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蒙遂的祖父,即是族内的宗祝蒙荐,是以往最照顾蒙仲一家,且将蒙仲视为自己亲孙子一般的长老。

    当初正是蒙荐,带着蒙仲前往庄子居,让蒙仲有机会成为了庄子的弟子,不可否认是族内对蒙仲帮助最大的一位长老。

    相比较蒙仲到时鸡飞狗跳一般的蒙虎家,蒙遂的家中则颇显平静,祖孙二人心平气和地商量着有关于婚娶的事,这可能是因为长老蒙荐性格不似蒙羑那般暴躁,也可能是因为蒙遂并未当面顶撞其祖父。

    当然,并未出言顶撞,这并不意味着蒙遂就会接受长辈强加在他身上的婚事,毕竟蒙仲、蒙虎、蒙遂三人,都是个人主观非常强的人,区别仅在于蒙虎会当面说出来,而蒙遂只是将其放在心底,另外找寻机会,设法将他不满意的婚事破坏,直白地说,属于那种较为“阴”的性格。

    “阿仲啊,今年有何打算”

    见蒙仲、蒙虎前来,长老蒙荐便打消了继续与孙子蒙遂商量婚事的念头,转而询问蒙仲对于今年的打算,毕竟他对蒙仲同样看重。

    听闻此言,蒙仲恭敬地回答道:“今年……暂时还未想好。应该会留在夫子那边继续学业吧。”

    “不再游历一番么”

    蒙荐好奇地问道。

    因为据他所见,蒙仲、蒙虎、蒙遂三人去了一趟赵国后,简直与之前判若两人,举手投足间都有了些大将之风,不愧是在赵国经历过大场面,指挥过诸多军队,相比较留在族内的蒙横、蒙珉等族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是故,蒙荐其实更支持蒙仲、蒙虎、蒙遂几人再到其他国家闯荡一番,能否在那里立足并不重要,哪怕像此前那次从赵国狼狈逃回宋国亦不要紧,关键在于这几个后辈的眼界因此开阔了许多,这远不是窝在蒙邑这个小地方能带来的。

    “暂时应该没什么机会……”

    蒙仲如实地向长老蒙荐解释。

    在他心底,他其实有意到魏国去转一转,一来能增涨见识,二来也是尝试看看能否让魏国与宋国结盟。

    不得不说,魏国素来是风云际会之地,许许多多足以影响整个中原格局的大事,都有魏国的参与,或者说,有魏国被牵扯其中。

    但同时,魏国也是中原各国中,国内勾心斗角之事最激烈的国家。

    倘若蒙仲早生十年,他就有机会前往魏国,见识一番张仪、田需、公孙衍三人为争夺魏相而展开的勾心斗角。

    张仪,无需赘述,曾时当代“仅一人就足以让诸国恐惧”的大丈夫,不过自从他被看不起说客的秦武王嬴荡逐出秦国后,张仪便从此褪去了身上的光环,黯然回到了故国,即魏国。

    而此时在魏国,还有他的仇敌“犀首”公孙衍。

    张仪与公孙衍的恩恩怨怨,不得不说是当代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奇事。

    最初公孙衍是秦相,主张「连横亲秦」,而那时他的对手,是赵国赵肃侯时期的苏秦,魏国魏惠王时期的惠施,后二者,皆主张「合纵抗秦」。

    值得一提的是,苏秦最初营造的「六国抗秦」之势,就是被公孙衍所破坏——公孙衍说服了齐国,趁机攻打赵国,使得赵肃侯因此责问苏秦,迫使苏秦逃到燕国。

    随后,苏秦的师弟张仪横空出世,抓住公孙衍的把柄,取代后者成为秦相,随后不久又来到魏国,逼走魏相惠施,欲迫使魏国臣服于秦国。

    而此时,公孙衍为了报复张仪、报复秦国,则先张仪一步来到了魏国,接替惠施扛起了「合纵抗秦」的旗帜,坚决抵抗以张仪为首的亲秦势力。

    最终,张仪被公孙衍逐出魏国,公孙衍扳回一局。

    至于田需,则是魏国的权臣。

    他与惠施私交很亲密,因此当张仪在魏国的那段时间,田需亦帮助公孙衍对抗张仪。

    但在张仪被驱出魏国后,田需与公孙衍便成为了政敌,前者抓住公孙衍组织「五国伐秦」败北一事,在魏襄王魏嗣面前中伤公孙衍,导致公孙衍失去君主的信任,只能投奔韩国,随后不久出任韩相。

    &nb




第213章:乐邑一行【二合一】
    『ps:感谢“jmysu”书友一万起点币打赏,感谢“烈火青铜”书友两万起点币打赏』

    ————以下正文————

    鉴于母亲葛氏的催促,再考虑到乐氏一族那边的看法,蒙仲也没敢耽搁此事,于是便在两日后,也就是正月初四,便前往乐氏一族的乡邑。

    此番同行有不少人,首先是长老蒙荐,毕竟当初这门婚事是这位长老撮合的,再者这种事亦理当由家族的长老出面。

    另外还有蒙仲的母亲葛氏与妹妹蒙嬿,前者主要是为了代儿子向乐氏一族表达歉意,毕竟她儿子因为赵国一行,白白将人家乐氏一族的女儿耽误了近三年,纵使葛氏早已将那名叫做乐嬿的女子视为了自己的儿媳,但发生这种事她心底终归过意不去。

    至于蒙嬿嘛,她纯粹只是不愿自己一个人呆在家中而已。

    除了以上三人,此番同行的,还有蒙虎、蒙遂、乐毅、荣蚠以及后者麾下的数名宋国士卒。

    撇开蒙虎、蒙遂这两个纯粹凑热闹的,乐毅才是蒙仲想带往乐氏一族去的,毕竟乐毅也是子姓乐氏一族的后人,与宋国的乐氏一族同出一支,此番来到宋国,顺便看看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对于乐毅来说,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至于荣蚠与其麾下数名宋国士卒,他们主要就是受太子戴武之命保护蒙仲等人,因此也可以说,荣蚠等人即是蒙仲的近卫,哪怕蒙仲如今又恢复了白身。

    说起乐氏一族的乡邑「乐邑」,它位于蒙邑的东北方向,东临「虞城」,北临一个叫做「孟诸」的湖泽,地理环境颇为优越,因此乐氏一族平日里除了耕种、狩猎以外,亦会到孟诸湖内操船捕鱼,也是周边诸多家族中较为富裕的家族。

    蒙邑距离乐邑并不远,平时骑马坐车只需要两个时辰多点,跟蒙邑与庄子居的距离差不多,考虑到这会儿路上的积雪尚未消融,因此蒙仲一行四辆战车,总共还是走了三个多时辰,这才抵达乐邑。

    跟蒙邑一样,乐邑亦有专门放哨巡逻的年轻人,一般是以十几岁的小孩子居多,倘若发现有野兽啃食田里的庄稼,亦或是有贼人前来袭掠,这些小孩子便告知乡邑,介时乡邑再出动成年的男子。

    正因为如此,蒙仲等人还没靠近乡邑,就被那些在乡邑外玩耍的乐氏一族的孩童给发现了,随后这些孩童连忙告知了乡邑内的大人,以至于当蒙仲等人的战车才刚刚停在乡邑西侧的门口,就有约十几名乐氏一族的年轻男子个个手持利剑、长戈,迎了上来。

    在这些人当中,便有蒙仲等人关系极好的乐进、乐续兄弟二人。

    “乐进、乐续,是我们啊。”

    还没等蒙仲说话,蒙虎早早地就看到了乐进、乐续兄弟二人,扯着大嗓子喊了起来。

    “阿虎”

    乐进、乐续兄弟二人愣了愣,再定睛一瞧,对面那四辆战车上站着的,不就是他们熟悉的蒙仲一行人么。

    当即,乐进挥挥手遣散他身后的族兄弟:“散了吧,散了吧,是蒙邑的蒙仲、蒙虎、蒙遂他们,都不是外人,我与阿续招待他们就行了。”

    说着,他将手中的兵力丢给族兄弟,带着乐续当即迎了上来。

    结果正好看到蒙氏一族的长老蒙荐,以及蒙仲的母亲葛氏与妹妹蒙嬿,分别从两辆战车上走下来。

    见此,乐进原来脸上的嬉笑,顿时严肃起来,毕竟蒙仲、蒙虎、蒙遂他们,彼此都是共甘同苦过的兄弟、同伴,他与乐续接待足以,但接待蒙荐与蒙仲的母亲葛氏,以他们在族内的身份就不够资格了。

    因此他立刻让族兄弟回乡邑通知族长「乐郭」,请后者亲自前来。

    旋即,他们立刻来到蒙荐与葛氏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候:“宗祝大人,婶婶。”

    蒙荐与葛氏对乐进、乐续二人皆不陌生,微笑着点点头作为回应。

    片刻后,在乐进、乐续二人领着蒙仲一行人到乡邑内时,乐氏一族的族长乐郭便匆匆迎了出来,待瞧见蒙荐后,开怀大笑地说道:“原来是蒙氏的宗祝大人到访,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乐族长此话岂不是叫蒙荐愧煞”

    蒙荐拄着拐杖笑骂道,看得出来,他与乐氏一族的族长乐郭关系很不错。

    寒暄几句后,乐郭笑着问道:“我原本还打算过几日前往蒙邑,找蒙箪兄与贤兄一道饮酒,不曾想贤兄今日来我族邑……是有什么事么”

    见此,蒙荐便招招手将蒙仲唤到身边,旋即对乐郭说道:“此子便是我蒙氏族内的翘楚,蒙仲……三年前,原本由我做媒,定下族长幼女与其的婚事,但恰巧其义兄惠盎叫他到赵国历练,本该去年就返回宋国,没想到去年齐国进犯我宋国,此子便在我宋国太子戴武身边出任军将,抵抗齐军,以至于去年的十二月中旬才得以返回蒙邑……因此耽误了族长幼女三年之久,无论是我,亦或是此子,亦倍感过意不去。”

    “哦……”

    听闻此言,乐郭便上下打量着蒙仲。

    其实有关于蒙仲的事,这位乐氏一族的族长亦多有了解,毕竟蒙仲的小伙伴乐进、乐续二人,便是他的侄子,通过乐进、乐续二人,乐郭亦知晓了许多事,比如说蒙仲的人脉,再比如说蒙仲出任赵主父近卫司马的经历等等,唯独蒙仲协助太子戴武抵抗齐军一事,他倒还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小女这门婚事……”乐郭眯着眼睛试探道。

    听闻此言,蒙荐笑着说道:“今日,此子的母亲葛氏亲自前来拜会族长,难道族长还不知么”

    一听这话,乐郭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不得不说,对于蒙仲,乐郭的态度亦有些复杂,本来嘛,蒙仲作为庄子的大弟子,且蒙仲本人亦颇具才华,将女儿许配给此子,这当然是一桩好事,但蒙仲一声不响前往赵国,且一别就是近三年,这事确实让乐郭有些恼怒,毕竟他最年幼的乐嬿当时就已经十六岁了,一晃眼过了三年,都到了十九岁了。

    在当代,但凡是正经人家的女儿,哪有十九岁都没有婚配的这岂不是平白无故让人说闲话么

    更可恶的是,这个叫做蒙仲的小子在这三年里都未提这件事,害得乐郭亦有些患得患失,不知道是否该继续这门婚事。

    好在眼前这小子还有点良心,不曾在这会儿提出悔婚,否则,乐郭真不知该如何向女儿交代。

    “乐族长。”

    此时,葛氏亦走了过来,一脸歉意地行礼道:“此事实在是过意不去,妾身今日携幼子特来向族长请罪。”

    “亲家母这是说的哪里话。”

    见这件事终归没有出现什么变故,乐郭的心情亦是极好。

    也难怪,毕竟蒙仲确实优秀,这等女婿,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闲聊几句后,乐郭便将蒙荐与葛氏等人请到了家族内的祖屋。

    期间,乐进、乐续二人也明白了此番蒙仲等人前来的目的,一脸嬉笑地与蒙仲开个玩笑:“我与阿续本来打算着年后跑到蒙邑去,叫你小子给我堂姐一个交代,好在你小子还算识相……”说着,乐进揽住蒙仲的脖子,挤眉弄眼的笑着说道:“那么过些几日,咱们就是真的兄弟了。”

    在旁,蒙遂见此忍不住插嘴道:“那还不叫声堂姐夫来听听”

    “呃……”

    听闻此言,乐进、乐续二人愣了下,不由地面面相觑。

    他们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乐嬿是他们的堂姐,倘若蒙仲这小子与他们堂姐成婚后,那不就是他们的堂姐夫了凭空高出半截

    要知道算算岁数,蒙仲可还要比他们小几个月呢!

    想到这里,乐进当即讪讪说道:“各论各的,各论各的……”

    “哈哈哈——”

    蒙虎、蒙遂、乐毅,包括在旁的荣蚠等人,皆忍不住哄笑起来。

    “好了。”不动声色地打掉了乐进揽着自己脖子的手,蒙仲正色说道:“今日我来乐邑,主要为两件事,第一桩……唔,就是这事;至于另外一桩,你也看到阿毅了,你应该懂得的。”

    听闻此言,乐进转头看了一眼乐毅,笑着说道:“阿毅,你亦是子姓乐氏,这里亦与你的故乡无异,回头我带你四处走走看看,顺便请示一下宗主,翻找一下族谱,希望上面能找到你先祖的名讳,把你填到族谱内。”

    “好。”乐毅笑着点了点头。

    平心而论,宋国的乐氏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强大的家族,即便家族的族谱内添上乐毅的名字,这对乐毅其实也没有什么帮助,但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他们对于「认祖归宗」的想法很强烈,纵使是乐毅亦不能免俗。

    然而听了乐进的话,蒙仲却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道:“你现在带他去不好么”

    “那可不成。”乐进闻言与乐续对视一眼,贼兮兮地笑道:“现下我兄弟二人还有要事,比如说,带你去见见我堂姐,也就是未过门的妻室……”

    一听这话,蒙虎当即起哄道:“同去同去!”

    于是,在请示过乐郭,得到了后者的允许后,乐进、乐续二人以及蒙虎,便夹着对此无可奈何的蒙仲,身后又跟着暗自偷笑的蒙遂、乐毅、荣蚠与几名宋兵,一伙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族长乐郭的家中,一座看起来占地颇大的宅院。

    据乐进、乐续二人介绍,乐郭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名叫「乐曾」,今年也已经三十多岁了,目前亦在家族内,准备继承族长之位;次子名叫「乐猛」,二十七八岁上下,目前在虞城担任县里的佐司马,手底下亦掌管着两三百名兵卒,平日里主要负责虞城一带的治安缉盗。

    至于三个女儿,长女与次女皆已成婚,前者嫁到了距此不远「莘城」,后者则嫁到了华氏一族,嫁给了华虎他们一族的少族长,只剩下小女儿乐嬿,年已十九尚未婚配,以至于近两年难免有些人在背地里说闲话,议论这个小女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否则怎么年纪那么大了还不找到婆家呢

    这世上,永远不缺吃饱了闲着没事干的闲人。

    刚迈步走入这座宅院,迎面便走来一名看上去三十几岁的中年男子。

    当即,乐进招呼道:“堂兄,你妹夫来了。”

    原来这名男子,正是乐郭的长子乐曾,刚刚得到家中下人的消息,得知父亲乐郭命他前往祖屋一同接待蒙氏一族的长老蒙荐,因此才恰巧与蒙仲、乐进等人在这边撞见。

    “原来如此……”

    当乐进向乐曾简单介绍了蒙仲后,乐曾上下打量着蒙仲,笑着说道:“贤弟近三年都未曾给舍妹一个回应,这着实不应该,不过既然贤弟已认识到错过,愚兄倒也不至于怪罪……家母与舍妹皆在家中,阿进、阿续,你带着诸人入屋,愚兄先得到祖屋那边去一趟。”
1...155156157158159...3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