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木三大少

    呼延灼的三千铁甲重骑兵是他这支部队的精锐主力,失去了麾下的铁甲连环马,呼延灼军的战力下降了不止五成,已经没有信心再与数万梁山泊贼军对阵。

    呼延灼和韩滔不敢再留在这马陵山下,他们收拢败退的军队后,丢下大营和辎重,乘着宋江的贼军还未返回,马不停蹄地撤回了泗水南岸的宿迁县城。

    回到宿迁县城中,呼延灼与韩滔、彭玘二将一起清点军马,此次带到泗水北岸的一万五千精锐官军,折损了六七千人马,几乎损失过半。算上彭玘留守的五千人,只剩下一万三千人马了,且是以步军为主,战力大不如前。

    虽然呼延灼军在两次交战中也杀伤了那梁山贼寇数千人马,但贼军的兵力来自于乱民,只需在几个县城走上一遭,又能裹挟数千人补充兵力。

    反观呼延灼军,最精锐的铁甲重骑兵被贼军消灭了,无法通过本地征兵来恢复实力,须得从东京汴梁城调集禁军精锐来补充战力,方才能再与梁山泊贼军一战。

    呼延灼无奈之下,不敢隐瞒战败的消息,只得一面分派兵马坚守宿迁县城,一面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救。

    在呼延灼兵败京东东路淮阳军的马陵山下时,江南方腊军的起义暴动也是如火如荼。

    南方的两浙路,方腊起义军占据睦州和歙州后,以杀贪官为口号,获得了广大饱受官吏盘剥的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地方好汉,纷纷带领发动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加入了方腊军的行列。

    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人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同为摩尼教的方腊。

    杭州北面的湖州、常州、秀州等州农民也闻风结集徒众,准备趁乱攻打州县,接应方腊军北上。一时间,整个两浙路都卷入战火之中,并波及了相邻的江南东路和福建路。

    两浙路首府杭州城四面都是战火,城中人心惶惶,大小官吏和守城官军也是心惊胆战,不知何时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杭州快失守,整个两浙路要落入方腊军的手中时,江州王禀和黄文炳率领的先锋军沿江而下,在江宁建康府的马家渡登陆了。

    王禀军在江宁建康府会和江南东路调拨的各州官军后,日夜兼程,向东南直插湖州和秀州,与据城坚守的秀州守将王子武里应外合,风卷残云般地消灭了那里的方腊乱军。

    扫清杭州城北面的障碍后,王禀和黄文炳统军进入杭州城,奉旨接管了杭州城的防守重任。

    黄文炳派兵在城中张贴朝廷大军南征的布告,终于稳定了杭州城中的民情和军心。

    王禀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地矗立在杭州城的城门楼上,抬眼望向南方。他知道,如今的两浙路已经大半失陷,杭州城就犹如是骤风巨浪中的一块




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征北战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五百六十五章南征北战?呼延灼依靠个人勇武和胯下的宝马侥幸逃生后,一路疾驰逃回到大营里,见到了同样损兵折将退回大营的先锋将韩滔。

    “百胜将”韩滔在引兵包抄宋江军后路时,却被梁山强盗头领项充和李兖二人领兵夹击,陷入混战之中。

    乱战中,韩滔中了“八臂哪吒”项充的飞刀,险些跌落马下。幸得身边将士救护,韩滔方才逃得一命。只是他率领的五千轻骑兵被项充和李兖军乘机掩杀,折损了不少人马。

    呼延灼叹息一声,将自己中了毒计,三千铁甲重骑兵陷入骆马湖边的泥沼里,片甲未得生还的噩耗也告知了韩滔。

    呼延灼的三千铁甲重骑兵是他这支部队的精锐主力,失去了麾下的铁甲连环马,呼延灼军的战力下降了不止五成,已经没有信心再与数万梁山泊贼军对阵。

    呼延灼和韩滔不敢再留在这马陵山下,他们收拢败退的军队后,丢下大营和辎重,乘着宋江的贼军还未返回,马不停蹄地撤回了泗水南岸的宿迁县城。

    回到宿迁县城中,呼延灼与韩滔、彭玘二将一起清点军马,此次带到泗水北岸的一万五千精锐官军,折损了六七千人马,几乎损失过半。算上彭玘留守的五千人,只剩下一万三千人马了,且是以步军为主,战力大不如前。

    虽然呼延灼军在两次交战中也杀伤了那梁山贼寇数千人马,但贼军的兵力来自于乱民,只需在几个县城走上一遭,又能裹挟数千人补充兵力。

    反观呼延灼军,最精锐的铁甲重骑兵被贼军消灭了,无法通过本地征兵来恢复实力,须得从东京汴梁城调集禁军精锐来补充战力,方才能再与梁山泊贼军一战。

    呼延灼无奈之下,不敢隐瞒战败的消息,只得一面分派兵马坚守宿迁县城,一面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救。

    在呼延灼兵败京东东路淮阳军的马陵山下时,江南方腊军的起义暴动也是如火如荼。

    南方的两浙路,方腊起义军占据睦州和歙州后,以杀贪官为口号,获得了广大饱受官吏盘剥的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

    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地方好汉,纷纷带领发动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加入了方腊军的行列。

    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人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同为摩尼教的方腊。

    杭州北面的湖州、常州、秀州等州农民也闻风结集徒众,准备趁乱攻打州县,接应方腊军北上。一时间,整个两浙路都卷入战火之中,并波及了相邻的江南东路和福建路。

    两浙路首府杭州城四面都是战火,城中人心惶惶,大小官吏和守城官军也是心惊胆战,不知何时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杭州快失守,整个两浙路要落入方腊军的手中时,江州王禀和黄文炳率领的先锋军沿江而下,在江宁建康府的马家渡登陆了。

    王禀军在江宁建康府会和江南东路调拨的各州官军后,日夜兼程,向东南直插湖州和秀州,与据城坚守的秀州守将王子武里应外合,风卷残云般地消灭了那里的方腊乱军。

    扫清杭州城北面的障碍后,王禀和黄文炳统军进入杭州城,奉旨接管了杭州城的防守重任。

    黄文炳派兵在城中张贴朝廷大军南征的布告,终于稳定了杭州城中的民情和军心。

    王禀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地矗立在杭州城的城门楼上,抬眼望向南方。他知道,如今的两浙路已经大半失陷,杭州城就犹如是骤风巨浪中的一块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名府猛将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五百六十六章大名府猛将?东京汴梁城中,太尉童贯为自己的门生程万里争得征剿梁山泊贼寇的指挥权后,就统帅大军杀向反贼声势更大的江南。

    对于胆敢抢占东南财赋重地的反贼方腊军,宋廷这下可是动真章了。童贯麾下,都是从西北调集而来的西军精锐。这些部队本是为了将来联盟金国后,从河东路进攻辽国而陆续从西北边境抽调到京师的,不想正遇到江南方腊造反,就转而用于了南下平乱。

    方腊那厮也是晦气,筹备多年的造反起义,却因为不知道朝廷国策变化而选错了发动时机。

    方腊漆园誓师时,猜想宋廷如果想来征剿他们,只怕须得用一年的时间来集结军队,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攻州占县,再北上封锁大江沿岸,依托大江天险抗拒官军南下,割据江南。

    正是因为缺乏情报,对官军的进军速度错误的估算,方腊在占领歙州后并没有乘胜直接北上抢占江宁建康府和润州丹徒等沿江要地,反而回军南下去攻占两浙路的婺、衢诸州。

    方腊的这个战略错误导致后来江宁、丹徒等要地都被早有准备的王禀军抢占把守,由此王禀的援军能够顺利东进救援杭州。

    在王禀军镇压湖州、秀州的反贼,进入杭州之后,方腊依然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只让部将方七佛率军攻打杭州的王禀军,自己的主力却依然留在了南方攻打处州、台州和温州。显然,方腊这厮虽然有蛊惑人心的本领,却没有争霸天下的枭雄之资,缺乏战略眼光。

    利用方腊贼军的失误,官军控制了大江,童贯的大军也顺利地渡江来到了江南。

    童贯问过江宁建康府知府,得知朱勔父子在杭州的江南造作局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方腊贼军以“杀贪官,捣毁江南造作局,反抗征收花石纲”的口号煽动人心,短短时日就聚众数十万,以此地方官府难以匹敌。

    童贯知悉江南的情况后,心中暗骂朱勔父子贪得无厌、行事不周,几误了朝廷大事。他一面写密信将掌握的实情上奏给东京汴梁的道君皇帝宋徽宗,一面即刻让部属董耘作“手诏”,又称“御笔”,借以安抚江南各路的民心。

    这临阵代替道君皇帝制作“手诏”的权力,可是当初太尉童贯在东京汴梁大军临行前皇上特许的权力,就是为了让童贯能够临机决断,尽快平定暴乱,安抚江南民心。

    太尉童贯让手下制作的手诏称:之前规定收买的花石竹木等一干物品,都是朝廷拨了款的,按照价格公平收购。而且皇上还多次下旨,严禁敲诈百姓,欺压良善,怎知下边这些贪官们居然把皇上的话当作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大发昧心财。皇上是坚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特命当朝太尉、江、淮、荆、浙路宣抚使童贯前来江南调查此事。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童太尉必定严惩不贷。

    紧接着,太尉童贯就宣布把花石纲等江南民众身上的苛捐杂税全部废除,把之前朝廷为了修艮岳而横征暴敛的责任全部推到了江南地区的那群大小官吏身上去,为朝廷和道君皇帝开脱责任。

    童太尉在江南地区这边频出安抚民众的政策,东京汴梁城的道君皇帝宋徽宗那边也很配合,得到童贯的上书后立即罢免了朱勔父子弟侄的官职。这君臣二人亲密无间地隔空一唱一和,就好似以前征收花石纲当真只是江南地区官吏瞒着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宋徽宗干的。

    也不知是童太尉的这番苦肉计奏了效,还是他的十五万大军压境产生的威慑力,两浙路北



第五百六十七章 千军万马来相见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五百六十七章千军万马来相见?西门庆大官人几番击败梁山泊强盗,早已威震山东、河北。身在北京大名府的李成与索超又如何能不知晓再加之西门庆如今与东平府知府程万里的亲密关系,以程万里军师和官军盟军的身份出现在这酒席上,让李成与索超二人也不得不好生佩服。

    西门庆见识广博,文武双全,谈吐不凡,再加之早已知晓李成和索超二人的性格,在席间说的话自然是挠到二人的痒处,让这两员猛将浑身舒坦,与西门庆大官人相见恨晚。

    身为大名府兵马都监的李成与东昌府兵马都监张清是旧识,此番在东平府相会,也是好一番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在西门庆的调度之下,新来的援军将领与东平府诸将欢声笑语不休,气氛十分融洽。

    知府程万里笑吟吟地看着西门庆与李成和索超交好,对这个未来的女婿愈加欣赏。

    如今的东平府平叛大营,有贤婿西门庆居中协调调度,来援各州军马都能和睦相处,共同进退。

    那驻扎在济州城的青州军将领,兵马都监黄信和驻扎在这东平府的东昌府兵马都监张清与贤婿西门庆以兄弟相称,本府新提拔的兵马都监王俊也对他言听计从。

    今日再看,只怕不需几日,大名府的李成、索超二位将军也要与我这贤婿结为兄弟了!

    听闻即将到达的沧州、凌州、齐州等军的统军将领也与贤婿西门庆关系匪浅。如此一来,这仓促组成的各州联军在贤婿西门庆的协调下,本府当可如臂使指。

    对于这种各州官军拼凑而成的联军,最怕的就是各军将领勇怯不一,临阵时各自为战,不服调度,无法很好地协同进退,以至于被敌军抓住漏洞各个击破。

    如今有西门庆在,各州联军竟然神奇地做到了协调一致,这可让知府程万里喜出望外,心中的一丝忧虑也抛之脑后。

    知府程万里知晓自己的本领,不知兵,没有临阵对敌的策略。所以,他就坐镇东平府,顶着联军统帅的头衔,而将官军联军的指挥权放心地交给了以军师名义出现在联军中的西门庆。

    此时西门庆已经从登州召回了“大刀”徐文和“活闪婆”王定六二人,让他们在东平府境内的梁山泊边协助官军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官军渡过梁山泊进攻梁山强盗巢穴。

    由于战船还在打造,各州官军尚未集齐,大名府援军也就暂时驻扎在东平府城外养精蓄锐。

    西门庆趁机每日里邀请李成和索超二将去东平府自己的酒楼赴宴,施展手段拉拢他二人。不出几日,李成、索超二人与西门庆厮混得熟了,彼此都以兄弟相称。

    数日后,东平府外的几条官道上烟尘滚滚,沧州、凌州、齐州、青州、莱州等州的各路官军都络绎不绝地来到东平府城外扎营。

    城南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成千上万的营帐,看上去蔚为壮观。东平府中的百姓们闻讯后,也纷纷涌出城门,去看这难得见到的一景。

    远远地看到杀气腾腾的大军营地,百姓们皆言,梁山泊的强盗们祸害我东平府多年,此番终于逃不过朝廷的征讨了。

    东平府的府衙里,知府兼讨贼联军统帅程万里会见了各州援军将领。

    河北沧州派来的将领是知府杜充的心腹将领“美髯公”朱仝。朱仝险些被梁山泊强盗陷害,还迫不得已地将家人都接去了河北沧州避祸,可谓是与晁盖、宋江、雷横等人



第五百六十八章 吴用的心机
    朝廷调遣兵马,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准备大举进攻梁山泊的消息自然瞒不住梁山上的强盗们。军师吴用收到细作的回报后,就将寨中诸位兄弟请入聚义堂,与寨主晁盖商议退敌之策。

    寨主“托塔天王”晁盖与军师“智多星”吴用居中而坐。“双枪将”董平,“扑天雕”李应、“插翅虎”雷横、“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云里金刚”宋万、“铁扇子”宋清和“玉幡竿”孟康位头领分左右两边而坐,都一齐看着军师吴用在桌案上铺开的地图。

    聚义堂里的十位梁山强盗头领,只有董平是河东上党郡人氏,孟康是河北真定州人氏,其他人皆是梁山泊旁边济州和郓州东平府之本地人,对梁山泊周边的地形极为熟悉。董平虽是河东人,但多年担任东平府的兵马都监,因此对东平府管内也不陌生。

    军师吴用手指着地图,将细作打探的情报对众头领一一道来,官军在何处驻军,又在何处打造战船,都在图上圈点了出来。

    “托塔天王”晁盖听吴用说完,冷哼一声说道:“区区万官军,就想攻打我梁山大寨,那狗官程万里真是痴心妄想!我这百里梁山泊,周围尽是深港水汊,芦苇草荡,非是熟悉地形的水军,如何近得我梁山大寨莫说是东拼西凑的万军马,纵是十万大军来了,也让他统统葬身鱼腹!”

    吴用笑道:“虽然晁盖哥哥说得是,但也须小心提防为上!孟康兄弟,如今李俊兄弟不在山寨中,你可有把握在湖上击败官军”

    “玉幡竿”孟康此时掌管水军,又精于造船,此事正该他发言。孟康听得军师吴用发问,急忙答道:“军师哥哥勿忧!我山寨水军历经阮家哥哥和李俊哥哥的数年训练,精于水战,对百里梁山泊可谓是了如指掌。这梁山泊周边的渔村里,只有一些打鱼的小船,官军就是全征集了,也不堪大用,绝非我梁山泊水军的对手。至于官军打造的战船,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晁盖听了孟康之言,不由得想起了阮氏三雄那三兄弟,长叹一声道:“可惜阮家兄弟都在江州被官军所害,让我山寨损失了几位水军大将!至今思之,依然心痛不已。”

    阮氏三雄本是吴用拉入伙的,算是与吴用最亲近的老兄弟,他们的死,让吴用在梁山上少了几个心腹兄弟。此刻晁盖的叹息何尝没有勾起吴用的痛苦回忆
1...103104105106107...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