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那可是昭陵,皇家陵寝,别说什么死后入不入祖坟,你家祖坟风水再好能赶上帝王陵寝的风水好
崔仁师早早的就来长
第二百九十四章:身体是本钱
不仅仅是上过战场,当年的钟子朔是玄明德的护卫,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平日里在府邸当中面对各方的阴谋冷箭,钟子朔都出过不少力,一身的伤口,也不仅仅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
太平日子里的暗杀,远比战场上危险的多,就当初夺嫡之战的时候,玄武门宫变之前,杜如晦丢了一根手指,钟子朔可是差点儿连命都交代进去,中了毒,放了血,这才将命给钓回来,当初也正大病初愈,所以玄明德跟着程咬金尉迟恭等人进宫的时候,钟子朔并不在他身边儿。
刀口舔血挣军功的确是能够保证家族兴盛一时,但是留给自身的,却是无尽的伤痛,像是秦琼那般,好歹有钱能够调养,再不济也如钟子朔这般,侯府不会对他放任不管,但是普通的军士,一场仗打下来,受重伤,不能及时救治差不多整个人,不死也要废。
但是打仗这事儿,也不能因噎废食,也不会就因为伤亡,而不去打,大唐不去欺负别人,总会有人想要欺负欺负大唐,相比之下,玄世璟还是选择大唐去欺负别人的好。
至于和平呵,势力壮大之后带来的就是内心膨胀,看看之前的高句丽吧,再看看卧榻之侧的倭国,草原上的白眼狼,高原上的二五仔,哪个是让人省心的
“那就从几天起,让厨房给钟叔专门做些调理的药膳吧。”玄世璟说道。
“侯爷,这,不必这么麻烦”
“不是麻烦,钟叔对于我来说,也是家人,所以钟叔即便不是为了自己,也要好好保重身体才是。”玄世璟笑道。
玄世璟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亲爹,从小除却王氏带他之外,就是钟子朔一直陪着他在府中了,王氏说,孩子一直跟在她一个女人身后,难免娇气,整日在脂粉堆里厮混算什么。
于是,儿时的玄世璟,记忆最深的,除却王氏之外,就是大管家钟子朔了。
平日里一直都没有好好注意钟子朔,反正知道府上有这个大管家在,他可以安心,但是今日仔细注意了,这才猛然间发现,钟子朔也老了,发间明显长出了白头发,脸上的沧桑也更是浓郁了,看的玄世璟心里有些难过。
英雄难免迟暮,当年钟子朔跟着玄明德上战场,出过汗流过血立过功,却拒绝了朝廷一切封赏,屈身在侯府之中,安安稳稳的做个管家
至于在侯府做工的下人,就没有那么“娇气”了,身子骨不好也不会来府上做这份工,但是玄世璟仍旧和孙思邈两人为府上的人诊了脉。
从冬天过渡到春天,气候的变化也会让人的身体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过来,以至于染上轻微的风寒,玄世璟便吩咐厨房的人熬上一大锅汤药,给府上的人喝,也是驱寒散热。
忙活了大半天,到了下午的时候,看了看天色,玄世璟请孙思邈在府上住下,却是被孙思邈拒绝了,他觉得无论别处有多好,都不如自己那小小的一方医馆。
这也是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玄世璟派了马车,将孙思邈送回长安。
“夫君这下可放心了”侯府大门口,玄世璟和晋阳还有秦冰月一同送走了孙思邈,晋阳看身边儿的玄世璟一直望着马车离开,不由得出言问道。
“嗯,放心了。”玄世璟笑了笑:“无论怎样,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啊
第二百九十五章:名声、实惠都要
于是高桓权的日常就多了点儿小插曲,那就是薛仁贵闲着没事儿就喜欢在安市城中走动一番,顺带着挤兑挤兑高桓权。
高桓权这一辈子,除却年少时在高句丽长大,在高建武的羽翼之下成人,之后就一直在长安做为质子生活,在大唐的日子,别的没学会,长安城那些勋贵子弟的毛病一样不落,全都沾染了,那会儿他身份比较特殊,虽说是质子,但怎么说也是一国太子,除了玄世璟之外,长安的各位公子少爷们也给这位荣留王太子几分面子,高桓权在长安也吃的开。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亡国太子,哪儿来的身份,在安市城憋屈着,城池还是借了大唐的,在薛仁贵面前还哪儿敢有什么脾气,只能笑呵呵的接待着薛仁贵,等到薛仁贵走了,才回到府邸之中大发脾气。
这种日子,他高桓权也过够了,他在安市城驻冰,没有粮草,只能在靠着辽东周围的高句丽土地上打打秋风,但是这才多少东西,这么一干,失了民心不说,也养活不了他在安市城的驻兵啊,没办法,每年只能厚着脸皮去找薛仁贵要粮草。
这要粮草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到了那时候,不但薛仁贵挤兑他,连唐军的军需后勤都敢给他脸色。
高桓权心里也明白,自己只有大败泉盖苏文,拿下平壤城,恢复高家在高句丽的统治,这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于是,当平壤城的消息一传出来,说泉盖苏文身体不行了的时候,高桓权就坐不住了。
“辽东战事再起,诸位卿家,可有什么想要说的”
早朝,李二陛下高座在太极殿上首,目光扫视着殿中站着的诸多大臣。
“启奏陛下,臣以为,如今辽东安定,且泉盖苏文退居平壤城,大唐已经收付辽东土地三载有余,东北方稳定,不宜大动刀兵。”吏部的人站出来说道:“且过些时日,北方薛延陀部落使臣到达长安,西北方定,军队更应休养生息。”
“臣不敢苟同。”一听吏部的人反对辽东再打,李道宗站了出来,当初可是他带着玄世璟和五千精兵开道,作为先锋赶往辽东的,对于辽东那边儿的事儿自然也是上心,他也不想先锋军历尽万难打开的局面,如今终于经营的不错了,可以收回更多,却因为朝中文臣的几句话就放弃如今打好的局面,如今的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过了这个时机想要再对高句丽动武,耗费的,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数目了。
“陛下,辽东是平定了不假,但是高句丽仍旧被泉盖苏文掌控,原本高家人便是依附大唐,是为大唐附属臣民,如今高家人被泉盖苏文几乎屠戮殆尽,高桓权蜗居安市城,现在与泉盖苏文冲突了起来,若是大唐不帮,日后四边小国,如何再敢依附大唐”
李二陛下闻言,微微的点了点头。
李二陛下的心里也是希望能出兵打的,他需要的,只是朝堂上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高句丽不灭,终究是大唐心中的一根刺,至于灭了之后那块地该怎么处置,是设立都护府还是赏赐给高桓权作为封地那也是大唐说的算。
“陛下,臣觉得,可让高桓权与泉
第二百九十六章:必灭高句丽的理由
“当年唐举旗反隋,占的便是正义,隋灭,平定四方反王,举着的,也是道义的旗帜,只有天下一统,方是大治之始。”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因此,臣觉得,玄侯所说,在理。”
李二陛下点点头,随后目光看向程咬金:“程知节,往常这朝堂上一但说有仗要打,就数你蹦跶的最为欢实,今儿个怎么不说话了”
程咬金拱手,站出来:“回陛下,臣也是觉得玄侯说的有道理,只是,臣一站出来,难免又有人说臣帮亲不帮理了。”
程家与玄家关系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所以一般能够敲定的事儿,程咬金是不会站出来多嘴的,省的一些人拿着这事儿病垢。
玄世璟少年得志,御史台的人盯着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带着程咬金,因为帮衬玄世璟,也被御史盯上了,弹劾一个侯爷哪儿有弹劾一个公爷来的刺激
李二陛下笑了笑,没再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言语,程咬金偏向玄世璟,他又岂会不知道
“东山侯玄世璟听旨。”
“臣在!”
玄世璟拱手上前。
“责令辽东行军总管薛仁贵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授镇军大将军,玄世璟为副总管,授怀化大将军,即日起奔赴辽东,主持辽东事宜。”
“臣遵旨。”玄世璟拱手应声。
“东山侯,此次辽东之行,朕放权于薛仁贵与你,望你们二人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不然,便自己回来领罪吧。”
“臣,愿立军令状!”玄世璟信誓旦旦的说道。
现如今的玄世璟已经不是少年孩童了,在朝堂上该有担当的时候就必须能扛起责任来,若是年少时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那是正常,但是到了这个年纪,有了家室,成了家,接下来,便是要立业了。
他的心思,李二陛下懂,而李二陛下对于辽东那边儿的心思,他也懂,这边是君臣之间心意相通,所以李二陛下才能够将辽东的事情放权给玄世璟和薛仁贵,加上锦衣卫已经全都在辽东,李二陛下没有在朝堂上说的是,这次的事情,便是锦衣卫在平壤城挑起来的。
对于辽东,李二陛下已经没有耐心再拖下去了。
再者,若是派了别人去,且不说能否将锦衣卫指挥的如同臂使两说,薛仁贵和锦衣卫在辽东的布置和当中的计谋,难免会公布于众,李二陛下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薛仁贵和玄世璟在辽东的布置都是经过他同意的,既然辽东由李二陛下亲征开始,两人于辽东布置为转折,现在自然也要由玄世璟和薛仁贵去终结。
“好!”李二陛下应声:“如此,辽东之之事,便全权托付于卿,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李二陛下这番扫视众臣,目光十分锐利,逼的人不敢与之对视,朝堂上众臣面面相觑,虽说有想要说的,但是在李二陛下的目光的压迫下,都没有人敢开口。
如今辽东的战局,谁都知道,这是一口已经煮烂了的肉啊,只要轻轻一咬,就能吞入口中,明晃晃的功劳谁不想去沾点儿光
这下好了,让玄世璟和薛仁贵全都给占了,与玄世璟平日里走的近的,说不低能
第二百九十七章:军令状
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广,又或者是李二陛下,都始边陲高句丽为大患,杨广则是向世人很透彻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欲速则不达”,平高句丽也不是皇帝脑子一热自己拍脑门决定的,无论是隋,又或者是大唐,打高句丽,是满朝文武都赞同的事儿,如今朝堂上的分歧,也不过是在于现在打还是坐山观虎斗等着捡便宜罢了。
而隋的政权动荡最后导致覆灭,也是因为杨广的急政,导致了他在三征高句丽无果之后威严大失,关中的门阀也便不信任他了,朝中杨玄感起兵造反,虽说最后被平定,但是也难改大厦将倾的结局。
若是按照玄世璟所熟知的历史,征战高句丽,是耗费了隋唐两朝四代帝王的心血,杨坚、杨广、李二陛下还有唐高宗李治。
由此可见,高句丽政权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的确是扎在人心里的一颗钉子,不拔不快,不然李二陛下当初也不会说出“朕荡平九州,唯此一隅”这话。
“高句丽窥视中原土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自三韩之地有名以来,纵观前尘,哪一次不是在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之间做搅屎棍子,中原王朝强大了,他们便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一旦中原出现内乱,边陲蹦跶的最欢实的便是他们,当初辽东等地,也不过是趁着中原天下大乱之时,一点一点的向西蚕食来的。”玄世璟说道:“如今高句丽与百济交好,新罗暂时一心一意的靠着大唐,所以臣以为,此次辽东之行,不仅仅是高句丽,恐怕新罗百济,也会在当中掺上一脚。”
“百济出兵,在朕的意料之内,朕会传旨刘仁轨,让刘仁轨的水军配合你与薛仁贵在辽东的行动,其次,苏定方现在人在河北,如今辽东兵力不过四万有余,高句丽与百济一联合,四万兵力不足以应对,必要之时,可请苏定方援助于你。”李二陛下说道:“朕这次在你身上给予了厚望,莫要让朕失望。”
“是。”玄世璟抱拳应声:“陛下,另外,臣此次去辽东,是不是能多带一些火药”
“嗯,要多少,自行去兵部领便是。”李二陛下说道:“朕手书一封,你亲自去兵部。”
火药自从归了兵部掌管之后,就一直被兵部列为大唐最重要的机密之一,没有李二陛下的手书,谁都不能从兵部调出一丝一毫的火药,而大唐制造火药的地方,如今满朝文武,除却兵部尚书和两个侍郎还有李二陛下之外,谁都不知道,藏的十分严实。
玄世璟拿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书,趁着在长安城,直接去了兵部,去找兵部的官员领东西,虽说辽东那边已经万事俱备,玄世璟只管带人过去就好,但是多准备一些也是有备无患。
兵部看了李二陛下的手书之后,对于玄世璟的态度明显好多了,现在火药可是兵部的命根子,能说要就要吗而且玄世璟这次去辽东,带的还不是个小数目。
“玄侯,这火药是陛下亲笔批示下来的,不知您可是带了人来”兵部侍郎走在玄世璟身边问道。
“未尝。”玄世璟回应道:“火药乃是朝廷机密,兵部保密工作也做的很好,本侯也就不多事了,这事儿就由侍郎大人来安排吧,本侯在庄子上静候兵部将东西送到东山县庄子上,就有劳大人了。”
“不敢不敢。”兵部侍郎笑着摆手,玄世璟能考虑到兵部这边,这让他很是欣慰,未曾与这位东山侯在政务军务上打过交道,还以为这
第二百九十八章:铁三角
“这是你与陛下做的局”房遗爱问道。
玄世璟点头:“没错,年后派遣锦衣卫去辽东,你以为为什么陛下会这么轻易同意锦衣卫的调动薛仁贵在辽东屯田驻兵三年之久,为的就是这一天,如今机会来了,怎可白白错过。”
“锦衣卫去了辽东之后,高桓权就与泉盖苏文要打起来了,这当中,是锦衣卫在活动”赵元帅问道。
“是啊,锦衣卫半数人潜入了平壤城,泉盖苏文是身体不好,但是可不是病入膏肓,消息不这么传出来,高桓权要与泉盖苏文对峙到什么时候,高句丽一日不定,陛下心里一日就不放心,高句丽对于大唐,不是癣足之疾,而是心腹大患。”玄世璟分析道:“今日下朝之后,我去了甘露殿,陛下也与我说起此事,想想前隋,为何两代帝王都不惜代价要去攻打高句丽,加上大唐如今的皇帝,三代帝王,偏偏对高句丽‘情有独钟’为的是什么”
房遗爱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么说倒是想起来了,前隋炀帝在攻打高句丽之前,曾经北巡见了突厥可汗,结果发现高句丽已经派遣使者与突厥沟通,这让炀帝心中十分警惕,回到洛阳之后,裴矩便与炀帝说,自周朝始辽东一块就是中原王朝之领土,先帝本就有意讨伐,陛下又怎能让之仍为蛮夷之地,于是炀帝便开始东征高句丽。”
无论是隋还是唐,忌惮高句丽,皆是因为高句丽与北方草原来往太过密切,高句丽与中原一般,也是以农耕为主,贞观之前,对于北方契丹、靺鞨的控制远远高于中原王朝。
“是啊,所以此战,高句丽必须平定,我已在太极殿立下军令状,我走之后,长安城这边,就靠你们了。”玄世璟说道。
“什么意思军令状怎么回事,小璟你说清楚点儿。”听到军令状这三个字,房遗爱显然有些不淡定了,什么叫做军令状,辽东那边儿与高句丽的战争,若是出了点儿差池,军令状一旦立下,断然没有脱罪的可能,甚至到最后连自己的命都给搭进去,他怎么会这般糊涂
玄世璟将军令状的事情解释给在场的人听,众人听罢,都陷入了沉默。
显然,如同玄世璟所说,若是不在朝堂立下军令状,辽东那边儿,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可能全权交给一个只上过两次战场的年轻侯爷和一个提拔起来不过三年的边陲守将。
“不行。”房遗爱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我不能留在长安,小璟,我与你一同去辽东。”
“不可。”玄世璟一听这话,当即反对:“你若一同前去,长安这边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