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夜白

    “已经派去了,可是没用。”

    管家苦着脸道:“侮辱皇室宗族这样的大罪,可不是随便派人去说说就可以的。若是在旁人面前,小姐嘴上出错就罢了,偏偏是在那一票京城贵女面前。那周小姐是何人未来的皇后啊。”

    “更加为难的是,和小姐起了冲突的是松阳县主,一个县主罢了,也不看在咱们苏府眼里。可是松阳县主到底是正派皇室宗亲,这事闹到宗人府这么大,宗人府自然不敢不管。”

    苏清想了想,这种事说出去于女儿家的名声到底不好听,那松阳县主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把女儿家的口角闹到宗人府去

    他道:“就不会派人送松阳县主府上么她一个小姑娘不懂事,难道她家中父母也不懂事”

    管家忙道:“已经派过了,对方说松阳县主被家里罚了三个月不许出门。”

    “然后呢”

    “然后没了。”

    “没了”

    苏清差点气了个倒仰,原地踱了几步,“这么大的事他们家中不让松阳县主出来撤诉,只是禁足三个月有什么用那姐儿在宗人府怎么办”

    苏清心中烦躁,心道对方这是什么意思,要说罚三个月不出门也不是小事。

    可既然能这么惩罚自家闺女,怎么就不能想个法子把宗人府这件事压下来真是不分轻重。

    苏清瞪了管家一眼,“难不成还要我亲自往宗人府走一趟”

    那也未免太给宗人府面子了。

    管家瞧他那神情,弱弱道:“老爷,只怕您去了也不管用。那宗人府是专管皇家宗室事务的,虽然不是什么实权部门,可涉及皇家,就不是小事。老爷去了说不准还要受排揎,不如进宫求太后一个恩典,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这点小事还要进宫去求太后!”

    苏清满心里不乐意,闺阁女子吵个嘴的小事,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

    想到苏小姐自从上京之后没给他办成任何事,反而给他添了许多麻烦,苏清心里就觉得烦躁。

    那是他在自家亲族女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模样好年龄也好的女子,再挑不出第二个。

    偏偏脑子不够好使,总给他惹麻烦。

    苏清摆摆手,“罢了,你下去吧,我自己再想想。”

    反正苏小姐成不了皇后也成不了王妃了,苏清心里对她便没那么在意了,关个一两日就关着吧。

    ……

    一两日间苏清找了各种关系,意图将这件事大事化




第645章 一颗废棋
    宋家兄弟哪敢受他的礼,忙侧身避开,又深深躬了下去。

    苏幼仪嘴角微翘。

    苏清这无非是在告诉她,宋家兄弟二人不是他的人,只是感念他一点举荐的恩情所以帮苏小姐求情,叫她千万别误会。

    苏幼仪自然没有误会。

    他苏清以为宋家兄弟传出去的每封信都是铁桶一个,苏幼仪完全不知道信中的内情,却不知道其实每封信都是苏幼仪亲自过手的。

    包括苏清送给宋家兄弟的信,所以,这一年来,苏清对宋家兄弟的种种交代,她心里都清楚。

    正因为清楚,所以心肠越来越冷。

    苏清起身,揣度着苏幼仪的神情,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

    他缓缓坐回去,却听苏幼仪道:“这不是什么大事,到底是苏家的女儿,也算哀家的亲戚。只是有一件事哀家想问问苏老大人。”

    这自称和称呼都变了,苏清心里越发紧张起来。

    苏幼仪摆摆手,示意身边伺候的人退下,只留多福和春花在身边。

    宋家兄弟二人原本也要退下,苏幼仪道:“不必了,你们也可以听听。哀家要问的问题很简单,苏老大人,这天下到底是姓元还是姓苏”

    此言一出,宋家兄弟面色慌乱,苏清也一下子站了起来。

    “太后何出此言”

    苏幼仪压了压手,“坐下说,不必紧张。”

    苏清心中有十五只水桶似的,七上八下,“这天下自然姓元,太后虽然掌权,但并非自立为帝,这不一样。”

    “你明白就好。”

    苏幼仪道:“可是你明白,外头的人不一定明白。自从先帝驾崩新君登基,哀家掌权。你可知道为何先前让哀家垂帘听政,哀家不肯,只肯在这后宫给皇上出谋划策么”

    苏清还没开口,苏幼仪道:“哀家便是不想让天下人误会,让朝臣们误会,误会哀家有意染指元家的天下。哀家只是太后,不管手里有多少权力,那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替先帝为皇上管着的。”

    “是是,太后说的是。”

    苏清点头如捣蒜。

    苏幼仪叹了一口气,“原本外头就对哀家一个女眷临朝当政有不满,有质疑。如今姓苏的人就敢公然侮辱皇室宗族,你觉得那些人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是哀家授意,是哀家真的想让苏家的人凌驾元家的人头上!”

    原本觉得这是闺阁口角的小事,没想到苏幼仪会说得这么严重。

    苏清不得不站起来,心中想着苏小姐这件事怕是难了。

    他忙道:“这是老臣没有管教好姐儿,才让她如此胡作非为。自然不是太后授意,更不是老臣授意,而是她年纪轻轻不懂事罢了。”

    苏幼仪叹了一口气。

    苏清微微抬起眼,从眼角觑着她的神情。

    宋家兄弟两原先不敢插嘴,见状忙替苏清敲起了边鼓,“太后,苏老大人年纪也大了,这苏小姐到底不是他从小教养大的,有些不听话也是正常的。太后可千万别迁怒苏老大人,那他就太冤枉了。”

    “是啊太后,这件事未必有您想的那么严重,如今朝中大臣还有谁敢不服太后的管教更何况这苏小姐的话虽然过分,不过念在她是初犯,太后就宽宏一二吧。”

    苏幼仪这才抬起头。

    “她也在宗人府关了两日了,这事就由哀家出面作保,罢了。只是从此以后希望苏老大人能记住,姓苏的人但凡有一点做得不对,那都是哀家这个太后的责任。哀家现在愿意兜着,可不代表哀家愿意一辈子兜着,你明白了么”

    苏清觉得苏幼仪这话不仅是在说苏小



第646章 离开京城
    连苏清都已经下定决心了。

    管家心中叹了一口气。

    过年的时候新进府的四个姨娘,到现在依然没有什么动静,苏清膝下唯有这一个苏小姐。

    虽是远房侄女,有到底比没有强。

    如今连苏小姐都要离开了,管家心里总有种不祥的感觉,觉得苏府正在逐渐凋敝。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之后,他自己也有些吃惊。

    苏府也算太后的娘家,苏清是太后的伯父,这样显赫这样尊贵的身份,怎么可能说凋敝就会凋敝呢

    ……

    苏小姐这次从宗人府回来,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丫鬟婆子们怕刺激她,都不敢和她谈在宗人府的情况,只能不断安慰她,试图让她重新开心起来。

    可自从苏小姐回来,她一个笑脸都没露过。

    丫鬟婆子们越发小心,苏小姐也不爱说话了,每日和她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包袱收拾好没有,箱笼收拾好没有

    可见她真的很想离开苏府。

    不出两日,苏小姐的各样行礼和箱笼都收拾全了,苏清派了两辆马车送她回去,还让管家采买了不少京城的土仪特产让她带回去给家中父母亲族。

    苏小姐客气地谢了,临走的时候还去苏清面前磕了个头。

    坐上回乡的马车,苏小姐揭开车帘朝外一看,繁华的京城离她越来越远。

    和她刚来京城之时相反,那时候,高大的城楼离她越来越近,她也越来越欢喜。

    虽然看到的景物是反的,可心情是一样的。

    苏小姐微微翘起嘴角,这么多天以来第一次露出笑容。

    她是真的欢喜。

    从前以为京城富贵温柔乡是最好的所在,抱着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能做皇后,能做皇妃。

    从此在京城最高的位置上。

    可经历了这一年的事故之后,她的想法跟从前不同了。

    站得越高,越有可能跌下来,她倒是宁愿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小姐,在家里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

    虽然没有锦衣玉食,可父母也从来不会饿着她,她想要什么都能有。

    她已经十七了,这回回家,父母应该很快就会给她相看好人选,她很快就能出嫁了。

    以她的家底,加上去过一趟京城镀的金,怎么也能嫁个年轻的县官或是进士举人什么的,将来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官太太。

    就这样,她满足了。

    苏小姐放下马车的帘子,靠在马车壁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跟随她从家里出来现在又回去的两个丫鬟,原先是有些不舍的,在乡下做丫鬟,哪及在苏府做丫鬟来得体面

    在苏府,苏清随便让管家采买来的绫罗绸缎,给小姐做完衣裳之后,边角料都够她们自己做一身小袄或者杜兜了。

    苏府确实是富得流油。

    要离开她们一开始还有些不舍,可见苏小姐露出久违的笑容,她们的想法又变了。

    离开苏府,自家小姐高兴,那她们也跟着高兴。

    到底是贴身伺候小姐的人,小姐高兴她们才能少遭罪。

    想到这里,她们也没什么不舍了,反正在苏府这一年,她们得到的油水已经不少了。

    ……

    听说苏小姐离开京城,各方的反应都是满意的。

    李小姐来和周小姐说话的时候,两人评论这是苏小姐进京一年来做得最正确的事。

    “其实以她的容貌和才艺,原本就能嫁个体面的人,何况身家也不算低。只是非要来京城搅这滩



第647章 后生可畏
    元治在乾清宫打了个喷嚏,他还不知道坤宁宫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苏志明自从进了内阁之后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超乎他的想象。

    从前他也知道苏志明有才,可到底位置不够紧要,大才也发挥不出大能力。如今不一样了,内阁是朝中最要紧的机构,苏志明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大展宏图。

    一方面是才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

    苏志明太年轻了,二十出头的年纪进了内阁,和那群五六十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头站在一起,看起来格外突兀。

    他就像一股充满灵力的新鲜血液,注入被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内阁之中,将那些老骨头都冲得震动了起来。

    元治也是年轻人,他很喜欢这种震动,也很欣慰看到内阁这样的变化。

    这甚至让他有了新的想法,千百年来内阁都是以德高望重的老臣组成,莫不如从此以后改改制度,让年轻人和老人在一处议政,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

    他想得很兴奋。

    元治看到的结果,其实苏志明进入内阁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他太年轻了,即便才德兼备朝中有目共睹,可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臣,是不可能将这样一个后辈晚生看在眼里的。

    幸而内阁没有首辅,薛阁老虽说代掌首辅,却是个温吞性格,不会有人领着头去给苏志明威风。

    苏志明看准了这一点,在内阁大显神通,不过几次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这后生不仅敢做敢说,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笔老练丝毫不下于他们这些老头,真是后生可畏啊!

    加上他是太后的亲堂弟,阁臣们原本就不敢太放肆,一来二去,苏志明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内阁的主心骨。

    薛阁老对此是很满意的。

    苏幼仪让他当这个代掌阁老的用意,他心里清楚,也知道自己并没有这个才能,他不过是一块铺路石。

    给苏志明铺路罢了。

    不过没关系,太后为人厚道又有手段,既能保住他一家老小,又给了足够丰厚的赏赐,他心甘情愿做这个铺路石。

    这样想着,冷眼旁观苏志明,倒真是个少年英才。

    颇有几分当年首辅季玉深的架势。

    ……

    比之季玉深,雍亲王这个摄政王显得有点名不副实。

    虽然圣旨上给了一个“摄政王”的名号,可是具体的权力给的很泛,好像什么都让他做,又好像并没有给他什么权力。

    这个位置看起来有些尴尬。

    雍亲王自己却不觉得,他本来就是作为这样一个存在,才好既保全自身,又在朝中牵制权臣力量。

    进可攻,退可守。

    要是权势太大,难免朝中有人妒恨谗言,要是权势不够,又起不到威慑的作用。

    好在皇室宗族一众人都对雍亲王这个摄政王之位十分满意,即便朝中大臣话再多,也没有说的机会。

    皇室宗亲自然有另一层考虑。

1...179180181182183...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