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一个是关系好的朋友,可是受害者却是一母同胞的大哥啊!
就算不是亲兄长,那也是一国储君!
“九哥为何如此执迷不悟!”晋阳说话的语气之间也带上了愤怒:“孰轻孰重,九哥分不清楚吗!武才人做了什么事,九哥不知道吗还是九哥心里有什么别的想法!”
说到最后,晋阳已经是在怒斥李治了。
“我!”李治被晋阳说的哑口无言,同时,心中还有些害怕。
自己......若是有可能的话......想吗
“天色不早了,九哥还是早些离开吧,今时不同往日,九哥现在不太方便在宫中多做停留,莫要被御史抓住什么把柄。”晋阳转过身去说道。
她很心痛,原先温和有礼,才华横溢的九哥去哪里了,为何现如今在他面前的九哥,会变成这个样子。
晋阳在心底默默叹息一声,再次转过身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李治出门后的背影。
自己这是......说了过分的话了吧,九哥心里也一定很难受吧。
晋阳心中也难受,可是再难受,也要让自己保持清醒,一边是九哥的私心,一边是太子哥哥的安危和大唐的未来,她的心,不能乱!
从暖阁出来的李治,内心茫然的朝着宫外走去。
自己的确不能在宫中多做停留了,今时不同往日了。
与此同时,李治心中也茫然,自己做的,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往日的兕子,从来没有对自己发过脾气,而今天,自己却是因为武姐姐,惹得兕子动怒。
只是,武姐姐那边.....
第一百三十二章:岷州刺史
“青雀和恪儿是朕留在长安培养,将来会成为承乾的左膀右臂,若是其它皇子也有这般才能,朕绝不吝培养,只是这稚奴,观音婢,从小稚奴跟在你身边长大,性子温和,只是在大是大非上却没有学得你一丝半点,为人处世不足,性格太过怯懦。”李二陛下说道:“今日德义禀报于朕,说白日里稚奴去了冷宫,想要见那武才人,随后又去了兕子那里,估计是想让兕子到朕这里求情,你不觉得,稚奴对武才人的态度,有些不同寻常吗”
长孙皇后闻言,陷入了深思,她是想不到李治已经与武媚走到一起了,还背着所有人有了一夜风流。
她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与他父亲的小妾有染。
但是之前李治还未成亲,人在宫中的时候,长孙皇后便听说过李治与武媚之间的事,那是武媚当初被李二陛下送去了掖庭浣衣局,李治求人去说情,这才惊动了长孙皇后。
后来派身边儿的宫人出去打听一番,这才知道李治与武媚之间的友情。
因为李治的性子的问题,所以李治在宫中朋友不多,关系要好的,就只有一个与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晋阳公主,当初武媚帮了李治之后,李治便一直感恩在心,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了。
这种友情,长孙皇后并没有往心里去,也只是在李治过来请安的时候暗中提点两句,让他不要与他父皇的妃子走的太近,免得遭人病垢。
谁承想事到如今,李治与武媚之间竟然发展成了这样。
“陛下,虽说稚奴在宫中与武才人走的近了些,但是臣妾觉得,这也是因为稚奴之前在宫中朋友不多,性子木讷不善言辞的关系,早前武才人帮过稚奴一次,这孩子就记载了心里,一来二去在宫中见到了打个招呼聊会儿天也是正常,至于这一次,稚奴的行为的确是有些过了,关于封地的事,陛下可想好了”长孙皇后为李治说过几句好话之后转而便问起李治封地的事情。
长孙皇后一共三个儿子,李承乾身为太子,常驻长安,而李泰身为魏王能够一直在长安不去就藩就已经是极大的荣宠了,她不指望着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被留在长安,孩子长大了,总要自己出去闯闯,而且,都留在长安也未必见得是件好事。
“岷州刺史一位尚还空缺,朕打算将稚奴外放到那里,而且岷州距长安也并不是很远。”李二陛下说道。
“岷州......”长孙皇后略微一沉吟:“倒是离着吐谷浑不远,与河州相忘,陛下打算让稚奴领兵”
岷州是大唐离着吐谷浑最近的一所大城池,岷州多山地,算不上富庶,但是也算是对李治的考验,若是将他派去苏杭两地,也就难有作为了,相反去这等苦寒之地,也是时势造英雄。
李治的性子就应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之中加以磨砺,李二陛下打算将李治先放在岷州过上几年,让他知道一些民间疾苦,别总是将自己困在宫中,困在长安,困在福窝里头。
“岷州城中驻扎着不少常备军,安全方面不必担心,这两年吐谷浑老实的很,而岷州城中的军队应付吐谷浑足以支撑到河州的援兵,所以这方面不用担心,朕最想稚奴将心思放在如何治理民生上面,而不是带着兵,整日里想如何杀伐。”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既然都想好了,那等明日直接下旨就好,不过臣妾倒是有一个请求。”长孙皇后望向李二陛下说道。
“说来听听。”
&nb
第一百三十三章:世人皆野望
给事中这个位子在大唐还有一个称呼,叫做“东台舍人”,听这个称谓就知道这职位将来是个什么前途。
而给事中是什么意思呢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给事中。
简单来说,若是张行成仍旧在宫中原来的位子上,那他就是东宫太子李承乾的幕僚,等到将来李承乾登基的时候,那就是他发达的时候。
若是之前,他定然会一心一意的辅佐李承乾,保他登临帝位,可是现在,他是李治的幕僚,在李治身边,自然要一心一意的为李治谋划。
在他到李治身边的那一刻起,心中没有不忿,没有怨怼,而是十分冷静的将长安城中的局势分析了一遍。
也正是因为分析过,所以张行成觉得,李治就藩,不是坏事,到了封地,有钱有劝还带兵,还有比这更舒服惬意的吗
岷州距离京畿不远,长安城中万事皆可掌控。
反观长安城中,高门林立,党派纷争,一个太子,两个亲王,可谓是三王鼎足了,就算是三人没有旁的心思,不代表旁边的人没有心思,长安城迟早要乱的,万一到时候真的乱起来,那李治的机会就来了。
李治是陛下与皇后娘娘的嫡子,身份尊贵非其它就藩的亲王可比,再者就是,到时候的李治,定然已经成了气候,且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然,张行成的心思不能让李治知道,他只需跟在李治身边,潜移默化就是,等时候到了,也就由不得李治了。
李治进宫谢恩去了,从甘露殿出来便听从李二陛下的话去了立政殿。
长安城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李治就藩的旨意才下发半天的功夫,长安城的世家门阀就全都知道这位晋王殿下要去岷州了。
长安城中的大人们是不看好李治的。
陛下宠爱这位王爷吗不见得,陛下宠爱吴王,吴王留在了长安,掌管玄甲军,陛下宠爱魏王,魏王也留在了长安,给了开府之权,在武德殿招揽饱学之士篆书。
就连不是皇子的玄世璟,得到了陛下的宠爱,都有了神侯府。
而这位晋王殿下呢就藩去了岷州,做了岷州刺史,一边要安民,一边儿还要心惊胆战的提防着隔壁的吐谷浑。
长安城神侯府一骑快马在朱雀大街上狂奔出了城,直接奔向了东山县的方向。
晋王就藩算是大事,神侯府这边自然要快马加鞭的将消息传递到庄子上给玄世璟。
这个时候的玄世璟正一身短衣,带着斗笠在工地上视察呢。
“侯爷,这都是些粗活,让这些工人来做就好,您这是何必”常乐见玄世璟撸起袖子来亲自搬运杂物。
“整天坐在房中,到最后懒得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好好的身子荒废了还行怎么说也是个习武之人,这些都是些小活儿,练练身子,涨涨力气。”玄世璟说道。
有很长一段时间,玄世璟觉得自己过的太过安逸了,清早起来在院子中耍了一套枪法,完事儿之后却是将自己累的气喘吁吁,这才惊觉,自己实在是太过放松了,一身武艺眼见都要还回去了。
除却在战场上,常乐并没有见过玄世璟显露出功夫来,所以也不知道当初玄世璟在陇西过的
第一百三十四章:李二陛下的棋
那锦衣卫在玄世璟不远处勒住马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疾步走到玄世璟面前,躬身拱手行礼。
“启禀侯爷,长安的消息在此。”锦衣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双手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将双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擦干净了,这才接过信件打开来看。
良久,玄世璟才合上纸张,对着那锦衣卫说道:“我知道了,这两天神侯府可有什么大事”
“回侯爷,一切正常。”
“恩,回去告诉房二哥,晋王的事,不要多插手,能避多远避多远。”玄世璟说道:“有事尽快告诉我。”
“是。”
得了玄世璟的话之后,锦衣卫骑上快马离开了,玄世璟将信件递给常乐:“看看吧,长安城将会安稳一阵子,至于往后,可就难说了。”
常乐接过信件,快速浏览了一番。
“侯爷,晋王就藩,与长安城安稳有什么关系?”常乐不解的问道。
“岷州啊,而且信上还说,这次晋王就藩会带不少人,这当中便有陛下调拨到晋王身边给晋王当幕僚的人,而这些人之前都是在东宫,虽然与太子不曾太过亲近,但是好歹是东台舍人,便是这些给事中,便一次调派给晋王三人。”玄世璟说道:“这下有好戏看了,也不知陛下这是打的什么算盘。”
“东台舍人给事中”常乐更加疑惑了。
以常乐的脑袋是想不通,一个皇子身边带上这些人到外头会生出什么事端了,而常乐也想不到,入了朝的官员的野心会有多大。
而玄世璟,却是在心中摸清了一件事。
这晋王李治,日后也不会是个消停的主儿,宫中有武媚帮着他兴风作浪,在封地有又这么几个幕僚,而且岷州那地方,即便李治手中带了兵,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些事儿玄世璟都能想得到,难不成李二陛下想不到
或许,李二陛下因为武媚的事儿,对李治起了疑心了吧,下这么一盘棋,也是为了考验李治。
若是他真没那个心思,时机成熟了,再调任回来就好,若是他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岷州一地,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手上有兵是不假,可是有了兵,李治拿什么养兵岷州全境多贫瘠,又背靠着吐谷浑。
李二陛下这一招,狠呐,把自己的儿子都算计进去了。
玄世璟因为知道关于宫中武媚的事情,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推测,而长安城中的人大多都不知道这一层原因,所以他们如何想,就不知道了,玄世璟也不会关心他们如何去想。
一个李治而已,世家之中,只要有点儿眼光,有点儿脑子就不会将李治看的太重,若是真有那样的野心,从在长安城的三位皇子中挑选一位都比李治要强上太多。
到了五月份,庄子上已经变了模样,看上去乱糟糟的,但大家伙儿都知道,现在的乱糟糟也只是一时的,等再过上一年半载,这里大致就有了轮廓了,玄世璟在庄子上大动土木的目的也“一不小心”通过赵元帅的父亲给散播出去了,一时之间,长安城的玄武楼门庭若市,扰的钱堆烦不胜烦。
很显然庄子上的这事儿长安城的豪商们不可能直接去找玄世璟,而侯府商会的代言人钱堆就在长安玄武楼之中,要找人,自然找钱堆比较方便一些,就算要找东山侯商议,也要通过钱堆去找。
有眼力见的豪商都能预想到等到东山县那边儿
第一百三十五章:耳不通,目不明
宫中的武媚仍旧被关在冷宫之中,隔绝了外面的一切信心,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李治已经去岷州就藩了,却是每日在冷宫之中默默的等待着李治。
现在的她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让自己脱身,只有默默的等待。
而冷宫之中的日子是十分难熬的,一天一天的几乎是在扒拉着手指头过日子,往常武媚从来不会拿起针线,现在也开始在住处刺绣了,借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才人,该用膳了。”外头的宫女轻声的朝着里面唤道。
“恩,好。”武媚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款款走出了房间:“今日外面可有什么消息”
宫女摇了摇头:“奴婢仍未出得这里,饭菜还是外头的宫人送过来的。”
小宫女陪着武媚在这冷宫之中也有半个月了,平日里武媚闷在屋子里,而小宫女则是自己一人收拾偌大的冷宫,包括房间和外头的庭院。
庭院中的杂草几乎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土壤也被重新翻了一遍,在这冷宫当中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小宫女心中已经打算着要自给自足了。
一出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庭院总比看到一院子杂草丛生心情要好得多不是,反正在这冷宫之中闲着也是闲着,算是个自己找点儿事儿做了。
“你能否想办法出去一趟,替我打听一些消息也好让我知道外头是什么样子,不然......”武媚语气顿了顿:“咱们可就要一直呆在这冷宫之中了,若是获悉了外面的事情,说不定咱俩还能想办法离开这里。”
“可是,才人,外面的侍卫把守的太严密了,没有陛下的旨意,咱们是出不去的。”小宫女说道。
“他们看守的是我,只要我不出去就是了,但是你不一样,总会有办法出去的,想个借口。”武媚说道。
“这......好吧,奴婢一会儿试试去。”小宫女说道。
她也不想一直在这冷宫生活下去,与外面一点儿接触都没有,虽然这冷宫主要关押的不是自己,但是自己好歹也要在这里伺候这位武才人不是,原本心中是想着等到陛下有了处置武才人的结果,自己也就解脱了,可是这一等半个月,一点儿音信都没有。
今天被武媚一说,也勾起了她心中的那点儿着急。
“才人想要知道什么奴婢出去了也好打听。”小宫女问道。
“主要打听一下晋王的消息,还有宫中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武媚说道。
呆在这冷宫之中,自己的眼睛、耳朵都被封闭了起来,过的是与世隔绝的日子,这种滋味儿实在是不好受。
若是外界有点儿动静,她也不至于这般寂寞空虚,可是自己与这小宫女,似乎被外头的所有人都遗忘了,这才是让武媚最担心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