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若是之前只是培养,那么从去年开始,便是开始检验太子的能力了,之前太子的作为,虽然有让李二陛下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毕竟是太子,是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妥之处,他这个做父皇的可以教导,可以纠正。
早发现问题及早的教导纠正,这总是好的。
李二陛下也是越发的感觉许多事情,自己已经力不从心了,不然,这样的事情,也不会交给李承乾去操心了。
但是他是皇帝,现在的大唐之主依旧是他,不管如何,即便是身体力不从心,但是表面上,他也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
“若是这事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朕说,但是消息暂且不要走漏,让璟儿多为你出谋划策一些,朕身边的人,随你调用。”李二陛下说道。
“是,儿臣遵旨。”李承乾应声道。
“无事了,退下吧。”李二陛下挥了挥手。
“是,那么,儿臣就先告退了。”李承乾拱手行礼,之后,退出了宣政殿。
李承乾离开之后,宣政殿的大门被关上,殿中只剩下了李二陛下和德义两人,李二陛下这才松了一口气,而后咳嗽了几声,倚在了龙椅上。
旁边的德义赶紧上前,拿起茶水和丹药,递到李二陛下手中。
这丹药到是正经丹药,是太医院开的房子,给李二陛下治病调理身体的,也正是因为老毛病了,李二陛下的身体才一日不如一日,现如今一天都离不开这药丸子,德义得随
第八百三十四章:守候
李二陛下的身体可不仅仅是早年征战的伤,还有先前被忽悠着吃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丹药留下的隐疾,再加上祖传的风疾,说句不好听的,李二陛下的身体,现在是外强中干,表面看上去没什么事儿,但是内里早就已经千疮百孔了。
早些时候,也只是吃药,平日里小心谨慎的养着,反正是根除不了的,只能养着,现在一复发,晕厥过去,想要找个病根都无从下手。
如今的大唐,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这一步虽然迈出去了,大唐也开始全新的发展,但是全新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多的事情,那些零零散散的琐碎的事情有大臣们处理,一些大臣们拿不了主意的就一本奏折上奏到李二陛下这边,李二陛下就得给批复,事情多了,要处理的也就多了,再加上朝臣之间偶尔的意见不合,一地鸡毛,李二陛下如何不累
不仅仅是身体上赶到劳累,更是心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二陛下的身体能好的起来才是怪事呢。
“那可有什么法子还有,陛下何时能醒来”长孙皇后问道。
“这......”几个太医面面相觑、
“怎么有什么不好说的”长孙皇后眉眼之间的怒气渐现。
“不,皇后娘娘误会了,陛下何事醒来,臣等也拿不定主意,现在唯有以银针,为陛下先针灸一番,至于陛下何时醒来,约莫是休息足了,就醒了吧。”
说白了,就是累的。
长孙皇后这才平复了面色,点了点头,让太医迅速为李二陛下下针。
精通针灸的太医提着箱子走到李二陛下的床榻之前,开始准备为李二陛下针灸。
自从上一次宫中清洗之后,显然宫中的条件宫女们都老实得多了,没人再敢传话给外头,李二陛下病倒的事儿,也是隔天李承乾才知道。
李承乾从宣政殿离开也不过就一个时辰半个时辰的功夫,李二陛下就晕倒了,李承乾何曾想过,自己一走,自己的父皇就累到了呢
宫里的人不敢传消息,李承乾整日在宫中,到了晚上的时候,长孙皇后那边才传话让李承乾到宣政殿的偏殿来。
这会儿,李承乾才知道自家父皇累到了。
长孙皇后将李承乾叫到宣政殿的偏殿,也是因为李二陛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醒过来,若是明儿到了早朝的时候仍旧如此的话,就需要李承乾这个太子出马了。
太子代皇帝坐朝理政。
李承乾见事情如此,也只能面色凝重的点点头,应下,自己的父皇卧病在床的时候,都是他在坐朝理政,这等场面,几乎已经习惯了。
知道了自家父皇卧病在床,李承乾也就没有回东宫,而是留在了宣政殿的偏殿,与长孙皇后一同,陪在李二陛下的床边。
一整天,长孙皇后都在担惊受怕,到了半夜的时候,眼睛开始犯迷糊了。
“母后。”李承乾见状,走到长孙皇后身边,将长孙皇后扶起:“母后,这里由儿臣守着就好,母后操劳一整天,还是先回去歇息吧。”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不了,承乾明日还要处理朝政,更是劳累,这边,便由母后守着吧。”
“儿臣还年轻。”李承乾笑道:“精力充沛,但是母后这一整天,操心劳累,担惊受怕,而且,母后的疲惫,都已经写在了脸上,让儿臣如何放心的下,来人,送母后回去休息。”
李承乾见长孙皇后说不通,干脆直接叫人进来,将长孙皇后送回去。
长孙皇后也知道自家儿子是因为担心自己,微微叹息一声,也就接受了李承乾
第八百三十五章:夜话
李承乾在床边趴着的时候长了,腿早就麻了,这一起身,起的有些急了,一个踉跄差点儿摔地上,站着缓了好一会儿,这才缓过劲儿来,出了偏殿,去寻守在偏殿外头的守夜太监去了。
李二陛下躺在床上,见李承乾如此,张口想要说什么,只是看着自己儿子的背影,却是没有说出话来,只是躺在那里,怔怔的看着李承乾出了偏殿。
李承乾在偏店门口,吩咐守夜的太监去一趟尚食局,让尚食局弄几个清淡的小菜,再熬些粥送到这边来。
都吩咐下去之后,又回到了偏殿之中。
走到李二陛下的床边,李二陛下想要起身,李承乾连忙扶住,拿了枕头,垫在了李二陛下身后。
“父皇昏睡的时候,母后在父皇身边守了一天,儿臣看母后疲惫,就先让母后回去歇着了。”李承乾说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朕的这个身子啊,又让你母后操心了,对了,你母后可安排好了”
“是,母后说,若是明儿个一早,到了早朝的时候,父皇还未醒来,儿臣就去含元殿,待父皇坐朝理政。”李承乾如实说道:“不过现在父皇醒了,儿臣也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笑道:“不,明日还是你去含元殿,代朕坐朝,朕现在这个样子,朕自己也知道,估计又要修养一段时间了。”
说着,李二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叹息一声。
“父皇,这......”
“父皇老了啊,许多事情,力不从心,现如今,这大半夜的,殿中就只有你我父子二人,朕也与你说些寻常朕未曾说过的话。”李二陛下靠在枕头上,看着李承乾说道。
人啊,在白天是理性的,到了夜里,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感性占了上风。
而这次突然的晕厥,一醒来,也让李二陛下自己心中感慨万千。
有些话,他想着,应该是要对太子好好说说了。
“父皇您说,儿臣听父皇教诲。”李承乾坐在跪坐在床边看着李二陛下。
“不是什么教诲,只是朕的一些心里话。”李二陛下说道:“你若是将它当成教诲去听,也无妨。”
顿了一会儿,李二陛下再次缓缓开口:“朕知道,这大唐啊,属于朕的日子,不会太多了,将来啊,都是你的,都是你们这帮年轻人的,但是朕也不甘心,朕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唐,治理成如今这般模样,而现在,大唐也正在蜕变,朕想亲眼看着大唐蜕变成一个崭新的模样,但是需要的时间太多了,等不等得到,都要看老天爷让不让朕活那么长的时间。”
“父皇乃是天子,是大唐之主,自有天命在身,大唐国运在身,这样的话,父皇就莫要再说了,令人心慌。”李承乾神色认真说道。
“心慌什么,你是大唐的太子,这都是早晚的事儿。”李二陛下说道:“朕希望,即便将来朕不在了,承乾你也能继续看着大唐往前走,带着大唐往前走,朕尽心竭力,为你铺好了这一片路,也是希望你以后走的能够容易一些,你从小到大,朕对你寄予了厚望,遍寻天下名师,将他们安排进东宫,轮番的教导你,或许这些年,你过的也不容易,但是你要知道,你肩膀上的担子,不比朕轻,朕也希望你能理解。”
“儿臣明白父皇的苦心,因此,儿臣不敢辜负父皇的期望。”李承乾说道。
“有的时候啊,父皇对你太过严格,对你的要求也是高的很,你怨
第八百三十六章:太子坐朝
次日清晨一早,李二陛下依旧在宣政殿的偏殿之中休息,一大早天刚刚亮,长孙皇后就带着太监宫女到这边来陪着李二陛下了。
而李承乾,在长孙皇后过来之后,则是先回了东宫,正儿八经的悉数一番,换上太子的朝服,在贴身太监和侍卫的陪同下,来到了含元殿。
虽然李二陛下醒了,但是今日坐朝理政的,仍旧是李承乾。
玄世璟一身朝服,站在含元殿之中,站在同僚朝臣之中,静静的听着朝臣奏事,静静看着李承乾将事情一件一件的处理妥当。
朝臣们对于今日太子坐朝理政,还是有些好奇的,只是前车之鉴,不该问的少问,不该在宫中打听的,少打听。
清早起来德义到李二陛下身边的时候,就被李二陛下派来了含元殿,宣布李二陛下的口谕,自然是说太子坐朝这件事情。
德义给出了答案,群臣也就释然了,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搁在心里头猜测一番就是了,不可以说出来,不可以拿出来,不可以讨论。
朝中最大的事情,还是关于钱庄完善的事情,后续林林总总,琐碎的事情多的很。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被朝堂上的诸多公卿所重视,李承乾这个太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虽然如今这些事儿都要交到李承乾手中处置,但是李承乾也不是什么新手,处置起来,也是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更何况,李承乾的身边还要玄世璟。
若说这大唐对新改革的货币和钱庄谁最了解,除却户部的人就是玄世璟了。
此事可是玄世璟提出来的,还为户部写下了洋洋洒洒数十页的操作流程,玄世璟能不熟悉吗
既然熟悉,上手做事就简单多了。
以往是玄世璟懒,不喜欢理会这些事儿,自己出个主意,有人忙前忙后的跑腿落实,这是玄世璟想要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是特殊吗正主儿在偏殿修养身体,李承乾当政,玄世璟作为太子詹事,东宫属官,自然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尽了自己的职责。
因此,现在李承乾坐朝,玄世璟就要帮李承乾出谋划策,帮李承乾踏踏实实的做事。
为人臣子,当替君分忧。
“诸位大人,有本早奏,无本,便退朝了。”
朝堂之上李承乾与朝臣商议过事情之后良久未有人站出来,德义也就站出来了,若是没有事儿的话,今天的早朝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一时之间,含元殿之中鸦雀无声。
“如此的话,退朝吧。”李承乾说道。
德义点了点头,站到台阶前,朗声宣道:“退朝”
“臣等恭送太子殿下。”
在朝臣的恭送下,李承乾从台阶上走了下来,离开了含元殿。
早朝退了,玄世璟仍旧是去了东宫,不过李承乾反正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东宫,怎么说都得去李二陛下那里溜达一圈儿,将今天的事情与李二陛下说一说。
从德义代传的李二陛下的口谕之中能猜测到一二,李二陛下怕是又身体抱恙,龙体欠安了,不然好端端的也不会让太子坐朝,毕竟现在有一堆的事儿压在宣政殿的书案上呢。
而且,昨天不是还在商议东边新罗和倭国还有西边吐蕃的事情嘛,这事儿虽然离着波及大唐还有一段时间,但是按照李二陛下的性子来说,若非不得已,断然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撂挑子”的。
&nbs
第八百三十八章:安排的明明白白
“殿下可休息好了”玄世璟抬起头来看向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伸了个懒腰,将身子舒展开,笑道:“休息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干活儿了,对了,现在什么时辰了”
“已经快要到午时了,估计一会儿尚食局那边就要送饭过来了,今儿个就得在殿下这边蹭口饭吃了。”玄世璟笑道。
“小事一桩,管饱。”李承乾走到书案后坐下。
玄世璟将自己面前的书案上放置着的已经批阅完的奏折都收拾利索,随后起身将奏折送到李承乾面前。
“今天一上午,我挑了一些奏折批阅回复,这当中,大多都是大理寺的折子,殿下过目一番吧,若是没什么问题,就直接送归大理寺,各项事情,也着人打招呼查办,另外,这一份,戴胄大人的奏折,比较重要,这当中涉及到了户部的拨款,这上面的拨款数量,我仔细的估量过,大致就是这么个数目,给殿下做个参考。”玄世璟说道。
“嗯,好。”李承乾点点头。
这些奏折上面所述之事,玄世璟都给出了稳妥的处理方法,李承乾只需浏览一遍,在心里有个大概就是了,也无需冥思苦想如何处理回复,省事多了。
这样的方法,不仅是玄世璟帮李承乾处理事情如此,三省批阅奏折也是如此流程,批阅之后,将奏折送到李二陛下的书案上,李二陛下将一些重要的奏折自己批阅之后,完事儿再看三省送上来的折子,大致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中午饭也是在李承乾的书房之中用的,用过午饭之后,继续坐在书房之中批阅奏折,原本应该送往宣政殿的奏折,也全都送到了东宫这边,有原本应该是李二陛下批阅的,也有三省披阅过的折子,也送到了这边。
一下午的功夫,玄世璟和李承乾两人就埋头在书房的奏折之中。
这是玄世璟做官以来,最为忙碌一天了,从退了早朝之后就在东宫书房看奏折,一直到傍晚。
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玄世璟这才从东宫离开,骑着马回了道政坊的宅子。
倒是有好几天没回庄子上了,但是玄家的护卫一直在庄子上的玄家与长安城道政坊的宅子这边两头跑,送消息,因此,家里有什么事,玄世璟也都知道,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儿,玄世璟也放心。
家里那边反正有晋阳和秦冰月在处理着庄子上的事儿,无需玄世璟操心。
至于书院那边,有高士廉和萧瑀坐镇,各个书院有有各个书院的院长,只要长安城这边的人手不伸的那么长,不去对庄子上的书院做什么,书院自己,稳稳当当的,没毛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