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俏佳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颜小宛
这也是向群初去钢铁厂,就能得到厂领导的重视的原因之一。
有那么多老伙计为向群说话,厂领导肯定是会高看向群的。
至于向群不合群的性子,在他为厂里做出贡献之后,厂里的人自动地美化这种一根筋又不通人情世故的性子,说是天才总归是跟一般人不一样的。
如果向群不是这种性子,压根没办法投入那么多精力,为厂里创造出那么大的价值。
先是得到厂领导重视,再加上向群本身又是个有真本事的,厂里某些看不惯他的人逐渐地对他改观了。
虽说,向群平常跟工友关系说不上如何密切,但他人好,心思简单,从不会跟人斤斤计较。
平常工友们有啥问题请教他,向阳当惯了老师,有人想学,他从不会藏着掖着,再忙都会抽时间来帮助。
像他这种有真本事的大好人,谁都爱啊。
这么一来,向群在厂里的地位日渐攀升。
前些日子,向群又改进了工艺,因此得到厂长的表扬和物质奖励,他正寻思着找个时间把东西拎回向阳村,孝敬徐广田咧。
向群到钢铁厂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光工资连提了好几次!更别说,他改进了工艺得到的那些物质奖励了。
所以说,徐广田是白操心了。
向群在钢铁厂混得好着呢,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
盛夏小升初的考试成绩是全县第十二名!
盛夏前后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地赶超了全县将近一千名同学龄的学生。
当林大为得知盛夏的成绩,很是感慨又觉得自豪。
盛夏是他们红旗公社的孩子,她能考得这么好的成绩,不仅是她自己和家人,更是向阳村大队和整个红旗公社的荣耀!
林大为感慨之余,跟他家几个崽子说他对盛夏的印象,虽说这孩子不是全县第一名,但是她是林大为见过最努力又最勤劳的孩子。
林大为说他每次到向阳村去,总能看到盛夏这小姑娘在田间地头忙活,还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实属难得。
徐铁柱听了他的感慨,还说了盛夏这孩子不光是一有空在地里忙活,她还能边干活边背书咧!
林大为跟他家几个崽子说:“这叫啥天道酬勤!盛夏付出的辛劳都是值得的!你们几个要跟她好好学,努力学习,勤劳苦干才行!”
几个崽子都是见过盛夏的,再听林大为说了盛夏是如此的勤奋学习,纷纷表示要跟她好好学。
盛夏考了这么好的成绩,她哥盛爱国的成绩也不差,考了全县前一百名!
盛爱国的
第221章 吊驴的胡萝卜
在外头听到外村人夸他们种的蔬菜很好吃,大部分的乡亲们俱是憨厚老实的性子。
听到人家这么夸,大家伙只会咧嘴笑,最多就是心里飘飘然,紧跟着吹上一句两句。
等到镇上、县里有人莫名而来,不辞辛劳地跑到向阳村说要找他们买蔬菜。
向阳村的乡亲们才意识到,原来他们种的蔬菜这么好吃,名气这么大!
好在这时候的庄户人家生性淳朴,知道自家种的蔬菜好吃,人家乐意买,心里高兴之余,并不会趁机抬高价啥的。
这时候是有自由市场的,农民们自产自销是政策允许的。
向阳村的蔬菜声名大噪,好些人的确是动了脑筋,试图从向阳村采购蔬菜,做个二道贩子,赚点辛苦费。
但这些人没能实现,为啥呢
因为向阳村村民自有的蔬菜量不多,那些荒地种植的蔬菜是交由大队直接卖给军区的大食堂。
徐铁柱他们没想瞒着其他人,有人来打听这些菜卖到哪儿去,全都是据实以告。
得知这些蔬菜的去处,想当二道贩子的人纷纷都消了心思,再想挣钱也不能跟军队抢啊。
至于村民自留地或者是房前屋后菜地里出产的蔬菜,若是数量多,依旧是卖给军区食堂的。
军人在这年代是极其受到百姓们尊敬和爱戴的,能为军人做贡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如此一来,集市上来自向阳村的蔬菜数量就更少了,价格也居高不下。
这些日子,盛爱国天天背着一筐蔬菜往工人聚居的地儿跑,这些工人手头宽裕,舍得花钱买好的。
好些熟悉的人一瞧见盛爱国来了,抢着买他背来的菜。
盛夏伺候长大的蔬菜,跟别的地里产出的蔬菜,差别还是挺大的。
吃过她种植出来的蔬菜,再跟向阳村其他的蔬菜比起来,一吃就能吃出来。
这也是盛爱国这小买卖,为何能做得这么红火的原因所在。
靠着卖菜赚来的钱,盛爱国给妹妹和他自己买齐了学习用品。
没过多久,盛爱国的小买卖停下来了,因为夏收开始了!
徐铁柱照例开了动员会,他一改往日的长篇大论,动员的话精简了不少。
大概内容是,夏收开始了,咱们又能吃上新粮食啦!
因着他们开垦了荒地,种了不少的蔬菜,队里多养了几头猪,天天吃饱喝足的肥猪宰了吃肉!
原本说到年底再拿猪肉做奖励的,更改了原计划,夏收过后评选出十户贡献最大的人家,每户奖励三斤猪肉!
这下那些认为自己有希望拿到奖励的村民不高兴了,说好的奖励五斤,咋就减成了三斤
徐铁柱早有预料,他说咱们大队统共养了六头猪,上交三头。
分粮后,杀一头直接拿出三十斤肉做奖赏,余下的肉全村一起吃。
至于剩下的两头是母猪不能杀,留着下猪崽。
日后,队上就不用出钱再买猪崽,剩了这笔钱,每户就能多分点钱。
再说了,一年里庄稼能收获两季,夏收和秋收分别都评选一次,让更多的人家都能机会拿到奖励嘛。
要是同一户人家,一年有两次机会评上了,意味着一年就多拿到六斤肉!
这不比一次发五斤猪肉的奖励来得好嘛
五斤和六斤,哪个更多,村里光屁股蛋的小孩儿都知道。
乡亲们当然是选择六斤肉啦!
听了徐铁柱的解释,村民们大喜过望,他们原先还犯嘀咕呢,这会儿听明白了,猛地鼓掌,拍得手掌都红了!
徐铁柱见乡亲们这么好忽悠,心里乐开
第222章 养殖场
郭安林对徐广田是很尊敬的,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点子尊敬全被他抛到脑后。
郭安林鼓着腮帮子,手舞足蹈地向老人家表达他有多么地不服气。
他表示养猪就那么一回事儿,猪食都是烂菜叶,能有啥难的
徐广田懒得跟他掰扯,大放豪言:“你们信不信,由盛家人来喂猪,不用等到年底,夏种结束就能吃到猪肉!你们能做到吗”
郭安林等人一听,俱是面面相觑,他们不敢这么保证,没底气呀。
别看他们嘴上说得那么简单,实际上养猪真不是件容易做好的事情,万一没养好,猪崽死了,他们没能耐承担责任。
与此同时,郭安林等人是不相信徐广田所说的话,盛利跟他们也一样,没什么养猪的经验。
因此,郭安林下了结论:徐广田就是偏心盛利!
徐广田知道他们的心有不甘,他主动退了一步说道:“要是盛家人做不到夏种之后把猪养大到能宰杀的程度,那么再由村里人抽签来养猪!”
郭安林等人听到这话,顿时偃旗息鼓,哪怕他们心里不看好盛利一家子,依旧是持着怀疑的态度。
养猪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更别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猪养到能宰杀的程度。
徐广田放了豪言之后,跑去跟盛利家里,说了这事。
盛利和李香香听了这话,不知该咋办。
他们心里直打鼓,不到半年时间,把猪养肥,他们能行吗
徐广田看出他们的担忧,直接点明让盛夏来喂养,铁定没问题。
盛夏听了这话,她觉得心虚得很。先前跟供销社的合作吹了之后,她便觉得老天爷不会再厚爱她了。
之后的考试,盛夏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拼了命地复习,她那成绩是完全靠她自己考出来的。
老天爷没有帮她作弊,不然的话,盛夏铁定考第一名。
为此,盛夏越发地笃定她不再是天的宠儿,才会对徐广田说的话持怀疑的态度。
想着老爷子豪言壮语都放出来了,盛夏身为晚辈,怎么着也不能让老爷子堕了名头。
盛夏咬咬牙便答应下来,“广田爷,我会尽量做到最好。”
自这天起,盛夏掏空了她前世有关养猪的所有经验,又去问那些曾有过养猪经验的大人,甚至还摆脱向群帮她想办法找关于养殖的书籍。
盛夏天天想法子给猪加餐,就怕它们吃不饱,长不了肉。
徐广田见小姑娘紧张兮兮的,好笑不已,这小丫头真是太小瞧她自己了。
老天爷在天上看着呢,盛夏只需要跟她种植庄稼一样,付出辛勤的劳动,保准能有很好的收获。
徐广田隐晦地提醒盛夏,让她喂猪的时候对着猪念叨一句两句的,这有助于猪们长得更壮实。
起初,盛夏对此说法将信将疑,哪有人对着猪说两句话,猪就能长壮实的道理
这未免太荒诞了。
过了些天,盛夏喂猪时发现两头瘦弱的猪不吃猪食,趴在猪圈里没动静。
这两头猪崽本就长得瘦弱,这会儿连猪食都不吃,连动都不动,盛夏心里着急。
想着死马当活马医,盛夏照着徐广田的建议,在嘴里念叨了几句希望猪崽能快些好起来的话语。
其实,盛夏对此真的没报什么希望,她一想到要是这两头猪崽死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愁得她晚上都睡不踏实。
第二天,盛夏早早起床,跑去猪圈看那两头猪崽的情况。
离猪圈还有一段距离,大老远地,盛夏就听到猪崽们嗷嗷叫,听着声响就能猜出它们的好状态。
&nb
第223章 下一步的设想
徐广田这些设想没跟徐铁柱提,八字没一撇,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毕竟那两头母猪还得再养几个月,养大了还得配种,距离它们产崽还有好些时候呢。
办养殖场意味着要养很多头猪!
一斤猪肉六毛钱,而他们向阳村一个工分才几分钱,养猪肯定比下地干活赚得多!
问题是,他们先前养六头猪都得盛利一家四口人出动,时不时地还有老徐家和林满仓家帮助,这才能满足大猪的猪食。
这要是养多了,他们哪来的材料当猪食
徐铁柱先是一喜,紧接着满脸愁容:“老叔,咱们哪来那么多猪食养猪啊”
徐广田都想好了:“咱们不是开了荒好些新开垦出来的地,种红薯是最好的。而且咱们村的蔬菜名声打出去了,基本上咱们村的自留地都种了菜,卖菜的时候让他们把多余的老菜叶拿出来。然后再给猪喂红薯叶,再配上些猪草。要是盛家人手不够,你可以让孩子们去打猪草,给他们算工分!”
徐铁柱见老人家应对的法子都想好了,心知徐广田拿定了主意,有老人家撑着,他顿时觉得一切都是可行的!
没见他家老叔说盛家能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能把猪养到出栏,最后实现了吗
郭安林等人前几个月还叫嚣得很厉害呢,看到长得肥硕健壮的大猪,没话说了吗
徐铁柱又吩咐道:“还有,你记得去问问林书记,要是咱们以大队的名义多养些鸡鸭成不成。”
这下,徐铁柱隐隐猜测到自家老叔的心思,他吞了吞口水:“老叔,你真想办养殖场啊”
他以为徐广田是看到盛家把猪养得这么好,想让他们多养些猪,为他们全村人做贡献来着。
哪料到他家老叔目标很宏大,单单养猪还觉得不够,鸡鸭都想养!
徐广田凉凉地瞥他一眼,“咋滴你不敢”
这傻逼侄子平日里胆子挺肥的,这会儿怎么这么怂
老徐家从来没出过孬种!该不会要在这臭小子身上破例吧
徐铁柱捕捉到了他家老叔嫌弃的眼神,哭笑不得:“老叔,我这不是不敢,而是惊讶。我真没想到你想搞这么大。”
徐广田没再瞅他,而是看着湛蓝色的天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徐铁柱沉思片刻,再抬头眼里满是干劲:“成!老叔,我记住了,明天我就去问林书记!”
叔侄俩商定好了向阳村日后的发展规划,徐铁柱的提议得到了林大为等公社领导的支持和表扬,向阳村近几年的表现十分抢眼。
林大为又跟徐广田叔侄关系密切,得知叔侄俩的打算,他还让徐铁柱忙完夏收和夏种之后,再写份计划书给他。
徐铁柱满口答应下来,他想要实现老叔的计划,势必要得到公社领导们的支持。
以上的这些谈话,发生的时间是在夏收之前。
咱们再把时间拉回到现在,夏收的这几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