户五保户余见海本来是劝他们到村部住一夜的,哪知道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余见海只好让他们小心一些。他判断这一夜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等到明天台风来了说什么也得让他们到村部过夜。
风雨交加,这一天余湾人起得比任何时候都要晚一些,大部分人都躺在被窝里不肯起来,部分精力过剩的男女正在被窝里干着那不可描述的羞羞的事情,当然这里面不包括余见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