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段干寅乃是如今段干氏一族的族长,之所以不在西河而在大梁城内,那是因为段干氏一向负责教导魏国王室的公子,比如已故的魏襄王魏嗣,现任魏王魏遫、太子魏圉(yu),虽然在朝中并不掌权,但相信就算是田文,也不得不给段干氏几分面子。
“哇……”
在来到段干氏的府门前后,荣蚠不禁出声感慨面前这座府邸的规模:“这座府邸,怕是不亚于田文的府邸了吧”
蒙仲淡淡一笑,解释道:“段干一族,自其先祖段干木起,便是魏国的富商巨贾,单论财富,并不亚于有薛邑在手的田文,只不过相传段干氏子弟素来低调,不像田文那般热衷于显摆罢了。”
“原来如此。”蒙遂、乐毅二人点了点头。
在府门前正了正衣冠,旋即便迈步走上府前的石阶,朝着守在府外的几名卫士拱手说道:“在下乃孟夫子弟子蒙仲,从宋国而来,欲请见段干氏,恳请通报。”
立于府门前的几名卫士上下打量了几眼蒙仲,见蒙仲几人虽然年轻,但一个个身佩利剑、气势不凡,绝非寻常平民,亦不敢擅做主张,当即代蒙仲前往府内通报。
“阿仲,你说段干氏会见我等么”
在等待的时候,蒙遂有些担忧地问道。
“应该会吧”
蒙仲其实也吃不准,但考虑到孟子乃当今世上儒门的领袖,就算西河之儒与正统儒门关系疏远,但也不至于不卖孟子的面子。
就在蒙仲一行人心情忐忑地在府门外等待时,就见有一名目测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急匆匆地走出府外,在左右张望了几眼后,立刻便看到了蒙仲等人。
“呵。”
只见其轻笑一声,迎上前拱手拜道:“不知几位哪位是孟夫子的弟子蒙仲”
蒙仲闻言走上前一步,拱手拜道:“在下正是蒙仲。”
“哈哈。”那名年轻人亦当即拱手回礼道:“在下段干崇。”
听闻此言,蒙仲颇为谨慎地问道:“不知贤兄与段干寅段干大夫是……”
那名年轻人亦不隐瞒,笑着说道:“段干寅便是家父。……家父得知孟夫子的弟子前来拜访,特地命愚兄前来迎接。”
“原来是段干氏的公子。”蒙仲连忙又补了一礼。
见此,段干崇摆摆手笑着说道:“同为儒门弟子,何必如此疏远我观贤弟年岁应该不及我,若不嫌弃,在下托大唤你一声贤弟,你我兄弟相称即可。”
“岂敢岂敢……”
蒙仲虽然有心庆幸于段干氏公子对待自己等人的热情,但也着实有些纳闷:眼前的段干崇,如何断定他确实是孟夫子的弟子,而并非招摇撞骗的骗子呢
出于心中的困惑,他忍不住问道:“崇兄,你何以断定在下确实是孟师的弟子,而并非欺诈之徒呢”
“哈哈哈。”段干崇闻言笑了笑,旋即看着面露不解之色的蒙仲说道:“前一阵子,家父便已收到了孟夫子的书信,当时孟师在信中言,日后或有一名自称蒙仲的少年来拜访我段干氏,请我段干氏多多照拂……这岂非就是贤弟么”说着,他见蒙仲脸上露出惊诧之色,不解问道:“怎么孟夫子不曾告诉你么”
蒙仲张了张嘴,心情复杂地说道:“并未听孟夫子提及过……”
不得不说,他此刻的心情着实复杂:他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他此番前来魏国一行,非但他老师庄子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就连他另外一位老师孟子亦早早为他铺好了路。
“先进府再说罢,家父还在堂屋内等候呢。”段干崇稍稍催促道。
“失礼失礼。”蒙仲连说了几声,旋即便在段干崇的带领下,与蒙遂、乐毅、荣蚠几人迈步走入了府邸。
不得不说,段干氏不愧是殷富之族,其在大梁的府邸又大又深,以至于当段干崇将他们领到内院的主屋的堂屋时,蒙仲等人足足在府内绕了许久。
足足过了好一会,段干崇这才领着蒙仲等人来到内院北屋的堂屋。
“家父正在屋内等待几位,贤弟请,几位请。”
“崇兄请。”
迈步走入堂屋,蒙仲便看到一名目测年近半百岁的老者正端着茶碗坐在堂内,待瞧见蒙仲等人走近堂屋时,这位老者竟亦起身相迎,口中笑着说道:“足下想必就是孟夫子弟子蒙仲吧”
在旁,段干崇介绍道:“贤弟,这位便是家父。”
“段干大夫。”
蒙仲几人连忙恭敬地行礼。
可能是猜到了蒙仲心中的想法,段干寅笑着说道:“老夫起身相迎,只是出自对孟夫子的尊敬,贤侄不必在意。……请坐。”
“多谢。”
在谢过之后,蒙仲几人纷纷入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习惯了盘坐,因此蒙仲在入席就坐后,下意识便地盘坐在席中,直到他发现段干氏、段干崇父子皆正襟危坐,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正准备改换坐姿,然而此时却见段干寅笑着说道:“贤侄不必拘束,老夫亦知晓贤弟自幼便拜入庄夫子门下,后来才成为孟子弟子……”
在旁,段干崇亦笑着说道:“贤弟无心间的坐姿,倒是让愚兄更加断定贤弟正是孟夫子所言的弟子。”
『孟师连这事都在信中说了』
蒙仲心中有些意外。
此后在与段干夫子的闲聊中,蒙仲逐渐发现,虽说西河儒门与正统儒家以往关系不好,但段干父子对于孟子还是非常尊重的,尤其是孟子不肯成为齐宣王招揽天下贤才的金字招牌,毅然回到邹国教授弟子,传播儒家思想,似这般视功名利禄于无物,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的举措,让段干氏夫子极力称赞。
顺便提及一句,段干寅是段干木的孙子,段干木则是子夏的弟子,子夏与曾子是同门师兄弟,而孟子是曾子的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因此段干寅与与孟子在儒家的辈分其实是同辈,因此段干寅才会称蒙仲为贤侄,而段干崇也因此才会与蒙仲兄弟相称。
得知此事后,蒙仲心中也是松了口气:幸亏段干寅与孟子同辈分,否则要是矮一辈、甚至矮两倍,那气氛可就糟糕了。
毕竟儒家是非常注重门第与辈分的,倘若段干寅果真比蒙仲矮一辈,他就得喊蒙仲一声师叔——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尴尬气氛。
在闲聊了几句后,段干寅捋着髯须问道:“贤侄此番前来拜访,是因为田文的关系吧据孟夫子在信中所言,贤侄似乎与田文有什么恩怨”
听闻此言,蒙仲亦不隐瞒,将他与薛公田文曾经在赵国的恩怨告诉了段干寅、段干崇父子,段干寅听罢一言不发,而段干崇则是冷笑连连,忍不住说道:“父亲,我早就说过,这田文嚣张跋扈惯了,徒有虚名!”
“好了。”
段干寅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话,旋即转头对蒙仲说道:“贤侄,我段干一氏,素来不与外人积怨,但也不至于会叫外人欺负到头上,贤侄虽然并非我西河儒门子弟,但终归是我儒家弟子,且又是蒙夫子的高足,倘若田文当真敢为难你,我段干氏必定会给予庇护。”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片刻,又说道:“不过,田文如今在我魏国势力颇大,单凭我段干一族,恐难让田文忌惮……待过几日,我为贤弟引荐田黯与公羊师叔……”
他口中的田黯,乃是田子方的后人,而田子方则是孔子弟子端木赐(子贡)的弟子。
曾几何时,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皆在魏国先后担任魏文侯的老师,被誉为河东三贤,极有名望。
而他口中的公羊师叔,指的就是子夏弟子公羊高的儿子公羊平。
虽然田黯也好,公羊平也好,在魏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权,充其量就是魏王客卿的档次,但着实很有名望,相信就算是薛公田文,也不敢过分得罪这几位西河儒家的大贤。
&nbs
第224章:年末【二合一】
在请见过魏王魏遫后,段干寅、田黯、公羊平三人回到段干氏的府邸。
当晚,田黯在段干氏府上的宴席中对蒙仲说道:“大王还在犹豫是否要出兵相助韩国。”
蒙仲听罢感觉很是不可思议,不解问道:“我听说此番秦国出兵攻打韩国,使韩国损失巨大,何以魏王竟然还在迟疑是否援助韩国”
据蒙仲前几日从宋雷口中得知「秦将白起攻克韩国的新城」,看似仿佛韩国只是丢掉了一座城池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事实上,新城对于韩国极其重要。
这座新城,顾名思义,是韩国这些年新建造的城池,它坐落于伊水的西侧,是为保护伊阙而建造的一座军事要塞,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池的建造,就是为了抵御秦**队的入侵。
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座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而成的新城,居然如此轻易就被秦国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无名将领白起给攻克了,以至于新城如今反而成为了秦国进攻韩国的桥头堡,若不能夺回新城,伊阙难保不会有失,而一旦伊阙失守,韩国的半壁疆土或将被秦国一口吞没。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魏王遫居然还在犹豫是否要派兵援助韩国说好的魏韩两国联合对抗秦国呢
见蒙仲满脸不解之色,田黯说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是去年秦国的将领「司马错」攻打魏国的「氾(fan,襄城)城」,当魏国向韩国求援时,韩国并未出兵救援,以至于魏国来不及救援氾城,导致后者被司马错攻陷。
正因为如此,当此番韩国向魏国求援时,魏王遫颇有些迟疑,不知是否应当为了韩国而使他魏国受到损失。
毕竟打仗势必要死人,势必要消耗许多的粮草的与抚恤。
“唇亡齿寒,难道魏王不明白这个道理么”蒙仲皱着眉头说道。
田黯闻言笑着安抚道:“阿仲,这话在我等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可莫要乱讲啊。”说着,他捋了捋胡须又笑道:“你也不必担忧,虽然大王仍在犹豫,但我魏国却不乏有目光长远之辈,朝中上下,大多数臣子都主张救援韩国,包括田文。……今日我与段干兄以及公羊师叔去见大王,在返回的途中,碰到了犀武入宫,哦,你可能不知犀武,此人即犀首公孙衍的弟弟公孙喜,如今乃是我魏国的上将。……大王召见犀武,想必是为了询问救援韩国之事,是故你也不必着急。”
听闻此言,蒙仲这才放下心来,微微点了点头。
旋即,他询问田黯等人说道:“师叔,我曾经在宋国时,曾听说魏韩两国素来是同进同退,可如今据我所见,似乎两国的关系并不紧密……”
“你说得没错。”段干寅在旁点了点头,旋即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蒙仲所说的魏韩两国同进同退,指的是两国的两位老君主在位的时候,即魏襄王魏嗣与韩襄王韩仓。
魏襄王魏嗣,与其父魏惠王魏罃,姑且不评价是否是一位名君,但在面对秦国这方面,这父子二人都颇有骨气,因此哪怕当年张仪仗着秦国的威势屡屡逼迫魏国,魏惠王为此不得不罢黜了爱相惠施而任命张仪为魏相,但不可否认,魏惠王始终不肯真心屈服于秦国,一旦看到有战胜秦国的希望,便立刻驱逐了张仪,任命公孙衍为魏相。
而其子魏襄王魏嗣亦是如此。
以及韩国的韩威侯韩康与韩襄王韩仓,这魏韩两代共四位君王,纵使面对强势的秦国,却始终不愿臣服。
然而在几年前齐国名将田章率齐、魏、韩三国的军队讨伐秦国时,魏襄王与韩襄王双双过世,后来继位的魏王魏遫与韩王韩咎,此前缺少沟通,原因就在于此前原本继承韩国的,乃是太子韩婴,而并非韩咎。
韩襄王韩仓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婴,即太子婴,次子名虮虱,幼子韩咎。【ps:韩非,即公子虮虱的儿子。】
但在几年前,太子婴不幸亡故,考虑到公子虮虱乃是庶出,即妃子所生,兼这位公子当时又在楚国作为质子,韩国国相公仲侈(韩侈)便拥立韩咎为王,即如今的韩王。
在双方父辈的安排下,魏王魏遫与韩太子韩婴素有来往,颇有交情,但对于韩咎,魏遫却并无太多了解,且他对韩太子韩婴暴毙一事颇有怀疑,怀疑是韩咎暗中谋害其兄,至此魏韩两国的关系逐渐冷淡下来。
以至于曾经魏韩两国的军队时常一起在秦国边境行动,以此向秦国表明魏韩两国坚决抗击秦国的决心,但在魏王遫、韩王咎继位后,魏韩两**队就几乎没有再一起行动,可能是这件事秦国看到了破绽,于是秦国悍然掀起战争。
『原来期间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蒙仲恍然大悟。
最终,就跟田黯、段干寅预测的那般,魏王魏遫最终还是决定派兵援助韩国,毕竟他也并非不知唇亡齿寒这个道理的昏君,更别说魏国朝中上下的大臣大多数都支持救援韩国,因此救援韩国、讨伐秦国,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
几日后,魏王遫任命犀武,也就是公孙喜作为救援韩国、讨伐秦国的上将,命后者立刻做好准备,待年后开春,立即率军前往韩国。
而在此期间,段干寅与田黯二人亦带着蒙仲去请见了魏王魏遫。
对于蒙仲,魏王遫还是有几分惊奇的,毕竟此前段干寅与田黯二人便向他提及过,这蒙仲当初在赵国时曾出任过赵主父的近卫司马,后协助赵公子章攻伐王室,虽然事败,但能担当赵主父的近卫司马,魏王遫也觉得这蒙仲肯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
唯一的问题,就是此子得罪过国相田文。
是的,薛公田文乃是当世的风云人物,尤其是田文促成「齐魏韩三国讨伐秦国」,并派田章一举攻破秦国的函谷关后,中原诸国对他的关注不亚于对待当年的张仪。
在这种情况下,薛公田文出使赵国竟遭受屈辱,随行五百名剑士竟被赵主父身边的一名司马率兵所杀,这件事亦早已传到了魏国这边,传到了魏王遫的耳中。
而这,也是田文深恨蒙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实在有太多的人得知这件事了。
平心而论,对于蒙仲,魏王遫并没有什么恶感,哪怕蒙仲当年在赵国时,曾帮助“叛臣”公子赵章攻击王室,毕竟赵国所谓的沙丘宫变,明眼人其实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与其说是公子赵章起兵叛乱,倒不如说是赵主父默许他那么做。
因此严格来说,蒙仲也并非叛逆,他最多只是听从赵主父的命令而已。
对于赵国的赵主父赵雍,魏王遫还是很尊敬的,因为他知道,他的祖父魏惠王魏罃,因为赵主父的父亲赵肃侯赵语的关系,后半生一直都在针对赵国,包括魏王遫的父亲魏襄王魏嗣,亦因为忌惮赵国而针对赵国。
但赵国仍旧抵住了压力,取代魏国成为三晋中最强盛的国家,虽然后来宠爱吴娃、废立太子赵章,以及最后的沙丘宫变这些事让魏王遫意识到即便是赵主父这般的雄主亦有犯糊涂的时候,但这并不妨碍魏王遫对赵主父的尊敬。
而这个名叫蒙仲的少年,竟然能被赵主父看中,成为赵主父身边的近卫司马,这让魏王遫对蒙仲亦产生了几许好奇与期待。
问题是如何安排这名少年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