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墨青空
听到玄世璟的话,晋阳眼睛一亮,由自己和璟哥哥亲手布置自己将来的公主府,简直太好了。
“好,璟哥哥可不许食言哦”晋阳满脸笑容的望着玄世璟说道。
“好,不食言,拉钩。”说着,玄世璟伸出自己右手的小拇指。
“好。”晋阳也伸出了右手。
“来,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虽然幼稚,但是这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从皇宫里出来,玄世璟身边儿又多了一匹马,是晋阳送给他的一匹纯种的大宛宝
第四百七十三章:即将收尾
虽说都是关押,可是性质是不一样的,若是关押在神侯府,就是说明这件事情李二陛下还没有要公开的意思,仍旧是要看李恪是个什么态度,但若是关押到天牢里,那就不一样了,人送到天牢里去,就等于是要公开这群人前隋旧臣的身份,对于李恪来说,这是并不是个好局面。
“若是人抓住,就先关在神侯府。”玄世璟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关在神侯府,好歹还留有余地,就算日后李二陛下想要将这些人推出去,也可以再将他们关入天牢,但若是一开始就关在天牢里,那就一点儿余地都没有了。
“那些被牵扯进来的进士,你打算怎么跟他们说”房遗爱问道:“总不能让人家不明不白的蒙冤一回,也不给人家个解释吧,前隋旧臣的事儿肯定不能跟他们说,小璟你打算用什么理由糊弄过去”
“案子发展到这一地步,罪魁祸首不管是不是有前隋旧臣的身份,该出来担当的,还是要担当的,既然他当初上了折子用春闱来说事儿,就得做好相应的背锅的准备。”玄世璟笑道:“陛下已经知道内情,所以再让郑家来背这个锅,显然就不合适了。”
“你的意思是,让那个上奏折的人,出来将这事儿给顶了”房遗爱说道:“可是又要拿出什么理由来说明他要上这道奏折呢”
“编造一个呗,还能怎么着。”玄世璟双手一摊:“反正结果已经出来了,他们深究这么多做什么,案子是咱们神侯府办理的,能够还他们一个清白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现在我倒是觉得上奏折的这个人真挺聪明的,要是查案的人没有将事情想到他们身上去,这郑家,十成十的就给他们背了这个锅了,你看这涉及到的人员名单也好,郑安与郑家的关系也好,然后加上燕来楼发生的事儿,郑家怎么着都逃脱不了干系。”
“是啊,那些前隋旧臣能隐藏了这么久,也不是无能之辈,至少这一次,若不是他们扮作商队进了长安,咱们都想不到他们身上去呢。”房遗爱感慨道。
玄世璟笑了笑,原本他也只是仗着比这个时代的人多知道一些事情的便利,加上在国子监发生的奇怪的事儿,才想到李恪身上去的,当初对于在国子监内抓到的那个人,李恪的回应明显就是在敷衍罢了。
“不管如何,案子咱们是半推半就的这么给解决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就全听陛下的安排吧,这事儿,咱们神侯府是管不了了。”玄世璟笑道。
现在的神侯府,也就是查查案子,吓唬吓唬长安城里的不法分子,还达不到处置反贼的那个高度。
“最近那些进士有没有什么动静”玄世璟问道。
“啊,那些进士啊,原本正常来说应该在春闱完毕之后吏部给他们安排差事,可是因为这件案子的缘故,到现在一直拖沓着,吏部也不好安排,就让那些人先等着,估计是得等到这件案子出结果之后才能正常安排吧。”房遗爱回应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咱们还真得抓点紧了。”玄世璟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桌面:“把消息传给那些人,说牢里的人的身份已经为人所知,后天就要被赐死了,怎么说也得给他们点儿紧迫感。”
“那侯爷你就不怕人家干脆把人给放弃了,不去救了”赵元帅看着玄世璟问道:“咱们这样,会不会逼的太紧
第四百七十四章:文成公主
秦冰月点头说道:“没错,今天晚上将消息送出去的话,明天白天还会有时间收到送出来的消息,若是明日再送消息出去,怕是来不及了。”
玄世璟与房遗爱相视一眼,随后说道:“也就是说,今天晚上,高峻和常乐,可能会有收获了。”
话音落下,众人都沉默不语。
玄世璟重重的呼出一口气笑道:“事情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了,同志们,黎明前的黑暗,忙过这一段时间,大家就歇歇,给自己放两天假,都加把劲吧。”
事情没有完成之前,这口气,不能松懈了下来,玄世璟给众人加油鼓劲过后,就让几人都先散去,秦冰月和江慕晴也该去吃完饭了,剩下的事情,就等明天一大早再处理吧。
晚上又是宿在了神侯府,反正现在玄世璟孤家寡人的,也不在乎,难得的是,早上一早起来玄世璟换上了官袍,骑着晋阳送的那匹纯血马爷,进宫去了。
玄世璟现在大小也是个官儿,虽说有李二陛下的特许不用天天去上朝,但是也不能一直不去不是,最主要的,玄世璟想等下朝之后,问问李二陛下那些人抓住之后要怎么处置,
朝会始,百官唱礼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不是长孙无忌,也不是御史台的御史,而是平常在朝堂上并不怎么说话的江夏王李道宗。
“启奏陛下,年前吐蕃大相禄东赞替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求亲,请求迎娶大唐宗室女,陛下委臣以重任,于宗室女中物色人选,现如今,臣已有了合适人选,请陛下御览。”李道宗说话间,递上了手中捧着的奏折。
看到李道宗手里捧着奏折,站在李二陛下身边儿的德义心领神会,走下了台阶,走到李道宗身前接过李道宗手上的奏折,复又返回了李二陛下身旁,将奏折呈交给了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翻开奏折粗略浏览一番,李道宗这人选是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李二陛下这边的事儿了,宗室女出嫁吐蕃,总不能以郡主的名号出嫁,内务府还要准备一应的陪嫁物品。
选定人选只是大唐和吐蕃和亲刚开始的第一步而已。
放下手中的奏折,李二陛下坐在位子上独自思索一番,这才开口说道:“下旨,唐有宗室女李氏雪雁,封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着钦天监定下吉日,江夏王李道宗护送,礼部尽快拟出文成公主陪嫁的一应物事呈送进宫,由内务府置办。”
听着李二陛下在朝堂上说大唐与吐蕃的一些和亲的事宜,玄世璟总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而不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在大唐一般。
大唐与吐蕃和亲的事实仍旧是如此,前往吐蕃和亲的人选也仍旧是李道宗的女儿,封号也依旧是文成公主,玄世璟改变不了这段历史,因为现在大唐与吐蕃和亲,根本就不关乎孰强孰弱,而是一种政治需求,一种单凭个人改变不了的政治需求。
其实玄世璟在知道文成公主入藏的这一段历史之后,真的很想问问那位文成公主,你幸福吗
但是现在,朝堂上,玄世璟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了这件事情,心里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大环境下的无力感,也只能这么愣愣的站在太极殿中了。
早朝之上,零零散散的事情一大堆,关于
第四百七十五章:嫁妆那些事儿
“这不是小气不小气的事儿,若是真金白银、玉石玛瑙,就算搬空整个内务府,小侄都不带心疼的。”
“你看你这话说的。”玄世璟话未说完,便被程咬金打断了:“这内务府又不是你家的,你当然不心疼。”
“不是,就算若是这嫁妆真的只要这些东西,就算是小侄出了,小侄心里也舒坦,但事实呢不止是这些。”玄世璟无奈笑道:“文成公主入藏,江夏王李道宗带队护送文成公主的车队,哦,还有嫁妆,依照惯例,这嫁妆肯定是少不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且不说,肯定还有送出去一大批的工匠,还有咱们大唐的农作物、各种各样的矿物,小侄说的根本,就是这些。”
“你是说,陪嫁的这些个工匠之类的人,会将咱们大唐的这些好东西都教给吐蕃人”程咬金问道。
玄世璟点头道:“是啊,包括种植粮食、冶炼铁器、铸造兵器什么的,程伯伯您想想,现在吐蕃就仗着地利,敢跟咱们大唐叫板,等到吐蕃人,有饭吃了,有盔甲穿了,手里再拿着锋锐的兵器,那看着咱们大唐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那不还得眼红,原本眼红,没有走出他们那一亩三分地,是因为咱们大唐强盛,武器盔甲精良,如果吐蕃人的军队,也如同大唐这般装备齐全,您也是带兵打仗的,您自己说说,您觉得咱们大唐用人命往里头填,损失得多大。”
被玄世璟这么一说,程咬金想想,也觉得不无道理,越是往下想,也是觉得细思恐极,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吐蕃人,又或者是突厥人,身体素质都要远远的高于大唐的士兵,本来就在身体素质上差人一等了,若是装备再被追平,那这仗若是打起来,可就费了劲了。
若真是这样,那大唐给吐蕃送工匠,送这些除却及您珠宝绫罗绸缎之外的东西,岂不是上赶着让人家吐蕃强大起来吗,然后万一吐蕃再有个什么红眼病,回过头来再祸害大唐,那大唐岂不是成了自找麻烦了。
或许玄世璟是个狭隘的人,但是程咬金绝对也大度不到哪里去,被玄世璟这么一说,程咬金也想通了,哪有自家好东西就这么白白的便宜了别人的道理,民间还说呢,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大唐跟吐蕃,不但要赔上一盆水,盆给你们得了,还得把造盆的技术再送出去,想想都觉得亏得慌。
程咬金也不是个笨人,想通了,就算为了以后带兵打仗容易些,也得在这事儿上做点儿文章。无非就是发挥他滚刀肉的一面儿,不管好看不好看,管用就成。
还真别说,若是程咬金在朝堂上“发起浑来”,李二陛下都得退避三舍。
“哎呀,这光跟程伯伯您说这与吐蕃和亲的事儿了,差点儿把重要的事儿给忘了。”走着走着,玄世璟的脚步一顿,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自己进宫来是为了在下朝之后面见李二陛下的。
“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儿能跟大唐与吐蕃和亲的事儿相比较,小璟,这事儿照着你这么说的话,这文成公主入吐蕃嫁妆的事儿,老夫得好好跟陛下说道说道去。”程咬金拦着要往回走的玄世璟说道:“还有,老夫听说你在道政坊要建造一个什么工学院,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那个......程伯伯,
第四百七十六章:打与不打
“陛下,若是以泉盖苏文派遣刺客到长安为借口,恐怕不妥。”褚遂良拱手说道:“现如今虽说高句丽国内高建武与泉盖苏文争斗的厉害,且高建武也已经呈颓势,但是高句丽名义上的皇族仍旧是高建武这一支,不但如此,高建武还是陛下亲封的荣留王,若是此时出兵,怕是会落人口舌啊。”
“陛下,咱们不妨可以利用这一点,高建武与泉盖苏文现如今打的激烈,高建武将他的儿子高桓权遣送到长安,一来是他对大唐的一个态度,另外一点,不就还是希望咱们大唐能够支持他么。”李孝恭站在地图前面笑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大大方方的带着病过去,就在辽东驻扎,高建武与泉盖苏文斗,依我看,现在的形式对高建武十分不利,高建武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到时候高建武一倒台,咱们大军就能从辽东,挥师东进,先取辽东城,同时派遣一上将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接下来就是安市城,若是能顺利攻克安市城,那此次辽东用兵的目的,便就已经达成一大半了,只是这安市城,是块难啃的骨头啊。”
“河间王说的不错,这安市城,乃是整个高句丽的门户之城,高建武修建的长城,自东北扶余城,西南至海,好在现在还没修建完毕,若是修建完毕,大唐再想对高句丽用兵,可就难了。”刘弘基站在李孝恭身旁,同李孝恭一样,看着挂着的辽东地区的地图,上面已经标注了高建武所要修建的长城的位置。
“可是现在,两位,咱们大唐,可有能够派遣出去的水军就算是从平州,安东都护府沿海地区派遣水军袭占卑沙城,航行的距离也不算很近,若是沿岸而行,怕是也达不到偷袭的目的,只要大唐的水军一到卑沙城水域的附近,就会被高句丽的士兵发现,而且,卑沙城沿海还有许多高句丽的渔船,如何能够保证我大唐的水军,不被这些渔船发现。”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大人,军船总比渔船要快的,只要速度够快,大唐的水军,就能够迅速抢占登录,袭击卑沙城,据我所知,因为卑沙城的位置原因,高句丽并没有在卑沙城放置太多的兵力。”李孝恭指着地图上卑沙城的位置说道,所以,水军一旦登陆,就立即发动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有八成的可能,一举拿下卑沙城。”
“我同意河间王的看法。”刘弘基也附和道。
“陛下。”长孙无忌见再与李孝恭和刘弘基争论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打还是不打,还是李二陛下才能够决定的,还不如将话语权交给李二陛下,让他去权衡利弊,虽说不动兵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没哟,现在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还有李孝恭和刘弘基都把战与不战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出来,相信李二陛下心中也已经有了定论了。
李二陛下站在辽东地图前看了良久,也想起了在这之前,为了这一次动兵所做好的准备,现在连百骑司都已经派遣到辽东去了,绝对不可能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几句话就能够动摇的。
这时,甘露殿外的小黄门走进了殿中。
“启禀陛下,东山侯爷在殿外求见陛下。”
“璟儿让他进来。”
“诺。”小黄门应声而去。
少顷,玄世璟一身茄子紫的官袍,脚踏官靴,走进了甘露殿。
&nb
第四百七十七章:策略
听着玄世璟的话,在场的几人都点点头,先不说打或者不打,玄世璟说的这番话,是没毛病的。
卑沙城三面环海,一面临山,山中资源丰富的很,只要在高句丽的军队反应过来并到达卑沙城之前,唐军伐够足够的木柴,囤积足够的军备,就能够轻轻松松的守住卑沙城,而大唐的水军也会依靠着卑沙城驻扎在海港,这样一来,无论是地面或者是海上,守住卑沙城绰绰有余,而且水军的机动性强,顺便担负着唐军的军资运输,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样以来,就十分考验大唐的水军了。
“照着璟儿的说法,是要最先攻占卑沙城”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摇摇头,笑道:“非也,单单攻打下卑沙城的话,守住卑沙城会变的十分困难,因为到时候,四周都是高句丽的军队,进入卑沙城的大唐军队,就是一支孤军,而且攻占卑沙城的主力是水军,不擅陆战及守城,四周环敌的情况下,这支军队就会完全的是去原本该有的机动性,小臣的意思是,兵分两路,水军和陆军,同时进攻,水师攻占卑沙城,陆上的军队直接开往聊东城。”
李孝恭闻言,连连点头,玄世璟的想法倒是与他不谋而合,只是对于卑沙城的作用与水军的作用,玄世璟说的更加详细,而且,照着玄世璟是说法,卑沙城和水军在整个辽东战局当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辽东城,若说安市城是高句丽的门户,那辽东城就是高句丽的屏障了,辽东城紧邻着辽水,可谓是易守难攻,但是作为大唐挥师东进的第一个目标,攻克辽东城,只能胜,不能败,所以领军攻打辽东城的将领,显得尤为重要。”玄世璟手指挪到了辽东城上面,而辽东城的前面,正好就是辽水。
玄世璟看着地图稍微思索了一番,接着说道:“在攻打辽东城的同时,还要考虑高句丽一方的援军,辽东城的后面就是国内称与哥勿,两座城池都是兵城,辽东城这边一旦开打,两座城池之内的兵马就一定会来增援辽东城,若是不想战事胶着,所以,取辽东城,也要快,攻打辽东城,不动则以,一动,尽可能一战而定之。”
“国内成与哥勿离着辽东城急行军仅需四天,这还是当中大多都是山路的原因,其实若是攻打辽东城进入胶着,可以派遣一支兵马,在两城与辽东城之间的山路上,进行伏击,则大胜。”刘弘基上前,指着国内成与辽东城之间的山脉说道:“这样以来,既能阻截了来自两城的援兵,又给了后面大军足够多的时间来攻克辽东城。”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只是站在一边儿,默默的听着,不做言语,现如今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仗肯定是要打的,没看见人家四个,都已经开始研究这仗怎么打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