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nb
第七百九十六章:国子监
“这几天就让府上的护卫们多多辛苦辛苦。”玄世璟说道:“实在不行,就在书院安营扎寨,住在哪儿,不管怎么说,最近这几天,不能出问题,明白吗让常乐亲自在哪儿盯着,不许放松。”
“是。”高峻应声道。
玄世璟知道,朝廷里的一些人因为与国子监之间有些利益瓜葛,看着东山县庄子上这边的书院,总归是游戏而不顺眼,再加上江王已经到达长安了,不日面见过李二陛下之后,就会被李二陛下派到庄子上来。
加上这件事儿的话,有人想要搅局坏事儿,现在这个节骨眼,是最好的时机。
玄世璟能够想到的,国子监的那些人,自然也能想到。
“从东山县那边打听过来的消息,还有五天的功夫,明德书院就要考试了。”国子监的主簿与国子监丞坐在一起:“因为江王的事情,这东山县的书院,可是在朝堂上又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啊,这几年来,倒是咱们国子监这边,连个小浪花儿都没有。”
“那又能怎样,看看现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大多还不都是从咱们国子监走出去的,这都是人脉。”国子监丞说道。
“恐怕再这么下去,等东山县书院的那些个学生成了气候,这人脉关系,都成了他们家的了。”主簿说道:“别看尽是些庄户家出身的孩子,就看看文学院的那些个教书先生吧,单拿出一个来,就是个小有名气的。”
“只能说人家在这方面有办法,看看起初在那庄子上的学院教书的都是什么人申国公高士廉,宋国公萧瑀,再看看兵学院那边,河间郡王亲自执掌兵学院,而且朝中还有传言,这东山县的几处书院背后的院长,是太子殿下。”国子监丞说道:“惹得起吗”
“惹不起是惹不起,但是国子监这边,总不能一直都这么下去吧,朝堂诸位大人,已经对国子监的不声不响颇有怨言了,人家将子孙送到国子监来,结果咱们国子监这边,还对不过一个庄子上的书院,被一帮泥腿子的孩子给把风头抢了,要是搁我身上,我也生气,而且看看现在,国子监不被朝廷重视,咱们的前途也没希望,这东山县的书院,就是横在咱们面前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若是不搬掉,国子监死水一潭,迟早要完。”
主簿的话听起来,有道理,也没有道理,有道理的是他的眼光放的够远,若是将来东山县的书院成了气候,国子监这边当真就要被冷落了下来。
而且若是两年之后文学院的学生们参加春闱大考,取得了成绩,国子监这边的日子过的就更加艰难了,因为东山县书院本身明面上就不是隶属朝廷,一个民间学院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来,能不令人瞩目吗
但是国子监也有自己的优势,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首先国子监的生源,国子监的监生大多都是有身份的人家的子嗣,说起来是属于贵族学院,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寒门子弟,那也是因为名气和才学进来的,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本事了。
只是这些,都被国子监丞和主簿给忽略了罢了。
再者就是国子监已经在长安城之中屹立了不知有多少年了,底蕴深厚,是现如今整个大唐最高等的书院学府,以前的国子监也不叫国子监,是叫做国子寺,前隋的时候国
第七百七十一章:国子监内的传言
“这自然是记得的。”旁边的人说道:“晋阳郡公带着两万水师出发前往台州,拿下了这个台州,将台州纳入了咱大唐的版图,而且,在晋阳郡公去台州之前,台州还是荒芜之地呢,听说岛上的人,都衣不裹体的,现在,自从晋阳郡公从台州带回来台州值钱的特产之后,不少商人都一直往台州跑呢,现如今的台州,可热闹着呢。”
“台州不仅仅有值钱的特产,听闻朝廷还在台州岛上开矿呢,开采出来的金银,通过水师,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安,全都尽了国库。”
国子监的监生们知道的东西也不少,毕竟出身都不凡,家里非富即贵的,都是世家勋贵家的孩子,平日里回家的时候听到自家长辈谈论起朝政的事情,在一旁也能听到一二,因此才对这些事情都了如指掌。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从去年玄世璟从台州回来,在丹凤门内,含元殿前的广场上将那百十口箱子当众打开之后,这事儿就不是秘密了,也无需刻意隐瞒。
现在朝廷巴不得狠狠的开发台州那边呢,自然要将消息都散播出去,让台州吸引更多的人前往。
“台州能有今天,可都是水师的功劳呢,也怪不得朝廷要开始重视水师了。”姓赵的学子说道。
“所以说啊,东山县庄子上的兵学院,除却已经有的科目之外,今年要特意增加水师科目,听说要为水师培养专门的人才,两个月之前,晋阳郡公为了先生而发愁,所以进宫找到了陛下,陛下这才让江王回长安,到庄子上去教学生,至于江王殿下名声如何,反正知道的人都知道,就是不知道那位晋阳郡公会如何拿捏江王殿下。”
“拿捏李兄这话说的有些过了吧江王好歹是当今天子的幼弟,怎么会让一个郡公给拿捏住,而且辈分也差着一辈呢,按照辈分来说,这位江王殿下可是晋阳郡公的叔叔辈呢。”
世人皆知,陛下的女儿晋阳公主,下嫁玄家,是玄世璟的夫人,而江王则是晋阳公主的叔叔。
“既然陛下都下旨了,江王怎么说也要有些顾忌吧”旁边的人说道:“这里可是长安,东山县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远,若是江王敢造次,说不定陛下就能.......”
这人一边说着,一边做了个动作,这动作倒是将旁边的人给吓了一跳,连忙出手制止。
“你这是不想要命了!”
“我又没说什么,而且,这里也没外人。”那人笑道:“你们太紧张了。”
李二陛下登基之前的事情,连这些年轻的监生们都知道。
毕竟事情也才过去二十几年而已,家里的长辈经历过那个时候,私底下说说这件事儿,没人外传,也就当个听头了,但是在国子监内,众目睽睽之下说起这样的事情,那可不成。
当今天子心胸宽广,但是可不代表你能随便戳人家软肋,随便言语。
“对了,且不说这事儿,我这儿还有一个消息。”一人说道。
“哦什么消息,说来听听。”姓李的监生说道。
“还是关于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的,这回是文学院。”
“又是东山县庄子上的学院,最近这些日子,怎么消息这么多,这么能闹腾”一人说道。
“也不是能闹腾,你们都知道文学院
第七百九十九章:打破传统
这话说的倒是没毛病,好歹是十年寒窗苦读,家里从小就给请先生教导读书认字儿,背诵四书五经的监生们,岂能输给东山县庄子上的那些学生们他们这才读书多长时间若是真的比输了,岂不是很没面子。
抬不起头来的不仅仅是国子监的这些先生官员们,他们作为监生,比先生官员更要觉得脸上无光。
庄子上的书院的学生虽然大多都是庄户家的孩子,先天条件可能不如国子监的监生,但是先天的不足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啊,读书的时间也并非能够决定一切成绩不是。
国子监这边的课程比较松散,虽然说是十年寒窗,但是也不过是上午讲学,下午自习这样的学习进程,而庄子上这边呢一天下来,课程安排的满满的,每五天,休息一天,在课程的紧张进度上,国子监是比不了的。
国子监与文学院的学生相比较的话,从文学院出来的学生,怎么说也是读过六年书的,接受书院里的先生们教导整整有六年,紧张学习了也有六年的功夫。
前两年在明德书院打好基础,后面四年则是在文学院学习各种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还有比书本上更多的东西。
文学院的教导宗旨从来都不是拘泥在书本上,虽然学生没有办法行万里路,但是庄子上的东西,也足够他们见到许多,认识到许多了。
这样一来,倒是比国子监的学生们课程更丰富多彩一些了。
术业有专攻,因此从明德书院出来的学生才会通过考试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去专门来学习,去精通它,
但是这不包括文学院的学生,文学院的学生除却专精读书之外,其余的不论是什么,都要稍微学习一些,书院在今年,也将会给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在“稍微”的基础上,能让文学院的学生,“精通”及科。
进入文学院的学生也不是说毕业就能毕业的,学分达不到的话,书院是不会给办法毕业文书的,没有毕业文书,离开了书院,书院也不会承认这个学生。
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学生在文学院之中自我满足,懒散。
没有拿到毕业文书的学生,自行去参加春闱考试,也是与书院无关的。
在当今这年头,独身一人在朝堂上,在官场上闯荡,可不容易啊。
而且,若是从书院出来,却不得书院承认,名声上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因此,庄子上的学院的学生都很珍惜在书院的日子,也足够努力,足够认真。
从明德书院进了别的学院之后,也都不是孩子了,可以说在进明德书院之后,就已经懂事了。
明德书院也是需要考试才能进来的,并非说,只要到了年纪,家里能够供的起,就能够到庄子上的书院读书,所以机会是要自己来珍惜的。
这样一比较的话,国子监虽然存在的时间比庄子上的书院不知道要早多少年,但是庄子上的书院的教育体系在玄世璟的规划下,却是比国子监这边要先进许多的,同样的时间,学生们能够有效的利用起来,学到更多的东西,仅仅是在这一方面,庄子上的书院要比国子监强许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两处书院各有各的长处,到最后就看谁比较“适合春闱”了。
国子监更多的是传统,而东山县庄子上的书院代表的便是新兴。
新兴与传统的碰撞,定然会擦出更多的火花,两相碰撞之下,有人得益,有人受伤,这是在所难免的。
只有这样,才有进步可言,不然,只是死水一潭罢了。
&n
第八百章:玄家长子(为新书求收藏推荐)
到了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的声音,院子里所有人的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玄世璟整个人就像是虚脱一般,身上的衣衫都已经被汗水打湿也未曾察觉到,听到这声婴儿的啼哭之后,玄世璟直接坐在了院子里的石凳上。
他可是在外头站了整整一个上午,在大太阳底下整整站了一个上午,翘首以待着产房里面的动静。
提心吊胆,现在,终于能够松口气了。
很快,稳婆将新生的婴儿擦干净,用上好的绸缎包裹起来,然后开始拾掇产房里的狼藉,而另外一稳婆则是快步走出产房,像外头的人报喜。
“恭喜公爷,贺喜公爷,母子平安!”稳婆的脸上堆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隙,比她自己得了孙子还要高兴呢。
屋子里头的公主殿下,生下的可是玄家的长子,玄公一高兴之下,赏钱可少不了。
玄世璟狠狠的出了一口气,大笑道:“好!平安好啊,平安就好!来人,赏!”
赏钱是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的,用大红的绸缎包裹着,宅子里的丫鬟用托盘端着赏钱进了院子,将赏钱端到了稳婆面前,交给了稳婆。
这一盘子东西,分量可不轻,等到孩子洗三的时候,礼物可更是贵重。
所以作为稳婆,很是喜欢给大户人家的夫人接生,因为得到的回报十分丰厚,财帛最是动人心。
托盘上红布下面盖着的,是大唐最新发行的银币,直径标准的一寸半,很有分量,正面顶头的四个大字,贞观通宝,下方是李二陛下的头像,背面这是大明宫含元殿的缩像。
由于钱庄的推广,新钱也随着钱庄一起,在整个大唐铺开,因为有朝廷国库做后盾,很是受信任,而且原本的铜钱也没有被淘汰,只是户部出了兑换的比例罢了。
稳婆接住托盘之后,歪着头从红布掩盖下的缝隙看得到,里面都是银光闪闪的银币,这可是好大数目的一笔赏钱。
这一盘子东西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需要跟屋子里的另外一个稳婆评分,即便这样,分到的钱财数目,也不是个小数目,反正她这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还能偶尔奢侈几回呢。
“老夫人,公爷,可以进去了。”里面的稳婆将产房收拾利索之后,才将玄世璟给放进去。
晋阳毕竟是皇家公主,也是有规矩的,玄世璟也不能像上次那样,直接进产房,既然母子平安,玄世璟也就放心下来了,耐心的等着稳婆在里面收拾利索了出来通知他才进去。
玄世璟和王氏进了产房,进了产房的玄世璟疾步走到晋阳的床边,孩子已经被包裹起来,放在了晋阳的身边,玄世璟坐在床沿上。
“感觉如何”玄世璟看向晋阳的目光,充满了疼惜。
晋阳露出笑容:“疼,但是值得。”
玄世璟也笑了:“看看咱们的孩子。”
晋阳费力将头转过来,看着躺在自己身边儿的孩子。
“夫君,这就是咱们的澈儿。”
“是啊,这就是咱们的澈儿。”玄世璟说道。
孩子的名字是早就定好的,玄家长子,玄澈。
王氏也跟在玄世璟身后进来了。
“娘。”玄世璟起身,转过头看向自己的娘亲,随后将孩子报给自家娘亲。
王氏见着自己的大孙子,也是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了,秦冰月虽然先为王澈生下了孩子,但是玄家的嫡出长子,还是出于晋阳公主,这孩子一出生,王氏也能放下许多心思了。
有些事情,王氏不提,不代表她心里不会想。
现在好了,可以放心了。
&n
第八百零一章:考前
不管怎么思虑,考试的日子如约而至,玄世璟甚至没空在家陪伴刚刚生完孩子的娇妻和自己刚生下来的儿子,就要到明德书院那边去督查考试的事情。
清晨一大早来到明德书院门口,玄世璟就见着书院门口已经有大批的庄户等在外头了,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在外头等着的,都是书院里的学生们的家长。
今天对于自家孩子是个很重要的日子,父母哪儿有不希望自家孩子好的,知道今天是场重要的考试,因此他们都选择过来在书院门口等着,陪着孩子,孩子在里面考试,他们在外头暗暗的为他们加油打气。
玄世璟见这架势,有些似曾相识,以前他见识过什么呢每年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只要是某处学校被点了考场,到了考试当天,学校外头就聚集着学生的家长,有烧香拜佛的,有提前在门口烧纸钱的,有拉横幅的,也有穿旗袍的,总之就是为了个好兆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