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九天飞流
“这常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你与小宝又没隔着肚皮,你开了口,小宝还能不答应”
张氏一阵气结,她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一眼顾诚廉。
“来京城之前你咋跟我保证的我们说好不再提这件事,你怎地反悔了若是这样,我就叫小宝送咱们回靖原府,咱们还回镇上去开铺子。”
顾诚廉见和张氏说不通,只能使出杀手锏。
张氏一见顾诚廉说起这个,无奈只好妥协。
“好好好!我不说,我这还不是心疼你苦和累吗偏你自己还不领情,反正卖力气的也不是我。”
张氏拉过被子,倒头就睡。
顾诚廉见状没好气地问道:“你就这么睡了闺女那也不知去看看。”
张氏却偏过头不理睬,将顾诚廉气得够呛。
“顾长柏那儿你已经派人去盯着了吧”
顾诚玉洗漱过后,正在书房看书。
“回大人!已经派了身手好的丁字辈过去了,去了两个人。”
茗墨一到码头就去处理了此事,顾长柏这会儿已经住进了顾万芳租住的小院子。
“理由是现成的,就说府上暂时住不下了,让他先住到万芳少爷处。”
茗墨将交代给顾长柏的事又说了一遍。
“还算老实吧一定要盯紧了他,若是出现幕后之人不要声张。让其中一人去跟,确定不是调虎离山之计,再让另一人沿着痕迹追过去。等到了目的地,也不要急着回来复命,看看那人到底是不是那里面的人,可不要中了别人的离间计。”
顾诚玉心思缜密,将所有的可能都要想在前头。
“沿途一定要做好标记,一定要再派人跟着顾长柏!”
茗墨仔细听着大人的吩咐,将这些都一一记下。
“另外李郎中他们在京城的这些时日,你派人留意些,有什么异样来和我禀报。”
“是!”
茗墨虽然不知道顾诚玉为何要对李郎中如此重视,但他知道这不是他这个
第六百零三章 看上了?
虽然立春对梁妈妈插手大人屋里的事感到不快,但梁妈妈的规矩却是极好的,立春也找不着梁妈妈的错处。
“大人!”茗墨匆匆忙忙地进了屋子,看到屋子里有立春在,立刻打住了话头。
“大人!奴婢也去大厨房看看。”
立春看了一眼茗墨,知道这是和大人有事要谈,她识趣地告退。
顾诚玉点了点头,他已经洗漱完毕,正等着早饭。
茗墨的目光落在立春身上,看着立春娟秀的面庞,他的眼神有些怪异,却也带着几分了然。
“别看了,人都走了。”顾诚玉的双眼满含笑意,语带调侃地说道。
“啊”茗墨听了这话,脸色瞬间涨红,连耳朵都充了血。
“可是看上立春了立春这丫头心细,性子也沉稳。你若有这个意思,我帮你问问”
顾诚玉见茗墨看立春看得这么仔细,就以为茗墨对立春有好感。
原本就是年纪相当的少男少女,且还经常碰面,日久生情也很有可能。
茗墨连忙摆手否认道:“大人您可别误会,小的可没有,立春......”
茗墨突然结巴了起来,他不否认对立春有那么点好感,但那也达不到倾慕的程度。
他刚才看立春是因为在想事儿,没想到却被大人逮了个正着。
立春长得好,性子也沉稳,似乎也没啥可挑剔的。
但立春的心思却不在自己这里,自己就是去问了,那也是自作多情。
因为都是伺候大人的,他和立春经常碰面。
他觉得立春对他的态度并无特别,只是些差事上的来往。
其他时候就是碰到了,也只是福个礼,两人甚至连话都没说过几句。
其实他也知道立春应该是对大人有想法的,毕竟大人长得玉树临风、貌若潘安。
且自身能耐非凡,如此年轻就已经是六品官,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若是换作他,不用说也会对大人心生向往。
但他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大人对立春并无男女之情。
“立春可是个好姑娘,你若不主动些,到时候晚了可别后悔!”
顾诚玉以为茗墨是不好意思,笑着对茗墨劝了一句。
茗墨看了一眼顾诚玉的神情,见顾诚玉施施然坐到了书桌前,应该是打算练字了,他赶忙上前磨墨。
“小的看立春对小的并无特别,怕是看不上小的,此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顾诚玉将拿起的毛笔又重新放下,他讶异地看了一眼茗墨,道:“哦你这是没信心”
他打量了一眼茗墨,这是个长相略显清秀的少年。
皮肤白皙,身姿修长。最重要的是没有少年人的浮躁,为人十分稳重。
若要论托付终身,茗墨无疑是很好的人选。
家中无长辈,无需侍奉婆母,嫁了他就能当家做主。
咳!当然,不是说没有婆母就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古代,若是婆母看不惯儿媳,儿媳的日子还真不好过。
茗墨做事极有分寸,也很有担当。若是立春嫁给了他,以后的日子肯定差不了。
再说茗墨的长相也符合当下的审美,他可知道府上献殷勤的丫头不少。
茗墨苦笑了一声,“可能还是缘分未到吧!小的可不急,婚姻大事还是讲究缘分的。”
顾诚玉原本还想寻立春探探口风的,如今听了茗墨这般说,他才暂时打消了年头。
也许茗墨还没想好,毕竟是终身大事,自己还是别添乱了。
到时候乱点了鸳鸯谱,岂不是造就了一对怨偶
顾诚玉从未好好关注过立春,立春平日里也显得极有规矩,因此顾诚玉也没往其他方面想。
但他也知道立
第六百零四章 领差事
叶知秋说起这个,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放心,我姐他们是实在人。从昨儿回来就在学了,晚上还学到很晚呢!你府上陈管事给找了两个铺子,都在闹市口,位置不错。”
叶知秋说到这儿,脸上又露出了犹豫之色。
“怎么可是银子不宽裕我先借你就是了。”
顾诚玉还以为叶知秋是为银子犯愁,这铺子就差临门一脚,顾诚玉自然得帮忙。
“倒不是,我那还是有点积蓄的,不够我也不会跟你客气。我只是在犹豫租小的还是大的,大的位置比小的要好些,就在南边的一条街口,那里还有一家小酒楼。小的也不错,旁边是个胭脂铺子,就是要稍稍靠里一些。”
顾诚玉翻了个白眼,“这还用考虑自然是租大的了。你放心吧!这营生亏不了。”
叶知秋见顾诚玉一下就洞穿了他真正犹豫的原因,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铺子快些开起来,到时候我找同僚去给你捧场。”
串串香的价格比较平民,应该会受到百姓的喜爱。
两人又就铺子的事讨论了一番,马车终于停在了宫门口。
“你派人将从靖原府带来的礼都送到各家府上,按我昨晚列的单子送。”顾诚玉对着茗砚吩咐道。
不说老师和大师兄他们,就是这段时日认识的同僚和上峰,他也备了一份礼。
这都是官场的惯例了,每个回乡的官员都会这么做。
所以,顾诚玉回来的时候,这些礼品占了行李的一半空间。
顾诚玉进了翰林院,就与叶知秋分开了。他得先去销假,这会儿也不知张大人有没有来应卯。
“下官拜见顾大人!您是昨儿回京城的吗”
钱检讨才刚到翰林院,一见到顾诚玉,就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是啊!昨儿回来的,不知张大人可在”顾诚玉朝着窗子扫了一眼,并没有发现张大人的身影。
“张大人已经来了一会儿了,下官去给您通报一声。”
说完,钱检讨就行了礼朝着屋内走去。
顾诚玉没等多久,就听到张亥在里头喊进去。
一进屋子,他发现张亥竟然爬在梯子上,似乎正在找什么书籍。
张亥的屋子里书籍不少,有些是他平日里常用的,还有些应该是要校勘的史书。
“下官拜见张大人!”
“回来了这次回乡也有两个多月了吧”张亥抽出其中的一本,慢慢地走下了梯子。
“回大人,一共两个月零三天!”回来的路程耽搁了一两日,所以才超出了顾诚玉的预期。
“嗯!编撰会典的事已经开始了,本官之前见你对刑律知晓地较为透彻,你就先从编撰刑部的分卷开始吧!”
张亥很直接,顾诚玉一进屋子,他也没多寒暄几句,径直布置了任务。
若按照顾诚玉前世之前那个和平年代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工作狂。
刑部顾诚玉沉思了一瞬,刑部的内容倒也不算太多。
他之前通读过大衍朝的律法,觉得这活计还算轻松。但这是编撰会典,这可容不得一点差错。
纵使之后会有人校勘,但校勘过后,找着自己的错处,自己难免要吃挂落。严重一些的,肯定还要受到惩罚。
到时候罚俸禄这些事小,颜面尽失才是事儿大。
“怎么可有异议”张亥没听到顾诚玉回话,这才将目光自书上移到了顾诚玉的脸上。
“回大人,下官并无异议!”顾诚玉连忙答道。
没听见张亥说具体完成的时间,顾诚玉也没问,这不正合自己的意吗
要是给自己规定时日,那肯定不会长,自己还不得废寝忘食
顾诚玉正在想着这样可以轻松些,谁想张亥下一句就戳破了顾诚玉的美梦。
张亥点点头,表
第六百零五章 颜回农
顾诚玉有些讶异,他奇怪地看了一眼仇易樊。
“之前都是读过的,我脑子里还有印象。”
仇易樊却大惊失色,他刚才见顾诚玉连书籍都没找,就开始编撰,心中自然犯起了嘀咕。
他觉得没有相关的书籍在,顾诚玉难道能全靠记忆不成
如今听顾诚玉这么而说,他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他毕竟为官数年,自然不可能失态。
“没想到顾大人的记忆如此超凡,难道顾大人就是古人常言的过目不忘”
仇易樊笑了笑,不过,他脱口而出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妥。
这话怎么听都有些嘲讽的意味,世上哪有那种过目不忘的人呢反正他是没见识过。
记性好的一本书看上个三五遍能记住也是了不得了,不然考科举也不至于这般艰难了。
虽然读书不是全靠背书,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写得一手好文章。但能背下四书五经,考个秀才应该不是太难吧
可是世间考上秀才的能有多少人参加县试的,那也是百里挑才能过的。
仇易樊摇了摇头,也许人家顾大人在这些书上花了不少功夫,已经将书背得滚瓜烂熟也不稀奇吧
“这可不敢当,只是下过苦功罢了!”顾诚玉无意太高调,再说这和做官毫无干系。
能者多劳,太过于出众,难以融入这些同僚中,还给人一种傲娇自负,难以亲近之感。
其实顾诚玉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成为翰林院内的风云人物了。
不管是圣眷,还是茶税和序目,不说满朝文武都记得他,可那也**不离十了。
仇易樊听了这话,不由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太过刺耳,连忙想补救几句。
仇易樊向来八面玲珑,说话办事很是上道。不过这次他有些失态,正当他开口想说两句缓和气氛时,门外传来了一道声音。
“下官拜见仇大人!”
顾诚玉听了听声音,发现有些耳熟。
“原来是孔侍书,快进来吧!”仇易樊对来者毫不讶异,扬声相邀。
孔侍书应声捧着一摞书籍进来,看见了坐在位子上的顾诚玉。
“顾大人您回京城了下官拜见顾大人!”
顾诚玉看了眼孔侍书手里的一摞书,笑着开口道:“昨儿回来的,孔侍书这是”
“回顾大人!这是为仇大人找到的书籍,是与会典相关的。”
这时仇易樊上前插话,“将书都放在这里吧!真是有劳你了,多谢!”
孔侍书连呼不敢当,“可担不起大人的谢,能为大人分忧解劳是下官的荣幸。日后大人还有需要,只管吩咐下官就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