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燕七雪
“父亲,可是哪里缺钱”
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子诚,突然开口,他神情肃目地看着赵王爷,并不好糊弄。
赵王爷自然知道儿子此话何意,他这才收敛了一下调侃的心思,目光也变得严肃起来。
“为父不管兵部、不管吏部,但是工部和户部却在为父辖下,工部且算了,每年所需自有拨银,只需核实便可。”
“户部却是常常缺钱,不是南边的水,就是北边的旱,西边还有蛮族总要挑起战事,兵部今年除开军饷,一应配备开支就增加了三百万两,还在喊不够。”
“为父便是不管那边,这钱却不能不算,国库如今尚能支撑,但若今年税收和粮食不能顺利收回,恐怕明年就要吃紧了。”
“我朝尚算平顺,不然哪有这么多有钱人买你的养颜丸哪,但百姓有钱也抵不过国库支出屡超预算哪。”
赵王爷说到这里摇头一叹,表情似乎有些愁苦。
赵子诚也拧了眉,没想到王爷竟是个忧国忧民的,似想了想,他才道:“归云庄在税收上没有问题。”
所以,他们又未逃避过缴税。
“我知道。”赵王爷撇嘴,看着儿子那认真的表情,心里竟生出一丝不满。
傻小子明明聪明地觉察了他的意图,却又突然这么一说,是不想为他分忧嘛
“公公是在为皇上分忧,可是公公难道想将养颜丸的利润填补国库”林小福表情有些郁闷地开口。
她是想法多,但她谈买卖时并不喜拐弯抹角,探人心思太累了,也浪费时间。
她更不愿意做出误判。
第1683章 堂堂王爷要示好时
“这到不是。”见儿媳妇接话,赵王爷瞪了装傻儿子一眼,立刻便露出微笑说了起来。
“只是前儿皇上在为粮食发愁,各地自然有存粮,但眼下离收粮不远可这水患过后万一收不到什么粮呢。”
“若不提前筹谋,等到时候在朝堂上训斥百官还是拖出一批贪官砍头朝堂要稳,尤其是这个时候,便有贪官也动不得。”
“因而你们还未到京时,为父便与你们皇伯伯在处理这事儿,已经拔了一百万两在各地收粮了。”
“国库撑不住,粮食却不能不囤,朝堂不囤,等着秋收后让奸商坐地起价么”
林小福看着赵王爷已无法用囧囧有神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了。
她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堂堂王爷要示好时,可以叫她儿媳妇,也可以自称为父,如今连当今皇上,都成了他们的皇伯伯了。
虽然这是事实,可在皇家,哪来这么便宜的皇伯伯
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为父是想用从你们这儿抽到的分成大肆收粮,在各地稳住粮价,与其在百姓买不起粮时放赈,不如先稳住粮价,让百姓多撑一些时间。”
“等水患退去,补一批粗粮种下,至少让冬天不要太难过。”赵王爷说出想法,看着林小福突然又道,“你不是说过,赚富人钱,治穷人病吗。”
“养颜丸这般好赚,若将此利用来买粮,维护天下康平,不至于流民遍地、饿死穷人哪。”
这话说的……
林小福张了张嘴,便想拒绝,都觉得惭愧不已。
没想到传闻中那个嚣张跋扈的王爷,竟然是个忧国忧民的,而且听他这翻话确实是经过思虑的,而非为了要钱临时找出的借口。
更让林小福说不出话的,是这翻话里的想法,还真是很有道理。
朝廷是可以让地方放赈,甚至下放赈银,而那恰是方便朝廷和地方的官员勾结贪没的好机会。
因此,才会有私人买粮在各地稳住粮价撑过去的说法。
若只是今年受灾,到不难熬过去,就怕连年受灾、战祸不断。
所以朝廷今年才会增加军饷和配备,优先戍边。
但灾年维稳同样重要。
“公公,皇上同意了你这计划了吗”
好半天之后,林小福才再次开口,她要确定王爷此计的合法性。
“自然,不但为父早已拿钱买粮,便是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也都各自去收粮了,只不过怕他们明为百姓、暗中却坐实起价赚取实利。”
“皇上已划分了地盘交给他们,一个王爷负责一处,这一处收粮、放粮,若是出现异状,便由他们担责。”
“太子负责三州,为父也是,再加上朝廷出手,优先旱灾之地放粮,再稳住水灾之地的粮价。”
“还有灾区病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林小福突然开口,神情也终于严肃起来。
“这个已交给太医院和仁安了,为父不管。”赵王爷看着林小福,心下暗赞。
不愧是医术了得的高人,刚说粮食也没见她这般认真,说起病情、疫情就认真起来了。
第1684章 为儿子谋一份功劳
“既然公公是为百姓,我们便借一百万两为公公分忧,不需利息,明年开始按月扣回本钱还清,如何”
林小福已明白赵王爷的意图,但她仍不愿意从仁安的利益中抠钱,既然灾区疫情归仁安管,必然也是一大笔开支。
仁安济世为民的精神,已经得到多年认证,而她也有些了解,因此,这一块利益自然是要维护住的。
但她也敬佩公公抠钱是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办事、为百姓度过灾年。
因而,他们也可以出一份力。
但做为百姓他们不合适参与太过,做为皇室又没得到皇上允许也不合适出头,那就在幕后扶赵王府一把。
赵王府负责三州范围收粮,与太子不相上下。
但太子有多大经济实力,又会拿出多大本钱来做这件事儿
林小福以为,若她为太子,不管拿多少钱出来办实事,至少面子功夫一定会做好。
因为这是搏名声、攒民心的好机会。
同时还能搏皇上欢喜,在皇室中出头。
身为太子,别人可以不出头,他却没有退路,也不容易。
更何况还有一个深受皇恩的皇叔紧随其后,甚至并肩前行,他能如何
林小福不知道太子会如何,但她明白赵王爷要如何。
“公公,这囤粮低卖可是贴本钱的事儿,朝廷可有弥补皇上那边……”
若没有皇上首肯,一个王爷也不能这般毫无顾虑地投钱吧。
“朝廷没有弥补,皇上的意思,过往我们享天下供奉,如今维护天下安稳,也是我等职责,若天下不稳,何来的太平盛世供我等荣华富贵”
赵王爷一脸严肃地说道,他看了赵子诚一眼,解释道。
“皇上知道你们不是普通百姓家,不好明着让你们出钱,便给为父多算了一州任务。”
多一州之地收粮,当然就要更多本钱,不但要维护这一州的安稳,收来的粮也要拔出一半去赈灾。
这就是他与皇上商议出来的不动国库、越过朝堂百官,利用此事彰显皇权稳定民心的计划。
做为计划共谋人,他当然不担心皇上猜忌他的私库,他只怕太子心中多想。
但他的三州之地包含了他儿子的份额。
不但分散了他的存在感,还能为儿子谋一份功劳,将来太子自然会知情,若是明君,也会承下这份人情。
但这事儿,他还没有正式向赵子诚和林小福说起,只不过想着若从药铺抽成里提取银两增援,是一样的。
毕竟这份红利,皇上还不知情,他也不能实说。
因为这件事一旦放上明面,药铺收入如何难免暴露,这是商人大忌,也容易招来旁人觊觎这份利益。
便是有赵王府撑着,吓退别人可以,皇上和太子这边可就不好过了。
因而,瞒下一天是一天吧,最多以后多放利、行善,他们赵王系识趣,皇上和太子那边也会有数的。
而他的解释,让林小福再次哑口,心里有些气闷。
敢情公公是不打算还她这一百万两银子了。
他们来京城认祖归宗,还没享到福利,便先破财啊。
第1685章 这么会要钱的亲爹
看着小媳妇神色不太自然的模样,赵王爷心中却在盘算着,一百万两银子,按二两的成本价,能买到五十万石粮食。
就近转移也能节省一些成本,但这个运输成本,他还是出得起的。
“不知你们何时能拿来一百万两呢”赵王爷微笑地看着儿子和儿媳妇。
他觉得有这样能干又有钱的儿子、儿媳,可真是省心啊。
比起其他养了败家儿的老兄弟甚至几个皇叔,他真是心里美滋滋。
林小福没有立刻说话,一旁赵子诚牵住了她的手。
他开口说道:“养颜丸还在炼制当中,还没有那么多存货,与仁安的合作也还没有去谈,最近在忙王府这边的事情。”
所以,让他们一下拿出一百万两,便是有这钱,也不能拿这般快,不然让王爷爹以为他们开钱庄的,可怎么办
有个这么会要钱的亲爹,他突然觉得,以前继父还真是小打小闹、不关痛痒。
可是他也知道,王爷爹要这钱不是为自己贪钱,而是拿去救济百姓。
也是因此,他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这钱肯定要拿,便是没有王爷爹开口,他们归云庄其实也一直靠着赚来的钱行侠仗义,更何况是帮济百姓
南方水涝受灾的事情,他已经听说了,师父说等百日宴之后,让他再张罗买粮的事。
但归云庄已派了人去受灾的淮阳州、云安州和济安州了解情况,至于北方旱灾,其实还没有这么严重,除了最严重的几个县,大部分还是能收些粮食的。
北阳州受灾不严重,他们所在的白水县李桥位于杨湖,背靠云枫山脉,山水有灵,土地肥沃,粮食自能丰收。
刚才王爷爹说了他负责三州,其中就有北阳州。
“今晚我把韩太医请来王府,你们就在这里吃饭吧,先把养颜丸的合作谈下来,需要为父做什么的,你们也尽管开口。”
赵王爷连忙说道,又看了林小福一眼:“百灵丹的分成,能先拿出一些来吧”
他可知道呢,百灵丹抽两成,到如今随便拿五十万两出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但他没有说就从这里先拿一百万两用着,因为赵子诚的话让他知道,这臭小子不想太爽快拿钱。
没想到是个精明厉害的角色,跟爹还玩心眼儿呢。
但赵王爷大局为重,也不跟这没养在皇室对天下责任没什么感受的孩子计较。
一百万两,合适是个合适的数目,既能帮上忙,又不太招人注意。
若他突然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出来,便是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事后也会让皇上和太子多想的。
而这一百万两,他也得和皇上禀明,亏得世子在外继承了归云庄的产业,不然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干着急而自责呢。
能为儿子顺利求来世子封号而未让儿子进宫,也是皇上给了归云庄面子呢。
江湖前任武林盟主胡不归,其名声自然响彻江湖,也为朝廷关注,如今却将一生产业交给了自己晚年的关门弟子。
这本来没有什么,但这个关门弟子却回归皇室,便是皇室利益,自然乐见其成。
第1686章 为人父者
“好,回头我整理一下,先拿五十万两出来,剩下的等下个月养颜丸的利润。”
林小福已歇了要收回帐目的心思,一百万两就一百万两吧,左右也是帮百姓度过灾年。
她拿着这么多钱也用不完,难道真要睡在银子上不成
有大用者当大任,当大任者,当然也要有豁达仁德之心。
“归云庄也在打听灾地情况和粮价,适时会收些粮食帮着稳定粮价,必要时就设粥棚。”赵子诚也连忙承诺。
“如此甚好。”赵王爷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很是满意小俩口的决定。
既从皇室这边出了力,又分散行动不招人注意,懂得拿捏分寸,心怀仁义而不邀功,而这,也是皇室清贵的处世之道。
位极人臣,也会遭主上猜忌,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陷害。
而他赵王能多年受宠,除了本是感情极好的亲兄弟,他又从未流露野心、懂得分寸适时退步,另一个原因他一直不愿意说。
那就是他没有子嗣。
虽然他断了子嗣令皇上忧心,皇上也是真的为他操心,每年都送美人给他。
但若他真的儿孙满堂、个个能力超强,皇上又要担心他这一脉会影响皇权了。
所以,他在为世子求封时,就坦言不会让世子涉入朝政。
民间长大的孩子,也没有受过皇族教导,就让他在民间赚钱逍遥吧。
皇上答应了他,但又要求再往下一代,也就是即将百日的萧璟瑜,将来要入朝堂为下一代君主效力,没道理赵王一脉就此冷落下去,这可是世袭亲王。
赵王爷一想隔了代反而更好把握关系和地位之间的分寸,又不想拂了皇上好意,便答应了。
也就是他的儿子不会入朝成为权臣,他的孙子却有可能继续入主六部或掌理其他朝务。
而他在世,他的荣宠一样能为儿子撑起安稳的天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