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芯片强大,配合数控机床能够制造出高尖端的产品,可以制造出先进的武器,甚至强大的芯片可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可以说,在未来,强大的电脑芯片无处不在,所以未来国家和国家之间之间较量的关键就在谁的电脑芯片强大,这才是国家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呀!”
赵弘扬和杜宏达两人听的是瞠目结舌。
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过小小的电脑芯片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说是神奇也不为过,如果真如刘琅所说的那样,未来的世界已经远远超出了赵弘扬等人的想象,或者说根本想象不到也不为过,世界的发展,真的会如他所说的那样吗
在农业时代,人们靠天吃饭,出行基本靠着双腿,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百里之外的地方,那是一种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的视野也仅限于周围的村庄农田,如果你问一位农民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回答恐怕只希望能风调雨顺让庄家更好的生长。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火车、汽车、轮船取代了落后的交通工具,人们的视野开始无限的拓展,人们可以坐着火车横跨大陆,可以坐着轮船横跨大洋,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很多不同种族的人,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去问一位航海家未来会怎么样,他会说希望能有更大的轮船和和更快的火车出现。
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社会的发展都是阶梯性质的,一步步按部就班,但纵然是这样,能够看清楚社会发展趋势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这些人无疑都是智者。
可到了以电脑人工智能为核心信息互联网时代,阶梯性质的发展被一下子改变了,即便是智者,也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如果一个人能预测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那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未来的首富,比如说美国的乔帮主和盖茨二人。
八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实现,信息互联网时代对所有人来说做梦都想象不到,但是历史的发展由不得你想象,当个人电脑出现直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都被这巨大的浪潮所席卷,任何一个国家都被这巨大的浪潮包裹进去。
这股浪潮来的如此凶猛,甚至很多行业精英都想象不到,比如说二十年后,乔帮主的苹果手机在诞生的那一刻,还有很多手机公司对此嗤之以鼻,其中就有当时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可是后来怎么样了两家曾经占据世界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庞然大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轰然倒塌,世界正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刘琅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已经是一个信息超级大爆炸的时代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实时看到天下任何地方的事情,人工智能已经兴起,甚至有了威胁人类的苗头,基因改造、器官移植以及虚拟世界都初见端倪,无数科学家都为之奋斗着,但从那时起再过十年时间社会会变得怎样这个问题依旧没有人能够回答,科学家只能告诉你,十年之后的社会与现在的社会全然不同,可具体哪里不同,他们只能摇头了。
三十年之后的时代都要如此,更不用说现在这个时代了,整个世界的所有人都无法想到三十年后的世界会变得那般神奇,除了刘琅这个特例。
刘琅知道三十年后的国家会为一个小小的芯片而苦恼,也知道赵弘扬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不解,纵然他所形容的社会其实只是真实社会的冰山一角,但他还是要说,目的就是想让国家
第三百五十章 产业园区
“什么想法说说看”
赵弘扬知道刘琅鬼主意多,赶忙问道。
“咱们国家的电子产业非常分散,很多企业都在生产同样的元件,这无疑是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我觉得咱们国家可以成立一个产业园区!”
刘琅提出了一个名词。
“产业园区”
赵弘扬和杜宏达没听过这个名词。
“产业园区就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创立的特殊区域,比如芯片行业属于电子产业,那我们就建立一个电子产业园区,将所有相关企业都聚集于此,这些企业都不相同,有的生产晶体管、有的生产转换电路、有的生产半导体、有的生产储存器等等,每一家企业都是芯片产业的一部分,他们的产品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制造出一个完整的芯片,
这种产业园区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嗯,聚集力就是合力,好比一个人的手指,每个手指的力量不大,但是合在一起就是拳头,这力量就大了。
还有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相互合作,这就能克服很多负面效应,同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化大型化形成。
我们国家有特区,特区的优势是享受独特的权利,有时甚至可以不受国家的法律的约束,比如土地贩卖等等,而产业园区是某一产业的特殊区域,优势就是上下游协同作战,可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聚集效应!”
现在国家还没有产业园区的概念,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才会从国外引进过来,国家第一个产业园区就是于新加坡合作的苏州产业园区,三十年后这个园区还发挥着巨大作用。
“哎呀!刘琅,这个产业园区的概念实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赵弘扬一拍膝盖大声叫好。
他不懂什么芯片,但是这种产业园区一听就明白,把大量的企业聚在一起,每家各不相同,比如你做轴承、我做外壳,加在一起一台机床,这样做就能有效防止浪费,的确可以做到如刘琅所说的合力,优势自然不言而喻。
“我们不光可以有电子产业园区,还可以有制造业产业园区等等,即便是地方发展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刘琅再次开口道。
“宏达,刘琅这个提议非常好呀!我觉得可以实行!”
“没错,没错!”
两个人不住的点头。
“我觉得可以在沪市实行这个电子产业园区,因为在沪市周边聚集着大量的半导体和电子企业,只是有些分散,需要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刘琅在产业年鉴里看到沪市周边有十几家电子企业,什么晶体管厂、无线电厂、半导体厂等等,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聚集效应,只是这些厂子都是各自为战,从没有相互联合组成一个类似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一旦国家将这些企业放在一起重新整合,相信很快就能形成合力了,这样就能产生一个类似美国硅谷那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成为未来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摇篮,也或许成为国家第二个中关村。
说到产业园区,刘琅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前世可是阜城发改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东西,不过在那时,产业园区实在是个“贬义”的词汇。
在三十多年后,产业园区可是遍地开花,别说是国家,就是省市乃至
第三百五十一章 “蛋糕理论”
赵弘扬对刘琅这个产业园区很感兴趣,但他还要拿到会讨论一番,即便会议通过,要真正开始行动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要到沪市去调查,看看有谁愿意进驻这个产业园区,当然,国家也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命令他们搬迁进驻,但是一个过程也会面临重重考验,如如何统一管理、员工如何安置问题等等,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能否为了大局而舍弃一部分自己的利益,这些都是大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刘琅和两位老人聊着天,一直吃过午饭后才离开,送走刘琅后,赵弘扬若有所思。
“宏达,你觉得刘琅他对电子产业的分析靠谱吗”
赵弘扬开口问道。
“总理,说句实话,我也不清楚!”
杜宏达苦笑了一下。
“是呀!刘琅的思维太超前,我们年级大了,根本跟不他的思路!”
“总理,我看这已经不是什么年纪不年纪的问题了,是年轻人也绝对跟不他的思维,他………他仿佛是一个来着未来的人……!”
如果此时刘琅听到这句话,恐怕得吓得一屁股坐在地,妈蛋,难道你猜出来了
“呵呵,未来的人这个形容还有些意思,不愧是科学家,那你相信有人能回到过去吗”
赵弘扬笑道。
“我可不相信,真要是有那样的人,恐怕整个世界都得被他统治了!”
“是呀!在我看来,刘琅他这个小孩子具有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洞察力,一般的天才举一反三很不错了,可是他能够做到举一反十,甚至举一反百,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到了他的眼也会具有深意,一件事情刚刚出现苗头,他能推测出事情的发展脉络,他天生是一个战略家,在我眼里,甚至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还要厉害!”
赵弘扬说道。
“嗯,总理,还有是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自己是工程学院的学生,还非常重视芯片产业,我敢保证,他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杜宏达也很赞同。
“科学家那你看他能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呢”
赵弘扬再次问道。
“政治家这………我不清楚了,这还得看他自己的意愿吧!”
杜宏达跟鲁明志一样,之前都是搞研究的,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成绩卓著,后来年纪大了干了行政工作,但在他们心里还是对科学有着最大的兴趣,但是在国内,当官才是主流思想,显然赵弘扬也觉得刘琅可以成为一位政治家。
“他还是太小了,等他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再说吧!”
刘琅小小年纪有着非同寻常的爱国热情,在赵弘扬眼里,只要正直的官员才会如此,所以“自作主张”的认为刘琅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好的官员,可是他哪里知道刘琅的心思,当官那是他这辈子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几天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各路专家纷纷云集首都,这些人受到邀请的理由是来为国改革开放“把把脉”,其实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一个开放的国的确是让所有国家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旦释放出来,整个世界都会受益。
不过在刚刚抵达国之后,每位专家都收到了一本名为第三产业浪潮的书。
这本只有两万多字的书立刻引起了轰动。
“吴,这本书到底是谁写的”
一位白人老者拿着“第三产业浪潮”对着吴荷问道,此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第三百五十二章 被“吓傻”了的威尔逊教授
美国人有蛋糕理论,而现在,中国人写的“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让威尔逊感到了无比震惊,因为其中有不少观点都与这个理论相同,比如未来世界的发展是要以服务业为主,都是以电子产业突破为源头,单以这个观点来看,威尔逊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很可能看过第三次革命。
但接下来就不是第三次革命这本书所写的内容了,书中明确指出虽然第三次革命起源于美国,但只有中国才能真正让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人力资源成本问题,美国工人的工资中国工人工资的数十倍,同样一件商品在美国生产,价格必然要大大增加,那些企业家为了追求利润必然会将工厂放到中国。
当然,东南亚也有很多落后贫穷的国家,他们跟美国的关系比中国更近,可是这些国家市场太小了,整个东南亚加起来恐怕也比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巨大的市场就是中国的第二个优势,也是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原因。
靠着这两个原因,中国必然要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别的国家无法替代的。
威尔逊感到震惊的就是这本书对中国的这段描述,美国人在《第三次革命》这本书主要是立足美国市场,对其他市场没有多少描述,比如书里就没讨论人力成本的内容,但《第三产业革命》这本书就不同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站在了整个世界的角度,将美国做为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把中国当成了产业革命的兴盛之地,两国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论境界,虽然威尔逊不想承认,可显然是中国人的这本书更加高明。
威尔逊根本就不相信这本书是中国人写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吴荷做为他的学生,经济方面的学识已经达到了中国经济学家最高的层次,但吴荷的水平距离这本书的立意还有很大差距,别说是吴荷,就是美国经济学家,也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个高度。
可是正如吴荷所说,你不相信中国人能写出这本书,可这本书就放在眼前,你如何解释
“吴,这本书………的确是非常好,嗯,你们能否把这本书授权给我,我可以帮助你们在国外发行,我相信绝对会成为一部畅销书的!”
这本书让威尔逊都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单以学术方面的深度来说,比去年那本《第三次革命》还要深刻许多,要是在美国发行,恐怕马上也会成为畅销书。
“老师,您的提议我个人是没问题的,但毕竟这本书不是我个人所写,所以我还要和其他人沟通一下。”
吴荷回答。
“好,这是应该的,不过我希望见一见那些经济学家,你说这本书是你们的团队所写,那我就见一见你们的团队。”
威尔逊点了点头。
“好,我会去协调的,对了老师,我这里还有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您可以看一看!”
吴荷将那本刘琅写的《小岛经济学》递给了对方。
吴荷已经将这本书翻译成了英文,全文也不多,只有五千多字,威尔逊拿过来随意翻了几页后就被其中的内容吸引进去。
“嗯,这本书阐述的内容没有什么新意,完全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但是,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生动,即便是一位初中生也会瞬间对古典经济学产生兴趣吧!这本书是谁写的”
威尔逊问道。
“老师,这本书是我的一名学生所写,而且这名学生也是第三次产业浪潮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吴荷笑道。
“你的学生真是个天才呀!哦,他也是第三产业浪潮的作者那好,你把他叫来,我要见见他!”
威尔逊立刻来了兴趣。
“老师,这个学生有点特殊,当然,我可以让他过来,不过你可别太过吃惊了!”
“吃惊我吃什么惊”
&nbs
第三百五十三章 海外出版权
“算了,你把刘琅给我找来,我要见见他!”
找刘琅很简单,明天大会就正式召开了,他要参加开幕式,所以就在国宾馆里居住,很快吴荷就带着他来到了威尔逊的房间,除了威尔逊外旁边还有两位随行人员,他们负责照顾威尔逊,但同时也都是知名的学者。
“威尔逊教授,您好,我就是刘琅!”
刘琅用流利的英文问候。
威尔逊上下打量着对方,发现这个小孩子不像是个五岁的顽童,身材看上去年纪应该在七八岁左右,不过在美国也有五六岁的孩子身材高大,跟对方也差不多。
“小朋友,你的英文水平不错吗完全没有亚洲人的口音!”
刘琅的英文非常纯正,听口音完全是正宗的美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接受贵族教育的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