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凉夜白

    刚刚站起来的一众官员又跪了下去,“下官不敢!”

    手握宝剑,苏志明的目光中多了一分坚毅,他对西北此行更加有信心了。

    ……

    坤宁宫中,庭院里满是宫人。

    有人正用粘竿粘树上的蝉鬼儿,有人忙着修建树木花枝,有人正端着水盆泼洒地面。

    一派热闹的忙碌。

    苏幼仪晨起走了几步,透过窗子看到众人如此忙碌,不禁好奇,“今儿是什么节日么”

    春景上前搀扶,笑道:“不是什么节日。”

    苏幼仪回头一看,“咦,春花呢今日怎么都没见到她”

    春景道:“春花也忙去了。太后忘了么今日淑芽姐姐回宫看太后,所以春花和大家才这么忙。”

    “这倒奇了。”

    苏幼仪笑道:“淑芽又不是外客,她回来你们何必这么蝎蝎螫螫的”

    “正因为淑芽姐姐不是外客,我们才要小心。”

    春景说得头头是道:“从前淑芽姐姐在太后身边照顾得何其尽心如今她是官太太了,再回来瞧见我们行事,自然要挑毛病。我们这才蝎蝎螫螫的,只求淑芽姐姐回来少挑剔些,别觉得我们没照顾好太后。”

    苏幼仪听得哭笑不得。

    那春花不在就很好解释了,她是接替淑芽位置的人,这会儿不知道该多忙呢。

    “好了,你也去忙吧,不必在这里,我自在看一会儿书便是。”

    春景摇摇头,“那可不成,万一太后要茶要水,没人在多不方便太后要是不想人在眼前晃悠,奴婢到门外去候着。”

    “罢了罢了。”

    苏幼仪索性道:“你该做什么做什么吧,门外那么热,殿中好歹还有冰山可以凉快些。”

    春景笑嘻嘻地行了个礼,“那奴婢到隔间去做太后的荷包去,太后有什么吩咐就唤奴婢。”

    ……

    没过多会儿,淑芽就在多福的带领下到了坤宁宫。

    进来看到庭院处处整齐,不禁点头赞叹,“这么热的天,我们府里到处都是蝉鬼儿在乱叫,难得你们把蝉鬼儿粘得那么干净,一点声音也没有。”

    多福笑道:“那可不是如今太后当朝理政,日理万机的,怎么能叫这些声响吵了太后休息”

    宫中的小宫女、小太监们见了淑芽,都侧立一旁行礼。

    一路走到正殿,转过一道珠帘,便看到苏幼仪歪在榻上看书,面前的殿中放着一座冰山,春花、春景都不在跟前。

    多福先轻咳了一声,“太后,淑芽姐姐来了。”

    &n




第545章 江肃病笃
    淑芽听到这里才放心了,朝春花道:“原来是这样,是我误会了,你可千万别生气。”

    “怎么会”

    春花微微抿嘴笑,“淑芽姐姐在宫里的时候待我们最好,所以我们听见姐姐要回来才最卖力,唯恐姐姐觉得我们没伺候好太后而挂心。”

    “你们伺候得很好,我看太后也很满意。”

    淑芽从座中站了起来,朝苏幼仪福了福,“只是奴婢好不容易回宫一趟,今日就让奴婢伺候太后吧,可好”

    苏幼仪无奈,“你如今是朝廷命官的夫人,让你在我身边伺候像什么样没的叫人说不成体统。”

    “奴婢本就是太后身边的人,能伺候太后是福气,旁人想要还要不到这福气呢!”

    淑芽坚持,苏幼仪也无奈何她。

    春花和春景便退了下去,只留淑芽伺候着,两人聊起了近来前朝后宫的琐事。

    苏幼仪道:“林太医如今在太医院当差越发得力了,再这么下去,过不了两年等他的资历熬上去,很快就能升副院判了。”

    淑芽谦虚道:“太后不必为了我特意提拔他,家里公公婆婆也是这样想的,只求他能尽心尽力伺候太后和皇上,不求他升官发财。”

    这一家子倒是有见识有分寸,不一味贪图富贵。

    苏幼仪点头。

    “我明白,我自有分寸。对了,他这几日都在做些什么”

    提到这个,淑芽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还不是在江府江肃江大人自从被革了爵位之后,听说又被宫里玳太妃一阵训斥,因此在府中积郁成疾。这几日实在不好,皇上便让夫君去江府看看。”

    江肃的病情苏幼仪之前也有所耳闻,“林太医可说了如何,要紧么”

    淑芽想了想,压低声音,“只怕不好。他说江大人如今躺在床上很少能起来走动的,时不时还要吐血。太后您想,人都说少年吐血寿数难长,江大人已近五十的年纪,如此还能有多少寿数……”

    苏幼仪听罢沉吟不语。

    没想到竟然严重到了这个地步。

    先前处置江肃,不过是为了让他适可而止,倘若江肃识趣不再与她为难,妨碍朝政,自然可以颐养天年。

    没想到这才过了多久,他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她叹了一口气,“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当初革去爵位的惩治,或许太重了些。”

    “这怎么能怪太后”

    淑芽惊异起来,连忙反驳她,“不是太后的错,这都是江家的人自作自受。那玳太妃要是不写信指责自己的父亲,江大人何以如此夫君说,江大人躺在床上时常恍惚着,都在念着玳太妃的名字呢!”

    她这样一说,苏幼仪心里果真好受了些。

    “玳太妃行事无脑,你也不是第一日认识她。罢了,若江肃实在支撑不过去,到时候我会恩准玳太妃出宫见他最后一面的,也算全了他们的父女之情。”

    ……

    “皇上。”

    小纪子从殿外进去的时候,元治正在用午膳。

    他道:“今日坤宁宫的淑芽回宫面见太后,按例先来乾清宫见过皇上。奴才想着皇上未必得空见她,就让她在外头磕了个头便是了。”

    素来外命妇进宫都要先拜见过皇上,不过先帝在时的规矩,一般都不亲自接见,只是知道便是。

    元治点点头,“很是。她是伺候母后的人,不必太守这些条条框框了。对了,你送几道菜去坤宁宫,想必母后一定会留她用午膳的,你送去就说是朕赏她的。”

    赐菜可是大体面,小纪子忙笑道:“是,奴才这就去。”

    &nbs



第546章 苏青天
    有了尚方宝剑,苏志明一路势如破竹。

    倒不是用这剑斩杀了多少贪官污吏,而是一路西行,但凡他所到之地,地方官员和百姓的态度和先前完全不同。

    似乎人人都唯恐自己成为尚方宝剑的剑下冤魂,那些地方官不必苏志明督促,就个个兢兢业业起来,唯恐手下的官吏有失连累自己,勤勉得不像话。

    这种风气太过明显,让苏志明心中大喜。

    百姓们的反应更加热烈。

    先前他一路行来,普通百姓竟少有知道他的身份的,顶多知道他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带着赈灾的银两。

    可自从尚方宝剑赐下之后,他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欢呼,“苏大人,苏大人总算来了!”

    苏志明还年轻,这种被百姓夹道欢迎的事他只经历过一次,还是在他刚刚中探花的时候。

    那时不过是京城百姓的恭贺,如今却是受灾百姓的拥戴。

    他一时受宠若惊,在听到百姓称呼他为“苏青天”的时候,还惶恐了许久。

    “青天这样的称号我如何当得君臣纲纪,君为天,臣为地,我身为人臣岂可僭越”

    他表示惶恐的时候,手下的侍从很快为他解释,“大人别怕,这是百姓拥戴您,皇上听到也不会计较的。前朝有位清廉的开封知府,就被称为过‘包青天’,那可是千古美谈。”

    “是啊,当朝也有。听说当年老苏大人在地方为县令的时候,也被人称过‘苏青天’。”

    提起苏清,苏志明愣了愣。

    原本是苏清的称号,如今百姓冠在他头上,不知怎么的,他觉得有些不自在。

    想到离京之前苏清的反对和阻止,他心里便觉得堵得慌。

    侍从不知他心里的想法,待要再说些恭维的话,苏志明摆了摆手,让他们退了出去。

    侍从老老实实地退了出去。

    ……

    “小苏大人在屋里么”

    两人才退出去,便见苟退大步走来。

    这苟退是户部的一个员外郎,也是苏志明这次西北赈灾带出来的官员之一,平时就替苏志明管银帐。

    此人在户部并没有什么建树,但胜在本是祖籍西北的人,故而此次出行组建队伍时便带上了他。

    见到他过来,两个侍从躬身道:“大人在里面,苟大人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不过是路过随便问问。”

    苟退笑呵呵地朝屋里看了两眼,隐约透过窗子,看到苏志明正坐在窗前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在那里张望,侍从不知他到底想进去还是不想进去,一脸茫然。

    好在没过多久他就走了,侍从也没放在心上,见苏志明并不愿意被人打扰,索性也没告诉他。

    ……

    两日后,新乡。

    苏志明一惯喜欢微服出访,在官衙部署了赈灾事宜之后,他便换了一身商贾打扮到了市集。

    随行的侍从只跟了两个,人越少越像,这是苏志明自己的要求。

    新乡街头,有地方富户给灾民施粥,苏志明看到不少衣衫褴褛的百姓上前要粥,这些看起来都是下面村子来的贫民。

    有人做足了准备带着碗,甚至还有带着瓦罐的,苏志明走到一旁看了看,那拿着瓦罐的小民同盛粥的人正在哀求,“……我是赵家沟的,家中妻儿体弱难行,我是一个人走了二十里地到镇上来的。求老爷行行好,给我一罐子粥,让我带回去给家里的妻儿垫饥。”

    那盛粥的人衣着光鲜,看起来像是这家富户的管家,他低头摆手,“不行不行,若人人都来要一罐子,就有人吃不上了。你说家里妻儿体弱,我怎知你妻儿到底在



第547章 阴郁剑客
    “原来是苏老爷。”

    苏志明笑着打开折扇,扇了扇热气,“真是有缘,我也姓苏。既然如此,这二十两银子就算是我资助的,为的是感念贵府老爷一片善心施粥。拿这二十两银子多买些米粮多熬些粥给灾民,便是好事。”

    随随便便一出手就是二十两银子,这哪是普通的商人

    管家心道,此人要么不是普通商人,要么就是家大业大,不论哪种他都得罪不起,忙道:“这位苏老爷,我们家老爷就在府里,请您进去和我们家老爷一谈吧”

    “不必了。”

    苏志明摆摆手,回头朝自己的侍从看了一眼,示意他们记下这家老爷的姓名。

    “我还有要事,没有工夫耽误,若他日有缘自然能见到。只是这位——”

    他指着那个抱罐子的小民,管家一看便会意了,要不是为了他,只怕苏志明也不会拿这么多银子资助,“我这就给他盛满罐子让他带回去!”

    说着拿过那个罐子,在粥桶的桶底舀了浓稠的米粥,那小民感恩不迭,忙给苏志明跪下,“多谢苏老爷,多谢苏老爷!”

    苏志明命人将他扶起,随即不再多说什么,带着侍从离开了粥棚。

    待他走了之后,那管家终究觉得此事奇异,忙进去回禀自家老爷,“……这是那位苏老爷留下的二十两银子,老爷瞧瞧。”

    苏老爷接过沉甸甸的二十两银子,见成色极其纯正,不禁诧异,“你说那人姓什么”

    “他只说他也姓苏,还说真巧呢,和老爷一个姓。”

    苏老爷追问,“他生得什么模样”

    “是个年轻公子,生得白白净净又清秀,手拿一把折扇。不像是做生意的人,倒像是个读书人。”

    “哎呀,糊涂!”

    苏老爷忙从座中站起来,似乎想要去门外追苏志明,管家连忙扶住他,“老爷,人已经走远了,现在追怕是追不上了。”

    苏老爷想了想也是,这才往回走,“你不知道吗此番来西北赈灾的钦差也姓苏,讳志明,正是个年轻俊秀的少年郎。”

    管家大吃一惊。

    “老爷,您的意思是,方才在门外与我说话的正是钦差大人”

    苏老爷叹了一口气,八究不离十。

    可惜刚才他没有在,钦差大人过门而不入,实在是他失礼了。若是能请进来坐坐喝杯茶,那苏府便蓬荜生辉了……

    苏志明带着侍从继续往前走,不禁赞叹,“此前只听说西北旱灾导致部分奸商恶意哄抬米价的,没想到还有像那位苏老爷一样善心的商户。”

    侍从道:“大人,方才您在说话的时候,属下和周围的百姓打听了一番。原来那位苏老爷虽是商人起家,却想让自家子侄读书从仕。商人地位低贱,他若多做些善事,将来于他的子侄仕途也有好处。”

    “原来是这样。”

    苏志明点点头,“既如此,等回了驿馆你就传我的命令,送一道匾额褒扬他的善举。好叫人知道善有善报,让这些有余力的富户多帮助贫苦百姓。”
1...151152153154155...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