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工匠们对李啸的大方慷慨,自是十分感激,干活更加卖力主动,工作进度却是加快了不少。

    而让李啸没想到的是,松前藩的那些穷困贫贱的日本人,在从留守的猛虎军军兵处,得到李啸军正在北面大兴土木筑建新城的消息后,竟纷纷报名,想来当劳工,以挣些工钱,养家糊口。

    李啸自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在他看来,只要能尽快将这座东升城建好,多花一点雇工的钱,实在不算什么。

    在得到李啸的同意后,200余名来到东升城建筑工地的日本人,开始在工地上当小工卖苦力。

    让这些日本人没想到的是,李啸给他们的待遇十分优厚。

    每个月月钱为5钱银子,另外食宿费用全包,让这些做小工的日本人十分欢喜。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有几名干活卖力做工细致的日本人,还得到了李啸的额外奖励,每个人另外奖了诸如菜刀,铁壶等铁器。

    这




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
    有了2万名心气高涨的工匠的共同努力,还有那近三千名日本劳工的紧密协助,东升城建造得极快,竟在两个月后,整个东升城便已基本建好。

    诸如护城壕,瓮城、城门,城楼、角楼,炮位、女墙、雉堞之类外城建筑,皆已全部修建齐全。而在内城之中,里面的官署,以及军营、仓库、青石街巷等建筑,均已建造完成。

    李啸看到这座在虾夷岛上建好的崭新城池,心下极为欢喜。他随即下令,另行嘉赏一众工匠,连那些日本劳工也分赐了礼物,以表扬他们为东升城修建,而付出的辛苦努力。

    在东升城修建快完成之时,象诸如民政司、农牧司、商业司、工业司、钱粮司,安全司、监抚司等各种行政机构,亦纷纷成立,开始进行运作。

    而在此时,另有从济州岛运来的首批汉族移民,约2万人,也顺利抵达小樽港,成为虾夷岛的最先一批拓荒者。

    这些移民中,有来自山西的移民刘一柱一家六口人,包括他老娘、老婆陈氏,以及两个弟弟二柱,三柱,还有最小的妹妹丫儿。

    刘一柱一家,本是山西沁水人,这些年,因为流寇肆虐晋地,原本在乡下种田为生刘大柱的一家人,无以活命,后逃入曲沃县城中,投靠亲戚度日,虽然备受白眼与冷落,但总算得以活命,一家人了无希望地苦捱着。

    原本以为,躲入县城的一家人,可以在这乱世中苟全性命,但令刘大柱万万没想到的是,竟有身为大明官军的白广恩部,以剿匪为由,强行闯入县城之中,掳掠,无恶不作,复将整个沁水县城中3万余名百姓押为俘虏,随后便把他们全部卖给了另一部官军。

    刘大柱对官军掳民为匪,并强卖为奴的无耻残暴做法,可谓愤恨之极。只不是,现在他们一家人性命,皆在这部买下他们的官军手中攥着,刘大柱虽时时想过逃跑,但考虑到全家的性命安危,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不过,这部官军对待他们的态度却还不错,虽然立刻将这一县百姓押往山东,却也是一路多加照顾,未曾短了衣粮,而且这些百姓俘虏,在路上若是生病,也有医官安排救治。

    乱世中的百姓,最容易感恩,刘大柱一家人,见这部官军对百姓们提供衣食还这般客气,故这一路行来,心中的愤恨已然消解了不少。并且,他在心下,悄悄地开始对这支军队的主将李啸,有种发生内心的感激。

    在来到山东登州城后,刘大柱才惊讶发现,整个登州城外,已有极多从全国各地运来的流民百姓。而这些流民,在到达登州后,便开始打乱秩序,杂然相处,以二十户为一组的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在编排完毕后,这些流民便被统一运到济州岛,在这里,再每家每户分别抽签,看看是去虾夷,还是去台湾。

    刘大柱了解到,在自已这批流民到来之前,基本上全部的流民都是安排去了台湾,而从他们这一批开始,因为猛虎军的李大人新得了虾夷一地,而要从这批流民中,抽签决定前去的人员。

    于是,刘大柱抽中了前往虾夷定居的签条,随后全家人,便成为了前往虾夷岛定居的首批移民中的一户。

    说实话,刘大柱对于这个虾夷岛,完全没有任何概念,这些原本在中国内陆生活的百姓,对于要渡海去海外的荒岛上生活,从心里有种抗拒与畏惧。

    只不过,军令在前,刘大柱纵然满心不愿,却也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一家老小,登上了前往虾夷岛的猛虎军水师船只。

    盛夏时节,乘着浩荡南风的船队,船队一路北行,在经过了十六天后,终于到了目地地小樽港。

    坐船坐得昏头脑涨的一家人,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陆地,皆十分欣喜。而一家人在提扛着简易的行李,踏上舷板上得岸来后,见到满目的针叶森林与青青草地,呼吸着带着松叶清香的清新空气,全体移民百姓,皆有种莫名的新鲜与好奇感。

    接着,在小樽上岸后,全体百姓便由军兵带领,一路折向东北而行,来到了初步建成的东升城。

    望着面前这座周长八里,四下皆有护城河环流而过,模样完全有如内地一座大县城一般的东升城,刘大柱竟恍然有种又回到了中华内地的错觉。

    在虾夷总管吴亮的安排下,全体流民暂时居住于东升城内的简易木板房中,随后便分发户籍腰牌,并以每家40亩的规格,以抽签的方式,分授了十胜平原附近的荒地。

    刘大柱一家,在这次抽签分地中,运气很好,所授的土地紧领着札幌河支流,一片平旷,极便耕种。而且这土壤黑得发亮,极为肥沃,更让刘大柱一家人欢喜不已。

    当然,为了安置这些新移民,李啸与吴亮等官员,已提前作好了许多准备工作。象各类生产物料,诸如麦种、农具等物皆为从山东运来,而耕牛则是就近从松前藩购买,总共约买了近500头,以每五户人家一头,分别发放。

    这些耕牛,每头值价4两银子,李啸以同样价值的铁器或呢绒,与松前藩进行交换,结果皆大欢喜。

    因为铁器与呢绒等物,在日本的售价极高,故李啸可以用少得多的物品,来抵换这500头耕牛。而对于松前藩藩主松前庆广来说,他在得到了大批的铁器与呢绒后,又可以再加价卖给属下的百姓臣民,这买卖做得实在是太划算了。

    在虾夷岛这样的苦寒之地生活,颇为不易。基本上一年之中,只能在短暂的无霜期里种一次春小麦,约在农历八月中旬时收获,其余的时间,因为天气过于寒冷,都难于栽种作物。所以,这批移民现在到来,要抓紧时间开垦荒地,建造居所,争取在农历八月底开始下雪之时,完成这些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在明年开春后,播种春小麦。

    考虑到这些移民的生活条件,将比台湾要艰苦得多。李啸特意规定,移民们所需的麦种、农具、耕牛,全部为免费发放。而从现在到明年此时,这整整一年的时间中,皆由李啸按供银钱,以每户人家1两银子为标准,进行分放,以确保这首批到来的移民,吃饱穿暖,生活无忧。

    而这些移民,他们新组建的村落,也与山东农村一样,每十户人家,设一名里长,由年长且品德端正者担任,平时由里长负责保管耕牛,分发农具种子,以及协调这十户人家之间的日常冲突,传达上官命令,督促纳税等事项。同时,再从这些里长中,按不同村落聚集的位置,选出一名村长。而这些村长里长,皆属于东升城民政司的半官方性质的管理人员。现在暂时直属民政司管辖,待日后,整个虾夷岛划分乡镇后,再由当地乡镇的民政所监管。

    接着,虾夷总管吴亮,对这些移民下达规定



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
    “李大人,您可是要把他们移入东升城中居住”虾夷总管吴亮,试探着问了一句。

    李啸摇了摇头:“不,若只是这般收留这三百余虾夷人,无以立威,更无法对其他虾夷部落产生影响。以本官之意,需为这个虾夷部落,重新夺回其部落领地,让其他的虾夷部落,皆慑服于我军之威。同时,要强逼他们签下内附协议,并以此为突破口,为今后吸纳各内附虾夷部落,提供一个标准的做法。”

    李啸心下主意已定,便亲自接见这个部落的头人,大加慰问,并设宴款待。

    这个部落的头人,见自已这般落魄来投,这明国的李大人,还能这般热情相迎,着实大出了他的意外,他与一众部民,心下皆是感激涕零。

    宴后,李啸让吴亮为猛虎军代表,按李啸的要求,与这个部落的头人谈妥内附协议,其内附的具体待遇与相关义务如下:

    1、虾夷土著部落内附我军后,若其部落在受到其他虾夷部落攻击时,由猛虎军将入犯的部落击退,以保证其部落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2、内附的部众人员,每年可接受猛虎军一定数量的物资与商品赏赐,以示荣宠,作为他们依附中华上邦的特殊礼遇。

    3、今后若内附部落增多,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断不可私斗,只允许由猛虎军派出官员,调解冲突,化解矛盾,并惩治犯事人员。

    4、内附虾夷部落的未成年儿童,均需强制前来东升城的学堂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期间,不但要学习汉人诗书文化,还要穿着汉人的衣着服饰,以及熟悉汉人的生活方式与礼节仪表。而这些孩童的一切生活开销,皆由猛虎军出资,不需要其父母或该部落出一分钱。

    5、虾夷孩童来东升城学习,其父母不得阻挡。若有阻挡者,由部落头领处罚其父母,同时猛虎军削减给予其部落的相关赏赐。

    4、鼓励虾夷土著女子,与男性汉族移民相互通婚,凡有虾夷土著女子与汉人移民结婚者,其家庭可获猛虎军奖励,这名土著女子的部落头领,亦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但今后,该土著女子只能与她的汉族丈夫,在猛虎军地界生活,不得再返回山寨。

    5、若部落男子愿意放弃山野生活,离开原有部落,而象汉族移民一样,在猛虎军地界开荒种地纳税的话,民政司可给予其汉族移民同等待遇。给他们授予土地,开荒耕种,象农具、耕牛与种子,皆为免费。并准允其与汉族女子结婚。其原有部落头领,亦可获得一定奖励。

    6、为保证此协议能得到贯彻实施,猛虎军给每家虾夷部落,外派办事文官一名,长驻其山寨,以监督协议贯彻实行,保证协议成果得以维护,并使猛虎军与部落之间,可有有效地长期沟通交流。

    李啸原本想着,这份隐藏着自已巨大野心的协议,可能会让那虾夷部落头人十分抗拒,却不料,这名头人在了解协议内容后,竟立即答应下来。

    因为,在虾夷土人头领看来,内附李啸的猛虎军后,不但可以受到保护,还年年有赏赐,儿童还可免费受教育,部落人口无论是外嫁还是外迁,部落头人均可获得好处,有这么多好处可得,若不答应岂不是傻透了。于是,部落头人喜不自胜,立刻连声表示同意。

    头脑简单的土著头人,当然想不到李啸这份协议的背后真实用意。

    只是,以李啸看来,这份协议若将来在整个虾夷贯彻实施后,不过一二代的时间,这些还处于原始状态的虾夷土著们,估计会与台湾土著一样,都会渐渐归化成汉族的新成员了。

    李啸坚信,只有归化成了一个民族,才会最终避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分裂事件,以及国家有难,某教必乱的灾难性战争发生。那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之类看上很美的概念,其实只能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一点风吹雨打。

    只不过在后世,由于民族概念与文化已然形成,当局这般行事,亦有其无奈之处。而在李啸身处的这个明末年代,蛮荒土著们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远未定型,李啸完全可以利用汉文化的优越性与包容性,将这些连文字都没有,只有一些原始粗陋的低级宗教的土著,消化吸收,让其真正成为汉族大家庭的血脉分支。

    协议签定完成后,李啸便派镇东营营长武壮,率领镇东营甲总甲哨兵马,以部落头人为向导,用摧枯拉朽般的强大武力,一举击溃了刚刚占据此部落山寨的另一个虾夷部落,让该内附部落,得以顺利返回原山寨中。

    说来好笑,这名部落头人,在重占山寨后,为了向李啸表示感激之情,竟挑了十名部落中他认为最美丽的女人,赠予李啸,以为谢礼。

    对于这份“美人礼物”,李啸大笑收下,然后回赠给该部落头人铁器、呢绒、海盐等丰厚谢礼,随后,他便将这十名虾夷女子,婚配给了十名汉族移民。

    李啸的这般既立威震慑,又厚利引诱的民族政策,在一众虾夷部落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很快就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仅仅两个月过去,就又有四个深受大部落欺压的小部落,请求内附。李啸当然痛快地答应了他们的需求。

    在虾夷岛上,一切事情都开始走上正轨之际,李啸没有闲下来,而是立刻抓紧时间,北上拓展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外东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旧称苦叶、苦兀、骨嵬或黑龙屿。俄译名“萨哈林岛”,日本称为“北虾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桦太”。该岛现为俄罗斯最大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国接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此岛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仅比北海道略小一些,其形状有如一条修长的小鱼,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物产丰裕,现为俄罗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美丽富饶的库页岛,在历史上,曾先后为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中华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而在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第一次从法律意义上,确立包括库页岛在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正式领土。

    只可叹,这样丰美的宝岛,引来了罗刹鬼的觊觎,1858年和1860年,侵略成性的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外满洲。后世的李啸,每次读到这样悲



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鞑虏换奖赏
    浩大的舰队,一路北上,四天后,首先到达库页岛南部的托马里地区。

    李啸随即令,让虾夷总管吴亮,带领1万名工匠,以及全部的近三千日本劳工,带齐生活与建筑物料,下船而去,在离海岸约七八里地的一处高地上,按李啸先前的规划,就地修建库页南堡。

    同时,李啸留下了镇东营甲总甲哨兵马,以及满州骑兵哨,就地驻守,以防止不怀好意的蛮族骚扰袭击。

    而李啸自已,则带着另外的1万名建筑工匠,和5千余名的汉族移民劳工,继续北上,去原先明朝囊哈儿卫地区,修建库页北堡。

    考虑到这囊哈儿卫地界,与那黑龙江入海口,只有一道窄小的鞑靼海峡相隔,故极有可能猛虎军在修建库页北堡时,有清军会趁大海封冻之际,跨海来袭,故李啸带了镇东营整个乙总兵马,以及玄虎重骑,飞鹞子轻骑,横行哨等精锐兵种前去,以备不虞。

    到现在为止,整个镇东营的兵力分布为,丙总兵马留守济州岛和萨摩地区。甲总兵马是分成三部,甲哨驻守松前藩,乙哨留守东升城,丙哨和另外的满州骑兵哨,则驻防在正兴建的库页南堡地区。而乙总兵马、玄虎重骑、飞鹞子、以及全部的1000名辅兵,统统集中的囊哈儿卫地区,全力保证库页北堡的兴建工作不受干扰。

    毕竟,对于库页岛的守卫工作来说,如果能顺利扼守住库页北堡这个库页岛的北部入口,使得入侵的清军无法顺利南下,才是守住整个库页岛的关键所在。

    两天后,整个水师舰队,顺利来到囊哈儿卫地界,来到这个位于现代俄罗斯波吉比城的地方。这里,是整个鞑靼海峡最窄之处,海峡对面,便是原先明朝奴尔干都司的哈儿蛮卫与卜鲁兀卫。

    李啸确信,因为此处海峡最为紧窄,故在大海封冻后,应是清军最有可能渡海而来的地方,因此,在这个地方凭海建堡,却是扼守住整个库页岛的关键所在。

    全体军民下船安顿扎营后,李啸与一众官员,亲自考察了一处离海岸有六里远的一处高地,此地枕河耸海,北面有囊哈儿河环绕整个高地流过,地势相当险要,实是建成库页北堡的最佳地理位置。
1...155156157158159...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