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岛上的军队卸甲归田,去帮着唐军开矿,这岛上真正的军队,也就只剩下了唐军的水师部队罢了,这对岛上的安稳来说,是件好事。

    等到朝廷正儿八经的派遣了官员过来,再重新在这岛上招募军队,到时候就不会再有谁家势力之分,将会完全打乱这些势力。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玄世璟他们的任务就是尽早开矿,尽早受益。

    玄世璟将这岛上的事情详细的写了一份奏折,派遣了十艘战船装载着在这岛上搜集到的珍奇先行回了泉州,再由泉州北上,前往常见,将这些东西能够直接送到国库的就直接入库,需要换成钱财的,就交给户部处理,玄世璟的奏折也要尽快送进皇宫,让李二陛下决断。

    既然这岛已经拿下来,就断然没有再放开的道理,不能像前隋那样,仅仅只让岛上的人称臣纳贡,这可不行。

    随着水师船队回泉州的,还有两封玄世璟的手书,一封是交给玄家商会的人,让商会的人多准备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然后用船运送到琉球岛这边来,这算是个玄家商会谋福利了还有一封书信是要送到东山县庄子上,是一封家书,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关于琉球岛这边的事情,玄世璟也大致提了一些。

    岛上的金矿,唐军率先带着炸药过去了,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轰炸之后,这岛上的人才带着工具进入唐军的封锁线,开始正式下矿干活。

    矿场周围也搭建起了帐篷和竹楼之类的居所,方便矿工在此处居住,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会生活在这里,无论出入,都有唐军检查,检查他们身上是否私自夹带着金子离开。

    而随军过来勘测矿场的师傅也开始在岛上别的地方寻找金矿银矿之类的矿场,经过半个月的奔波,倒是找到了两处银矿,都很适合开采。

    于是,唐军这边再次分兵,看守住了两处矿场,岛上的矿工也




第六百三十七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二陛下坐在上首,叹息一声,脸上带着笑意,说道:“是啊,这下还真是解了国库的燃眉之急了。”

    现在离着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即便是秋收过后,各地的税款粮食都汇集到长安,但是偌大的国库,仅仅是靠着税收,到现在仍旧是入不敷出,虽然秋后税收可解燃眉之急,但是大唐想要继续往前走,仅仅是靠着税收是不成的。

    地方的建设,军队的军饷,消耗的钱粮,万一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再出个什么天灾,都需要国库实实在在的往外拨调钱粮,如今的国库底儿已经被掏空了,等到秋后的税收上来,在国库里还没有捂热呢,就得运送出去。

    而从琉球弄回来的这些东西,可是真金白金的钱财,放在国库里,相对于税收来说,是意外之财,户部可调动的范围就多了一些,而且,这也只是第一批而已,琉球岛上,金矿已经开始挖掘了。

    大唐有了能够供朝廷折腾的钱财,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旁人不知道,李二陛下心里却是有了蓝图的,曾经玄世璟与李二陛下提过大唐货币改革的事情,现在琉球岛上有了金银矿的支持,国库里的金银储备一旦多起来,及可以下手改革了。

    这事儿还要与户部的四位官员商议,李二陛下觉得,这件事可以挑个日子提上议程了。

    虽然现在国库是空的,但是并不妨碍先拟定章程。

    严格来说大唐贞观年间六部之中的户部并不是一整个大的机构。

    户部下属四个机构,民部、度支、金部和仓部。

    “琉球岛被我大唐拿下,这样一来,是要考虑派遣官员设置郡县的事情了。”李二陛下说道:“辅机,此事还需要你多多上心。”

    “是。”长孙无忌拱手应声道。

    玄世璟上奏折给李二陛下,一来为的就是要在琉球设驻地,引官员,让琉球真正的变成大唐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将岛上的人同化成为“唐人”,二来也是给李二陛下一个交代了,毕竟带着这么多兵员战船一走就是四五个月到现在,也该给领导汇报一下进度了。

    玄世璟在琉球岛上暂时还不会回来,等到那边一切都步入正规之后,才会回到长安这边,而奏折之中所提出的让民部度支铜钱和派遣官员随着水师将士的战船一同回琉球的事情,倒是让李二陛下有些难办了。

    玄世璟如今所需要的钱财不是个小数目,国库现在上哪儿找这么多铜钱去

    玄世璟的方案李二陛下是同意的,若是能和平将岛和岛上的人一同归了大唐,自然是好的,而且从长远上来看,是个十分可行的法子,但是目前的难处就是国库里没有这么多铜钱。

    国库里有值钱的东西,但一时之间,如何去换成铜钱难不成像十几年前那样,把国库里的东西直接公开在市集上卖了去

    皇家的颜面往哪儿放还要不要这张脸了

    “倒是还有一件事,需要几位卿家帮着朕想想主意。”李二陛下说着,示意德义将玄世璟的奏折送下去让下面的几位朝臣观看。

    玄世璟的奏折很长,几人看完之后,也明白李二陛下的纠结在哪儿。

    今天他们就是为了这事儿聚集在宣政殿的。

    那就是国库穷,没钱。

    现在有了钱财的来源,但是想要得到这批钱财和其它的东西,需要国库这边先付出一点,若



第六百三十八章:为国库敛财
    有了这些豪商,送回来的货物才好消化,不然能怎么办难不成让户部的这些官员去扛着麻袋到街上叫卖吗这样的话再怎么值钱的东西都会显得廉价。

    之前与长安城打交道的是工部的官员,户部的人之前好嘲笑人家,现在倒好了,天道好轮回,如今倒是轮到他们了。

    不过韩仲良这人也聪明,掌管天下钱粮调度的官员,脑子能不灵活吗

    他们召集长安城的豪商,有些难度,各人有各人的圈子,既然是要在玄武楼相聚,韩仲良找到了钱堆,让钱堆出面,作为“官商”,来召集他们圈子里的人,到时候户部只需要派遣一个人主持就是了。

    而且钱堆是玄家府上的商人,这件事也是由玄世璟发起来的,继续用钱的也是玄世璟那边,韩仲良觉得,有这样的“缘分”也是难得了,放着优势不利用,何苦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呢

    几天之后,那些运载了从琉球岛上运送回来的东西的河船终于到达了长安这边,码头上尽是牛车马车,要将这些东西全都运送进长安城。

    长安城是没地儿放这么多东西的,户部的人就在东山县庄子上,在东山湖的岸边租赁了一整排的仓库,东西暂且全都存放在那边。

    这两天东山湖的码头可是热闹的狠了,有的船只干脆不卸货,直接从河道行驶进入东山湖,停靠在码头上,然后从码头上卸货,直接搬运进了仓库。

    货物到了,而长安城玄武楼中,户部官员与大唐以及外来的西域胡商还有草原上的商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商议怎么“瓜分”这些货物的具体事项。

    大唐和草原上需要的是香料,而西域的胡商喜欢的是中原的丝绸和茶叶还有瓷器,自然这次运送回来的东西没有这些,但是国库里有啊!找这么个机会将国库里的东西都混进去,也不必担心大唐颜面的事儿了。

    现在国库要的不是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是钱!真金白银还有铜钱!

    由此可见,李二陛下在心里已经将货币的改革议程提了上来,现在就要准备国库的金银储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稀的药材,在琉球岛上的时候,军中随行的大夫都已经仔细的炮制过了,炮制过后的药材十分耐储存,所以在运输过程之中,也没有什么折损。

    在这些东西之中,香料的需求是最大的,还有一些宝石之类的,草原上的那些人不但喜欢大唐的这些吃穿用度上的东西,大唐的奢侈品在那边也十分有销路。

    至于宝石什么的,在西域的销路不是很大,倒是大唐的玉器和瓷器,很受欢迎,当然,贩卖过去最多的,还是“唐三彩”。

    “诸位,今日将诸位召集到这里,想来钱掌柜的已经将事情都告诉诸位了,因此,在下在这里也就不多说废话了。”户部的官员说道:“如今大唐的水师从外面运送回一批数量相当客官的香料、草药以及宝石,这些东西原本是要充到国库之中的,但是这些东西归了国库,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朝廷就想到,让诸位看看,是否能吃的下这些东西,自然,在价钱上,不会让诸位吃亏,毕竟诸位也是要从中出力的。”

    这些东西看上去数量十分多,但是想想整个长安城有多少人数百万的人口,这些香料在这数百万的人口当中消化,看上去就不值得一提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分歧
    货物已经到了东山县,存放在东山县的仓库之中,有了这句话,商人们的心里也放心一些,他们也怕朝廷要空手套白狼,平白的给自己画下一张大饼,等到真的要交付货物的时候,却是一拖再拖。

    水师那边有这么多的货物,商人们也是摩拳擦掌,这么多东西,朝廷肯定是消化不了,所以才将商人给召集了起来,而且这次的事情,朝廷提供货物,是玄家商会的掌柜的钱堆牵头,可信度又高了一成,如今长安城的商人们谁不知道,玄家是生财有道,生意做的十分大

    跟在玄家身后吃不了肉喝口汤也是好的,即便是一口汤,里面的油水也是相当足的。

    “钱掌柜。”户部的官员将目光落在钱堆身上。

    钱堆回过神来,看向户部的官员,应了一声。

    “大人何事”

    “此事不妨由钱掌柜的来牵头,朝廷这边,就放手由钱掌柜的去做,如何”户部的官员说道。

    钱堆扯起嘴角,微微一笑,户部的人这是打算白使唤人,然后自己坐着看着就得了,然后好处就都归了国库。

    钱堆手底下这么多生意呢,作为玄家商会的总掌柜的,玄家商会的事情就足够他处理的了,又何必白白给朝廷干活呢

    钱堆是个纯粹的商人,在商言商,不给好处就像使唤他干活,即便是朝廷也不成。

    因此,钱堆拒绝了。

    “在下先谢过大人的好意了,只是大人也知道,偌大的一个玄家的商会,事情都是在下在处理负责,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为大人做事,而且,若是因为大人的事情,耽搁了玄家商会这边,在下的主子,也是会怪罪的。”

    钱堆拒绝的话可谓是十分不客气了。

    想要白白使唤人,做梦!

    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玄家商会背后的主子是谁,晋阳郡公,玄世璟,户部的人也不敢得罪,看看以往得罪了玄世璟的人都是个什么下场。

    这位玄公当年可是连长孙大人都怼过。

    “这水师运送回来的东西,也是玄公从琉球折腾回来的,玄公应会体谅钱掌柜的。”户部的官员说道。

    钱堆笑着摇了摇头:“在座的诸位商人,从朝廷手中拿货,分销出去,都能得了好处,在下敢问大人,我若是接手此事,户部会给在下什么好处呢咱们在商言商,商人趋利,大人总不会是想着,让在下白干活吧”

    见这户部的官员这般不上道,钱堆也只能将话说开了,他不怕得罪户部的人,赚不到钱才是他应该担心的,至于得罪了户部的这个官员,钱堆背后有玄世璟撑腰,他怕什么

    即便是户部的官员想要刁难,玄世璟不在长安,但是东山县庄子上,玄家还有以为嫡出的公主呢。

    晋阳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夫家的买卖在户部的官员手底下吃亏户部想要刁难钱堆,也要问问晋阳公主愿不愿意。

    因此,户部的官员对待钱堆的态度不敢太过强硬,逼迫着钱堆给他们干活。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钱堆手底下也一大堆事儿呢,虽然没有到忙的抽不开身,但是白白给户部干活,便宜了这些户部的官员,钱堆不会干,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玄武楼想想怎么让玄家的商会赚更多钱财。

    钱堆是玄家的家奴,不是朝廷的官员,对于户部这边,帮你是



第六百四十章:皇帝的信任
    不会让国库少收钱,户部这边怎么知道国库会收到多少钱这些货物又能卖到多少钱。

    打个比方一块香料的市场价是十文钱,到最后国库只得了三文钱,但是钱堆却是将这块香料卖给那些商人八文钱,这样一来,钱堆中间岂不是抽走了一半国库所得,也就仅仅比那些奔走的商人多一成而已。

    所以户部的人心里没底,不同意钱堆的这条件。

    钱堆的态度也干脆。

    那你们就自己吆喝着去卖吧,就跟你们知道市场行情一样。

    什么市场价,什么是拿货的价钱,什么是纯利润户部的官员会了解商人圈子里的这些门道说破了天钱堆也不会相信的。

    钱堆现在也有些有恃无恐了,户部的人对生意上的事情一知半解,基本上是不明白的,他们必须要依靠长安城中的商人。

    信任旁人还不如信任钱堆,毕竟钱堆是玄家的人,如今玄家又与皇家沾亲带故,玄世璟作为李二陛下的臣子,不会坑害朝廷。

    钱堆也是这么跟户部的官员说的,在长安城的商人之中,钱堆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掌柜的了,所以这件事,任由户部的官员去考虑,他们有今天一天的时间用来考虑。

    等到明天那些掌柜的看了货,要谈价钱的时候,他们再将钱堆给推出来,那不好意思,钱堆也不接这烫手的山芋。

    谁还没个时间准备了

    户部的这官员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毕竟户部的事情他只负责谈,不负责拍板决策,因此只能暂时拖着,先回户部去找韩仲良,问问韩仲良的意思,最迟今天晚上就会将消息送过来,告诉钱堆,户部这边是否答应钱堆的要求。

    韩仲良听到底下的官员汇报回来的消息之后也是一愣,随后心中有些不高兴了,这明显就是钱堆在狮子大开了口。

    不过即便如此,户部的人也没办法,不委托钱堆去做这件事,让谁去做让户部的官员去定价钱定的高了把人吓跑了,定的低了,朝廷这边亏的厉害,只有钱堆,作为商人,了解这当中的行情,能够将这批货物的利益最大话。

    但是交给钱堆去做,他们又不知道钱堆会从这里面抽走多少利益。

    “你先下去,此事容我思索一番。”韩仲良对着手底下的人说道。

    “是。”官员恭恭敬敬的应声而去。

    韩仲良知道现如今国库是个什么模样,对于国库的问题,陛下也是十分上心,所以韩仲良打算立即进宫去面见李二陛下。

    整理好自己的仪容,韩仲良迅速前往宣政殿。

    进了宣政殿之后,还未等李二陛下开口询问,韩仲良便将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娓娓道来,请求李二陛下决断。

    “玄家的人各个都是人精,你想让他们白白干活,人家当然不乐意。”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但是现在钱堆提出来的这个要求,臣觉得,实在是不妥当,但是除却钱堆之外,长安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别的可以更信任的商人来做这件事了。”韩仲良说道。
1...341342343344345...5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