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先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岑寨散人
凭唐峰在百铁的影响力,一个电话便能调集庞大的人力物力沿山脚阻截,哪怕俞振带的人手再多也敌不过汹涌人群。
因此印建国拖得越久,俞振的时间就越充分。
十辆警车在矿区里逐渐被分割、包围,包围圈一再压缩,被从大路赶到小路、小路赶到厂区巷道,眼看已无路可走!
印建国还有预案。
敢史无前例在矿区抓人,专案组真是殚思极虑把所有困难都预估到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若干套应对措施。
眼下时间明显不够,倘若被逼下车俞振势必要在半山道上堵个正着。
“停!”
警车驶到一处杂乱的狭窄巷口时印建国喝道,随即命令一名刑警背着装有电脑等物的大袋子先下车,他和另两名刑警成环形掩护依次钻入巷子。
“别让他们跑了!”
矿工们理所当然误以为刑警背的就是李长根,见印建国等人弃车步行不由大喜,士气高涨。
还有,追赶不舍的矿工们都清楚印建国等走的是条死巷,稳当当地插翅难飞了!
一路呐喊着快追到尽头,突然发现前方出现由钢筋废材、碎砖断瓦等搭建的路障,不由一愣,就听到对面有人吼道:
“站住!警方办案不得干预,再向前半步就开枪!”
“不怕!”
“对,警察不敢开枪!”
“开枪揍死他们!”
暴脾气的矿工们哪里怕他们,照样往里闯只不过稍稍放慢步伐。
“砰砰砰砰!”
几发子弹打在他们脚底下和两侧墙壁上,尘土、灰屑四溅,矿工们没想到警方真敢开枪均一呆,站在原处叫骂,群情激愤。
印建国大声喝道:“再次强调,不得阻挠警方办案,否则将以刑**处!”
矿工们叫道:
“不准随便抓矿区的人!”
“矿区有矿区公安分局管!”
“人不是说抓就抓!”
印建国耐心地说:“咱们没抓人,只是搜集了一些资料……”
“骗人!”
“明明看到你们背了个人!”
印建国就是要他们误会,笑笑也不多说,但只要矿工们稍有异动就开枪,一时也不敢过于突前,双方处于僵持局面。
这时候矿区公安分局的人才姗姗来迟——他们自以为让矿工冲在最前面的做法很聪明,却不知印建国等正中下怀。
“啊,这不是建国嘛?怎么搞的,你们退后,退后,这位是刑警支队印队长,不准乱来!”
印建国看看时间俞振也应该带人下山了,很光棍地跳出掩体,微笑道:“我一直说误会,没人听……”
身后几位刑警也跳出来,分局和矿工们的目光都盯在那个大袋子上。印建国呶呶嘴,刑警将袋子解开一抖,哗啦——
电脑等东西掉了一地。
所有人都惊呆了,呆呆看着印建国等人,只听到山风在矿区呼呼刮过。
官场先锋 第1385章 架空设计
俞振等人带着李长根下山后,在附近接应的潘海伟立即驱车直奔大肃,还是联系那位年轻人——窦晓龙的秘书,乘坐飞机将李长根押解京都。
这回警方没设检查站,没有严格的检查,可能楚中林一行顺利回京已给个别人致命打击,知道大势已去。
连续办成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方晟郁闷的心情略有好转,难得泡了杯茶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才看了几行字,手机响了,一看竟然是好久没联系的于道明打来的,一跃而起,边反锁好门边笑道:
“二叔……都怪我实在忙得脱不开身,没去京都问候二叔。”
于道明喝道:“好你个兔崽子,闯下大祸还不知道么?”
“大祸?”方晟懵了,“什……什么大祸?”
“咦,那帮狐朋狗友没告诉你?”
“没……没有啊。”
关于“碧海风暴”,后来范晓灵、明月等人都打电话解释过,方晟虽觉得跳到台面反对的都是黄海系干部,但也有不是的,何况此事自己一点点都没参与完全问心无愧,因此并没往心里去。
在方晟心目中,黄海系与当前沿海派、保守派等性质差不多,都是基于理念相近的形式松散的盟友关系,而非利益小团体、组织,无需为彼此的言行负责,因此范晓灵的讲话只能代表她自己,跟方晟、跟爱妮娅没有丝毫关系。
但在于道明面前必须坚持不知道,知道与不知道性质不同。
于道明骂道:“果真闷在铁矿堆里变成瞎子、聋子了,外界的事儿一点都不关心,你哪象副省级干部?倒好像干部越做越小回到黄海那疙瘩去了!你到底行不行,不行给我滚回双江派其他顶上去!”
相处这么久,方晟知道于道明的特点是心情好的时候喜欢骂人,而且越好骂得越凶,当下笑嘻嘻道:
“二叔教诲得对,在百铁这鬼地方呆久了我都怀疑会重金属中毒……请二叔指点迷津?”
于道明却又懒得说了:“自己问朱正阳去,电话里说不清楚。”
方晟眼珠一转,笑着问:“上次二叔说的那个振兴小组……”
“振兴中原六省领导小组!”
“有门了?!”方晟大喜,不知不觉间声音提高了八度。
“轻点儿,没正式公布呢!”于道明威严地说,“这事儿就对你一个人讲,包括你老丈人在内我都没露口气——当然他有他的渠道。”
“绝对保密!”方晟发誓道。
“跟你谈过之后我先后找了钟组部老徐两回,说来也好笑本来人家央求我,倒变成我央求人家了,”于道明说,“老徐无可无不可地答应,但要我保持耐心,说是时机未到,然后昨天突然亲自跑上门很郑重地说时机可能到了,问我之前答应的事还算不算?”
方晟心头一震,道:“我有点明白了,二叔,与钟纪委查的案子有关!”
“还用你说,京都谁不知道高层准备对黄树动刀子?老徐的意思如上次所说此领导小组不同彼领导小组,要从各省切一块权出来统筹,部分类似以前的西南局什么的,而且组长要由正务院副总或正务委员领衔!”
“啊,这下二叔厉害了,挂副组长行组长职权,享受副国级待遇呀!”
“别那么说,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嘛,首当其冲要做好自己份内事,”于道明又打起了官腔,“领导小组主抓经济,要牵头搞大项目大工程特别是跨省合作,到时你小子可得给二叔献计献策……”
方晟眨巴着眼睛道:“二叔,恐怕没哪个省领导把单抓经济的领导小组放在眼里吧?”
于道明听出方晟的潜台词哈哈大笑——他很久没这么开心地笑过了,追溯起来还是在双江时由常务副省.长拨正为省.长期间。
“算你小子鬼机灵!不错,京都要在中原六省搞试验田,给的权限前所未有,包括人事权!为加强人事方面话语权,钟组部有副部长挂副组长职务,领导小组党组会可以就六省领导班子以省直单位部门一把手人选提出参考意见!”
方晟惊得合不拢嘴:“二叔!二叔!我强烈盼望二叔救我于危难之间,快来吧!”
“瞧你这付德性,处处都离不开二叔帮衬!”于道明虽这么说心里却乐开了花,“詹印到京都正好是大施身手的时候,怎么还搞不掂?”
“唉,压力在省里啊二叔!”
“马上就没压力了,耐心等着吧。”
于道明眉飞色舞挂断电话。
其实于道明几分钟前刚刚接到消息,第一个念头就是跟方晟分享!因为只有在方晟面前,于道明才能格外放松且出言无忌;也只有方晟真正懂他的心,知道他想要什么。
此外,于道明觉得和方晟并肩作战很惬意很踏实,就象——战场上知此知彼的老战友,可以完全托附正治生命似的。
官至正部很多时候是非常孤单寂寞的,遇知己不易。是以于道明虽然都以长辈的口吻大大咧咧,实质与陈皎等人差不多在方晟有话直说,无须体制内那种拐弯抹角,半隐半含。
通完电话方晟嘴角也浮起笑意。
中原六省振兴小组的成立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样横空出世的机构无疑是对以黄树为首的领导班子不信任,从而在京都与省之间增加管理层面,强化监督和统筹,真正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等等,朱正阳那边怎么回事?
方晟刚拿起手机要打,有人在外面拍门,紧接着传来杨花的声音:
“方市长接客了!”
方晟悻悻开门,道:“杨同学,汉字博大精深不能乱省略,接待客人而不是接客,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假斯文吧,”杨花笑道,“象你这样在农村锻炼过的干部什么粗话俗语没听过?”
方晟惦记着跟朱正阳通电话,哪有心思扯这些无聊的话题,干巴巴说:“没有。”
“有吧,我亲眼见过村干部跟村民打架,把人家女的摁在地上衣服都剥了,还扯着嗓子说老子见过几十个就数你的最小!”
听到这里方晟下意识瞟瞟“篮球”,忍住笑道:“想必那位村干部受到杨同学的严肃批评。”
杨花这才意识到引火烧身,脸有些微红,赶紧转移话题道:“哎哎哎跑题了,说正经的!方同学,上次说反映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改革浪潮中奋斗经历的创作议题,我已经动笔在写——不怕方同学笑话,是几个人分头创作,我负责乡镇这个阶段,一方面我也有乡镇工作经历,对带有乡土气息的题材驾驭得住;另一方面考虑到方同学在三滩镇那段最出彩,听说黄海一直计划拍摄电影已经申请好几回了。”
“不妥当,很不妥当,”方晟去年听卫君胜提过这碴儿,两人都觉得有过度宣传的嫌疑——其实压根黄海自作主张,事先从没征求过方晟的意见,遂通过卫卿随便找个理由压了下来,“乡镇干部是基层组织最吃重、工作压力最大的层级,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与他们相比我觉得差距很大。”
“别谦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杨花打开笔记本,“今天来想正式向方同学讨教两个问题——别玩虚的,我要听实话呀!第一个问题,从乡镇发展角度看三滩镇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功能区布局的,请问方同学当初出于哪方面考虑?第二个问题,时至今日,你是否还觉得基层选举——我指的是村主任选举不符合国情,内地将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可能做到一人一票?”
“哦,杨同学的问题很尖锐啊,实在……”
方晟实在没想到杨花真有两下子,跟“篮队”完全没关系,慢慢收敛笑容陷入沉思。
杨花问的两个问题都避开操作环节而升华到理论探索层面,一是乡镇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一是始终作为热点的基层民主选举。
见他认真思考的样子,杨花补充道:“方同学,象你这样从方塘村跌打滚爬到副部级,始终在实践性、事务性领导岗位,一定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和创新,也是到了阶段性总结的时候了,不然要等什么时候?老了退下来了写回忆录?反而有各种束缚和限制。”
“我不会写回忆录。”
方晟断然道,事实也是,他直到生命垂危那一刻都拒绝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所谓“抢救性回顾”,宁可把所有秘密随同身躯化为灰烬。
杨花笑道:“对呀,回忆录说穿了无非自我标榜和美化历史,年纪大了也难免颠三倒四、夹缠不清,还不如趁现在印象清晰多想多总结——放心,文体是小说而非纪实文学,我会注意避免读者对号入座。”
“功能区布局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难点,”方晟长考后终于开口道,“难就难在功能区布局的超前性与乡镇居民的小农意识冲突,打个比方,从规划角度讲现在拓宽街道都得八车道,这叫冗余性设计,但就会有人甚至领导批评你好大喜功、搞功绩工程、铺张浪费等等,体制内如此普通群众更没法理解,街头巷尾议论与其花这么多钱砸路面,不如去扶贫、赈灾、救助五保户等等……”
杨花笑道:“类似言论上升到国家战略就是与其大把银子在非洲、南美搞援助,不如把钱放到希望工程上让更多失学儿童走进课堂,都是貌似很有道理实质一窍不通的废话。”
官场先锋 第1386章 物价问题
“废话但浅显易懂老百姓爱听,这也是谣言之所以传播快而官方声明总是苍白无力的原因所在,”方晟道,“功能性布局在乡镇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必须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地推广,这给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前瞻性思路提出极大挑战,因为很多干部是喜欢经验主义的,觉得我在a镇工作很出色,我的经验就可以放到b镇、c镇,那是万万不行的。江业可以开发新区,顺坝只能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鄞峡要走三地联营道路,而润泽体量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就够了……”
“百铁呢,方同学觉得?”杨花听得津津有味,插嘴问道。
方晟巧妙回避:“就事论事咱们只说三滩镇,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构造决定了工业区必须放在西侧,因为海风从东往西吹;它的主城区偏北所以把学校、医院放到南端,商业区依镇在东北一带发展,咱们要兼顾沿海观光产业。在决策过程中坚定意志很重要,因为必然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老百姓的——眼前利益,原来学校在家门口步行三分钟就到了,功能区布局后骑电动车十分钟都未免到,肯定要拍桌子骂娘;学校两端店铺摊贩更会怒火冲天,犯邪的甚至跑到镇正府闹事。所以要辩证分析民意,民意不代表都是对的,很大程度只代表私利;更要辩证分析少数服从多数,我在三滩镇搞功能区布局时没声张,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就算这样还是引起镇领导班子意见反弹,他们占多数但我应该服从吗?从发展看显然不是……”
杨花认真地反驳道:“方同学兜了一圈要表达民.主导致低效吧?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宁可牺牲效率也要保证民.主,因为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不知道方市长什么时候会犯错!你也许无视民意、无视多数票反对高效地推动1000件事,但一次失败会毁掉之前所有成绩甚至更糟!”
“那样必须基于一个前提,”方晟道,“大学里的学生会可以承担绝大部分管理职能,但小学、中学班委呢?英国绅士决斗双方只带一柄剑,换作无赖偷偷带把枪一枪就能把对方撂倒,规则之所以成为规则在于大家自觉维护共同遵守,否则就是不公平的游戏。”
“不能说大家都成为大学生才有资格自我管理,从小学到中学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民.主的代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下岗矿工为生计发愁时你能指望他们冷静客观地行使权利?上个月碧海准备组织社区干部竞选,前一天突然叫停,为什么?有人利用社区大妈们跳广场舞时发洗发水拉选票,还承诺说服一个家人就加一小瓶色拉油……”
“她们会因此付出代价!当大妈们发现自己票选出来的干部不能为社区谋福利,远低居民们的期望,下次会用脚投票把他选下去。民.主的轨道就在于自我调节机制,让选民自发而不是领导认为谁上谁下,这样的节奏好似接力棒一棒一棒传递,直到老百姓从内心真正理解选票的意义。”
方晟抬手笑道:“好啦打住,看看你触及一个多么尖锐的话题,就两个人的办公室就分成两派,要是公开辩论不知吵成怎样。真诚地建议你忽略掉这个问题,写出来也不可能过审,别白费功夫。”
“或许你是对的,”杨花悻悻道,“继续聊第二个问题吧……”
“我不是说了关于碧海社区干部竞选吗?自动屏蔽吧,同样没法写,”方晟道,“我不懂文学创作,但我知道写这类东西有个要求,那就是尽量避免争议,无论极左还是极右吵到最后都会把怒火发泄到作者身上,信不信?”
“我……”
杨花恼怒地站起身,“精心设计的问题被你一票否决,我很生气,好吧你等着,还会有更多问题的!”
说罢旋风般出了办公室。
理想主义色彩的文青居然也能一步步混到正厅岗位,瞬间方晟感慨自己是不是天生受苦受累的命。
再关上门,刚拿起手机却响了起来,一看正是准备联系的朱正阳!
“闯了点小祸一直在紧急处置,这会儿才腾空向方哥回报一下,不好意思。”
朱正阳虽这么说,语气里并没紧张,不象于道明渲染的“大祸”,当然也可能故意逗方晟玩的。
以朱正阳如今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计身份,跟方晟说话无须“回报”,更没必要叫年纪比自己的方晟“方哥”,然而这是黄海系包括朱正阳在内多年形成的习惯,方晟也习惯了。
方晟也笑:“我觉得天底下没有正阳和吴郁明搞不掂的问题。”
“这回漏子捅得有点大……”朱正阳汗颜道。
三相省陈故市有个地方特产叫陈故竹笋,以形补形契合国人的养生习惯,从明朝中期起就是美名远扬的佳肴,八十年代相继打入港台、日韩、东南亚等市场,以至于所有陈故竹笋全部外销,国内竟吃不到正宗的。
朱正阳上任后经常沉到社区考察,倾听民意,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陈故市民反映别说外地人无缘品尝陈故竹笋,就是本地人吃的都从三相各地销来的,都号称陈故竹笋其实味道差远了。
是不是因为价格因素?外销换取外汇是很重要的。
找来陈故竹笋协会会长一问,除了在日韩、台湾市场价格比较高外,香港、东南亚市场平均售价还略低于国内超市品质较的竹笋。
朱正阳奇怪了:既然境内境外价格差不多,为何悉数外销而放弃国内庞大市场?大家都认为陈故竹笋好,我就有定价权,可以把价格放到普通竹笋的1.5倍至两倍,味道好就会有人买,国内市场的潜力是很大的。
协会会长叹道我们一直在提,可省里不让啊,说香港市民喜欢吃陈故竹笋,我们要保证供应量的同时还要限价,稳定市场,要确保香港市民的民计民生。
朱正阳怒笑道这是什么屁话!你低三下四讨好人家,人家都不拿正眼瞅你的好不好?这点竹笋就想收买人心了?它的民计民生特区正府都管不了,还用你三相多管闲事?下个月起销往香港、东南亚的砍一半,价格提高20%,爱买不买,不买三个月后停止外销全部转入国内销售!
这个……这个……要不要跟省里相关部门打个招呼,要不然怪罪下来怎么办?协会会长忐忑问道。
朱正阳说尊重市场规律嘛有什么问题,时代变了,同志们的思路也要跟着变,循规蹈矩执行几十年前的政策就是笑话!同志们要看到如今内地市场正向纵深和高端发展,及时调整经营理念能让陈故竹笋取得更好收益的同时作为城市名片,为何不可?省里问起来叫他们找郁明市长去!
把方晟的套路学了个正,他只管发号施令,由副手背锅。
陈故竹笋协会巴不得这样,当月就大幅减少运往香港的数额,次月直接降到一半甚至更多,价格也一下子抬了上去。
这下真的引起香港农副产品市场小小波动,因为香港市民真的喜欢吃竹笋,经常和牛肉、海参等一起煲汤,说是滋阴壮阳固精补肾。
价格调高也罢了,关键是还买不到,每次上了货架就一抢而空。
正好连续几个月香港各种乱、各种不满意、各种抨击指责,于是陈故竹笋也成为内地“操纵行市”、“打压恐吓”的证据之一,堂而皇之出现在街头笔迹蹩脚难看的标语当中。
主打销售陈故竹笋的恩福连锁超市一看势头不对,把陈故竹笋协会抛了出去,专门开记者会声明降低供应量和提高价格是协会单方面所为,意在打压香港正勃勃发展的街头运动,与恩福毫无关系。
这一来各方大哗!
被愤怒蒙蔽智商——或许原本就没智商吧,那些狂热分子大声咒骂着冲进超市,从市民们手里、菜篮里抢走竹笋——很多根本不是陈故出产的也被枉杀,摔到地上用力踩踏、砸成菜糊。
有关部门——又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他们在乱局面前束手无策,对付自家人却有足够多的武器,立即层层回报到京都,声称本来已经很乱了陈故地方正府还在添乱,让他们工作被动等等。
三相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朱正阳下达限量涨价令时他们吸取黄树的教训憋了口气没过问,连电话都没打一个,这会儿闻风而动立即派出联合调查组进驻陈故!
又是联合调查组,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对,联合调查组不在联合本身,而是告诉你:你闯大祸了!
与此同时省里紧急通知各市党政一把手开会,声色俱厉强调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随时不能忘记“讲政治”,什么事眼里只盯着钱肆意妄为就容易出乱子、惹大祸,到头来一地鸡毛、一事无成!
会后省领导找朱正阳、吴郁明戒勉谈话,严肃指出必须立即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整改,保证香港地区商品供应量,大幅下调竹笋价格,要让香港市民的气顺了,事端才会慢慢平息。
省领导甚至暗示他俩利用下个月商品展销会的机会专程去香港宴请商界人士,请他们代为缓颊,无论如何把局势稳定下来这样对京都、对各方都有交代。
官场先锋 第1387章 放手一搏
从省城回陈故途中,车里气氛颇为沉闷。
快到市府大院时吴郁明问道:“晚上召集协会等开个会吧,把省里的意见传达下去,尽快实施到位。”
吴郁明已经习惯黄海系干部问题不过夜的工作作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