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咱们三监也都是陛下近臣,一会的会议上,咱们可不能跟陛下的意思拧反了。”冯力士道,他们做为内三省之首,自然不能跟府院相比,但既然是皇帝近臣,自然得跟皇帝是一致态度,甚至得为皇帝冲锋陷阵的。
“其实不管怎么说,西域这一战,也确实打出了我大秦的威风,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者,更别说,此战后,我大秦在西域还又添三郡呢。这都是好事,朝廷开疆拓土,扬威西域!”
“是啊,程咬金也没有让朝廷调动兵马,增派粮饷,仅凭他们自己,就把叛乱的龟兹和鼠尼施给灭了,这是大功一件呢。”
三人也都是人精,皇帝近来确实没对程咬金弹劾奏章表过态,可皇帝不表态,其实也一样表明了皇帝的一种态度。做为皇帝近臣,尤其是能替协助皇帝处理秘密奏折的内臣,他们其实算是对皇帝想法比较了解的人了。
“好,那一会会议上,咱们就先来定个调。”韦伯匡道。有些话,皇帝不好一开始就自己站出来说,但他们可以。
第492章
众人刚准备出营入城,营外却已经奔来一队轻骑。
为首者赫然便是众人熟识的罗嗣业,只是此时的他一身金色御甲,外罩腥红披风,威武不凡。
他在营门前勒停坐骑,纵身跳下马来,大步上前。
“昨夜值勤宿卫,刚刚下值,听说你们到了,赶紧过来了。”
老四存孝看着嗣业身上这套华丽的铠甲,酸溜溜的道,“可以啊老三,如今听说你都已经成了皇帝女婿,哎哟,能尚公主就是厉害啊。这成了驸马都尉,转眼就升为北衙禁军的折冲郎将了,厉害厉害。”
老三冲他笑笑,也不在意。
罗成打量着嗣业,这身骁果军统领的金甲确实华丽。
大隋立国之后,也是沿用府兵制度,不过做了些更改,最初是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府、左右侯府、左右备身府、左右领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府。
到当今天子,把十二卫改成了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和左右候卫以及新置左右御卫,并有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这四府,形成如今的十二卫四府的格局。
在先前,是十二卫统府兵,而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只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只分掌宫殿门禁。
而十二卫统领府兵称为外军,而唯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
内军便是左右翊卫下的亲勋翊三侍统领的五军府以及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
再然后是现在又在原左右备身府里拆出来一个左右骁卫,统领骁果军,皇帝二征辽东,带领这支骁果军直接就把辽东城给攻破了,回来后,皇帝对骁果军的骁勇善战十分满意,不但没有说解散这支兵马,还直接又扩编了。
原本十万人,现在皇帝又要招募五万。这十五万骁果军,如今有一大部份就驻于洛阳宫北面的北苑,因此也被称为北衙禁军。
而原来属于左右翊下的内军,也就是三侍下五军府和东宫之兵,现在则主要驻于南郊,因此被称为南衙禁军。
本来北苑以前是内军驻守的,现在被骁果军接替,明显北衙比南衙现在要更受皇帝信任。
北衙的骁果军现在是由六位左右折冲郎将和六位左右果毅中郎将,以及六位左右雄武郎将和六位左右武勇郎将统领。
罗嗣业被选为皇帝最宠爱的出云公主驸马,虽还未完婚,可婚事已经定下,所以他现在也从旅顺太守之职,调入朝中,出任了左右骁卫下的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
官居正四品,统领骁果六军中的左一军两万五千骁果军。
品级不算特别高,但能在京师统领两万五千人的御营骁果军,这可就相当了得了。
何况,老三现在还得了个襄阳侯爵位呢。
“怎么样,见过公主没”罗成笑问兄弟。
“见过一面。”嗣业居然还有些不太好意思。
“如何”
“挺好,挺好。”嗣业呵呵笑道。
“那看来真的是非常不错了,咱们三哥向来挑剔,挑来挑去,还真是挑到宝了。”罗成也为这个兄弟高兴,之前因为李渊之女的事情,他还担心嗣业心里有疙瘩呢。
老四在那边阴阳怪气,“哎哟,我怎么就没这么好运气呢。”
“谁要你娶妻那么早呢。”
赵贵拍着存孝的背,“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丫的好歹如今也是封北海侯了,我们这些老哥俩可都没爵呢。”
大业朝的爵不是那么好封的,曾经多少隋开国之初的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到现在也都没保住爵位呢。
从西魏、北周传下来的爵位,多数是撤了或降了,少数在本朝有功的,才给承袭,或降等袭爵。
罗家如今一门四爵,两公两侯,都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红。
“知道吗,叔父也要入朝了,陛下已经在御前宣示,召叔父回京出任兵部尚书,还要加参知政事衔,要入相了。”
这个消息一出,众兄弟们都很高兴。他们跟罗艺不算熟,可罗艺毕竟是罗家人,是罗成他们的叔父,他们现在跟罗成那是一体的,罗家出一个宰相,那以后大家朝中就有靠山了。
“这倒是个好事。”罗成也点了点头。
出将入相,这是自西魏以来就有的传统,早年那时是军政一体,所以出将入相。不过这些年慢慢的这个出将入相的制度被改变,甚至文武分离。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武将们仗打的再好,也难有机会再入朝拜相。
看看现在朝中有宰相衔的五人,也就一个宇文述是武将。
罗艺的入朝拜相,不仅对罗家是好事,就是对天下武将也都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的上升通道又打开来了。
“还有个消息,陛下要把你从右骁卫将军改封为羽林大将军了。”
“羽林大将军”
罗成愣了下,然后明白过来,原来是要调屯卫大将军一职。
隋朝的十二卫,各另授有军号,比如左右翊卫授骁骑,左右骁卫授豹骑,左右武卫授熊渠、左右屯卫授羽林、左右御卫授射声、左右侯卫授佽飞。
各卫所属之兵,也以军号称。
比如这羽林,其实便是左右屯卫的军号。
因为罗艺要入朝为兵部尚书并拜相,而嗣业做了驸马都尉又进了左骁卫任左折冲郎将,所以原本是在右骁卫任右骁卫将军的罗成,自然要转调他卫。
左屯卫大将军,也可称左羽林大将军。
不过这个左羽林大将军统的却不是禁卫军,因为现在的禁卫军是左右翊卫统南衙禁军,左右骁卫统北衙禁军,左右屯卫只统外府兵。
左右屯卫番上入京宿卫的府兵,也是归左右屯的左右中郎将统领,划归左右翊卫的五府中郎将统辖的。
因此,这所谓大将军,其实也就是个虚衔而已,左屯卫大将军还不如嗣业的左骁卫左折冲郎将实权大。
“陛下还要改封你为楚国公。”
老四一听不太乐意了,“怎么把那倒霉家伙的封号给老五呢,啥意思,平叛平出问题来了”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别胡说八道。”
。
第1300章 有罪
御史大夫张仪臣、御史中丞封德彝相伴而来。
三位大监上前迎接。
“张院长、封院长来的早啊。”
封德彝笑道,“我们御史台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每天都睡不好啊,自然就起的早。”
他边说边解下身上的披风,自有小宦官上前为他接过。冯力士眼睛扫了一下,发现他这披风不简单,用的好像是自流鬼国那边过来的皮毛制作,全是极上好的料子。
“你们也是为陛下监察,辛苦了。”
说话间,枢密院的张须陀和副枢密使宋老生与周德威也到了,张须陀老当益壮,虽得皇帝特旨可皇城乘辇,依然是骑马来的。
他们到来后,翰林院和政事堂的宰辅们也浩浩荡荡的到来,二十多人一下子涌进来,尽是紫袍金銙玉带,好不晃眼。
众人寒喧,相互见礼。
冯力士笑着请众人入殿。
殿中,一张巨大的桌子摆在中间,这是一张巨大圆桌。
这与传统的议事方式完全不同,传统是皇帝居于首位,下面左右各一列,每人一席。
可是如今宣政殿议事,却是一张大圆桌。
皇帝依然是在首位,但已经不再是与众臣们隔的远远的,也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更接近。
“请!”
虽然宣政殿议事改用圆桌,可席次却丝毫不会含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谁左谁右,谁前谁后,是马虎不得的。
皇帝位置的左手边,是政事堂平章事,九位平章事的顺序是左右中书侍郎、左右门下侍郎、左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侍郎。
三省虽本各有长官,称尚书令中书令侍中,但朝廷皆不实授,并不真拜。固此,以两侍郎加平章事衔为宰相,为区分主次,故又设左右,左为长,右为佐。
皇帝并提升左右中书侍郎、左右门下侍郎和左右仆射,皆为正二品。而三高官官的尚书令等皆为从一品。
加平章事衔,皆为宰相,俱为正二品。
三师三公为正一,而三孤为从一。
皇帝左手是九位政事堂宰相,各按本职排序。
右手则是九位翰林院三殿六阁大学士。
左边政事堂宰相后面,是御史台。右边翰林院大学士后面,是枢密院。
然后在皇帝的对面,是内三省的三监。
二十六位大臣,围坐一圈。
冯力士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然后马上换上了一副严肃认真的面孔,他目光扫过众人。
“诸位,明个是大年三十,后天就是正旦大朝会,最近朝野对西域战事议论纷纷,好多人都在评论西域战事,圣人每天都要看许多关于此的奏章,本来西域之战是大捷,我大秦威镇西域,开疆拓土,可一道道弹劾奏章,却让圣人心情不太好。西域之战,当先论功,再论过,总不能将士们在前线流血流汗,结果打了大胜仗,最后还要受处置吧,那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
“还是圣人常说的那句话,天大的事情一起抗!”
冯力士这个殿中监虽只是从三品,可在座的人中,却没有一个比他离皇帝更近,因此很多时候,他的话,尤其是在御前会议开始前说的这番话,无疑是大有深意的。
左中书侍郎侯莫陈乂点了点头,武将出身的他,对于西域之战是持赞成表扬态度的,哪怕出了屠城杀降这种事情,他也认为过不掩功。
大学士们互相瞧了瞧,明显是不太接受冯力士定下的这个调,有人甚至轻笑。
会议还没开始,可已经有一股子硝烟弥漫的感觉了,冯力士心里感叹,今天这会估计想太平也难。
皇帝还没到,但茶已经奉上。
茶香袅袅,大学士们都只在那喝茶,一句话也不肯多说,摆明了是要等皇帝来了再说。
“皇上驾到!”
殿门被推开,皇帝身着龙袍进入。
他一边解下披风,一边跟众人打招呼,最后走到上首主位坐下。
“开始吧。”
罗成目光扫过这二十六位御前大臣,笑着道。
殿中刚才还侍立的内侍宫女等,这刻便全都退出大殿,殿门被关起,千牛卫的御前侍卫执千牛卫站立守卫,任何人不得靠近。
王珪站了起来,他是秘书监,本来只是负责皇家图书这块的,但在如今,却是皇帝重要的私人秘书,御前会议,照例都是由他来主持。
“今天宣政殿议事,先议一下西域战事,如今战事已经结束,也该总结一下了。有功的述功,有过的论功,该赏的赏,该升的升,该罚的也罚。今天,都得定下个基调来,这样兵部吏部那边也好照章办事,总不能一直拖延下去。”
“侯莫陈相国,你来先说。”
左中书侍郎、平章事侯莫陈乂便站了起来。
“仰苍天庇护、仗圣人洪福,此次西域战事,事起突然,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击败了叛乱的龟兹与鼠尼施,未从中原征召一兵一卒,也未征召一个民夫,仅仅以安西三郡,和周边几郡的兵马,就成功打赢这仗,确实了得。说实话,刚接到安西情报的时候,我们还担心这场战事会不会使得西域动荡,会不会阻塞丝路,会不会导致西域诸国、突厥诸部大叛乱,会不会影响到朝廷休养生息的大决策,担心会耗费大量钱粮,劳累无数兵将百姓,所幸,担忧的这一切没有发生,战事起的突然,可结束的也迅速,这一切,负责指挥战局的安西左都督程咬金是有功的。”
侯莫陈一上来就给程咬金摘责,引的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不满,不比政事堂中还会有武人宰相,翰林院里的三殿六阁大学士,可是清一色的文臣出身,而且多是名士。
他们对程咬金许和尚这种不禀朝廷,擅自开启边衅战争,甚至直接屠城灭国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武夫跋扈,骄横不法,早就决定要好好弹劾治他们的罪,以振国法朝纲。
开元殿大学士温彦博缓缓开口,他说话很慢,可却有一股内敛的气势,虽不是侯莫陈乂的那种外放的气势,可依然不弱侯莫陈乂,“圣人,我们翰林院最近也十分关注西域战事,对于西域之战的前因后果也是仔细研究,政事堂那边对这场西域之战的战后处置做了票拟,我们看过票拟的处置,有些我们认同,有些我们无法认同,所以我们有些签字批红了,有些没批红,要退回政事堂重新票拟。”
皇帝坐在那里,对今日宣政殿议事可能出现的争议,早有预料,所以此时他丝毫不惊讶翰林院对政事堂票拟的驳回。不过皇帝倒是有些意外,政事堂九位宰相,居然能够这么快达成一致,却是很令人惊讶的。
侯莫陈乂问温彦博,“请问大学士,哪些又是签字批红了,哪些又没批红呢”
温彦博缓缓道,“程咬金有罪、许和尚有罪、阿史那弥射有罪、阿史那社尔有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