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十万高句丽精锐,如何打!
李二陛下的营帐当中,此番来辽东带兵的将领大臣全都齐聚一堂,玄世璟也在当中。
“陛下,照目前的情况看来,安市城,恐怕是十分棘手啊。”长孙无忌站在下方拱手说道:“眼见已经进入了冬天,关中的士兵在辽东的严寒之中,战力是不存一,若是在安市城外拖延下去,对我军十分不利啊。”
“朕也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是咱们说想走就能走的了了。”李二陛下一指地图:“大军在外与安市城对峙这么久,却拿安市城毫无办法,新罗那边也派人送来书信,言下之意,新罗那边或许坚持不了多久了,朕已经让刘弘基带领水军绕路到新罗去了,所以,安市城一战,咱们的兵力,仅仅不到六万。”
说六万那只是起初的报数,经过辽东城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六万大军除却战死着,或不足五万。
而这五万的兵力,却还分出去一部分驻守辽东城各个城池,所以,集中在安市城外的,也不过三万有余不到四万。
现在,这边大军一退,且不说安市城是否会在背后追击,便是新罗那边,战事就会受到影响。
新罗现在苦苦的抵挡着高句丽和百济的攻势,无非事就因为大唐的军队还在辽东,他们心里也有个盼头,觉得能够打下去,能够对付高句丽和百济,一旦大唐的大军撤退,这股子气势可就泄了。
打仗打的不就是气势么。
“陛下,现在高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已经率领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想要救安市,咱们,动不得。”李绩出言说道:“想要继续攻打安市,臣以为,要先解决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人的援兵,否则两人带兵到了安市城下可就麻烦了。”
援军到了安市城城下,那唐军面临的就是腹背受敌的清醒,城外这开阔的地势对于唐军十分不利,本就在人数上差距甚大,如此一来,大唐精兵仅剩下的一点儿优势也会被高句丽的人海战术消磨殆尽。
“不错,程知节、牛进达,分你二人两万兵力,阻截高延寿、高惠真,可能办到”李二陛下看向程咬金问道。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程咬金站
第十九章:鸡肋乎?
安市城当中的守军和百姓一旦知道唐军若是拿下安市城就会屠城坑杀全城百姓,那肯定会拼死守住安市城,军民上下一条心守卫的安市,不缺人,不缺物资,不缺粮草,唐军这点儿兵力,如何能拿下
从升帐聚将到现在,玄世璟一直站在角落当中默默的看着这些大佬制定针对安市城的策略,没有说过一言一语,此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来,众人的目光都被玄世璟吸引了过来。
“小子退下,莫要多言。”程咬金见此时帐内气氛有些不一样,连忙出口喝止玄世璟。
李绩是军事大家,一言一行自有他的道理,破城之后坑杀全城,一是扬大唐天威,二也是要给安市城中的人施加一些压力。
但是玄世璟知道,正是因为李绩的坑杀全城之说,压力倒是给人家了,但是安市城中的高句丽人却是将压力化为动力,让唐军在安市城外更加的举步维艰了。
杨万春是一方枭雄,现在高句丽的两大势力,一边是泉盖苏文,反叛高氏皇族,一边就是以杨万春为代表的恪守着以前高建武在位时代的人。
而高桓权,除却一个荣留王太子的名号,在高句丽,却是丝毫没有自己的势力。
高桓权不过是从小就在长安的一个质子罢了,若是高建武将来和平的将手中的权利过度给高桓权,那高桓权与大唐之间的关系,足以让他稳坐上荣留王的宝座,但是现在高建武没有处理完身前事,便死在了泉盖苏文的刀下,高桓权对于高句丽来说,就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既然杀了高建武,那泉盖苏文就不会让高桓权坐上荣留王的位子。
“无妨,璟儿且说说你的看法。”李二陛下面色严肃,看着玄世璟出言说道。
长孙无忌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玄世璟,借着便垂下了双眸,不再言语。
“陛下,依臣看来,安市城不比辽东其它城池,城中乃是十万高句丽精兵,先前杨万春派出一万高句丽士兵攻打卑沙城,被臣和张俭大人分而化之,现在城中兵力,约莫有九万余人,安市城是高句丽在辽东屯兵最多的一座城池,从辽东城的仓库中便可窥得一二,一个辽东城屯粮便足以供应八万大军三个月所需,那建安城呢”玄世璟缓缓分析道:“臣的意思是,安市城不缺粮。”
“朕并没有打算围而不攻。”李二陛下沉声说道。
“臣的意思是,安市城不缺粮,不缺人,若是屠城的风声走漏到安市城当中,安市城必回上下一心,对抗大军的围攻,这样一来,对咱们可就更为不利了,不但没有威慑到人家,反而给他们涨了士气。”玄世璟解释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知道被破城之后的命运,那就算是拼死也要抵抗到底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活下来呢,唐军也不过就这么多人,安市城城高池深,据天时地利人和,焉有不胜之说。
“如此,眼下便是要迷惑安市城的守军,先击破高延寿、高惠真的援军,再图谋安市城了。”李二陛下定下了结论。
辽东的冬天让玄世璟裹上了厚厚的皮氅,即便如此,寻常若是无事,玄世璟也不会轻易迈出营帐,营帐当中烧起了火盆,暖烘烘的
第二十章:执掌降兵
“至少现在,大唐还不能去动三韩和倭国,陛下远征高句丽,也是因为前隋的原因在其中......”薛仁贵说道,对于三韩之地和倭国,薛仁贵还没有打算的这么长远。
现如今中土王朝强盛,谁都不会想到就是大唐旁边跟条虫子一样的国家,千余年后会这般的祸乱中华。
“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罢了。”玄世璟笑笑:“想想现在关中的土地已经耕耘了千年,再往下,还能养活多少人关中的人口日益增加,总有一天,地会不够用,不够用倒还再其次,往后关中土地所产的粮食,可还能供给整个关内和陇西往后南粮北运是趋势,单单凭借一条运河,怎么能够,算起来,还是海运更为合适。”
“侯爷,只是辽东这边先天的环境,恐怕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在这儿吧,就算是发展水师营地,偌大的辽东,总不能只有水师......”薛仁贵虚心的请教着,玄世璟说的这些,是他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层面,此时的薛仁贵就像一块海绵一样,贪婪的允吸着来自玄世璟的之事灌输。
无关年纪,达者为先。
“要么怎么就说这要看朝廷政策呢这么长时间在辽东,从卑沙城到建安城再到辽东城、安市城,整个辽东地区平原还是很多的,之事缺少开垦罢了,这里种植庄稼的虽然先天气候不足,但是不代表种植不了庄稼。”
薛仁贵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这是后世的黑土地啊......种不了粮食笑话。
“侯爷,现在安市城的援兵也被咱们阻截了,接下来陛下就会发兵攻打安市城了吧。”薛仁贵问道。
“天儿越来越冷了啊。”玄世璟感慨一声:“眼见着可就要进腊月了。”玄世璟没有直接回答薛仁贵的问题,而是感慨了一声气候。
“对了老薛,去跟叶清说一声,准备治疗冻伤的药材,越多越好。”玄世璟说道。
“是。”薛仁贵应声而去。
大军在安市城前驻扎,物资源源不断的从营州运送到这里,好在之前李承乾在辽东准备了许多,否则这个冬天,大军可就难过了。
薛仁贵前脚刚走,后脚德义便进了玄世璟的营帐。
“德义相公”玄世璟起身迎接:“这是什么风儿把您给吹过来了。”
“老奴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侯爷,陛下在大帐中要召见您呢。”德义笑着回应道。
“陛下召见我德义相公可知是为了何事”玄世璟问道。
“与高延寿、高惠真降众有关,侯爷去了便知道了。”德义说道:“侯爷先收拾一番,老奴回去复命了。”
“德义相公慢走。”玄世璟将德义送出营帐外,随后回到营帐中,拿了毛皮大氅披在身上也离开了营帐朝着李二陛下的大帐走去。
倒是冤家路窄,走到李二陛下营帐外,玄世璟看到了长孙无忌正好朝着这边走来,迎面想见。
“东山侯别来无恙啊。”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看着玄世璟,面带微笑的问候。
“还好还好,在这辽东保住了性命,祖宗庇佑啊。”玄世璟笑道:“近来天气寒冷,长孙大人也要多保重身体啊。”
“老夫的身体就无须东山侯操心了,饮食之上略有讲究,亏不得。”长孙无忌笑着回应,心中以为玄世璟是要拿着食物的事儿来恶心自己,反正自己在军中的饮食都是专人在料理,玄世璟的那点儿手段,他还是不怕的。
&nbs
第二十一章:马周
高延寿和高惠真两人虽然降了大唐,但是手底下的兵也成了现在李二陛下的一个心腹大患,生怕三万六的降军与安市城中的高句丽兵接触上,在唐军的背后插刀子,因此李二陛下干脆就将这些人丢给玄世璟,让他带着离开,离得远远的。
“有马周大人在,臣也就放心了。”玄世璟笑着说道。
有马周在,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也就有人背锅了,谁让马周无论是资历还是经验都高于玄世璟呢有人想要攻讦玄世璟,那就得先越过马周了。
马周现在是什么官职中书舍人,天子近臣,“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马周可是凤凰池里的凤凰,虽说寒门出身,但是要得罪马周,还是要掂量一番。
“虽然有马周在侧,朕也不希望你懈怠,这些降军也是事关重大,交给你也是朕对你放心,莫要辜负朕对你的一番信任。”
“是。”玄世璟应声,借着说道:“陛下,臣带着这些降军离开安市城,临走前,臣还要向您举荐一名将领,想来先前您也见到过了,就是在辽东城外的那名神射手薛仁贵。”
李二陛下点点头:“恩,是个好苗子,朕有些印象。”
李二陛下现在对薛仁贵的印象也仅仅是停留在辽东城外那一箭上,觉得是个人才,当得起神射手,而玄世璟则是要将薛仁贵举荐给李二陛下,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武力出众的将举荐到李二陛下面前,而是以帅才举荐。
“臣打算让薛仁贵留在大军中,还请陛下恩准。”玄世璟拱手说道。
“准了,这样的人才放在你那里也确实委屈了人家。”李二陛下笑了笑:“真不知当初前军中的人是怎么办事的,这样一个人竟然连饭都不让吃饱。”
“如此,小臣就放心了,陛下,若是无他事,小臣就去找马周大人了。”
“去吧,尽早将行程定下来。”李二陛下嘱咐道。
“是。”
将薛仁贵举荐给了李二陛下,这也算是玄世璟对得起这位名将了,依薛仁贵的能力,想要在李二陛下面前渐露头角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带领这三万六的高句丽降军,玄世璟想起了另一种打算。
大军营地中的营帐林林总总,而大军当中又细分了许多营地,当中的间隙也是有讲究的,从兵法上来讲,叫做阵,以大军的军帐布置为阵。
在营地当中穿梭了好一阵子,玄世找到了马周的营帐。
让守在门口的军士进去通报过后,玄世璟进入了营帐。
“玄侯稀客稀客啊。”马周见到玄世璟,起身相迎。
马周出身寒门,但是若仅仅是才华横溢,那他决计不会走到这个位子,才华横溢的人多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适合官场,尤其是在朝堂上各方势力之间周旋。
“马大人。”玄世璟拱手行礼:“某方才从陛下大帐中出来,马大人可听陛下说过了”
马周闻言点点头:“恩,本官已经知晓了,陛下让我协助玄侯管理高句丽那三万六降兵,若有什么需要,侯爷尽管支会一声便是。”
“某毕竟经验尚浅,还要马大人多多指教,这次来拜会马大人,就是想听听马大人有没有什么好主意。”玄世璟说道。
“如此,侯爷,这边请坐。”马周招呼玄世璟在书案的一旁坐下,自
第二十二章:兵分两路
说实话,对于攻打安市城,马周心里也有几分不看好,杨万春与泉盖苏文抬杠的结果摆在那里,泉盖苏文这样一个人物都收拾不了杨万春,足以说明杨万春的不简单,虽说个人因素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是莫要忘了,唐军已经处在十分劣势的情况下了。
在辽东停留了三个多月了,粮草补给是个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军心呢时间长了,久攻不下,军队当中军士的心思可就涣散了。
快要到元日了,恐怕年前可是回不去了。
“辽水的这块浅滩的确是大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侯爷可是有什么想法”马周抬起头来看向玄世璟。
“想法倒是有。”玄世璟抿了抿嘴唇接着说道:“此去营州运送粮草补给,定然经过辽水的那处浅滩,到了那边,马大人带上两万人先行去营州,我带着剩下的人驻扎在辽水河畔,伐木筑土山,为大军回朝做准备。
大军行军,玉山开山,遇水填泽乃常例,等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辽水的这出浅滩定然成了泥沼地,这片泥沼经年累月不知存在了多久了,若是**裸的这么行军前进,大军定然要陷进去。
玄世璟怕的,是大军过泽之时,被敌军半渡袭击,若是这样,大军妥妥的成了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可行。”马周思量了一番点头同意。
带着人去填辽水的河滩不是玄世璟头脑发热之下想出来的,而是他想起了曾经历史上唐太宗征高句丽,攻打安市城未果匆匆撤退结果遇到沼泽,军队死伤惨重的事。
对这个有印象是因为曾经偶尔看到h国写历史说李世民在这一战当中被一箭射瞎了眼睛,还给杨万春下跪什么的,当时觉得棒子挺会扯淡就多留意了一番。
玄世璟不知道自己给李承乾提议提前在辽东做的布置是否是对的,因为若是正常的话,入了冬之后,大军的补给难以为继,只能从辽东撤退,可是现在,入了冬这么长时间了,虽然大军随军携带的补给不是很多,但是胜在源源不断的供给,加之之前有了卑沙城和建安城两城作为据点,囤积了不少粮食。
秋天秋收的时候,李道宗带着人四处打秋风,弄的整个辽东半岛的高句丽人苦不堪言,倒是养肥了唐军。
因为这些变故,即便在严寒当中,大军若是没有其他行动,照样在营地里能够吃饱喝足,训练完了还能晒晒午后的太阳。
“既然如此,马大人,那咱们就尽早行动吧,越早将这些降军带走,陛下这边也越早放心。”玄世璟起身说道。
“正是,既然这样,玄侯,不若明日一早点兵,晌午出发如何”马周提议道。
“好。”玄世璟应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