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齐郡不比河套,那里靠近塞外,本就是牧马之地。

    我觉得还是不能指望朝廷拔给。罗成也知道,朝廷扫地为兵,新增置这么多军府,又要准备东征,武器装备肯定优先运到涿郡和辽西前线去,他们这些新增的军府,哪有这样好的待遇。

    骑兵先设一团,郡兵设三团,两位校尉觉得如何?

    齐国远是越骑校尉,统骑兵的,罗成直接要把他两团人马剥掉一团改步兵,这本来是触犯他利益的,可难得的是这位胖校尉居然同意了。

    没马的骑兵算个鸟骑兵,我同意罗司马的安排。

    那么骑兵团就下辖一个轻骑旅和一个斥候旅。步兵下设三团,一个弓弩团一个轻步团一个重步团。

    轻步团就是之前的跳荡步兵,以刀牌手为主,配以长枪兵。重步兵团,就是大盾投枪兵,再加上朴刀兵。

    这种配置也是按照当今隋军的主要作战方式来安排的,隋军打仗,如果是正面交战,一般都是所有人先弓弩放箭,远程消耗对面一波。

    等对面过来了,重步兵就顶在前面,轻步兵和弓弩手继续放箭。

    等顶住第一波后,轻步兵就开始跳荡反击,近身格斗。

    如果这个时候顶住敌军攻击,那就派出重骑兵冲锋。

    冲破敌军,则派轻骑追击。

    各兵种的配合是相当讲究的,弓弩手远程消耗重步兵结阵阻敌,轻步兵砍杀,然后重骑破阵,再轻骑追击。

    既然现在是府兵了,罗成当然也得按这个配置来。

    否则真要抽调上了前线,就无法汇入大兵团之中了。

    那就按这计划,先想办法把装备弄回来!




第208章 深不见底
    第五更,晚上还有一更,求点推荐票月票,点击收藏一下也好哦!

    全府八百卫士,每人首先都得配横刀一口长矛一支弓一把矢三十备矢三十。

    做为府司马,罗成就相当于一个团参谋长,什么练兵啊军纪啊装备啊全都归他管,现在八百人是凑足了,但装备却还得想办法。之前郡兵营时,一人一杆长枪,就足够了,伙长才能配支长矛,队头才有把横刀。

    但现在是府兵了,不能这么寒酸了。

    做为府兵,只要交钱,就能够通过卫府渠道订购到所需要的器械,从横刀弓弩到战马统统都有,不过前提是得有钱。

    让府兵们交钱,这有点不太现实,原来的五百郡兵,多是些穷困家的少年郎,没有什么家业家底可言,虽然刚丰收了,一人能有上百石的收成,但这才刚一季收获,并不值多少钱。

    让他们一下子掏出那么多钱来购买这全套装备,不现实。

    实在不行,就先由府里借钱给府兵们,先把这装备买下一部份基本的,以后府兵们再慢慢还钱给军府就是。

    府里出钱借给府兵?府里有这么多钱吗?齐国远问。

    军械这东西可不便宜,就说横刀吧,一把横刀再便宜,那也得五百文起,伙长级的那得一千文起,队官们配的横刀已经得两千文起了。民间一把菜刀,还得七八十文呢。普通的刀剑,也得二百文起。

    而弓更贵。

    更别说铠甲和战马了,这些一套就得几万钱。

    如今一头耕牛值三四贯钱,一头上等公牛值五六贯钱,而一匹马能值十贯以上,好的战马更是价在二十贯以上。

    至于盔甲呢。

    一顶铁盔值一贯,一把步弓值两贯,一把角弓三贯起,一件两当甲值十二贯,而伙队长级的明光甲能值二十贯。

    现在府里八百人马,连一人一口横刀都还没做到呢。

    仅按一口横刀五百文的采购价,八百把就得四百贯,总还得多采购点预备,那就按一千把算,横刀就得五百贯了。

    这八百顶盔,一人两贯,又得一千六百贯。

    越算就会越头痛。

    营里有屯田有铁器坊有酒坊,目前还有点家底。今年屯田收了四万多石粟,暂时倒不用买粮了。先采买一千把横刀一千把步弓一支千长矛十万支箭吧。另外我们原有战马百来匹,这会就先采购二百匹算了,角弓得采买三百副,对了,弩也得采买个三百副。

    两当甲采买一千副,明光甲先不买。

    ·······

    齐彪和李豹两校尉完全石化在那里,瞪着罗成如瞪傻子似的。

    罗司马,咱们有这么多钱吗?

    嗯,还有点家底。

    可这么多东西,不是一点家底就够的,卫府不可能让我们欠账的,必须先交钱才后给军械。

    我知道。罗成道。

    一千把横刀五百贯,一千把弓步两千贯,一支箭得几钱,十万支箭都得几百贯了,何况战马一匹就算最差的按二十贯算,两百贯也得四千贯,这角弓三百副得六百贯,弩一副得好几千钱,又得几百贯。

    这还没算一千副两当甲都得一万两千贯。

    随便一算,得两万贯了。

    长白府成立半年,居然有这么厚的家底。

    两万贯自然是没有的。罗成很干脆的道,我们府里现在除了四万石粟,余钱账上约有两千来贯吧,另外还有些铁料铁器和酒。

    那些铁料铁器和酒也值不了一万八千贯吧?齐彪问。

    嗯,肯定值不了这么多的。

    那你还说要采买那么多?

    罗成笑着道,但是两千贯钱确实不少啊。

    可是差的远了。

    那我们就剿匪啊!

    剿匪?

    没错,这长白山上次清剿了一次,现在倒是没什么贼匪了,但是齐郡又不止一个长白山。就算长白山没匪了,这不还有岱山匪,还有济水水贼黄河水贼嘛,甚至往西往东,贼匪可不少,随便剿个贼窝,收获个千八百贯的很寻常。

    贼匪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李豹问。

    贼匪虽不事生产,可是他们会抢啊,再说了,这贼匪本身就很值钱啊,杀死了能拿首级换赏钱,活捉了直接卖为奴隶更值钱,现在一个青壮奴隶能值两三匹马钱呢,卖个二三十贯稀松平常。

    这要是捉个一百贼匪,不就能卖两三千贯钱?

    再加上贼窝里抄出来的贼脏,怎么也得值个百八十贯的吧。

    我们只要抄他一二十个贼匪窝,这万八千贯的还真就到手了。

    齐彪和李豹都非常佩服罗成的想法。

    就这八百新兵,剿匪没这么容易吧?万一死了伤了,还得抚恤补贴吧,再有,剿匪打仗,得钱粮消耗,得军功赏赐,这都开支不小啊。

    开支虽不小,但收获更大啊。我之前刚任郡营都尉时,便带着弟兄们剿匪,可着实赚了一笔,后来又在这长山剿了几回,可是让弟兄们口袋充实不少。如今的这点家业,大都是靠那时赚的这第一笔滚起来的。

    再说道了,正好借剿匪练兵,最好的练兵方式就是打,实战打出来的兵,才最快,也最堪大用。

    齐彪连忙点头,罗司马这话说的极是,只是现在还有个问题,我们没军械,所以要剿匪夺财买军械,但要剿匪,我们却还没军械啊?

    现在的这些军械已经足够了,对付那些乌合之众,够了。

    齐校尉李校尉,之前我还是郡营都尉时,跟东平郡东郡济北郡济阴郡等河南诸郡的郡兵都尉校尉们联络过,我们一起吃过饭喝过酒,提议结成乡勇联盟,共同守望相助,共享贼匪情报,一方有匪,八方支援。

    我还是那个负责汇总情报分发消息的瓢把子,如今咱们这河南诸郡地界上,哪里有匪窝哪里有贼穴,我是一清二楚。咱们正好现在带着新立的卫府弟兄出去转几圈,剿贼杀贼,赚点外财,还能跟外郡兄弟们拉拉关系,赚点人情。

    齐国远那胖胖的脸,似乎一下子张开来了。

    他那平时总是眯起的眼睛,瞪的许大。

    他有些陌生的瞧着这位年轻的府司马,不但带出了五百敢战少年,还经营了两万亩屯田,那边还建起了铁作坊酿酒坊赚钱,攒下不薄的家底。

    可他居然还跟诸郡搞什么联盟,还成了瓢把子,这人让他一下子感觉深不见底了。

    怎么,二位校尉不会连剿匪破贼都不敢了吧?

    李豹猛哼一声,怕个鸟,老子们在边疆年年跟突厥人干都没怂过,会怂几个毛贼?

    就是,干他娘的就是。齐国远那胖脸又缩了起来,眼睛眯成了一道缝。



第209章 赤骑(第六更送上!)
    寻常的练兵屯田,肯定百无聊赖,而且难有迅速的发展。罗成不是那种甘于寂寞之人,虽然他愿意过平凡的生活,但绝不愿意过寂寞的日子。

    乱世将至,手里有刀有枪有弟兄,那才是自保的力量,他比谁都清楚这个,没有了这些,那他罗成就算能赚再多钱买再多地,这乱世大幕一拉开,那他也不过是被流民乱军们攻击的目标,是他们垂涎三尺的肥肉罢了。

    未来太遥远,罗成不会去想太多,但是乱世就在眼前,河南诸郡还是乱世当中将遭受最惨重反复蹂躏的地方,他不得不早做准备。

    三百新兵招募进来,罗成让嗣业八个旅帅与老王等一众老教头,每日训练。夏收刚过,秋种也才刚安好,如今虽天气炎热,但时间可不等人。

    每隔一旬,罗成便会汇总各郡的乡团郡营送来的贼匪情报,然后核实验证,最后再汇集一起,然后让人抄送后,再送回各个郡县。

    现在加入他这个联盟的郡已经多达十八个,不但有河南的郡,还有河北的,淮南的。十八郡一百多个县,几百个乡,一张巨大的乡团联盟网络已经张开。

    汇集来的情报越来越多,罗成一人根本忙不过来。

    所以他招揽了一批人,专门负责整理这些情报。有人整理,有人核对,有人分析,还有人抄送。

    因为情报多,罗成干脆把这个情报共享弄成了一份报纸,名字就叫参考消息报。这份报纸其实就是一份手抄报,一旬一发,间隔十日。上面基本上是收集汇总的各郡县的匪情贼讯,后来又添加了一些朝廷最新的政令消息,或一些地方的灾情气象等。

    后来罗成还特意增加了点各郡县的地方传说地理风俗等。再到后来,他甚至在上面会做一些广告,比如某某郡县商人手里有什么货物待售等。

    从最初十多份,到如今这份参考消息每旬抄送五百份,规模是越来越大了。

    为此,他还专门在章丘城弄了一座院子,请了不少寒门读书人在这里负责做这些事,光抄报人就有十几位。

    现在这报纸不但送给各郡县的郡都尉乡校尉手里,甚至各郡的太守郡丞县令县尉等官吏们,也对这报纸很感兴趣。

    这些人平时都是从各县的都尉那里借阅,因为上面的实用消息很多,不但有地方匪情贼讯,还有朝堂的时政要闻,甚至有各地的民生经济,地方风俗等,有时还会刊登一些广告,有时也会有些志闻怪谈传奇故事等等,虽然俗了点白了点,但确谁都能看的懂,还比较有时效性趣闻性等,没事翻翻挺好。

    现在不少官吏都想直接订一份,不必每次等别人看完了去借。

    因此现在罗成想着,可以把这份《参考消息报增发到三千份,毕竟这报纸如今传播至十八个郡,甚至辐射到二三十郡,映射到一二百个县,那么多官吏那么多地方豪强大户,都对这报纸挺有兴趣的。

    不过报纸若是增发到三千份,哪怕一旬才发一期,但是光靠手抄还是抄不过来。

    他决定试试雕版印刷术,找人雕刻木版,然后印刷,这样只要雕刻一副版,那么就能印刷几千份及更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

    罗成找了些雕刻的老师傅,跟他们说了这雕版的概念,解释了许久,然后让他们却试。结果效果不错,对老师傅们来说,雕刻与雕版相通,不过是蒙着纸在板上,然后对着雕刻,虽然是反着刻,可对他们来说,反不反又没区别,许多雕版师傅根本不识字,他们就当是雕刻图纹一样就行了。

    罗成需要的只是一个写版书生,写完后交给雕刻师傅,然后他再负责检查版面就好了,至于剩下的就是印刷了。

    不过中间遇到了点难题,印刷的油墨用普通的墨水后,印刷失败。最后他想起来油墨这词,肯定是里面掺了油,然后找了个制墨师傅来,让他想办法调制能印刷不糊的油墨,给了十贯赏金之后,这老师傅费了十来天功夫就弄出来了,虽然效果不是特别好,但起码能印刷出来了。

    一份大约三四十页的装订成册的参考消息报,罗成收费五十文,差不多是一斤牛肉的价钱,一次三千份,卖出一百五十贯,成本大约能占到一百贯。

    罗成一期能赚到五十贯钱,利润说不上高,但他却很看重这个事情,因为他知道,参考消息报并不只是一样赚钱的商品,这是一个平台,而且是一个舆论阵地。

    掌握这份报纸的他,只要报纸有足够的消息,就代表着他说话的声音足够大,能让越多的人听到他的话。

    虽然他现在并不想真在上面说什么,可他却有这个能力。

    报纸的主要成本还是纸墨,人工倒是不贵,但这年头纸和墨的成本太贵了。

    齐国远和李如珪两人并不参与这报纸中来,他们专心的在练兵,准备剿匪赚钱。

    倒是单彬彬,这丫头到现在都还没回去,单雄信也一直没派人来接。罗成都去信几封了,最后单雄信才终于回了信,但却说让罗成帮着照顾一段时间,然后就随信派了一群家丁奴仆过来,还给罗成送来三百贯钱。

    这让罗成哭笑不得,怎么看都像是单雄信把这妹子当包袱扔掉了,或者说是因为在罗成这里久了,他干脆也就送给罗成了。

    单彬彬整天没心没肺,拉着红线俩人疯疯癲癲的,她们在外胡逛瞎玩累了,就会跑到罗成这里来折磨他一阵,有时说过来跟罗成学骑射,让他指点。有时又来他家里搜罗点新奇的东西,或者是跑报社那边去索要刚出版的报纸,又或者来罗成这里蹭一顿吃喝。

    最近这段时间两人迷恋上了参考消息报上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看完不过瘾,然后便到处去搜罗各种民间传闻和神话故事,居然当起了写手,开始向报社投稿。

    倒是让罗成着实难得清静了一阵子。
1...101102103104105...4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