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如何减轻”

    “朝廷可再一次的扶持一个武将,让这个武将在山东发展壮大,用以制衡定王!

    这样一来,定王在山东的根基就会动摇,百姓在提起山东的时候,也就不再以为山东只是靠定王一个人在撑着,也有朝廷大将在,定王名望也将削弱。

    如此之下,定王远在这南京京城,对山东的大军必定鞭长不及,假以时日,定王大军必定在朝廷的打压下土崩瓦解!

    届时,对付定王,不过就是皇上的一句话而已,有何难言!”

    “妙!妙!妙!”

    阮大铖顿时便是犹如拨云见日一般,那是豁然开朗,连声说了三个“妙”字。

    这办法也确实是可行,若是朝廷在山东再次的扶持一个武将,那么这必定会制约李起的势力,让李起在山东的根基发生动摇。

    而且此时李起不在军中,这远隔千山万水的,对军队的指挥自然是不可能如意,这样一来,李起大军走下坡路,这便是一个看得见的事情了。

    高兴过后,阮大铖不由得便又是面露难色,道:“扶持一个武将倒是不难,怕就怕到时候这武将羽翼丰满,到时候又是第二个江北四镇,亦或是第二个堵胤锡,那可就更加难办了!”

    江北四镇的四个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还有刘泽清,这四人开始对朝廷还算恭敬,

    但是自从朝廷设立江北四镇,让他们镇守后,他们便是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对朝廷的旨意也是渐渐不当一回事,可说是形同割据。

    还有这堵胤锡,现在他对朝廷的态度也是极其的微妙,说是不忠,但是在几封给皇上的书信里,他的态度又是极其的恭敬,如往常那般。

     




第三百八十六章 议定
    再说,皇上如果赦免他,饶他一命,那皇上可就真真是他吴三桂的再生父母,

    但凡是还有一点良心和人性的人,那都不可能再去做出背叛皇上的事来。

    这两厢比较下来,于公于私,吴三桂都没有再度背叛弘光皇帝和朝廷的理由,这样看来,吴三桂倒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思量了许久,阮大铖尽管对汪世荣的理由感到认同,却还是摇头道:

    “不行,如今吴三桂臭名昭著,民怨极大,若是皇上将其赦免,必定导致天下大哗,皇上那里无法通过。”

    对于这一点,汪世荣自然是早就心中有数,当然也就早有应对之词。

    “大人不必担忧,我家将军之事还未过堂,尚未判处罪行,更未昭告天下,那一切便还来得及。

    大人只需劝导皇上,请求皇上将我家将军之事暂且压下,不作处理。

    百姓总是健忘的,待得百姓渐渐情绪平复下来,到时再行赦免之事,悄然施为,又不大张旗鼓,百姓如何知晓,再则,便是有百姓知晓,不服,市井小民,又能如何

    无人牵头,百姓谁又敢对皇上的行为说三道四!”

    阮大铖对汪世荣的这番话深以为然。

    也是,别看这一次吴三桂押解进京,百姓对他的仇恨热如烈火,场面也是浩大,但这也不过是朝廷为了激励军心民心,鼓舞士气,争取名望,在有意引导而已。

    真要不是朝廷在起作用,就连吴三桂被押解进京,那又有几人知道

    如果朝廷真的扶持了吴三桂,那么即便是百姓知道吴三桂当了大将军,那又能如何呢

    一个小老百姓,他们又敢如何呢

    “先生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只是这听来听去的都是对吴三桂有好处,对本官而言,却是好处不见分毫,这开始先生所说的送于本官一场大富贵,让本官位居宰辅,这话又在哪里”

    汪世荣顿时大喜,知道自己已经是说服了阮大铖,现在阮大铖已经是在为自己谋取好处了,只要再把这一点捶实了,那就大功告成了。

    “大人,只要大人为我家将军在皇上面前分说厉害,助我家将军逃过此难,那么不但皇上是我家将军的大恩人,大人也同样是我家将军的大恩人,此恩情,我家将军必定牢记一辈子。

    届时,为报大人恩情,我家将军在山东成事后,必定和大人遥相呼应,大人稳坐朝堂,我家将军引为大人的强力外援,

    如此,大人地位稳如泰山,首辅之位,必是大人囊中之物!”

    “原来如此,这倒不失为一个妙招,倒是好过马士英了。”

    阮大铖轻声念叨了一句,对于汪世荣的话,很显然也是听了进去,并且不自觉的还拿前任首辅马士英做比较。

    这前任首辅马士英之所以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情,便是被弘光皇帝赶出了朝堂,这和马士英没有一支强大军队为支援是分不开的。

    试问如果有一支兵力不俗的军队支持马士英,弘光皇帝会这样对待他吗

    “大人,只要大人出手相助,这不论是对皇上,对朝廷,还是对大人您,那都是一件大好事,还请大人三思!”

    说完,汪世荣便是递上了一张礼单,上面便是那从杨英杰处借来的两万两银子。

    “大人,如今我家将军身陷牢狱,手头不便,等待将军平安出狱,必当再次备下重礼,以示对大人的答谢!”

    阮大铖身家巨富,对待银子一向是毫不吝啬,真可谓是挥金如土。

    &nbs



第三百八十七章 姜曰广
    到了第二天朝会,一众文武大员山呼万岁过后,弘光皇帝便是对阮大铖使了使眼色。

    阮大铖见此,按照事先约定的,他便是站出来提出了将吴三桂的事情押后审理的意见,并且还列举了一些理由。

    阮大铖的话一下便是在朝臣之中引起了一片哗然,众人都是惊讶,但是一时之间却也无一人站出来反驳。

    有道是事出反常即为妖啊,这阮大铖竟然是不顾民情舆论,公开给吴三桂说情,丝毫不担心触怒弘光皇帝,也不担心在百姓之中坏了名声,这里面是不是有弘光皇帝的意思在

    大家都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油条了,如此这般突发状况,在情况没有明朗之前,大臣们大多选择先看风向,

    真要万一和皇上唱了反调,那可就自找麻烦了。

    见一众官员一时之间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阮大铖很高兴,对几个自己事先通了气的官员使了使眼色。

    那几人都是知道这事情是弘光皇帝的意思,这时候自然是迫不及待的站出来支持阮大铖,试图在弘光皇帝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于是他们几人都是纷纷站出来大唱赞歌,附议阮大铖的意见,直说的这时候杀吴三桂,那就是自毁长城一般。

    弘光皇帝这时候自然也是出来配合,认为吴三桂之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这下一众官员算是明白了,这弘光皇帝是有心不杀吴三桂啊。

    明白了这一点,众多官员虽然是心中恼怒,但是面对皇权威压,他们也是不敢多作反抗,没有出来赞成和附议,就已经是不错了。

    有那阿谀奉承的,这时候明白了弘光皇帝的心意,竟然也是跳出来齐声赞同,

    更有甚者,甚至还说百姓之中有传言,说吴三桂当初投降李自成,那是之前受了崇祯帝的秘密旨意,为的就是打入李自成内部,给朝廷通风报信,予以配合作战。

    至于吴三桂投清,这时也被他们解释成了吴三桂见崇祯帝殉难,为了给崇祯帝报仇,这才是假意投清,为的就是借鞑子的手杀李自成,为崇祯帝报仇雪恨。

    这一番说辞下来,真真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许多有良知的官员都是眼睛喷火,但是有鉴于弘光皇帝的德性,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大臣牵头,于是他们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内阁大臣姜曰广。

    这姜曰广是内阁大臣之一,为人正派,素有名望,在许多大臣里面很有号召力。

    这次马士英离开,许多人都是认为姜曰广乃是继任首辅的不二人选。

    但是弘光皇帝迟迟不对姜曰广升迁,以至于内阁首辅的位置空置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是没有着落。

    在此期间,姜曰广便是主持内阁事宜,把事务打理的也算是不错。

    不过因为阮大铖的突然崛起,在弘光皇帝面前蹿红,使得朝中之人认为阮大铖极有可能是下一任的首辅人选,

    这些人为了讨好弘光皇帝和阮大铖,便是时不时的给姜曰广添堵,使得姜曰广的工作有时候难于展开。

    这时候姜曰广见朝中在阮大铖的带领下,竟然是有这么多大臣赞同暂且押后吴三桂之事,这还得了。

    一旦这风口上吴三桂不死,那以后岂不是要有反复,安然出狱也未可知!

    如此情况,这叫正直的姜曰广如何受得了。

    在至交同僚的期盼目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这能行吗
    但是这时候姜曰广却是公然把这事情拿出来说,可见姜曰广为了将吴三桂明正典刑,那也是什么也不顾了。

    朝廷虽然腐烂透顶,但是烂船也有三分钉,这姜曰广倒可说是朝廷为数不多的忠臣了。

    “姜大人,你说本官拿了吴三桂的好处,你可有凭证若是没有凭证,本官非要向你讨个说法不可”

    阮大铖也是被姜曰广骂的气急败坏,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好似自己受了天大的冤枉一般。

    “皇上,姜大人无凭无据,信口雌黄,诬陷微臣,还请皇上给臣做主啊!今日微臣若是讨不得一个公道,那这朝堂之上也是再无微臣容身之处,微臣也只有辞官归隐了!”

    阮大铖痛哭流涕,便是对弘光皇帝直接叩拜,重重的几个响头磕下去,只把自己的脑门磕的出了血。

    弘光皇帝早就是和阮大铖商议妥当,这时候被姜曰广横插一脚,自然也是心中恼火,便是借着姜曰广说阮大铖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展开报复。

    “姜爱卿,你说阮爱卿收受吴三桂钱财一事,可有凭据若是没有凭据,朕少不得要治你一个诬陷同僚,诽谤朝廷重臣清誉之罪!”

    这事情本来就是姜曰广一时之言,自然是没有证据的。

    不过这事情也不需要证据,要知道如果阮大铖没有拿吴三桂的好处,那他是不可能为了吴三桂,而将自己的名声败坏的。

    这道理便是三岁小儿也是知道的。

    但是这时候弘光皇帝要姜曰广拿出证据来,拿不出来,就要办他,这可就让姜曰广为难了。

    “皇上,微臣,,,微臣没有证据。”

    “哼!”

    弘光皇帝冷哼一声,而后对姜曰广道:“没有证据你就诬陷阮爱卿收受他人钱财,亏得你还是阁老重臣,怎的办事如此不知轻重,你叫朕以后如何放心将朝中大事托付于你!”

    “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在弘光皇帝的咄咄逼人气势下,姜曰广也是没有办法,最后跪地伏首,向弘光皇帝请罪。

    这时候包括史可法在内的其他几个正直官员,见姜曰广要被弘光皇帝降罪了,纷纷便是给姜曰广求情。

    “皇上,姜大人一心为国,朝廷上下有目共睹,今日即便失言,也只是一时心急之下所犯的过错,并不是有心而为止,还请皇上念在姜大人以往为朝廷办事兢兢业业的份上,且饶过他这一回吧。”

    “是啊皇上,姜大人年事已高,可受不得刑罚加身啊,还请皇上开恩啊!”,,,

    几个大臣都是言语一致的为姜曰广求情,其他的一众官员毕竟对吴三桂之事感到惭愧,自然这时候也就不好意思再出来咄咄逼人,

    于是很意外,也很应当的,整个朝堂上下的大多数官员,竟然是对是否惩罚姜曰广少有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要追究了,只当他那句话没说。

    弘光皇帝见此,心中不禁是十分失望,自然也就没有再过多的为难姜曰广,

    只是说道:“今日朕念你年事已高,而且又有这么多人为你求情的份上,便罚你禁足十天,十天内,不得出府门半步!”

    弘光皇帝之所以没有直接趁机惩罚姜曰广,而只是罚他禁足十天,那也是不奇怪。

    要知道皇上要杀一个人,亦或是要惩罚一个人,那一般都不直接出面,而是让别人提出来,然后他再去做决定,是不是要杀,是不是要罚。

     



第三百八十九章 这些人都在想什么
    得了姜曰广的嘱托,史可法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告辞,向那李起的定王府而去。

    自打上次史可法和李起见过一面,两人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导致史可法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以后史可法也就再也没有登门拜访过李起。

    但史可法到底也是个忠臣,尽管在某些军事能力上也许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操守和品德。

    这时候吴三桂的时候出现了反复,一旦被弘光皇帝强行压下,那以后逃脱罪责,逍遥法外可就难说了。

    所以这时候史可法也是顾不得那么多,只想要将这件事情赶紧告诉李起,看李起有没有办法解决。

    一到定王府,才刚一落轿,史可法便是感受到了四下朝廷密探投来了关注目光。

    那一双双眼睛像狼一般的盯着史可法,只让史可法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猎物,仿佛随时都会被人吞噬一般。

    “啪”“啪”“啪”,,,

    在那一众密探的严厉目光中,史可法还是敲响了定王府的府门。

    开门的是魏千章。

    因为这时候的李起被朝廷重点关注,这大门的守卫自然就是李起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可不防。

    所以为了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魏千章便是带着数名手下士兵轮流值守,以确保府门的安全。

    魏千章不认识史可法,见来人是一个穿着文官官袍的人,便是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如何称呼到我们定王府来有何贵干”

    史可法堂堂兵部尚书,地位超然,若是面对寻常看门值守的亲卫家丁之流,那自是不屑一顾,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但是这时候有事相求,再加之这魏千章看样子又是颇为干练之人,想必是李起的亲卫家将也说不定,所以史可法在态度上也是比较客气。
1...9899100101102...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