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九天飞流
顾大伯在屋里一听,这才想起竟然把他家的官老爷可忘了。因此也顾不得顾长柏夫妇,连忙出了屋子。
“大家都快回去吧!等小宝安置好了,再欢迎大家来蹿门子,你们瞧!这行李都还没放下呢!”
“快让让!三叔公和林家叔爷来了,别挡道。”后头突然起了一阵推搡,靠里的人连忙往一旁让了让。
三叔公和林家叔爷乃是村儿里最年长的老人,尤其是两人年轻时还读过一点书,自然也是村儿里最德高望重的。
人群散开了一条路,顾诚玉看见走在前面的就是三叔公。
三叔公的辈分高,有些小辈也不好再分辈分,因此大家一致都叫三叔公。
三叔公走到顾诚玉身边站定,接着竟然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惊诧不已的举动。
他撑着拐杖缓缓下跪,“老朽拜见大人!”
顾诚玉吓得差点就要跳起,这是整得哪一出他一个箭步上前将三叔公搀扶住,“三叔公你这是做什么”
还好老人家动作慢,没给跪到地上,不然全村的唾沫星子都要淹死他。
三叔公这么大年纪怎么能跪他他也于心不忍呐!
三叔公却想挣脱顾诚玉的手,执意要下跪,这么虚弱的老人此刻力气竟然出奇得大。
顾诚玉也没想到三叔公竟然会这么较真,“三叔公!快快起来,你这是要折煞我呢!您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我就是一个小辈,怎么当得起你的跪”
“是啊!三叔公,你快快起来,小宝哪敢让你跪他这是要折他的寿呢!”
顾老爹也急了,这么大年纪了,要真下跪了,之后这附近的乡邻肯定要传他家儿子当了大官就开始目中无人,猖狂至极。
顾氏的族人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了,这是干什么
林叔爷的面色有些不自然,他不姓顾,自然对顾氏得了这么个天纵之才感受没那么深。这个老匹夫都要跪,难道他也要跟着跪下不成
“三叔公,人长青都这么说了,您快别固执了。”
众人七嘴八舌地劝了起来,他们有些奇怪今儿的三叔公为何这般顽固。
三叔公叫顾诚玉和顾老爹搀扶着,身子再也跪不下去了。
将拐杖在地上重重地敲了几下,众人知道三叔公有话要说,连忙都安静了下来。
“民见官下跪那是规矩,咱们村来了县太爷,大家也要下跪。小宝比县太爷官儿还大,怎么就不用跪了”
众人听了三叔公的话,都面露羞赧。
“你们是觉得小宝是你们看着长大的,他年纪小,就想倚老卖老,不将他这个朝廷官员放在眼里。”
三叔公说完,看了眼在场的每个人。顾诚玉是顾氏的荣耀,他今儿来就是为了给顾诚玉做脸子的,也是为了给顾氏挣脸面的。
顾氏已一只脚迈入了士族,只要后辈有出息,脱离泥腿子的行列,成为官宦世家不是难事。
从今儿开始,他要让这些众人知道,他顾氏已经崛起,和他们已经不是一个阶层了。
而顾诚玉身为顾氏的荣耀,就应该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第五百五十章 打秋风
等顾诚玉将朱庞安置妥当之后,就回去了老宅。
刘氏坐在正屋的凳子上,偷眼看向在炕上坐着的吕氏。
她之前见顾诚玉长得这般好,心里还奇怪来着。依大何氏的长相,就算加上长相周正的顾长青,又怎么生得出长得这般好看的儿子
吕氏听着顾大伯三兄弟的交谈,只觉得有些不自在。
她没见过刘氏,两人不熟自然没什么话说。更何况刘氏一直在瞄着她头上的金银宝石簪子,那打量的目光让她心生不悦。
听顾长柏的形容,她可以确定这就是回来打秋风的了,说不定还要打秋风到老死。
“也是凑巧了,咱在京城待了不少日子,正巧碰上了侄儿。这些日子多亏了侄儿照顾,日子才好过些。这次他回乡探亲,我想着这么多年没见你们了,就跟着回来看看。”
顾长柏拿着茶碗灌了一口茶,一看这茶汤清亮,味道香中带醇,应该不是便宜货。
顾家待客的茶叶都这么好了他对顾家突然的发迹有些好奇,三弟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营生,怎么会这般富贵
“二哥和二嫂早该回来看看才是,一别这么多年,咱们都老了。再不回来,也不知见不见得着了。”
顾老爹感慨了一句,觉得世事无常。
他看顾长柏夫妇的穿着并不像是发了财的,当年他们投奔到南方,他们还以为是跟着大舅哥享福去了。
再说若是发了财,那肯定早就回乡了,何至于这么多年都不回来谁又不想荣归故里呢
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留在靖原府的他日子却越来越好过了。
“那还真是巧,你们咋会去了京城这次回来咋只有你们两人家里其他人呢”
顾大伯问起这个还有些奇怪,刚才老二只说了全家在应南府的生活,并说起了早逝的长子。可其他的人呢二子在应南府,那长子留下的几个娃儿呢
顾长柏听到顾大伯说起这个,脸上有了一瞬间的不自然。
“长孙如今在京城读书,这个说起来还要感谢小宝。那个学堂还是小宝给帮着找的,不然芳哥儿也进不了那家书院。小孙女身子骨弱,一到京城就水土不服,这不还病着呢!就没让跟来。”
顾长柏说到这里,语气顿了顿。
接着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动静,才接着说道:“大孙女从小就被拐了,如今还没找到。小孙子前儿得了急症,去了。”
顾长柏神情暗淡,想起在京城的小幺,不由落下了心酸泪。
也不知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见小幺了,那些人真的会让他再见小幺吗他此刻突然有些不确定了。
顾大伯和顾老爹听了也是一阵唏嘘,纷纷感慨老二去了应南府,日子竟然过得这么凄惨。
“唉!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们了,你咋不早些回来”顾大伯叹道。
吕氏听了撇撇嘴,惨顾家要不是有小宝,说不得比顾长柏家还要惨呢!
“弟妹,你这身衣裳是个什么料子的咋还发亮呀”
刘氏这会儿有些忍不住了,他们男人说他们的,女子到了一起不就谈些胭脂水粉和穿戴吗
吕氏一看身上的衣裳,这是小宝带回来的料子,说是啥蜀锦的,料子可名贵着呢!
一身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上头的金丝银线在阳光下确实反射出了点点光芒。
“二嫂,这是小宝带回来的料子,我也说不明白。”
吕氏这会儿已经后悔穿这身衣裳了,头上的金钗和宝石更是不能带。
本来是不想在小宝在好友面前丢脸,可谁想又来了打秋风的亲戚
她就知道刘氏这是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了,看她穿得这么
第五百五十一章 族学
顾长柏这次回来的目的就是想法子让顾长青去京城,这样他才能顺理成章地跟着住在顾府。
没想到顾长青一家子正好有这样的打算,那就省得他多费口舌了。
“三弟啊!我看小宝在京城的府邸也没个长辈在,你们还是跟着去得好。”
顾长柏说完就看了一眼顾诚玉,顾诚玉连头都没回。以为怂恿他爹娘去京城,就能跟着住在他的府邸了吗
不得不说,真是太天真了。哪天他不想玩儿了,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京城一定很繁华吧就是太远了,去了京城想回乡可不容易。”顾大伯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府城,京城有多远,他不敢想象。
顾诚玉这才转身笑道:“大伯!今后华哥儿若是考上了秀才、举人,你也能跟着去京城享福呢!”
顾大伯将希望都寄托在了顾万华身上,这么说比直接邀请顾大伯去京城玩,更能让顾大伯高兴。
只可惜顾大伯这次听了到没有露出高兴的情绪,而是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更是愁云密布,一看就知道有烦心事。
顾诚玉猜测,应该是顾万华出了什么状况。他想起之前顾万华纳的那个小妾,好像叫妍碧的,难道是分了心,没心思科举了
“老二,你和弟妹刚回来,行李肯定还没规制好。等你们先安顿好了,咱们再叙旧。”
顾大伯这会儿也没了刚才的兴致,他站起身对着顾长柏说道。
吕氏这会儿却竖起了耳朵,这是什么意思大伯这么说的意思难道是想将人留在她家
可她家哪有地方住住在她家的院子怕是不方便吧
正屋旁边只有两间耳房,小宝睡了一间,顾长柏夫妇总不能睡在另外一间吧那总感觉有些别扭。
“哦!二弟,你说住在三弟家,还是跟着我回去”顾大伯这才想起如今三弟家已经分了家,原本很宽敞的院子如今被分开,就没有原先宽敞了。
大房虽然不住在这里,但是屋子都是上了锁的,里头还堆了一些杂物。
顾长柏当然不会去大哥家,他回来的目的不就是三弟一家子吗
再说刚才他已经问了顾家如今的大致情况,顾家真正发家的只是三房,大哥家里只做了个小营生,哪能和三房比
“我之前的行李都已经搬进了院子,这你看......”
顾长柏也不能直接开口,不然就有嫌弃大哥的嫌疑。再说顾长青不开口,他也不好意思直接说留下不是
顾长柏的未尽之意,屋里其他的人都明白。
这么一说,顾大伯虽有些不高兴,可二弟既然这么说,他倒是不好强求。
再说三弟家的过得宽裕,二弟在三弟家确实要比他家过得好些,也省得回去了婆娘嘀咕。
顾老爹心里倒是有些异样,原本这样的事儿不是应该说随便去谁家吗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怎么二哥就决定了不过,他随后也没多想,三人是亲兄弟,住谁家都无所谓。
他家的屋子虽然不太宽敞,但老大家不是没有空屋,到时候让老大先收拾一间让他们住着就是。
再说前院也有客房,就是没有内院的屋子宽敞。
“大哥!就让二哥住这里吧!咱的院子比你家的宽敞些,也省得行李搬来搬去的了。”
顾长柏见顾老爹开了口,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
顾诚玉虽然反感顾长柏住进来,但他也不能阻止。
看来顾长柏回来的目的他得找个机会和爹娘说说,省得他们被顾长柏算计了去。
“小宝!大伯明儿
第五百五十二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这个朝代就是如此,当了官就得回馈族里。虽然他读书族里并没有帮上忙,可他不差这点银子,没必要这么抠门。
“五十亩!这也太多了,你真的舍得给了族里可要不回来了。”顾大伯知道顾诚玉向来大方,对族里是有情有义。
可一下子给了这么多田地,他心里不是不震惊的。
“既然做了决定,我又怎会反悔就这么说定了,大伯抽空和族人说一声。族学请大伯看看村里哪块地方好些,咱们出银子将地买下来。我在家的日子不多,尽量在走之前将族学的事办妥。”
顾大伯沉吟了一番,这才道:“真想办,那肯定要不了多久。就是盖宅院多花些功夫,我在族里叫上些人将屋子盖起来就是。”
顾诚玉当然不会烦这些,不过顾大伯提到宅院,他这才插了句嘴。
“这起宅院的银子,要是族里有难处,也可以来找我。”既然族田都给了,顾诚玉也不会再吝啬那点建宅院的银子。
相对于居家的住宅,建族学肯定要简单一些,里头的布置就更简单了,花不了多少银子。
“那好!先在族里的公账上支取就是,那夫子的事儿可得你多费心了。”
顾大伯想了想族中账上的银子,也余了有七八十两左右,盖个泥砖的屋子,屋顶上铺上瓦片就是了。
顾诚玉也在算账,族中前几年靠着田产余下的银子其实并不多。那时候他只给了族中十亩地,虽说是免税的,可地不多,能剩下的银钱就少了。
后来他考上举人这才有了三十亩地,满打满算到今年,族中的银子不超过一百两。
那建族学的宅院说不定还不够,既然要建,那就索性建个大点的。至于材质,那自然非砖瓦房莫属。
看来八十亩地还是少了些,族中的孩子不少,还基本隔两年就会有新生儿。这里可没什么避孕的措施,一对夫妻生上七八个都不算稀奇。
越往后每年读书的花费就越多,那等买地的时候还是给族中凑上一百亩吧!
倒不是顾诚玉舍不得银子,不想给族中多添一些。他是怕将族人养得越来越贪婪。他一直没得过族中的恩惠,相反他对族中的帮助倒是不少。
可不要说族人立牌坊每家都出了银子,其实这里头顾家一直出的是大头。且之后顾诚玉还会送相等的礼过去,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再说这牌坊带来的好处也不是他一个人享受的,受益最多的还是族里。
若是将这些人的胃口养大了,将他给族里的帮助变得理所当然,那日后肯定要生出不少是非。
将银钱算计过后,他怕顾大伯舍不得建砖瓦房,因此就将话说到了明面上。
“大伯!族学的宅院要用砖瓦,可别用泥砖。族学是体现咱们顾氏崛起的证明之一,这次的事可得办敞亮了。”
“啊!那可要不老少银子。”顾大伯没想让顾诚玉真的全出了,毕竟族学是族中的子弟上的,他心里也有数。
几年前那粮种的事他确实做的不对,长青家能得到这么好的粮种那是他自己家的能耐,他凭什么让长青家免费帮村里换粮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