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贵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尤妮丝
第二四五章、如意、香囊和宫花
太后瞅着那十几个质素上佳秀女名字,皇帝却只孤零零圈了三个。
山东布政使参政道海山之女海晏,年十七。
知州莽泰之女纳喇氏,年十七。
拜唐阿德林之女兰英,年十五。
哦,还有湖广总督年遐龄的女儿年氏,似乎才十四岁。
想到这年氏,太后忍不住撇撇嘴,虽说殿选之日只是扫了一眼,那但模样作态,简直跟扬州瘦马似的!皇帝也跟先帝晚年似的,就喜欢这种弱柳扶风的玩意儿!
“皇帝打算给这年氏册什么位份”太后语气凉凉。
胤禛略一思忖,道:“新人入宫,位份不宜过高,就封个贵人吧!”
太后暗暗愤愤,贵人还不高先帝选秀,也是不管家世门第多高,初封也最多是贵人,贵太妃瓜尔佳氏当年初封也是贵人,不过没多久就封了嫔,当时瓜尔佳氏才十七岁!想到这点,太后心里就有些不忿!哀家可是生了老四又怀了小六才封了德嫔!
太后道:“那个纳喇氏是满洲上三旗出身,又是大姓,不如也封个贵人吧。”
胤禛皱眉,“只是个知州之女,封个常在吧。”
太后一脸不悦,怎么从头到尾都是皇帝一个人做主!哀家连这点小事都决定不了
胤禛没察觉太后又不高兴了,便又道:“这个兰氏就封个答应吧。嗯,就这么决定了。”
太后:……
一个贵人、两个常在、一个答应。
这份“上记名”单子递到姚佳欣手上,叫姚佳欣有些吃惊,四爷陛下居然真的选得很少!才四个!她还以为怎么也得有十个八个呢!
只不过年氏独领风骚,压过其他三人,独独被拟定为五品贵人。
姚佳欣眯了眯眼,“这个纳喇氏虽然父亲官职不高,但毕竟是著姓大族,封个常在会不会低了点”
胤禛淡淡道:“真是因为这个纳喇氏出身著姓大族,朕才不想封地太高。”
姚佳欣一愣,有些不理解。
胤禛叹了口气,“除了皇后,朕的后宫里没有出身太高的,未免这纳喇氏生出不安分之心,位份还是低些,她若乖觉,以后再晋封也不迟。”
姚佳欣这才明白,四爷陛下这是为她考虑。她虽是满人,但只是下五旗小姓,她弟弟文琢更只是六品官。这纳喇氏的家世虽不高,但比起她还是更胜一筹的。所以四爷陛下才要特意压一压位份。
姚佳欣又看着那个参政道之女海晏……还真是巧,二百个秀女挑四个,她却能雀屏中选,这运气也是相当不错啊。
不过这样也好。
姚佳欣暗暗一笑,“眼看着都六月了,早早定下秀女归处也好。省得挤在汇芳馆受热,若是中了暑,可就不好了。”
胤禛“嗯”了一声,心道:恬儿就是心善,中暑有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赐婚宗室的人到底有谁,姚佳欣就没有过问了,毕竟几个重要人物的赐婚事宜,譬如十七贝勒,譬如三阿哥、譬如愉郡王,四爷陛下都早跟她说了,至于别的宗室子弟——她不了解,也没兴趣知道他们到底要娶谁家的格格。
于是,“记名”与“上记名”的名单便传递到了教引嬷嬷手中。
御前极为教引嬷嬷立刻将所有秀女召唤到汇芳馆正院外偌大的空地上。让秀女们按照先满蒙后汉的顺序,一个个上去接太后和皇上的赏赐。
谁要选为嫔妃,谁赐婚宗室,谁撂牌子,到了最后都不会明说。几个太监手上捧着三种东西,分别是青白玉如意、金累丝香囊和宫花。
其中宫花是最多的,足足端了三大托盘,后头还有些没摆在托盘上的,接了花,表示撂牌子。
第二四六章、选秀落幕
一个手持小巧如意簪的秀女含笑走到了佟佳淑离与姚乐筠身旁,她笑着道:“恭喜恭喜!”
姚乐筠忙侧脸瞧着这那秀女,正是住在她们隔壁的纳喇颖卉,长得很美,就是嘴巴总是不饶人。不过这纳喇氏倒是不敢对那些家世高或者有后台的秀女不客气,因此与佟佳淑离、姚乐筠并无不睦之处。
姚乐筠看着那成色上佳的如意簪,忙道:“恭喜纳喇姐姐。”
纳喇氏笑容灿烂,“我也就是运气好!比不得姚家妹妹好福气,有贤妃娘娘这么好的姐姐,很快就要嫁得宗室贵婿了!”
姚乐筠瞬间脸红了,这些怎么能摆在明面上说没见教引嬷嬷都没直说呢!
这时候,秀女已经传唤到了汉军旗下五旗,而如意簪只剩下两枚,金累丝香囊已经赐完了,倒是那宫花还有的是。
汉军旗下五旗的秀女一个个面如土色,几乎都要哭出来,这么多秀女,只有两个能留下,其余的都得回家自行婚配。若是姿色平平倒也罢了,那些容颜姣好的,都已经攥紧了手里的帕子,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汉军镶白旗内阁学士年羹尧之妹,赐如意!”太监高声念道。
年思窈激动地小脸绯红,双手颤抖地接过了那支小巧的如意簪子,“多谢皇上赏赐!”
上头的教引嬷嬷不由蹙眉,怎么只谢了皇上的恩,不谢太后恩典
年思窈正要退下,却恍然回过神来,连忙又屈膝道:“谢太后赏赐!”
教引嬷嬷“嗯”了一声,面无表情地道:“恭喜年格格。”
旁边站着那位瑞嬷嬷脸色已经相当不快了,这年氏太不懂规矩了!!
这时候,底下众多的秀女中,传出了三三两两的嗤笑声,那纳喇氏低语啐道:“什么汉军旗大家闺秀,到底上不了台面。”
这声音虽小,但架不住年思窈刚刚从那秀女旁边经过,年思窈咬牙切齿看了一眼那可憎的秀女!居然也是个得了如意簪的!年思窈狠狠记住了这人,心道以后定要给她点颜色瞧瞧!
当容貌秀美的拜唐阿之女兰英接过最后一枚如意簪,剩下的秀女已经有人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而秀女海晏是汉军上三旗的,因此她是第二个拿到如意簪的,此刻仍旧难掩激动之色,见年思窈小脸铁青,不解地道:“年格格,你可是得了如意簪子,怎么不高兴”
“当然高兴。”年思窈勉励挤出个笑容,“只是被个没规矩的玩意儿气着了。”
“谁呀”海晏好奇地问。
年思窈咬牙切齿,看向满军旗秀女堆儿里,“也是个得了如意的,尾巴便翘起来,不知所谓!”
见年氏看向满军旗秀女们,海晏顿时知道是谁了,满军旗里得了如意的,只有知州之女纳喇氏,父亲官职不高,但人家姓氏贵重!保不齐会直接封贵人呢!
“年格格别生气了。”此刻周围这么多秀女,海晏也不敢说那纳喇格格坏话,只得拿这些没分量的话安慰年氏。
很快,所有秀女都接到了赏赐。
上头的教引嬷嬷扬声道:“凡事得了宫花的秀女,请回屋拾掇一下东西,一个时辰后,会有人带你们出宫!”
啜泣声接连响起,呜咽连片,端的是可怜。
教引嬷嬷皱眉:“噤声!这两个月学的规矩难道都混忘了吗再苦,仔细连宫花都没有了!”
最终赐花回家、还是犯错被直接撂牌子,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时间所有人都止了哭声,庭院里瞬间安静了。
旋即,那教引嬷嬷脸色稍微和蔼了些,她扬声道:“得了金累丝香囊的秀女,也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你们可都是千挑万选选中的,回家
第二四七章、新晋小主
秀女海氏不慌不忙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却见年氏正坐在桌前,手中持着一方夕阳玻璃镜,却不是在整理妆容,纯粹只是拿着镜子欣赏面容。
听到脚步声,年思窈才略抬头瞧了一眼,“怎么现在才回来”
海氏笑着说:“跟兰氏打了个声招呼,稍微说了两句话。”
“兰氏”年思窈先是一愣,想了半晌才恍然大悟,“得了最后一枚如意的那个秀女吧家世很微贱吧”
海氏暗暗皱眉,说“微贱”未免太过了些,“家世是低微了些,不过她父亲是个拜唐阿,想必祖辈儿出过高官,只是现在没落了。”
听到“拜唐阿”三字,年思窈更加不屑了,“看样子他那父亲只是个不学无术的玩意儿,稍有点才学,岂会这般年纪还是拜唐阿”
这番话,海氏的确无可反驳,年氏两个兄长也是封疆大吏之后,都没做拜唐阿,而是一步步走上朝堂高位。相比之下,兰氏的父亲的确十有**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翌日,当朝阳熹微洒落在汇芳馆,仅剩的四个秀女都已经梳妆打扮得漂漂亮,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候着圣旨降临。
哪怕是自信满满的年氏,心里也有些紧张,她可是湖广总督之女,阿玛虽致仕,但那可是封疆大吏!两个哥哥也都是朝堂高官。皇上会直接封她为嫔吗虽说她的家世当得起这样的位份,但新人入宫素来位份不会太高,一般至多贵人。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初封贵人,年氏有些不大高兴。但转念一想,凭自己的家世容貌才学,何愁不能得宠,只要得了宠,为嫔为妃也是指日可待。
于是,年氏又仔仔细细给自己补了一下妆,面带微笑和羞涩等着圣旨。
同住一屋的海氏就更加紧张了,她的家世说高也不算太高,又是汉军旗,还出了年氏这个父兄官职显赫的汉军旗秀女。年氏是肯定会封为贵人的,而她……若也能同封为贵人就好了!只不过,更有可能只是常在。
这一刻反倒是家世最低的兰氏一点也不紧张,反正新人册封最低也是答应,封个答应她就很满足了。
而满军旗的纳喇颖卉也一点都不紧张,她自诩出身大族,哪怕父亲官位不是太高,怎么也该封个贵人吧
众人心思各异,册封的旨意才姗姗来迟。
来宣读圣旨的是御前的首领太监苏培盛,素日里在皇帝面前低头哈腰、谄媚讨好的苏公公今日可是挺胸抬头,颇有气势。
四个待册封的新人也已经被汇芳馆的首领太监一一请了出来,苏培盛扫了一眼这四位,啧啧,这年氏纤弱楚楚,很合皇上的胃口啊,还有那兰氏也娇柔纤细,相比之下明艳高挑的纳喇氏和端方清秀的海氏皇上应该不会太喜欢。
如此匆匆一瞥,苏大首领就给这四人的未来做了预判。
“咳咳!”苏培盛轻咳一声,眼神从颇为紧张的几位新人身上收回,绽开了手中的黄帛圣旨,扬声道:“诸位小主接旨!”
四人纷纷盈盈跪倒,心口又如小鹿乱撞,一个个都紧张不已。
“皇帝诏曰:湖广总督年遐龄女年氏,着封为正五品贵人;参政道海山之女海氏、知州莽泰之女纳喇氏,俱封为正六品常在;拜唐阿德林之女兰氏着封为正七品答应。钦此!”
这道圣旨极其简洁,苏培盛一口气不带喘便念完了。
这四位获封的新人却是反应各异,那年氏没有欢喜,只遗憾地叹了口气,而海氏虽感叹低了年氏一头,脸上却不曾露出半分不满,端庄地微微一笑,磕头接旨。
倒是那兰氏一脸欢欣雀跃,而那纳喇氏一脸惊愕,仿佛不相信自己仅仅只封了个常在!但纳喇氏还没忘了规矩,也连忙跟着与其他三人一并磕头谢恩。
“谢皇上恩典!”四位新晋小主齐刷刷道,语气都是温软柔柔。
苏培盛笑着说:“贤妃娘娘已经为四位小主安排了住处,待会儿便会有人来接各位小主了。”
听了这话,刚刚被宫女搀扶起来的年氏忍不住问:“我被分配到哪个宫苑了”
苏培盛含笑道:“清澜殿的
第二四八章、年贵人
清澜殿正殿。
一个太监快步进殿,打千儿禀报:“娘娘,年贵人和海常在已经入住东偏殿。”
宁嫔端坐在禅椅上,淡淡“嗯”了一声,“知道了,你们抬着肩舆回郭贵人身边伺候吧。”
“嗻!”
宁嫔其实只是借了肩舆,但郭贵人倒是极热忱,把抬肩舆的太监也一并交给宁嫔使唤。宁嫔便顺手将山东巡抚进献的阿胶包了两盒,赏了郭贵人。
宁嫔气血虚弱,因此进贡的阿胶姚佳欣特意多分了些给她,光送到清澜殿的便有十六盒之多,都是最上等的东阿阿胶。
宁嫔想着,那年氏居然也体质较弱得很,待会儿来正殿请安,便也赏她两盒吧。
然鹅……
片刻后,来请安的却只有刚刚住进西偏殿的海常在……
“婢妾海氏参见宁嫔娘娘,愿娘娘万福金安。”虽然宁嫔的父亲只是个知州,海常在也依然毕恭毕敬行礼。
宁嫔的脸色有些铁青,强忍着才没有发作,生硬地说了句“免礼”。
侍立在宁嫔身侧的汪常在“咦”了一声,“怎么只有海常在来请安年贵人没有一起来”
海常在银盘脸上带着温和的浅笑,“婢妾方才的确有去东偏殿,邀年贵人一起来给宁嫔娘娘请安,但是——”
海常在拉长了语调,“但是年贵人说有些乏累,等明日再来请安。还娘娘见谅。”
听了这话,宁嫔不但没有“见谅”,反而更加恼怒,她拍案怒斥:“本宫知道她体弱多病,特特调用了郭贵人的肩舆去把她抬来清澜殿!没叫她走一步路!又是哪来的乏累!”
宁嫔娘娘麾下要添新人,汪常在一直心中很是不安,但见这新晋的年贵人居然敢无视主位,汪常在倒是放心了些。这海常在虽年轻,但相貌不及她,那年氏虽据说颇有颜色,但娘娘绝不会提携她了。
汪常在立刻跟着宁嫔一起同仇敌忾:“这年贵人怎么这么不懂规矩从东偏殿到正殿不过区区几步路,难道还会累着她”
宁嫔重重一哼,“只是个贵人,还真当自己是矜贵人儿了!”
海常在低着头,不发一言。这年氏还未侍寝,便先后得罪了贤妃和宁嫔,日后有她好果子吃。
汪常在忙道:“娘娘息怒,别为了不值当的人气坏了身子。这年贵人既然累得都走不动路了,您就开恩,准她好好歇息几日吧。”
听了汪常在这番“建议”,宁嫔心下一动,是啊,累倒了的人应该好好养着才是,侍寝这么辛苦的事儿还是让别人来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