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子的发家致富科举路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九天飞流

    虾头刚将鱼都拉了上来,正在查看渔网里的收获。

    当看到里头有两条肥硕的鲈鱼时,他的嘴角咧得更大了些。

    对面的渔夫见那大船上有人招手,连忙招呼虾头,“虾头,快!贵人要买你的鱼。”

    大叔羡慕极了,大船上常有富贵人向他们这些渔夫买新鲜的鱼。

    若是碰上大方的,根本就不计较鱼的价钱,赏银都不少。

    但也有那抠门的,买一条鱼还要斤斤计较,比那坊市上出的价钱还便宜。

    虾头看了眼右前方的大船,那里站着好几个人,其中一名穿着华贵的公子正在朝他招手。

    虾头没有犹豫,这样的公子不差银钱,只要能追上大船,将鱼都给了那些公子,银钱必不会少的。

    将手上拿着的鱼网放下,虾头连忙摇着桨往大船划去。

    朱庞看着向这里驶来的小渔船,有些疑惑道:“瑾瑜可是想买他的鱼可是这大船上不也有鱼卖吗”

    顾诚玉笑了笑,“他刚才网到的鱼里面应该有鲈鱼,鲈鱼的味道十分鲜美,等你尝过之后就知道了。大船上也不一定有卖的,这都要靠运气。”

    虾头的小渔船其实离大船并不远,没一会儿就追上了大船。

    当然,这也与虾头划得快有关系。

    等小船靠近了,顾诚玉打量了一眼虾头,发现对方虽然瘦弱,可是臂膀上的肌肉倒是结实。

    这应该因为常年划船,拉网导致的。干这样的重活使得臂膀练出了肌肉,难怪船划得快。

    虾头并没有停下划桨,因为大船还在往前开,他必须和大船保持着最短的距离。

    顾诚玉看了一眼这样的小渔船,是真的小,渔船上放着一个木桶,顾诚玉猜测应该是放鱼的。

    另外渔网上的鱼也没有清理干净,虾头着急过来,还没时间清理。

    “几位少爷可是要买鱼”

    虾头仰面向上望去,发现最前头站着的是一位长相和穿戴都不凡的年轻公子。

    他腼腆地朝着顾诚玉和朱庞笑了笑,明白这是刚才招手的主顾。

    “小哥!你这鲈鱼怎么卖”顾诚玉一眼就看见对方木桶内的两条大鲈鱼。

    “少爷是要买鲈鱼想必您也知道鲈鱼的肉嫩刺少,银钱您看着给就成。”

    顾诚玉对于虾头如此直接倒是有些讶异,不过他随即就想明白了。

    像虾头这样常年来往江面的渔家小子,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客人多了。

    虽然面对穿着富贵的人难免有些不自在,但也练就了一张嘴皮子。

    朱庞一听倒是乐了,这小子倒是实在,顿时玩心大起。




第695章 回忆
    看着朱庞身后的一大堆行李和好几个下人,顾诚玉想了想,府城的府邸倒是有马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装得下这么多的行李,装不下还得雇车。

    顾长柏自踏上靖原府码头的那一刻起,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年轻时,他带着家人投身去应南府的情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终于又踏上了故土。

    此时已经到了申时,看来今儿是回不去了。晚上赶路不太安全,更何况也没必要。虽然顾诚玉有些归心似箭,但也真的不急于一时。

    再说,府城的生意他已经很久没有巡视过,今儿先在府城住下,巡视一番再说。

    “朱师兄,咱们先去我府城的住处,今儿天色已晚,还是等明日再回去。”顾诚玉转身对朱庞交代了一声。

    朱庞自然没意见,靖原府城他又没来过,正好见识见识。

    “二伯!咱们明儿在回去,我爹他们看到你们肯定会开心的。”

    顾诚玉转身对顾长柏说了一句,这次回靖原府,他还是将人带了回来。不过,他得找个机会和他爹嘱咐一番,这个二伯可不是当年的二伯了。

    茗砚早就先回了府城的府邸,毕竟时隔一年多回来,府上总要先收拾一下的。

    “公子!我已经叫来了马车。”茗墨小跑着过来,此刻口称公子是因为顾诚玉这次回乡十分低调,在行程上不打算暴露身份。

    不然,途径的地方低品级的官员都会来拜访他,这样会拖慢他的行程。

    顾诚玉这里因为回乡心里激动着,而上岭村同样也很激动。不过,上岭村的村民激动倒不是因为知道顾诚玉要回来了。

    “小宝他娘,你可真是苦尽甘来啦!”王婶子满面笑容地看着捧着诏书的吕氏,语带羡慕地说道。

    吕氏也是眉开眼笑,“是啊!当年也没想到能有今天呢!这是我家小宝争气,不然我哪能有这样的福分”

    时间回到刚才一个多时辰之前,县太爷带着京城来的信使匆匆来到了上岭村。

    一来就命顾长青家摆上香案,准备迎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民妇吕桃,贤良淑德,勤勉柔顺,性行温良,着即册封为六品安人,钦此!”

    吕氏还没听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听见了自己的名字,一直等到县太爷亲自将她扶起,她还是云里雾里。

    最后在县太爷的解释下,吕氏才明白原来自己当官太太了。她儿子成了六品官,比县太爷的官儿还大。她是六品官的娘,也有那叫啥敕命的。

    等县太爷走后,顾氏还没从这样的喜悦中清醒过来。

    “六奶奶,您现在可是六品的安人呢!比县太爷的品级还高。”族里有个刚读书的小娃儿,对着吕氏一脸艳羡地道。

    吕氏高兴地拍了拍大腿,“可不是我儿现在可是在京城当大官儿了呢!”

    顾长松甚至比顾长青都要高兴,他身为顾氏一族的族长,族中子弟有出息,他们顾氏一族才能繁荣昌盛起来。

    顾诚玉才考上进士,就已经当上了六品官,那日后能做到高官也不一定。

    只有顾诚玉在,顾氏才有崛起的希望。

    顾长青在这样喜悦的气氛中,突然想起了那晚娃儿他娘和他说过的话。她说想让小宝去读书,小宝身子孱弱,与村里的娃不同,肯定是个读书的料子。

    在小宝没挖到人参之前,他也是犹豫的,为难的,没想到如今小宝真的考上了状元,还做了大官儿,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他不禁眼中闪出了泪花,看着笑得开心的吕氏,他觉得这辈子也无憾了。

    &nbs



第696章 敕命
    吕氏一听,也知道大家的心思,连忙笑着摆手说道:“小宝之前不是拜了老师呢么他老师已经和咱们说过了,想在京城给小宝说门亲事,咱们也只得听他老师的不是”

    这是吕氏和顾老爹之前就已经商量好的,若是真有邻里来说媒,他们直接拒绝未免伤了和气,所以才想将小宝的老师搬出来。

    其实要是按照吕氏的意思,这样的理由都不想说。她家小宝可是当官儿的,长得更是无可挑剔,这些农家的大姑娘能配得上自家儿子一个个都是痴人说梦,这绝无可能。

    隔壁的媳妇章氏也过来凑热闹,她听到了吕氏的话不仅撇了撇嘴。

    “哎呀!那读书人常说的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们这做爹娘的还健在呢!哪轮得着他老师替他做主哦!”

    章氏这几年眼看着顾家发达了起来,作为近邻,她却一点好处也没得到,心里怎能舒服

    王婶子对章氏十分看不上,这章氏眼皮子浅,之前想是没占到顾家的便宜,所以常在村里对顾家说三道四。顾家的事儿,有一大半都是她在外头传的。

    “这我倒是还听说了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呢!尊师重道乃是本分,小宝的老师之前是京城的大官,小宝中了状元,还当了六品官,日后娶的肯定也是高门大户的姑娘。”

    王婶子忿了章氏一句,还觉得不解气,因此接着说道:“咱们庄户人家的姑娘性子直爽没心机,可就是大字不识一个。听说官太太可是常出门交际的,那些官家太太弯弯绕绕的心思,咱们村儿里的姑娘哪能看得明白”

    王婶子终究还是没说得太白,这些人还真是心里没点数。人家都是官家了,岂能看得上乡野人家的粗鄙姑娘

    “哎呀!这小宝的亲事还是留给他老师去操心吧!”顾大伯娘杨氏上前打断大家的话题,再说下去,说不得就要吵起来了。

    王婶子也不是那没分寸的人,今儿可是个大喜日子,没必要在这些事上寻不开心。

    一旁王婶子的儿媳妇黄氏扯了扯王婶子的衣袖,示意婆母收敛些。

    王婶子看了眼黄氏那微微隆起的肚子,连忙不说话了。儿媳怀孕了,若是再说下去章氏被她说到了痛脚,上前来撕扯,扯到了黄氏就后悔莫及了。

    黄氏怀这一胎可不容易,之前还掉了个娃儿,就一直没怀上。后来喝了药终于怀上了,如今好不容易坐稳了胎,她可不得宝贝着么

    顾诚义沉着脸从外头进了院子,当听到正房那边热闹非凡,众人的欢呼声不绝于耳,他心里嗤笑一声。

    他掠过自家的屋子,径直去了正房。

    “正高兴着呢”顾诚义背对着外头的光站在正屋的门口,让人看不清他面上的表情。

    吕氏原本高兴的脸瞬间沉了下来,她想起刚才刻意被遗忘了的事儿,心里只觉得挖心地疼。

    “恭喜娘得了封敕命的诏书!”顾诚义跨进了屋子,打量了一眼屋里的人。

    顾老爹皱了皱眉,有些无奈。他知道老二想干什么,无非是想来羞辱吕氏罢了!

    吕氏沉着脸没回话,诏书已经放上了供桌。

    “爹!我亲娘的诏书可要好好供着,这是咱们顾家的荣耀呢!也多亏了老五了,若不是老五,我亲娘怎会有这样的好事儿还是老五有出息。”

    顾诚义笑了笑,嘴上说着感谢的话,眼里却是一片冰冷。

    吕氏的胸口剧烈起伏了起来,她紧紧抓住炕上铺设的被褥,心中怒火中烧。

    在这之前,知县来宣读诏书的时候,还宣读了另一份诏书。那是追封大何氏的,和她一样的品级,刚开始她听不明白,可她听得懂大何氏的名字。

    &nbs



第697章 颐养天年
    吕氏忽然将身子往后靠在了迎枕上,她看向顾老爹的目光充满了冷意。

    当初她是恨的,她明明算计的是那掌柜,成为掌柜娘子是她当时最好的选择。可是这一切都被打乱了,顾长青这个带着三个娃儿的鳏夫闯进了她的生活中。

    吕氏闭上了双眼,之前的她是怨恨的,不甘的。可是时日久了,她竟然也习惯了,习惯了顾长青,习惯了清苦的日子。

    小宝那么努力,就是为了给她挣诰命,她又怎能不欢喜纵使还要追封原配,可那是小宝对她的一片心意。

    顾老爹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老二什么品性他自然知道。老大老实,就算跟着老大过日子,只要有老大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夫妻俩。

    老三他们也是个孝顺的,一年到头给的银钱,买的东西都不少。从来没伸手和娃儿他娘要过一文钱,就是主动给,还要推辞一番。

    当然,除了老三的媳妇有些爱占小便宜以外,老四媳妇儿的性子就好多了。

    至于老二,倘若家里还像之前那么穷,说不定最后还真能给他饿死。

    “我以后想跟着小宝过。”吕氏这是第一次和顾老爹谈及以后的打算,之前吕氏总认为自己年轻,等年纪大了再去小宝那里颐养天年。

    可当她看到顾老爹鬓角的白发,不由得有些心酸。她的年纪比老头子小了九岁,老头子已经不年轻了。虽说身子骨还算硬朗,可说不准老头子还能活多少年。

    这几年小宝肯定已经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因此她和老头子去了京城也不怕。

    这几年一直聚少离多,让吕氏对儿子的思念已经泛滥。她老了,只想等小宝成了亲,给她生个大胖孙子,每日里含饴弄孙,就是她想过的日子。

    顾老爹有些意外,他还以为吕氏是想和他一起留在上岭村的,没想到吕氏竟然想和小宝一起去京城养老。

    “那老三他们怎么办咱们去了京城,这里的屋子和田地怎么办”

    顾老爹故土难离,他不想离开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上岭村。去了京城,人生地不熟,就连蹿门子都没地方,更不要说每日去地头转转了。

    “再说吧!”吕氏这会儿不想多谈,毕竟说动老头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其实她已经有了打算,反正老三和老四都是在镇上开铺子的。只要有手艺,就是跟着到了京城也饿不死,照样开铺子就是了。

    再说小闺女也在京城,她都三年多没见闺女了,甚是想念。

    只要全家都搬到了京城,那也不怕亲人分离。至于前头留下的孩子,她管不了,也不想管。

    老大老实,要是想去,就跟着去。若是不想,那就将家里的田地都留给老大家打理。

    顾诚玉带着行李和人坐着马车去了府城的院子,一到院门口,就看见府上的下人都在门口等着。

    府城留下的下人并不多,只有十来个。都是留下来看院子的。若是屋子里没人气,难免要衰败。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也要有人打理。虽然他不会常来住,但他有时候回来,这里有个宅子要方便些。

    就像今日,这么多人,还带着这么些行李,若是去住客栈,那可有得忙了。还得看着行李,以防小偷。

    二伯娘刘氏悄悄打量着眼前这座大院子,没想到老三家还真是发财了,不然为何住得起这么大的院子

    且听老头子说,京城还有大宅子呢!要是早知道靖原府的顾氏过得好了,他们早就回来了,哪至于在应南府死死硬撑着



第698章 哪来的小舅子?
    两个账房轮流,就不存在账房有事请假,请掌柜的代劳这样的事。

    随着敲打声,邢掌柜抬起了头,他还以为是哪位吃饭的大爷要来结账。没想到抬头一看,发现竟然是东家。

1...169170171172173...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