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吃相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牧尘客
刘侍郎也看着对方笼子里的大公鸡秃噜的脖子呆了半晌说:“高大人的鸡也很有特色啊!这脖子毛拔的挺新颖!”
“是啊是啊,哈哈,里面请!”
“请”
两人打着哈哈带着家仆提着鸡笼子走进南香园的一间房子,里面此时已经汇聚了五六个人,虽然都是身穿便服,但都是三省六部的官员,这些人闲暇的时候也经常聚在一起斗鸡斗狗喝茶投壶,因此彼此都很熟悉,进门寒暄之后,看着摆放在中央的几个鸡笼,刘侍郎才发现所有的公鸡脖子上都秃噜光了,但只有他这只秃噜的最厉害,光溜溜的只有脑袋、翅膀和屁股上还长着几根支棱八丫的羽毛,在笼子里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冻的。
“刘大人家里公鸡甚多,为何今天挑了一只没毛的”
“是啊是啊,您这纯粹是对我们的藐视啊!”
“莫非刘大人今天想请我等吃鸡”
一群人围着刘侍郎的鸡笼兴奋的谈论。
而刘侍郎却指着其他几个鸡笼的公鸡说:“诸位的公鸡为何脖子上都无毛”
“我家的鸡脖子毛是被小女拔下来做了鸡毛毽子!”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官员笑着说。
“我家的也是!”
“我家也是!”
几个官员都异口同声。
“鸡毛毽子是何物”刘侍郎莫名其妙的问。
“听闻是清河侯发明的一种戏耍之物,玩法与蹴鞠差不多,但却轻盈无比,用足反复不断的抛踢,可以健身,颇具乐趣!”一个官员笑着解释。
“这毽子最开始是在女子学院兴起,最近几日许多地方都有人开始制作玩耍,小女回家要做毽子,趁老夫不注意就把我养了三年的公鸡毛拔了……”
“原来如此!老夫终于明白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诉说中,刘侍郎也终于明白过来。
“刘大人快说你家的鸡为何会被拔的如此干净利落,这起码做了十多个毽子吧”一个官员打趣询问。
“唉,老夫一言难尽……”刘侍郎把家里的鸡最开始脖子秃毛到方才亲眼看到自家的鸡被勾引到学院当中惨被拔光毛的情形说了一遍。
“真是太惨了”一个官员摇头。
“惨不忍睹,但是清河侯的人拔的,刘大人还是认了吧!”另一个也叹息。
“老夫估计整个咸阳的公鸡都要遭殃了,今日回家老夫便把鸡笼放到卧室里亲自照看!”
而这件事也与这些官员猜测的差不多,一个小小的鸡毛毽子最近几天把整个咸阳搅得鸡犬不宁,随着鸡毛毽子这种新奇的玩具从女子学院流传出来,几乎家家户户的公鸡都遭了灾,儿女多的家庭公鸡毛不够用,只能去家禽市场去寻找。
而这个情形如同当初的卤菜一模一样,皇帝的后宫之中也因为几个小公主带回去的鸡毛毽子引起了一股踢毽子狂潮,上到嫔妃下到宫女,天天有人安排收集公鸡脖子上的漂亮软毛,大家不仅比哪个的毽子踢的好,更要比哪个的毽子更加漂亮。
于是无数的宫人一天到晚在咸阳收集漂亮的鸡毛,大车大车往皇宫里面拉,弄的后院到处都是飘扬的鸡毛,甚至有些人连皇宫喂养的禽鸟都不放过,花园内的一群山雉脖子上的毛半夜都被拔光了。
当然,陈旭府上的公鸡也没逃脱这个厄运,被一群家仆追的鸡飞狗跳最后按在地上拔了脖子毛,给杏儿虞姬和府上的一群小侍女做了鸡毛毽子。
看着裸着长长的脖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大公鸡,陈旭很高兴。
尼玛小时候被邻居家的大公鸡啄的仇终于是报了。
初冬时节,一个小小的毽子风靡整个咸阳城。
大秦都市报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毽子的详细制作说明和游戏规则。
随着报纸的不断扩散,再过月余,鸡毛毽子这种冬天健身的游戏便会天下皆知,估计天下大公鸡的脖子这个冬天都要少一条围脖,只是陈旭不知道的是,他的属下还对刘侍郎家的公鸡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举动……
报纸已经开始展露出它与众不同的力量,咸阳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像流行的标杆一样引领天下的风潮,随着四轮马车制作方法的传播开来,大城市的马车都已经开始大量更新换代,甚至听说洛阳已经有商人筹集一笔资金学咸阳开通了公交车……
虽然眼下还不是特别寒冷,但毕竟是冬天了,树木落叶花草凋谢,庄稼也早已收割完毕,农田之中有耕地耙田的农夫
第662章 大桥通车
从有传说的上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够用如此简单的方法如此快捷的方式建造一座如此雄伟的跨河大桥。
两座跨越二十丈的巨大拱体,上面是平直的桥面,桥面上还刻画着无数星象和八卦图案,桥面两侧还有数十头造型各异的龙首雕像,布满鳞片的龙身互相纠缠在一起,形成了造型奇特而又充满视觉冲击的栏杆。
坚硬的桥面,结实而造型优美的栏杆,所有走上桥面的人都忍不住去用脚踩,用手抚摸大桥的每一个部分,除开感慨和啧啧称奇之外,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表达此时心情的词汇和话语。
随着欢腾的狮舞,一群人走走停停几乎是用龟速一般慢慢走完整座大桥。
站在对面的桥头,迎着猎猎的河风和桥下波光粼粼闪烁的河水,陈旭指着渭河南岸说,“陛下请看!有了这座坚固的水泥大桥,咸阳城和章台宫就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再不用区分彼此,而且这大桥两端都有巨大而开阔的空地,臣建议将大桥两端扩展修建成为巨大的市场,以此作为东方道的起点,就像东方道上规划的物流市场一样,到时候一定会成为咸阳最热闹的市场,东西南北的货物将在此汇聚交易,将会极大的促进货物的流通,而以这个巨大的市场为基础,连带在四周开发大量高楼和民宅,将极大缓解城内的人口压力,并且臣打算开通咸阳城和河对岸直达章台宫和长安宫的公交车,也将极大的方便两岸民众的往来……”
“好好,爱卿的确高瞻远瞩,此事就交给科学院策划,朕一定会大力支持!”
“谢陛下!”陈旭笑着拱手。
“爱卿不必如此多礼,如若不是爱卿,朕何曾能够见识到如此宏伟的大桥,等新的东方道修通,朕邀请爱卿一起再次巡视东南,让天下子民和百姓看看,朕非是残暴无为之君,朕也要让那些对朕不满的六国王孙贵族看看,有了爱卿的辅佐,朕一定能够将我大秦治理成为繁华富庶的太平盛世……”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努力帮助陛下完成这个景愿!”
“好,爱卿陪朕再去桥下看看!”
“陛下请!”陈旭拱手带路,绕过引桥之后顺着一道宽阔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到桥下,而站在桥下,才能真正领略到这座水泥大桥的雄伟,两座巨大的桥墩矗立在河中央的河水之中,而两座桥拱如同彩虹一般连接横跨四十余丈的河面,两段桥拱和引桥下面还各自有两个小拱,整座大桥浑然一体看不到一块石头痕迹,而且引桥下方还有专门观赏的水泥平台。
陈旭和张苍的人就像后世的导游,挨着把大桥的构造仔细的给皇帝和随行的满朝文武大臣逐一介绍,甚至还一起走到河中心的沙洲之上详细观看了整座大桥的结构。
事无巨细看完整座大桥的外观和构造,秦始皇率领文武百官再次乘车上桥,感受这座石桥通行马车的独特魅力。
“好好,果然和水泥马路一样如履平地!”来来回回从桥上过了三遍之后,皇帝才依依不舍的率领满朝文武回到渭河北岸,所有人都再次下车。
“苏府令拟旨!”等给所有人都全部安静下来之后,秦始皇大袖一摆,中车府令苏越赶紧让随行的谒者拉开布帛铺上麻浆纸提起毛笔。
所有人都肃立看着皇帝。
如此雄伟的大桥落成通车,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抹杀的功绩,因此皇帝赏赐是必然之事,也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谕令,封科学院副院长张苍为下卿爵,赏城外粮田十顷房产三十亩,赏奴仆五十,赏良马二十匹,赏钱十万,官职四品……”
“谕令,所有参加此次修建渭河大桥的官员均加爵一级,赏钱两万……”
“谕令,所有参加此次修建渭河大桥的匠吏匠工加爵一级,赏钱一万……”
“谕令,所有参加此次修建渭河大桥的刑徒皆都减刑释放还家,赏钱一百……”
“谕令,所有参加此次修建渭河大桥的工奴皆都发还民籍,赏钱一百……”
随着秦始皇的谕令不断说出,苏越也是笔走龙蛇写下一封封圣旨书稿,只等回去之后重新誊抄在玉帛之上盖上玉玺就可以让中书省送往受封赏的人手上。
而随着秦始皇的命令说出来,一些只言片语流传到外面看热闹的民众耳中,顿时引起掀然大波,因为修桥而释放刑徒和发还工奴民籍,这是皇帝登基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不知道会给天下刑徒和奴隶之中带来何种欢喜和鼓舞。
所有参与修桥的人都封赏完之后,秦始皇最后把眼光落在陈旭身上,所有人也都转头看着陈旭。
不管修这座桥的人功劳多大,但都大不过陈旭。
没有陈旭研制的水泥和钢铁,以及提出的策划和创意,这座桥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也是修不出来的,因此陈旭当仁不让的当居首功。
陈旭内心苦笑,随着越来越多的封赏,陈旭感受到的不是舒心,而是郁闷。
从心底来说,陈旭根本就不喜欢赏地赏房子赏奴仆车马,赏的越多,对他来说越是感到麻烦,地可以有点儿,十
第663章 下药太猛
“爱卿改良的这四轮马车不光能够灵活转弯,而且行驶平稳又宽敞舒适,实乃出行的最佳选择,这份功劳不光朕会感谢爱卿,全天下的百姓都会感谢爱卿这个新奇的奇思妙想!”
上车之后,秦始皇坐在宽大的虎皮大椅上,两个宫女奉上香茶,君臣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其实这种方法也并不是臣的创意,而是记载于三卷天书之中,如果要这马车行驶的更加平稳舒适,还需要把车轮改成橡胶,然后加装减震弹簧,不过这两样臣都还没有研究成功……”
“爱卿可否给朕讲讲何为橡胶和减震弹簧”一听说是天书上的内容,秦始皇顿时兴趣盎然。
“橡胶是一种比硝制好的皮革更加绵软紧致的物品,是从一种黑色的油泥之中炼制出来的,当然,根据九州轶志记载,在东海数万里之外的东胜神州的热带雨林之中,还有一种橡胶树……”
既然皇帝爱听天书的故事,陈旭也自然不会放弃忽悠的机会,把石油和橡胶树以及弹簧等一些东西都似是而非的说了一些,马车一路颠簸着辘辘而行,等到达皇宫之后,陈旭和皇帝已经开始聊到红薯土豆和玉米辣椒上去了。
到达皇宫过之后,皇帝将所有宫人和护卫全都屏退数十丈远,紫宸殿外的花园里只剩下了君臣两人,而此时皇帝的表情也变的非常严肃认真起来。
陈旭也有些忐忑,拱手小心翼翼的问:“陛下,不知今日邀臣来皇宫有何吩咐”
“今日观赏过渭河大桥之后,朕有一事想询问爱卿!”秦始皇负手看着院子中间的那颗巨大的松树,犹豫了许久之后说。
“陛下请讲!”
“爱卿研发的这种化泥成石的水泥干透之后坚固无比,朕想问问,这水泥能否用在朕的陵寝之中”
陈旭愣了许久微微摇头:“陛下,这水泥乃是一种伪仙术,并非真的能够化泥为石,百年之后,这些坚如岩石的混凝土又会慢慢变成泥沙石子,复归初始……”
“原来如此,朕明白了!”秦始皇默然许久之后怅然若失的点头。
“陛下,世间万物,历经亿万年而不朽者,唯有岩石而已,所有金铁陶木皆都抵不过时间的侵蚀!”陈旭感觉心脏跳的有些不受控制。
秦始皇的陵寝,两千年之后依旧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对其神秘莫测的属性一直诱惑着无数的盗墓者和考古专家,但却没有任何人敢去将其打开一窥究竟。
虽然骊山陵寝与咸阳近在咫尺,但除开参与修建的刑徒工匠和章邯率领监视的大军之外,无人知道陵寝的构造和情形,那传说中的以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枭雁,青铜铸九州山川是不是真的存在,因为后世根本就没有确切的记录流传下来。
大秦崩塌,项羽杀入咸阳后屠秦王子婴,斩尽皇族四百余口、杀王侯公卿等贵族四千余户,劫掠咸阳诸宫的财货女人之后派遣大军挖掘秦始皇陵,但费时月余并未成功,只好放火焚烧了皇宫和陵寝地面的所有建筑之后率领大军东归。
当然项羽挖掘秦始皇陵的事在后世的正史中均未作记录,但根据项羽的性格,他派人挖秦始皇陵的事肯定是有的,而没有成功的原因也可以想象。
秦始皇的陵寝规模之庞大,参与修建的人数之多,修建时间之长都号称地球之最,七十万刑徒修建了差不多四十年,直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还没有成功,这种规模的建筑莫说一个月,估计没有炸药挖掘机等工具和重型设备,十万人挖十年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这还仅仅是破坏而不是保护性挖掘的前提下,如果是保护性挖掘,找不到墓道和墓门,全靠铁铲和锄头,估计得挖几百年。
秦国崩塌,就是和秦始皇喜欢这种超越国家承受极限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直道驰道长城陵寝,这四个长年累月的工程在不断的消耗着大秦的民力,也不断的消耗着天下民心。
七十万人加上监视的军卒,四十年的消耗,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的稳定,陈旭应该劝说皇帝把陵墓修简单点儿。
但鉴于秦始皇陵在文明传承中的地位来说,这样做可能会被后人戳脊梁骨。
“陛下,陵寝之事臣不敢置喙,但天道自然,就仿若水泥一般,即便是仙术点化,相对于千年万年的时间来说,也不过重归沙尘如过眼云烟一般,臣未闻有古之帝王复活者,不然为何世间再无三皇五帝耶,若是有,陛下又该如何自处封神之战虽然悱恻莫名,但求取长生本就虚无缥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圣人非是无情,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人死不能复生,所以臣请陛下还是勿要沉迷此道。”
陈旭此时心跳已经开始慢慢恢复平静,这种话他已经早就忽悠过秦始皇一遍了,此时再说一遍,内心也不再如开始一般紧张。
“爱卿就不能给朕留一点些微的念想吗”秦始皇再次沉默许久之后长叹一口气,脸色变的极其颓然。
“臣答应做陛下的铮臣魏征,自然是不会拐弯抹角,奢制陵寝,陛下已入歧途矣,本来此乃陛下家事,陛下不问,臣便不说,但陛下问起,臣若是还不说,那便是失诺!”陈旭不卑不亢的拱手,脸上神情平淡。
“陛下虽不喜儒家之言,但儒家之学问却是传播最为广泛,何耶只因传承耳!八百年大周奠定我华夏礼仪,仁义二字早已传承积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大秦独尊法术,但独尊法术却犹如瘸子行路不得顺利畅快,因此臣三番五次提请陛下松解律法修生养民,苛法非是正途,若是想让大秦传承万世而不朽,必要宽严相济,让百姓明德守法。臣以前说过,天下之人莫有不死者,臣不能,陛下亦不能。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陛下如此奢制陵寝,后人必然效仿之,甚至会更加奢华更加劳民伤财,陛下制万顷陵园数万陶俑为车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