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巨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我从医三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效果这么好的药,这几位患者在服药之前情况都比较严重,但才十余天的时间,他们已经全部好得差不多了…….”
他介绍那些患者的情况,完全不吝啬赞美之词。
这样一来,苏宝林本来高悬的心渐渐的放下来,他亲自询问了那些患者的情况,且还和其中两、三名患者面对面的交流。
如询问他们之前的病情,询问现在的感受,等等,也询问了那几位医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些患者的恢复情况。
最后,苏宝林的脸上浮现出了罕见的笑容。
他的心中开心之极。
他知道,通过试药效果可以看出来,这两张药方百分之百是真的。
不久之后,他满意的离开。
乘坐在车上,苏子明更是眉飞色舞的道:“爸,我就说了吧,药方绝对是真的,果然一点不假。”
苏宝林赞同的点一点头,同样高兴的道:“嗯,药方是真的,看来我的担心有一点多余了。”
苏子明道:“药方货真价实,那我们不要再迟疑,不要再有顾虑,加快进程,抢先将这两种药大量的生产出来,大量的推向市场,占领市场,让神农堂药业有限公司连汤都喝不上。”
苏宝林道:“我知道该怎么做。”
他已经想好了,回去之后,马上联系那几家大型药材供应商,开始大宗药材的采购。
整个进程加快,让相关人员快速到位,尽快将这两种药生产出来…..
…….
神农堂。
张驰今天哪里也没有去,而是在练习针灸。
世界书的第三页上出现的是一套针灸的行针之法,叫做“续命九针”。虽然还没有实际使用过“续命九针”,但张驰知道,既然它出现在世界书的第三页,肯定是一套非常了不起的针灸之法。
大学时代,张驰学习并练习过针灸,基本功还算比较扎实,只是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再使用过针灸,需要再练一练,尤其是将“续命九针”练习熟练,以便将来有机会使用。
开始的时候,张驰使用的是纸垫练习法。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张驰非常的专注,左手持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运指力于指尖,刺入纸垫一定深度,右手指均匀的捻转和提插针柄,反复练习了好几遍。
针灸练习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纸垫练习法,棉团练习法和自身练习法。张驰有一定的针灸基础,只是用纸垫稍作练习,让原本有一点生疏的动作熟练起来,有一定的手感。
使用的是普通的银针。
一百四十九章 一套有年头的金针
说完,吴科打开车门,坐到了驾驶位置,并大声的道:“哥,上车吧,说不定有惊喜在那里等着你哦。”
张驰看了看吴科,还是拉开车门也上了车。由吴科驾车,朝着西木头街而去。
乘坐在车上,张驰正色的问道:“吴科,我们去西木头街,到底是去干什么,你要是说不出一个所以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呢,浪费不起时间。”
张驰确实有一些事情。
神农堂药业有限公司的相关手续已经办下来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厂区建设完成,马上可以开始“独活通滞口服液”和“益心补气丸”的工业化生产。
当然,也要关注一下苏宝林父子的动静。
挖了这么大一个坑,苏宝林父子已经跳了进去,接来下,要看一出好戏,看着苏宝林父子怎么收场。
吴科一边开车,一边道:“哥,我看你在练习针灸,且金针是最好的,我曾经在西木头街的一家古玩店看到过一副东西,那可能是金针,我带你去看一看。”
可能是金针
连吴科他自己也不敢百分百肯定,那是否就是金针。因为看上去像金针,又有一点不像。
吴科将他看到的那一套“金针”大致描述了一番,然后道:“我感觉它像古代的金针,但我不是内行,不敢肯定,你过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张驰开心的笑了。
心中比较高兴。刚才听了吴科的描述,张驰有七、八分的把握敢肯定那是一套金针,且可能还是一套有一定年头的金针。
老物件难寻,有一定历史的金针,那就更加的可遇而不可求。
古代的金针,有多种形状,每一种都有它的独特用途。它的针型有类似于现代的针刀,三棱针,之类的,也有其他的一些针型。
古代针具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九针,是九种不同的针具,现代所用的针灸针属于其中的毫针。
现代使用的银针就属于毫针,仅仅只是古代针灸针具之中的其中一种,其实,除了毫针,还有其他多种针型。
“续命九针”要求使用的也全部都是毫针,暂时没有使用其他的针型,也许,在世界书后面的书页之中,可能还会再出现某一些针灸之法,可能会用到除了毫针之外的其他的针型。
张驰猜测,吴科在西木头街看到的那套金针,可能就是几百年之前的东西,除了毫针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针型,所以看起来和现代的针灸针有一点不样,所以吴科才不敢肯定。
那套金针,除了毫针之外,有一些看上去像针刀、三菱针,甚至某一些像小号的棍棒之类。
“吴科,那可能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金针,如果真的是,那你就立了一件大功。”
学习了“续命九针”之后,张驰最需要的是一套金针,最好是古代名医曾经用过,然后流传下来的金针。
吴科驾车,到了西木头街外面。
不管是西木头街,还是东木头街,都是步行街,车子不能驶入。两人在街外不远的一处地下停车场停好车,然后迈步走进了东木头街。
这里不愧是南江市的古玩街,在南方数省都有不小的名气。
街道两侧是一家家的店铺,几乎清一色都是仿古装修,显得古香古色。除了店铺,还有很多摆地摊的。
铺上一块垫布,摆上一些东西,一张小板凳,等着顾客的上门。内行人知道,这地摊上的东西百分九十九都是假的,但价格也便宜,如果能在地摊上低价买到真货,那属于捡漏。
吴科来过东木头街多次,对这条街看似非常的熟悉,基本无视那些摆地摊的小贩的吆喝,带着张驰,径直朝里面走。
万宝楼古董!
这是一家看似有一定规模,营业面积不算小的古玩店。它和其他的古玩店一样,仿古气息很浓。
“驰哥,就是这家店,我们进去看一看。”
吴科指着这家古玩店。张驰点一点头,抬头稍微打量了一下,这家店悬挂的“万宝楼古董”的大牌匾,牌匾很大。
进去看一看吧,希望吴科所说的那套金针还在,没有被人买走。
张驰走在前面,吴科跟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这家古玩店。
店内很大,有各种古玩和字画。
玻璃柜台或货架上面,摆着不少的古董,有瓷器,有青铜器,还有很多张驰都叫不出名字。
也有很多字画,有一些字画装裱好之后,挂在墙壁上,有山水画,也有人物画,有写意画,也有工笔画。
但基本上都是旧画,可能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上千年的历史,只是不知道,这些画是真的,还是假的。
反正张驰也看不懂。
这次过来,就是冲着吴科看到的那套金针而来的,以前摆在玻璃柜台里面,隔着玻璃,能看到这套金针。
吴科记得它摆放在哪个柜台里面,稍稍确认了一下,然后带着张驰走到了这个柜台前面。
隔着玻璃,能看清柜台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杂物件,大小不一,但就是没有看到那套金针。
吴科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张驰轻声问道:“怎么了”
吴科一脸焦急之色,“我记得很清楚,前一段时间还摆在这个柜台里面,但,但,但好像没有看见。”
没有了吗
难道被别人买走了吗
张驰一颗心也悬了起来,兴冲冲的冲着那套金针过来,结果扑了一个空,被别人抢先买走了,那就比较遗憾。
张驰认真的看起来,希望它摆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摆放在柜台中其他的地方。
两人将这个柜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甚至又看了旁边的两个柜台。
没有。
&nb
第一百五十章 半买半送
此刻,本来心情还算平静的张驰,一下子就不淡定起来。
带盒之中的东西,金灿灿!
绝对是黄金材质的东西,且看上去和现代的化学金有稍微的不同,它们具有古代黄金才会有的那种感觉。
邓顺国将带盒打开,放在茶几上面,展示在张驰和吴科的面前,他邀请道:“张先生,这套东西你看一看倒也无妨。”
张驰拿起其中的东西,一件件认真的看起来,有细小的毫针,也有刀针,还有一些其他样式的针。
看了一番之后,张驰判断,这绝对是一整套的针灸针,各式各样,总数量达到三、四十支之多。
种类非常的齐全。
张驰的心中非常喜欢,称赞道:“邓老板,这套金针不错。”
邓顺国道:“我在古董行业混了几十年,这样的一套东西真的不多见,几年的时间也难得遇见一回。”
这不像字画,瓷器,青铜器等,这是古代医生用的金针。
能使用这样档次金针的医生,不是御医,起码也是比较有名的医生。普通的医生没有实力,也没有财力置办这样的一套好东西。
东西十分难得。
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下一个店。
遇上这么一套金针,那是十分的运气,张驰不想失去这样的机会。于是,开门见山的道:“邓老板,这东西我看上了,能否将它卖给我。”
“这……”
邓顺国很是迟疑,足足过了好几秒,他面露难色的道:“张先生,这是一位熟客看上了东西,他和我说了,这两天就会过来将东西拿走,如果我卖给了你,我不好交差啊。”
张驰劝说道:“但你的那位熟客没有放定金,仅仅只是口头这么一说,你完全可以将它卖给别人。”
邓建国道:“话虽如此,但那是熟客,经常照顾我的生意,这套东西我还是要留给他。”
闻言,张驰一阵无奈。
脑海之中正在想着怎么样去说服邓顺国,突然,张驰微微一愣,马上朝万宝楼的大门口看去。
从门外进来一个人。
邱向阳!
张驰惊讶,没有想到在这里能遇见邱向阳,没有想到邱向阳也来了西木头街,还进了万宝楼古董。
邱向阳进来之后,到处看了看,似乎在寻找邓顺国。他很快就看到了张驰和邓顺国坐在那里,他马上快步走了过来。
显然,邓顺国和邱向阳很熟悉。
邓顺国热情的站了起来,主动打招呼道:“邱总,您过来了啊,我原本你还要过几天才过来,东西我一直给你留着。”
邱向阳点一点头,回答道:“正巧今天有空,就干脆过来将东西拿走。”
说完,他也和张驰打招呼。
“董事长,没有想到你也在这里,你也喜欢古玩吗,那我们之间有共同的爱好,我平时就喜欢收藏一些字画和瓷器之类的。”
邓顺国看一看邱向阳,又看一看张驰。
“你们认识啊!”
邱向阳道:“对,我们认识,关系还不错。”
说完之后,邱向阳看了看茶几上的那套金针,“董事长,你也对这套金针感兴趣啊。”
张驰点头道:“对,我觉得这套金针不错,想买下它,只是可惜,邓老板说这套东西已经被别人看中了,专门为别人留着的,不卖。”
邱向阳笑了,“董事长,这套东西是老邓专门为我留着的,其实,我只是觉得这东西难以碰到,想买下来收藏而已,没有别的意思,既然董事长看中了,那我送过你。”
事情这么巧。
居然是邱向阳看中的,更巧的是邱向阳居然正好过来。
张驰心中一轻,笑着道:“我买下来,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样的一套东西,估计需要几十万,应该不超过一百万。这一点钱,张驰表示毫无压力。
邱向阳坚持道:“不,不,算我的,老邱,那开一个价,我给你开支票。”
一番客气之后,张驰还是坚持自己付了账,主要是不想欠邱向阳的人情。
如果是罗伟东,或是王定国,张驰肯定不会客气,直接笑纳这套东西。
价钱不贵。
可能是邓顺国看在邱向阳的面子上,完全半卖半送,这套金针仅仅只是友情价。
付了钱,拿到这套金针。
张驰几乎有一点爱不释手,欣喜的又看了一番,然后将每一支金针收好,将带盒卷起来,认真的绑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