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就是耕牛不好办。”刘备叹了一口气道“什么时候才能一家一头耕牛呢”
“这种事情急不得。”董明笑道“眼下百姓们手里的耕牛,应该是够用的。至于如何做到一家一头耕牛,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做了。”
“如何做”刘备来了兴趣。
董明指了指自己道“某家负责技术”说完又指了指刘备“你负责政策。”
“技术政策”刘备咂摸了一下这两个词。
董明笑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而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再等等吧,等某家的学生再多一些就好了。光靠我一个,可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到的,就算能做到,那效率也太低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一直走到了作坊。董明跟高尚交代了几句之后,带着学生们踏上了归程。刘备一行人四人就像无业游民似的,乐呵呵的跟着一起朝着明德书院而去。
到了明德书院,董明本想着带刘备一行人参观一下。可是却被诸葛玄给拦了下来。后者看起来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可实际上早就开始着急了。
“伯照先生!之前所说大郎的事情,您有了决定吗”诸葛玄也不绕弯子了,直接就问起了诸葛瑾和董琬的婚事。
董明见到诸葛玄的一瞬间就想起来这件事了,看他着急忙慌的样子,连忙上前道歉。
“却是耽搁了时间,劳先生久候了。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我昨天那里吧。”董明说着又对刘备等人道“诸位还请稍等片刻,某家去去就来。”
“先生尽管去便是。”刘备笑道“我们自己在书院里转转。看一看新书院如何!”
“也好!”董明笑着应下来,然后引着诸葛玄,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而去。
他离开之后,刘备四人,后面还跟着刘琦。一旁作陪的是刘威。
“玄德哥哥哦不对刘郡守,请跟我来。”刘威喊习惯了,猛一下要喊官名,有些拗口。
倒是刘备一拍刘威的肩膀,道“都是自家兄弟,不要这么见外。话说回来,威哥儿什么时候出师好兄弟,就一起来帮哥哥匡扶汉室啊!”
“老师说,等我及冠了才让我出师。”刘威是个老实人“出师之后,应该会去当一个亲民官,宣扬老师的新学以及为百姓谋福利。”
“亲民官好啊!”刘备乐呵呵的道“看看上庸,就需要威哥儿你这样的亲民官。你什么时候及冠到时候哥哥来找你。”
刘威晕乎乎的点点头,道“好的。”
“好好好!”刘备乐呵呵的笑着说道“带某家去认识一下你的同学们吧书院没啥好看的,最重要的是你的这些师兄弟啊!”
“哥哥请随我来。”刘威也不是不知道刘备要见一见自己的同学是什么意思,但是他还是挺愿意帮刘备一把的。
说起来,明德书院的辈分在刘备这里很是诡异。董明是拿刘备当同辈人看待的,大概就像是当个需要时不时的扶持一把的小老弟吧。
按照这么算的话,刘威等人要拿刘备当叔叔才是。可是实际上呢,刘备却拿董明的学生当同辈看待,对董明一直执弟子礼。
大概就是,我当你是兄弟,你把我当父亲这种奇怪的状态吧。
刘威带着刘备一路上见了不少的同学。要说刘备这眼光真是没的说,只看他最后跟谁一起在食堂蹭饭就知道了。
一张长条桌子上,坐着两排人。除了刘备四人之外,其余的都是明德书院最精华的那一小撮。戏志才、郭嘉、徐庶、刘威、诸葛瑾五人赫然在列。剩下的数人也都是资质悟性和心性都属于上上之选的精英之辈。
诸葛瑾最小,郭嘉次之。这两个小孩儿属于添头,刘威、徐庶等人属于前期投资,刘备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戏志才。这也是目前明德书院明面上唯一一个随时可以出师的学生。
戏志才猴精猴精的,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刘备的意思不过他眼下有自己的考量,有一件事还没弄明白之前,他不打算出师。
“志才,吃包子啊!”刘备乐呵呵的拿了一个包子递给戏志才“这包子真好吃!赶明儿让上庸的厨子也过来学习一下。”
戏志才接过刘备给的包子,吃了一口,韭菜鸡蛋馅的,喷香。
“志才啊,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啊”刘备笑眯眯的说道“某家直说了啊,如今上庸百废待兴,而阁下又出师在即,因此备希望延请先生”
戏志才摆摆手,对刘备说道“多谢明公赏识。可是眼下某家还没打算出师。若是真的出师了,忠一定会去上庸一行。”
刘备也不强求,乐呵呵的应下来“如此也好,如此也好!”
董明不知道刘备在书院里四处拉关系,当然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说什么。漫说是刘备,就是其他人过来拉关系,他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眼面前大汉朝的统治还算稳固,各地都急缺人手。董明面子再大也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官身。还正需要刘备这样的人,帮明德书院的学生们,解决就业问题。
100章 归来
董明的办公室内,诸葛玄抱着茶杯跪坐在案几前等着董明的答复。
“诸葛先生,婚事某家是同意的。”董明笑着道“但是某家有几点要求。
“但说无妨。”诸葛玄就是再多的不愿意,都走到这一步了,也没什么好说的,只等着董明提条件便是。
“其一,董琬必须是小六子的正妻!”董明重申道“这一点是基础。”
诸葛玄点点头道“还请先生放心,这一点儿肯定不会变。不但是正妻,日后她也是诸葛家的主母。先生还是说说其他的要求吧。”
“这第二个要求嘛”董明笑道“婚事不能草率,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毕竟是我明德书院出去的,风光大办才行。”
说到这里,董明又补充道“琬儿的嫁妆,某家自会准备好。”
诸葛玄闻言点点头,道“还请先生放心,这一点儿我们定然不会马虎的。”
这话董明倒是相信,毕竟董琬以后会成为诸葛瑾的正妻,还会成为诸葛家的主母。这婚礼不说大操大办,但是面子上肯定要过得去。
“还有第三个要求”董明继续道“这个要求就更简单了,等小六子及冠了,再迎娶琬儿吧。”
他这个条件一出,诸葛玄脸色立刻变了变,颇有些为难的说道“这是不是太久了先生须知,夜场而梦多啊。”
“先生又可知道,什么叫好事多磨”董明笑了笑道“这个条件不能改。不过你我两家可以先给两个孩子定下亲事。为了表示诚意,我会择日认下琬儿做我的义女,这样如何”
听到董明的最后一句话,诸葛玄眼睛一亮,惊喜的说道“先生可是认真的”
容不得他不高兴,董琬再蕙质兰心才学无双,这出身也不好看。哪怕她是个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比婢女说出去好听不是眼下董明要认她做养女,这身份地位立刻就高大上了许多。
虽然诸葛玄觉得,一个养女的身份还是比不上门当户对的世家女,但总归要好的多了。若是日后董明的名望再高一些,甚至于出将入相了,那董琬的身份,就是一等一的了。
哪怕就是现在,董琬能顶着董明义女的名头,这出身跟一些小世家出身的嫡女差不多了。
“自然是认真的,骗你作甚”董明看到诸葛玄高兴地模样道“小六子毕竟也是我的学生,他娶妻,做老师的自然要给他个礼物不是而且琬儿随我这么些年了,某家早就将她当成亲女儿了。”
诸葛玄点点头,放下了心,笑道“既然如此,某家就做主替大兄答应下来了。”
“自当如此。”
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毕竟是个喜事儿,定了下来之后,董明便找到了董琬。后者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十几岁的小丫头,满脸的心事。
“怎么了在想什么这么出神”董明笑着问道。
董琬见董明来了,连忙起身,有些慌张的道“先生,你怎么来了”
“自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董明笑道“婚事,为师已经替你应了下来。”
“先生”董琬闻言脸红了,紧接着眼圈也红了“琬儿琬儿不想离开先生。”
董明上前一步,揉了揉她的脑袋笑着道“傻孩子,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啊。而且,为师也跟诸葛先生说好了,等小六子及冠了,再把你嫁过去。”
“真的”董琬抬起头,看着董明。
“真的啊。”董明眨眨眼道“对了,过段时间为师给你一个惊喜。”
“什么惊喜”董琬问道,还没等董明回答,她又摆摆手道“先生莫说,让琬儿期待着便好。”
“嗯,期待着吧。”董明笑了笑。
搞定了诸葛瑾和董琬的婚事之后,董明去食堂打饭。刚进入食堂就看到刘备一行人正跟自己的学生们一起吃饭,说说笑笑的氛围极佳。
董明见状也走了过去,一路上有学生看到他,全都站起来给他行礼,他一一安抚下去。这么大的动静,刘备等人也早早的发现了他。
“先生,快来这边。”张飞是个大嗓门,见到了董明之后喊了一声。
董明笑着应道“来了。”
刘备毕竟还是南郑郡守(注1),虽然杨隆等人在上庸帮他看着,但终归不能在明德书院久待。第二天一早,便向董明告辞了。
对此董明倒也能理解。毕竟现实不是游戏,一个郡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手。南郑郡,一共有南郑县、成固县、西城县、褒中县、沔阳县、安阳县、锡县、上庸县、房陵县九县。历经黄巾之乱后,政事可以说直接就陷入了停滞状态。
如今刘备等人入主南郑,加上徐暖杨隆等四人,一共才八个人。八个人堪堪能够恢复郡守府和南郑县的日常工作。其他八个县,都是由简雍等四个文官兼顾着的。但这根本不是办法。想让南郑郡的政事顺畅的运行起来,不说能力,光是认字的官吏,就最少要四十个人以上。
眼下,刘备连二十个人都凑不齐。南郑本地的世家还在观望,扔出来大猫小猫两三个,糊弄了一番刘备。
说句不好听的,堂堂一郡之守,手里可用的人才,从数量上来说,还不如马维呢。至少马维还有个小世家,蔡家的鼎力支持。
“玄德,人才的事情,急不得。”董明送刘备离开,路上的时候,刘备向他倒苦水。对此董明只能劝慰他“不要光盯着世家,多发掘一下寒门士子也是好的。”
“太难了。”刘备皱着眉头道“只能等陛下那边派来得力的官员了。”
董明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刘备也是惨,这都两千石了,混的还跟历史上一样。要不是有董明的帮助,估计还是关张加简雍的可怜班底呢。倒不是说他的官职不高,主要是眼下的世家没人看好刘备。
一是因为刘备出身低微,二是因为刘备太年轻了。
“没事的。”董明宽慰道“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那是当然的!”刘备莫名其妙的就打起了鸡血,重新抖擞了精神“宪和等人都是一顶一的人才,云长三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治理一个小小的南郑还不是手到擒来”
“自然是如此!尔等齐心协力,治州郡如掌上观纹尔。”董明在一旁夸了一句。实话是说,就刘备眼下的班底,只要能够补齐中低层人员,别说一个南郑了,就是给个荆州给他们,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送走了刘备之后,董明回转马头,赶回明德书院。刚到书院门口,就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冲他跑了过来。
“老师老师!已经探明白了周边的石灰岩的资源分布状况啦。”
听声音,董明才反应过来,这是之前送出去的六个学生之一。不过这模样,看起来跟乞丐似的,董明硬是没认出来是谁。
注1之前都写成了上庸,其实是南郑郡守啊!上庸是南郑的一个县,搞混了。
101章 南阳世家
新野属于宛郡,整个郡一共有三十七个县,可以说是一等一的大郡。附近有伏牛山,伏牛山是秦岭余脉,其主峰乃是老君山。
“老师,我等查明了宛郡三十七县。石灰岩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南阳县,南阳西北是伏牛山,山上有很多石灰岩。”回来的学生,不是别人,正是韩信。
这位跟故淮阴侯同名同姓的少年郎,这会儿已经洗漱干净,换了一身新衣服。正拿着标注着发现石灰岩的地图,给董明如此这般的交代着。
“其他人呢”董明很是好奇“怎么就你自己回来了”
韩信闻言解释道“他们如今都在南阳,我自己先回来的。”
“他们在南阳做什么”董明有些搞不明白了“难道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却也不是什么大事。”韩信说道“有人想要高价买张田手里的地图,他不愿意卖。”
“谁”
“朱野。”
“朱野”董明回忆了一下,貌似记忆中没有这么一号人物,想来不是什么大佬“他是何人”
韩信闻言颇为激动的说道“已故侍御史、冀州刺史朱穆之子,光武时丞相朱晖重孙。”
董明愣了,怎么随便拉一个出来背景都这么厉害董明当初为什么要选在宛城,选在新野安家落户其中一个考量就是这里没什么拿得出手世家大族。不要说跟袁杨两族、荀陈钟三氏相比,就是能达到江夏黄氏、龙亢桓氏、博陵崔氏、太山羊氏这个级别的家族都没有,甚至比再次点的中庐蒯氏、济阳蔡氏、下邳陈氏都有不足。
整个宛城,以南阳为尊。如今南阳的世家大族,也就是朱、邓、李、吴四家。这四家往上数,那真的是显赫一时,但是眼下,实在拿不出手。
董明只看眼前,自然不知道这四家具体的情况,但是韩信可不同,他很清楚这四家的背景有多显赫。
论家门渊源,南阳世家绝对是东汉独一档的。
南阳是光武的老家,也是光武龙兴之地。光武帝起兵时,就有南阳豪族李通家族、邓晨家族毁家相随;光武单车安集河北时,又有邓禹、吴汉、岑彭等汇聚于麾下。征战四方时,邓禹经略关中、来歙安定陇右、吴汉攻灭公孙述,这些人全都是南阳人!
这是战功赫赫,再看光武中兴之后。
东汉刚建立的朝堂上,南阳人几乎把持了朝政,云台二十八将中,南阳人就占了十三位;光武的开国三公邓禹为大司徒,李通为司空,吴汉为大司马,全都是南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