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小村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硝烟
开拓出来的合作伙伴,是销售种子的重要渠道。他现在已经是新稻七号的独家代理商,自然也有资本来和这些渠道商人谈谈生意。 不出意外,得知新稻七号现在已经和余见海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个找上门来的梁玉山才是以后需要合作的伙伴之后,路玉凤他们这些经销商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隆重接待了原本心里还有点忐忑的
来客,双方就以后的合作达成了初步协议,自然也少不了觥筹交错的应酬。 一大圈下来,梁玉山非常满意,甚至已经有点得意忘形了。由于产量上确实有优势,加上今年气候好水稻价格不错,新稻七号在老百姓眼里有了不错的口碑,可以预见来年选择的农户会有不小幅度的
增加。他甚至已经觉得种子到时候会不够卖的,原计划的小幅度降价也暂时搁置到了一边。
商人都是追逐利润的,在原价的基础上能卖掉的东西,谁会愿意降价出售啊!脑子里又不是进水的,谁会去做这种愚蠢的事呢!跟钱有仇啊!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稻谷,梁玉山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哪里是稻谷啊,这就大把大把的钞票啊!当初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拿下新稻七号,值了!
当然,这个秋天,云水的老百姓嘴里可不仅仅在议论新稻七号,还有另一个卷土重来的老品种,余见海看作和梁玉山打擂台资本的新稻四号。
就在倪必岭等县里的领导在余见海八道垛子农场的稻田里实地调研的几天后,云水电视台就播出了经过精心剪辑的一段新闻集锦。 “连日来,副县长倪必岭深入秋收一线实地调研,走访种粮大户和农业带头人,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请他们为我县的农业发展献言献策。在八道垛子农场,倪必岭副县长带领农业局的相关同志,走进
&n
第841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丰收的季节是无比喜悦的,也有些意想不到的幸福的烦恼。 鲜禾米业的仓库里,堆满了稻谷,其中最大的一个仓库里装的全部是新稻四号,都快要从气窗漫出来了。余见海之前租用的种子公司仓库里也堆满了稻谷,每天安排人手值班看守。除了这两个地方之
外,还有一些稻谷被存放在临时找来的民房里,要不然实在是没有地方存放了。 没办法呀,余见海现在的情况和普通农户不一样。往常的时候,农民朋友粮食收获之后,有些不愿意费事保存的,就在田间地头直接卖给商贩了。虽然价格便宜一些可是省时省力呀,腾出来的时间还
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也是挣钱的。 即使有些农户舍不得低价卖掉,拉回家晒干后也是有地方存放的。农村现在几乎没有过去的那种土坯房了,最差的也是早些年建造的石头房子。哪怕是地方再拥挤的人家,存放个万儿八千斤粮食压根
就不在话下。 可是余见海哪有那么多的地方去存放那么多的稻谷呢,只能想办法找空闲的地方先放着再说。而且这些稻谷他是一粒都舍不得卖给那些其他的粮食加工厂,都要留着自己用呢。好在现在农村空闲的房
子很容易找到,算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难题。 去年渔湾大米早早就脱销了,很不利于将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今年要好好的规划一下,尽量要在满足预留出的种子数目之外,将剩余的稻谷按照计划加工上市,保证全年的均匀供应,避免再发生断货
的情况。 产量稳定,售价高米质好,又不需要什么太复杂的栽培技术,这样优秀的品种不受老百姓欢迎才怪呢。虽然今年在新媒体上余见海并没有拿出像去年新稻七号那样的力度来宣传,可是现在新稻四号的
知名度一点都不逊于新稻七号。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新稻四号过去不少人种过,知道这个品种还不错,后来市场上难觅踪影并不是老百姓不认可不需要了,而是在当时各种新品种层出不穷的特殊情况下,市场份额占有率逐步下降
,而且当时那些种子经销商都愿意去卖利润更高的新品种,多方面原因结合在一起,终于导致了新稻四号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老百姓是很怀旧的,当余见海处心积虑将新稻四号再次推到人们眼前,而且还有不俗的表现的时候,立刻就勾起了很多人的记忆。 起码说新稻四号在知名度上,是稳稳的盖过新稻七号的,新稻七号再怎么优秀,那也是刚推出一年的新品种,哪怕过去一年的种植量井喷一样的爆发,也没法和过去新稻四号的辉煌相比。说句不客气
的话,光是以前一个云水县新稻四号的栽培量,就是现在整个新稻七号的数倍,这个庞大的体量不是仅仅推出一年的新稻七号可以比的。
现在新稻四号重出江湖,产量虽然比新稻七号低一些,但是在余见海手上表现得非常优秀,加上光是稻种成本这一块就可以省下一百多,基本上就弥补了产量上的一点小欠缺了。
更主要的是新稻四号的米质好
第842章 当局者迷
产量稳定,栽培技术简单,米质口感优秀,还可以签合同回收,这样的好品种到哪里去找啊!
尤其是新稻四号的稻种价格比较亲民,余见海预计给出的价格是三块到四块一斤,不要说远低于去年新稻七号的价钱,就是比起那些其他常规的粳稻品种,也一点都不贵啊!
这个明显的优势,想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不行啊!
尤其是云水县农业局还专门发文要在全县推广新稻四号,更是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增加了种植这个重出江湖的水稻品种的信心。 而在县里组织的一次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研讨会上,县里有关部门提出了要将云水的农业做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集中资源扶持一批有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将之打造成
云水的明星企业,更是犹如给全县从事三农的人们打了一针鸡血,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了。 原本那些在土地上辛苦了几年的中粮大户有的已经萌生了退意,现在又打定主意要留下来再干两年了。一些小的粮食加工企业也在想办法融资购买先进的粮食加工设备,升级工艺,打算在这个难得的
机遇中分一杯羹。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逐步发生的事情,这里仅作剧透。余见海本人也是在密切关注县里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那他就是不竖起耳朵也没事,县里一有什么动向,他在县里的好朋友马天水都会第一时间给他通风报信。总之也不涉及什么重大秘密,余见海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至于马天水这样做是不是违反了纪律,余见海也确实不太清楚。不过他觉得唐永飞这个县长应该是心里有数的,可能也是对
他小小的照顾吧。
农业生产是一环套一环的,容不得半点耽搁。水稻收割了只是代表着一个栽培季度的完美收官,下一个栽培季度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由于县里出台了政策,又有相关领导帮忙打招呼,余见海私下里又请了八道垛子农场的领导吃了两顿饭,就很轻松地又搞到了两千多亩土地。这些土地有的是最近新增加的中低产田改良而来的,还有
的是农场预留的机动数额,有顾军这个副场长在里面暗中协助,运作起来没有费什么大力气。 淮海一带过去主要的种植模式是一年一熟的棉花,一年两熟制的冬小麦——夏玉米(大豆)或者是冬小麦——水稻。自从棉花的经济效益不行了之后,这一带已经很少有人种了,基本上都改成了冬小
麦——水稻的模式。 这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机械化的普及带来的效应,也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过去也曾是云水骄傲的几个著名的棉花加工企业,现在都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空荡荡的偌大的厂区杂草
丛生。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农业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粮食作物每年都有保护价,国有粮库敞开收购,种出来的粮食不愁卖,每年还能拿到种粮补贴,也从侧面助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余见海现在采用的也是这种比较流行的模式,秋季的水稻已经收获,下面就该是冬小麦的播种了。由于余见海
去年成功运作了新稻七号的上市,和云水的的一些种子经销商关系还不错,他在之前就曾
给好几个人打过招呼,预定了一部分小麦种子。而新承包的两千多亩土地种子来源就比较紧
第843章 耿帅的原则
齐鲁农学院试验基地,头发花白的耿帅和岳男正带着一帮学生统计实验品种的苗情,他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顾不上擦手,耿帅掏出手机看到了是余见海的号码就笑了,
赶紧接听:“你小子还想起给我打电话啊怎么样,运过去的种子都收到了吧,包装有没有破损”
“耿老师,种子都收到了,包装完好,请您放心吧!”余见海对这个老教授那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自觉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轻声回答道。 “那就好!”耿帅接过岳男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下脸,走到了一边,“见海呀,有关试验品种的栽培要点资料也一并给你发过去了,你们那一块适宜种植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要抓紧时间呐!”“这个请耿老师放心,我已经安排人手抓紧种了,不会误了季节。”余见海赶紧答道,“我邮件很紧急的事情想请您帮忙………”
“哦”耿帅很奇怪,“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跟我还吞吞吐吐的干嘛!”老教授和颜悦色道,一点都不像是资深老专家和后辈之间的谈话。
“耿老师,是这样的,”余见海鼓起勇气道,“我这里今年新入手了两千多亩土地,现在还差四万多斤的麦种……”
“啊”耿帅顿时愣住了,“你说什么现在还差四万多斤的麦种”
“对,是四万多斤!”余见海硬着头皮答道。 “你怎么搞的呀”耿帅着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全国冬小麦播种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就数你们那一块最迟。这个时候你还差这么多种子,早先怎么没准备
”
耿帅知道这个学生是个作农业的大料,也知道他的野心,现在听说余见海差这么多的种子,也是情急之下有的责备的口气。
余见海也只好简短的介绍了临时入手土地的过程,说之前确实是准备不充分,现在已经想办法弄到了一半的种子,现在向老师求助来了。 “向我求助”耿帅苦笑道,“你要是早个十天半月的跟我讲,也许我还能帮上点忙。现在很多种子企业的库存都卖给加工厂了,我就是再有面子也弄不到那么多的种子
啊!不过你也不要太着急,我马上给几个老朋友打电话,看看他们仓库里还有没有货,有多少我给你留多少,凑一点就一点,实在不够了咱们再想办法……”
“耿老师,”余见海赶紧喊道,“您也不用费那么多事,其实您手上有现成的种子,只要您说句话,我这里就有办法了。”
“我手上有现成的种子”耿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看了看在一边的岳男不解道,“余见海说我手上有种子,我哪来的”
已经对过程有了了解的岳男想了一下笑了,在耿帅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正好被余见海在电话里听到了,那头赶紧喊道:“岳老师说的没错,就是那批麦子。”
“这不瞎胡闹吗”耿帅这个老头断然道,“那批小麦怎么能给你种呢不符合规定啊!”
“老师,这没有问题的呀!”余见海赶紧赔笑道,“那批小麦总归是要卖给面粉厂的,给我不是一样的嘛!” 耿帅摇头道:“这怎么能一样呢!这批麦子是我们试验田收上来的,按照往年的惯例确实是要卖给面粉厂的,收入纳入我们项目组的预算。但是我不能做主卖给你做种
子呀,按照规定还处在试验阶段的种子是不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的,你要知道这个规矩。”
岳男只是在一边含笑不语,心里却在暗暗佩服余见海的消息灵敏和胆大包天,居然把主意打到耿帅这个有点古板的老专家头上了。 原来余见海所说的这批小麦,是耿帅这个小
第844章 互惠互利
“老师,这批麦子最后总要卖给面粉厂是吧”余见海厚着脸皮道,“那您能不能卖我个面子,让我朋友的面粉厂买可以吧”
“你想干嘛”耿帅瞬间警惕起来,“你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先借口面粉厂要这批麦子,然后你再偷偷拿去做种子”
余见海没想到自己的小聪明这么快就被识破了,只好尴尬地不说话,只是嘿嘿笑着。他不想撒谎去骗这个可爱的老头,真的是从内心不好意思欺骗他。 “余见海呀余见海,这批麦子做种子真的有风险的。”耿帅语重心长道,“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定验收,还处在试验阶段的种子就是个半成品,盲目扩种是要承担很大
风险的。不是我不想帮你这个忙,而是这样做不符合有关制度,我不能明知故犯呀!”
岳男一直低着头不怎么说话,听到耿帅这样表态,抬起头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没吭声。 电话那头余见海却感觉到了耿帅语气的松动,心头不禁一喜,赶紧乘机道:“耿老师,我们农村,经常有人家不舍得花钱买种子,就用自家的麦子继续种植,您知道吧
” 耿帅皱眉道:“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是知道的。虽然这样做很难保证种子的纯度,品质上也会存在退化的分险,但是这种情况客观存在,一时半会估计也没法杜绝。
”
“老师,咱们仓库里的这批麦子,从纯度上比那些老百姓自己留的麦种差吗我想只会更好一些吧。”余见海抓住了重点,轻声反问道。
“额……这个应该是不差的!”耿帅承认道,“但是,这批麦子按照规矩是不可以大面积种植的呀!” “耿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余见海无奈道,“我不是说非要让您把这批麦子卖给我做种子,我的意思是我先让我朋友出面买下来,他也确实是开面粉厂的,这样以来
您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啦!” “这个……”耿帅犹豫了,岳男这时候也插话道,“老师,余见海说的这个方案我看可以的。咱们先将这批麦子卖给面粉厂,也符合规定。至于面粉厂拿到这批麦子后究
竟是加工面粉的还是改作其他的用途,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和我们无关的。” “对对,岳老师说的没错。”余见海在话筒里隐约听到了,赶紧附和道,“耿老师,我保证这中间不会出任何的差错,绝对不会让您承担半点责任的,您就放心地帮帮我
吧!” “唉!”耿帅无奈地叹了口气,看了看岳男,只好苦笑道,“你们呀!我不是怕承担责任,我这么大的年纪了,有些东西其实比你们更清楚的。我是怕这批麦子一旦有问
题,会对我们整个课题组有影响,现在有些人巴不得我们出差错呢,我是不得不防呀!这样吧,这件事只能有我们三个知道,其他人一定不能走漏风声。”
“好的,我肯定会办妥当的!”余见海大喜过望道,“我马上就去和我朋友打个招呼,尽快想办法把麦子拉过来。
老师,您那边……”
“我这边没事。”耿帅轻轻叹了口气道,“虽然往年我们试验田的麦子一直都是卖给同一个客户的,我拼着这张老脸,做主卖给别人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nbs
第845章 张古风出面
“什么那批小麦让耿帅卖给别人了”耿帅早先的助手,现在已经是另外一个课题组负责人的张古风接到他亲戚的电话,就是往年一直买研究所小麦的那个小老板,顿时
皱起了眉头,“你是不是搞错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卖给你的,怎么会突然给了别人呢”
“我也不知道!”小老板闷闷不乐道,“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听说耿帅把小麦卖给淮海那边的一个客户了!” “不会吧”张古风更奇怪了,“不就是那点麦子嘛,怎么会有那么远的地方人要呢!拉回去运费要多少,还不如在他们本地买划算呢。你再问问,不要听风就是雨的。
” “我已经在这边了!”小老板哭丧道,“麦子确实让耿帅给卖了,就是那边的人还没到,估计是还没给钱呢。现在仓库这边有好几个人,都说有人要来拉小麦了,也不知
道对方是什么人。”
“这样啊”张古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手指下意识地敲了敲桌子,非常坚决地站了起来,“你先等着,我马上过去一下。”
“那你快点来啊,听说他们快来了。” 张古风马上赶赴储存小麦的地方,路上几次想给耿帅打个电话问问是怎么回事,最后还是忍住了。他知道现在耿帅那边的人对他都是很介意的,不能没有事实根据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