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细看之下,倒是越看越像。

    阎毗瞧罗成的样子,知道他也发现了,便拉着他到一边,小声道,“实不相瞒,这其实是我长女,只是他这绘画功夫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以前绘画本事还行,可早几年因故获罪,被杖责一百,当时被打伤了手臂,所以这画画本事已经大不如前了。这次陛下任务交待的紧,我也不敢耽误,又怕一时画不好将军神采,于是便带了小女前来帮忙。”

    这阎郎其实便是阎大娘,乃是阎毗与北周公主所生长女,打小就学习丹青,技术确实如火纯青,只是因是女儿身,不便行走在外。这次也是临危受命,前来帮助父亲救场。

    “其实我儿子绘画本事也不错的,大郎二郎都得我真传,只可惜两儿还太年少,这一路千里迢迢的我怕他们身体承受不住,便没带来。”

    罗成忙道,“理解理解。”

    跟阎毗又聊了会家常,罗成才猛然发现,原来阎毗的两个少年儿子一个叫阎立德一个叫阎立本,这两人都是唐初绘画大师,尤其是两人在唐朝那都是官居高位,特别是阎立本,更是成为高宗朝的宰相。

    “你们说够了没有”那位阎大娘却不满了。

    阎毗似乎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只是笑笑。

    罗成于是把人请到室内,那里新盘了火炕,虽是正月天寒,可屋里却暖如春。

    “你换套衣服!”

    阎大娘对罗成不假颜色,冰冷冷的,似乎在她眼里,罗成不过是一座木像雕像。

    于是罗成就成了她的模特。

    她说换衣服,罗成就换。她说换一套黄色军袍,罗成只得换上。一会他说要换上常服,罗成又得换上。

    再后来,她又说要换上铠甲武器,罗成也只能让人取来兵器铠甲。

    最后,她又让罗成骑




第313章 山东沸反
    “爹,东莞也被贼帅秦君弘、郭方预攻破了,二贼破城之后,杀尽城中官吏,破豪强大户之家,裹挟青壮,掳掠妇人,无恶不作。据说,如今正往北海而去。”

    罗继祖匆匆赶到章丘县衙,跟老爹通报了一个最新的消息。

    “呸,狗日的世道。”老爹罗贵吐了口唾沫,一脸忧色。

    这大业八年刚开始,结果就是如此恶劣的局面,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先是王薄、王勇二贼攻破北海郡北海县,杀官造反,聚贼数千。然后又是渤海的孙宣雅聚贼数千破渤海郡盐山县,紧接着平原郡的郝孝德破高唐县,招亡命逃民数千。

    这年刚过,秦君弘、郭方预二贼又破了高密郡的东莞城。

    仿佛是一夜之间,这黄河两岸就遍地烽火。

    每天都能听到这里又有人造反,那里又有人杀官,一伙伙的贼匪如雨后春笋般起来,多的数千上万人,少的也是几十数百。

    以前百姓最怕的是蝗灾,这蝗虫一起,铺天盖地,飞到哪就吃光哪,见青就吃,等它们吃完飞走,那个地方也就再呆不了人了。

    而现在,四起的贼匪,比蝗虫群厉害多了。

    不管是北海的王薄王勇,还是渤海的孙宣雅、刘霸道,又或平原的赫孝德,还是这刚起的高密秦君弘、郭方预,这些人都有个特点,就是杀人如麻,四处抢掠。他们攻破县城,杀官造反,还洗劫豪强富户,强逼青壮百姓从贼。

    动荡越来越厉害。

    老爹担忧的道,“虽然我们齐郡现在还没出现大股贼匪,可平原、渤海、北海、高密皆在我齐郡的边上,贼匪如蝗虫一般流动,我很担忧他们随时会流窜到我们章丘来。”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一路路的贼匪最后联合起来。

    “爹,咱们齐郡有张郡丞在,他可是当世猛将,之前王薄王勇等都几次流窜过来,可都被击的落花流水,惶惶如丧家之犬而逃,他们不敢来我们齐郡的。”继祖道。

    “这可说不好,那些贼匪又不事生产,只知道杀人打劫,可多则上万,少则几百上千,而且这人数还在不断上升,跟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哪个地方供应的了。他们便只能如蝗虫一样,吃光一地,便往下一地去。等没粮吃了,别说齐郡,就算是洛阳他们也敢去抢。”

    老大继祖叹声气,“怎么突然的就这么乱了呢。”

    老爹没吭声,他现在是章丘县录事,不再是过去只挂名的录事,而是实打实的在县衙里做事办差,他毕竟也曾是殿前侍卫,不论眼光还是本事都是有的,杜如晦虚心请他帮忙,老爹便也很用心的在做事。

    身为一县录事,老爹很清楚眼下的局面为何糜烂至此。说到底,早年开皇时比较开明些,天下也安稳,百姓日子还好过些,尤其是那个时候人口远没现在这么多,百姓手里多少都有些土地,新成丁的年轻人,也能多少均到些地,因此不遇灾荒之时,其实还是能够糊口的。

    可从仁寿开始,二十余年的天下太平,让大隋的人口大爆炸,均田均田,慢慢也无田可均,兼之还有豪强勋贵们的占地,更加让百姓无地可耕,许多成丁的年轻人,其实都是无地者。

    而原来均过地的一些人慢慢老去逝世后,他们之前均的地却要交回。一个家庭里,有地的老人去世交还口分田,而新成丁的年轻人却又无地可均,于是乎,许多隋朝百姓家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无地无产者。

    偏偏自今上登基以来,又大兴土木,每年



第314章 还乡团
    大业八年。

    正月初五的早上,章丘县令杜如晦紧急下令,召县郡兵营和五个乡的乡团赶到县城集结。

    “泰山贼裴长才、石子河率万余贼人,已经越过泰山进入我齐郡之地,贼势浩大,我们章丘虽不首当其冲,可也必须聚兵早做防备。”

    章丘县郡兵营校尉如今是罗成的大哥罗继祖,他现在接管县郡兵营,不过先前县郡兵营在罗成手里时是兵强马壮,可后来县郡兵营直接转为长白鹰扬府,县郡兵营重新招募人手,却是大不如前了。

    而现在,因为征辽之役,章丘县青壮都没多少。县郡兵营原本倒也有五百之数,可好多都被召去服役了,现在能召起来一半都难。

    不但是县郡兵营如此,五个乡的乡团乡兵,情况还更差。一团乡兵五百,可估计三成都不剩。

    各乡乡团本来有守乡护土的责任,可是现在也管不了乡下了,只能先集中守好县城。如今贼匪四处流窜,虽然齐郡有张须陀这位猛将在,但郡兵数量少,也左右难支。

    长白山还驻有一个鹰扬府,但罗成带走了大半人,留下二百府兵还要分驻长白山各堡,要不然,长白山随时就可能成为积聚贼匪的大本营。

    杜如晦把城防的任务交给了罗贵、罗继祖父子俩。

    本来要去乡下接人的罗继祖,便只好派了一个郡兵回去,让他找老二承宗,让他带着长白乡的乡团顺路接上罗家人来县城。

    罗承宗是在午后的时候接到的信,他在南山村对面的长白乡营里训练手下。乡营五百人,现在缺员严重,营里只有几十人,承宗派人四下通知还在乡里的乡兵们回营。

    可也不过凑齐了一百五十多人。

    另一边,义儿营中,此时罗成让兄弟代为收养的义儿却已经达到三百之数。这些少年多是十岁十一二岁的少年,多是些乞丐孤儿,被收养过来,做为罗成麾下那些阵亡弟兄的继嗣子,因此被称为义儿。

    他们每天一起生活,学习武艺,读书算数,能吃饱穿暖,比起以前的生活自然是好的多。

    罗承宗带上一百余乡兵,也把这三百义儿带上了。

    过得河来,南山村里,村民们也已经家家户户都在收拾行李,都听说了贼匪消息,又见隔壁的乡营都要拔营,自然也不收再呆。

    大嫂二嫂四嫂都是产后不久,生产还不满百日,这个时候头上包着毛巾,抱着哭闹的孩子手忙脚乱。

    罗母和小妹以及王慧娘则收拾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恨不得把家都搬走。

    倒是罗成的妻子单彬彬,却跟好姐妹张红线,一人牵了马匹,做了男人装束,背弓负刀。尤其是单彬彬,牵着高头大马,居然还持了杆单家枣槊出来。虽然这把槊不是罗成那种二十三斤重的重槊,这只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十二斤马槊,可一个女人,持槊也非常吓人了。

    老四媳妇刘三娘道,“我要不是还没满百天,肯定也跟五弟妹一样,骑马提刀,看哪个贼匪不开眼敢来。”

    承宗看着乱糟糟的家里,叹声道,“收拾好些细软带上就好,其余的就不用带了。杜婶,你看这几口大箱子没必要带,到了县城,都有现成的家具等。”承宗看到杜如晦的母亲跟妹子,正在费力的搬着一口大箱子,只好笑着劝道。

    “这箱子里是伏威从辽东让人送回来的赏赐,都是上好的绸子。”

    承宗只好让人帮忙搬上车。

    最后罗家女人们收拾了几大马车的东西,要不是承宗拦着,她们还能再装上几大车。

    罗承宗一把大锁把家里院子门锁上,然后带着全家一起往县城赶。

    百余乡兵,三百义儿营少年,护着罗家家眷十余人,后面还跟着南山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的几百号民众,大家携老扶幼的跟着走。

    有年长些的,说起几十年前大隋还未统一天下之时,这齐鲁之地也是经常混战,又是兵来又是匪,经常得背井离乡逃命。

    好在这次有承宗带着乡营和义儿营护着,大家便都跟着往县城去,不管怎么说,县城的城墙总是很高大,比村墙总强的多。

    上次王薄王勇也打到章丘城下,可不也被罗五他们兄弟击退了吗。

    乡团的百余乡勇,人人手里一杆长矛,看着倒还整齐。而在他们身后,是三百个义儿营少年,他们个头矮小,尤其显眼的是统一剃着短发,看着倒跟个小和尚似的。虽说这些人还是少年,甚至都没到束发的年纪,可毕竟这短发还是有些显眼的。

    少年们虽小,可却手持长矛,腰佩横刀,背负弓箭,装备居然比乡兵团的还好。

    而且他们虽年幼,但行进之时却整齐有序,有年长高大些的少年在前面带队、举旗,有少年专门喊着号子,他们不苛言笑,表情严肃,每人除了自己的武器,还背了一个大包袱,里面装了自己的衣物毯子等,另外还背了一个干粮袋,装着够七天的干粮以及一个小盐包。

    “这些孩子真精神。”

    有乡亲们道。

    “可不,之前看着一个个都是又黑又瘦的小乞丐,蓬头垢面,还面黄饥瘦,怎么现在都跟变了批人一样。你看这精神的,大变样了。”

    “别看他们以前是乞丐,可现在是罗成的义儿营,每天吃好穿好,据说顿顿都有肉食,罗成对他们可好了。你看他们这装备,长矛横刀弓箭的,还有统一样式的衣物,不说乡兵营比不上,郡兵营都比不上呢。”

    “这些人看着真有几分老郡营的气势。”有人想起罗成带着的那支队伍。

    “可不怎的。”

    单彬彬和红线骑着马跟在罗母的马车边上,听着大家对义儿营的议论,不由的想念起远在辽东的丈夫来了。

    新婚洞房第二天丈夫就远征辽东去了,一别就是一年多。

    她都还没有体会到跟喜欢的人生活的感觉,就分离了。

    平时看着三个嫂嫂们带着小侄子小侄女,她心里不知道多么的羡慕。若是五郎不走,说不定她也怀上了,甚至也生了个是可爱的孩子吧。

    不知道他在辽东冷不冷,听说那里十分寒冷。

    打仗很危险吧,高句丽人听说很野蛮凶悍,丈夫七月入辽,都已经打了几仗了,每次收到丈夫从遥远边关



第315章 罗门女将
    一箭毙命。

    死一般的寂静。

    前一刻还嚣张的贼匪们全都鸦雀无声,他们好像懵了。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事实,王四郎就这样死了

    他们从北海郡一路穿郡过县,就这几百人,硬是横穿两郡四五个县到这,一路上各县的郡兵乡勇没有一个敢来拦他们。

    可现在,王四郎却在这里倒下了。

    身后,原来还慌乱的百姓,似乎也惊到了。

    那个小霸王王义死了

    刚一照面,就被射死了。

    而且,好像是罗五的媳妇射死的

    大家望向单彬彬的目光,除了震惊就是震惊。

    许久。

    终于有人打破了这尴尬的寂静。

    一名贼匪策马而出,先是过来看了眼倒地的王义,发现他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之后,然后才望向罗承宗身后的那人。

    “藏头掩面,暗箭伤人,算什么好汉,有本事出来。”

    单彬彬不顾罗承宗的出声制止,策马越众而出。

    “谁说我藏头露面,我就是我,济阴二贤庄单二郎的妹妹,长白乡罗五郎的妻子。”

    那贼匪惊讶,“居然是个娘们”

    “娘们怎么了,照样一箭杀贼。”

    那贼匪或许是被刺激到了,他狠狠的朝地上吐了口浓痰。

    然后调转马头,冲着他身的三百余贼匪大喊道,“弟兄们,看到没,就是这个小娘皮,他杀了咱们王总管的兄弟,暗箭伤人,阴狠毒辣,咱们必须为王四郎报仇。杀了罗老二,抢了这小娘皮回去给王总管交差。”

    一群贼匪好像都恢复了过来。

    不管怎么说,他们三百多人。

    而对面不过百来乡勇,好像还有几百娃娃兵

    “杀!”

    众贼匪一下子气势又上来了,也不讲什么打法,直接就喊叫着一窝蜂似的冲上来。

    承宗立马招手,让乡勇们排阵举枪。

    他没顾的上义儿营的三百少年,也不认为他们能帮的上忙。要不是几个教头非要把这些少年拉到前面来,他都认为应当让他们呆在后面更安全些。

    几个老教头站在两翼的两队少年们面前。

    “小子们,想想以前的日子,四处流浪乞讨,连条狗都能追的你们四处而逃,你们吃不饱穿不暖,你们活的连条狗都不如。”
1...135136137138139...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