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所以啊,陛下把许敬宗派到洛阳,就是想要看看许敬宗的态度,要是洛阳的事儿办的没有让陛下满意,那许敬宗在朝堂上的路,也就走到头了,许敬宗这种聪明的人,他应该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倒是觉得,以后许敬宗的好日子要到了。”玄世璟笑道。
晋阳也知道,用人之道该当如是,但是知道许敬宗的为人,再想想朝堂,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儿的,也难怪之前自己的父皇一直说,身为帝王,要有一颗藏污纳垢的心。
要是连许敬宗这种可以用的人都容不下,还容什么天下呢
“咱们也是时候要离开洛阳了,我可不想等许敬宗到了洛阳之后遇上咱们。”玄世璟笑道。
“嗯,妾身这就吩咐下头的人去收拾东西。”晋阳应道。
玄世璟已经能够猜想的到,等许敬宗到了洛阳之后,会有多少世家之中的人来洛阳联络他。
至于许敬宗,估计能够从中收取到不少的好处,至于收到好处之后朝廷会不会知道,朝廷怎么知道,这就是李承乾想要看的东西。
这对于许敬宗
第一千零九十章:早朝奏事
“陛下,臣.......”
“有话直说。”李承乾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臣觉得,那个郑安,臣还是派人去看着点儿好。”百骑司的人说道。
“怎么,不相信郑安”李承乾笑道。
“是,臣看,虽然郑安与郑家之间有嫌隙,但是这件事情,郑家牵扯其中,臣以为,在郑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再加上郑家家主亲自写信恳求他,他会心软,毕竟,郑家家主是郑安的亲爹,亲人之间,砸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百骑司的人回应道。
“亲人之间砸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朕告诉你啊,当初亲手砸断了郑安与郑家之间的关系的,就是郑安的亲爹,也就是如今郑家的家主,别说骨头了,连筋也一起挑了。”李承乾说道:“当初郑安科举入仕,进了朝堂的确不假,在宫中参加过宴饮,也不假,但是他与郑家本家之间的事儿当时在长安闹的是沸沸扬扬,郑家为了打压郑安,安排了多少关系阻止郑安做官呐,读书人啊,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郑安寒窗十数载,好不容易有了做官的机会,有了过好日子的机会,但是他的亲爹却是要亲手掐断了他的这条路,你说,这事儿要是放在你身上,你恨不恨照实说。”
“臣.......恨。”百骑司的人犹豫了一会儿,回应了李承乾。
“是啊,恨,新仇旧恨啊,郑安小时候对郑家的怨恨还没消呢,头些年又与郑家添了新怨,郑安会帮郑家会帮一个这样对待他,对待他母亲的男人”李承乾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朕可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这么傻的圣人,再者说,打个比方,郑安即便是心软了,心里惦念着一丝情分,要帮郑家,他怎么帮啊联络齐国公齐国公会帮郑家”
“是,听陛下一席话,臣,茅塞顿开。”
“去吧,继续看着点儿郑家。”李承乾说道。
“是,臣遵旨。”百骑司的人领了命,而后退出了宣政殿。
今天百骑司的人在李承乾面前提起这个郑安,倒还真让李承乾对郑安有了一点儿兴趣,不为别的,李承乾想要知道郑安接到郑家家主的书信的时候会是个什么反应。
会像他说的那样吗
“临安。”李承乾唤了一声。
“奴婢在。”临安上前应声。
“找个身手好的人,去苏州,给朕打听一件事儿。”李承乾说道:“至于什么事儿,方才你也听见了。”
“是,奴婢这就去替您安排。”临安说道。
让临安安排人到苏州走一趟,也不过只是为了满足李承乾的好奇心而已。
“等会儿,还有,将这件事派人去给齐国公传个话。”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道。
李承乾和玄世璟两人编织了一张巨网,他们两人,一个就在这张网的中间纵览全局,一个就开始瞄准了猎物出手,现在郑家就被裹在这张网的中间,不管做什么,李承乾这个控制网的人,都能看得到。
临安去安排李承乾交代的事情,李承乾自己在宣政殿之中开始捉摸着洛阳城新县令的人选,当年书院参加科举的第一批学子已经入仕挺长时间了,也是到了用到他们的时候了。
李承乾从书案的一侧拿起一份名单来,开始仔细的斟酌和思索合适的人选。
&nb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当中诉说
李承乾的一席话,让这含元殿之中站着的人皆是心惊,不知道有多少人,背后的冷汗都要渗出来了。
要说他们是干净的,这朝堂之上的官员,有几个是干净的
即便是当初步入官场的时候是干净的,时间长了,也会变得不干净,因为你太干净了,周围的人就容不下你,久而久之,一颗干净的心也会变得藏污纳垢,这颗心,也就变了味儿,变了质了。
在财帛面前,有多少能够坚持本心的
“户部,你们来说说,咱们的国库,就这几年,在钱庄上面,亏损了多少”李承乾问道。
户部尚书将目光看向了侍郎房遗爱,示意房遗爱站出来说话。
房遗爱抱着笏板,站了出来:“回陛下,钱庄账目繁杂,就如今户部已经整理出来的账目来看,最少也有上亿钱。”
“诸位爱卿,听到了吧,至少上亿钱。”李承乾说道,而后笑道:“朝廷在这龙首原上修建新宫花了多少钱来着朕当年还是太子,记不太清了。”
李承乾的这话,没人敢往下接。
没人接,李承乾便自顾自的说下去了:“钱庄若是不查,再这么下去,是不是亏空的钱,就能够再修一座大明宫了啊”
李承乾这是算流氓账,但是也成功的恐吓住了朝中的官员。
被从钱庄贪出去的钱够修一座大明宫想干什么造反
上来一顶大帽子就扣在了他们的头上。
“臣等万死。”含元殿之中的朝臣抱着笏板躬身,不敢去看李承乾。
“如今,朕已经拿到了洛阳钱庄的账本,当中的亏空数额记载的是一清二楚,许敬宗已经代朕前往洛阳处理此事了。”李承乾说道:“今日朕将这事儿拿到朝堂来说,就是想问问诸位爱卿,事情总要有个结果,洛阳钱庄的账本对不上,钱财的流向,朕心里清楚,账本上记的也明白,这件事,如何结,诸位,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这.......”李承乾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又是一阵交头接耳。
李承乾就看着他们在下头窃窃私语,也不多言语,含元殿之中,皇帝的宝座坐北朝南,安立于整个大殿最高的地方,只要目光往下边儿这么一扫,面前的景象,下头的大臣,尽览无余,朝臣们在下头有个什么小动静,坐在这个位子上,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不管是着急,慌乱,疑惑,为难,清清楚楚的都能被李承乾收入眼帘。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钱庄关乎的也不仅仅是国库,钱庄更是关乎到大唐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国库中的钱财,乃是百姓赋税,收入国库之中,钱庄亏百姓的钱,国库再拿着百姓的赋税去填补钱庄,如此算来,百姓两头亏,此事,当严查,严办。”这个时候,于志宁站了出来。
“老师说的是啊,虽然如今大唐强了,大唐小富了,但是不能忘本啊,咱们的本是什么是这天下的百姓!”李承乾喝到:“钱庄,呵呵,真是胆子大了啊,钱庄是朝廷在背后操办,竟敢有人将手伸到钱庄里去!”
“臣有罪。”
李承乾的话音落下之后,朝堂上,郑家的家主便出列,跪了下去。
“郑爱卿。”李承乾嘲讽一笑:“洛阳城钱庄一事,便是你们郑家人伸的手吧好一个郑家啊。”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李义府的推举
这次洛阳钱庄的事情,李承乾处理的干脆利索,之后才跟朝堂上的大臣们说起这件事,倒是让许多不知情的人一时之间有些换不过劲儿来,他们这才知道这件事,眼下就要重新安排洛阳那边的官员了。
这节奏也太快了,跟不上,跟不上......
与此同时,朝中也有不少人因为这件事儿而心惊胆战,郑家这次是栽了,下一个会轮到谁钱庄要是真的彻头彻尾的查起来的话,自己能不能逃脱得了。
地方上的钱庄被伸手,这背后关系到不少朝廷官员,所以现在他们也是人人自危。
“陛下,臣以为,应当从翰林院之中,挑选人手,前往洛阳。”吏部的人站了出来。
李二陛下在位的时候,大唐流行京官外放,就是让长安城之中的优秀官员,到地方上去做事,现如今翰林院之中是些什么人大多都是通过科举考上来的人,没有什么当官经验,就先让其进入翰林院之中,待上个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一旦外头有官位的空缺,就可以从中挑选出人来补上。
吏部的人如此说,倒也是中规中矩,因为向来规矩如此。
不过现在具体的提名都没有敢站出来推荐的,以往到了这个时候,可是朝堂之上的世家们最为活跃的时候,但是现在,一个个的却都是缄口不言。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可不仅仅是郑家正在风口浪尖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风口浪尖上的就是他们了。
现在谁都不敢说,要推举自家后辈,或者是跟自家有关系的人往皇帝面前现眼了,所以在吏部的人说出这句话之后,朝堂之上,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陛下,臣以为,翰林院赵俊,可担当洛阳县令一职。”
翰林院赵俊,贞观二十六年科举进士,东山县文学院学子出身。
这也正是合了李承乾的心意。
“既然李爱卿推荐赵俊,便让赵俊去洛阳吧,三省拟旨送上来。”李承乾说道。
“是。”三省拟旨的官员应声道。
站出来这位李大人,叫做李义府,他的态度可比许敬宗要明显的太多了,就是忠实的做皇帝身边的人,尽忠于皇帝,只要得到皇帝的信任,他的仕途就顺了,至于其他人,他可以在百官朝臣之中左右逢源。
李义府的人品不多说,但是办事的能力还是有的,不但有,而且还让皇帝很是看重他的办事能力,否则他这个李猫,也不会朝中混出东西来。
李义府捉摸着李承乾的心思,还真让他给捉摸出一些东西来,所以今天在朝堂上他就站出来提议让赵俊去洛阳做这个洛阳县令,李义府深谙为官之道,所以在朝中混的是如鱼得水。
虽然他的性子和一些事情被朝中的大臣不断的病垢,但是始终是屹立在朝堂上,地位稳固,这就是因为他懂得让皇帝高兴,皇帝高兴了,肯定不舍得把他弄出朝堂。
于志宁和李义府站出来,站在了李承乾的身边,暂时还没有让长安城之中的各个世家的人往深处去想这件事儿,现在他们脑子里想的,还是如何让手底下的人从钱庄把手抽出来,免得到时候影响到家里,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得慎重对待。
等到了退朝之后,有的人去找了于志宁,也有人来找李义府,都是想打听打听关于这件事情皇帝的想法,旁人或许猜测不到,但是他们两人,今天在朝堂上完全是站在皇帝那边的,所以朝臣们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透气
凡是在长安城任职的郑家的后生,被李承乾的一道旨意,全都给罢免了,尤其是户部的几个与郑家有关系的官员,受到的牵连最为严重,不但被罢免了,还被送进了天牢之中。
账本被交给了户部,户部查核之后,账目对不上,郑钧已经死了,财产抄没数目填不上窟窿,而百骑司也已经把钱财的流向给查清楚了,郑钧从钱庄贪墨的钱财,大都是上交到了郑家。
而这么长的时间,郑家依旧没有给李承乾一个态度,况且,李承乾也并没有想过要跟郑家要一个态度,所以干脆就直接下旨,拿人,公布案情。
长安城之中郑家人风声鹤唳,但是满朝的文武,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替郑家说情的。
“陛下,这样做的话,仅仅是长安城之中,官位就空缺出许多啊,这还只是一个郑家,这往后......”
御花园中,于志宁伴在李承乾的身后,在园子里溜达散步。
“老师是怕,事情继续这么下去,真成了老师当初所想的那样,官员裁撤太多,影响朝廷做事,是吧”李承乾说道。
“正是,老臣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老臣也有些矛盾了,钱庄之事,不得不办,不得不狠办,可是牵扯的实在是太广了,广到已经让老臣心惊胆战的地步了。”于志宁说道。
“老师莫要着急。”李承乾笑道:“朕能与老师说这么多,也是因为朕深信老师,从朕在东宫,还是太子的时候,老师奉了父皇的命令来教导朕,那时候,咱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太好,但是朕也知道,老师是为了朕好。”
听李承乾提起当年的事儿,于志宁心里也是有些泛酸,当年在东宫的时候,他和李承乾之间的关系,不可谓不紧张啊,那时候还真是多亏了齐国公,不然指不定他们师生两个,会怎么样呢。
“老师是耿直之臣,那个时候,朕就知道老师为人如何,直,太过刚直,父皇在位的时候,朝中有魏征,但是朕也与老师说句实话,别看魏征那人直,经常直言犯谏,但是在为官之道上,却是大有学问,老师不及也。”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说的话,于志宁是承认的,于志宁知道自己比不上魏征,魏征直,直的有谋略,他呢,就是一股脑的直,没有任何弯弯绕绕,他与魏征所处的形势也不一样。
不过做臣子做到魏征那个地步上,死了这么多年,让两代帝王都念他的好,也值了。
“父皇朝中有魏征,朕的朝中,可有于志宁,有些事情啊,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了,想的也不一样了,就比如朕与老师之间,当年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恨不能每天都把老师给的课业给逃开,但是现在不成,现在朕坐在这个位子上,倒是希望朕身边像老师这样的人,多几个才好。”李承乾说道。
这份心思的转变,也是时间给磨出来的,也是人和事儿给磨出来的。
“是不一样了啊。”于志宁也有些感慨,当年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现如今李承乾成了皇帝的日子,变化还真是大。
“所以,时至今日,这事儿,朕也不瞒着老师,有老师在朝中帮朕,朕对这件事情的把握,也就更大了。”李承乾说道。
于志宁就知道,皇帝召见他不在宣政殿,而是在这御花园,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知进退
“许大人,要不您再给通融通融”那送礼的郑家人说道:“许大人,现在郑家虽然出了点儿事儿,但是俗话说的好了,瘦死的骆驼它比马大呢,您这样做”
“你这是在威胁本官”许敬宗眯着眼睛,目光霎时间锐利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