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没有呢,这不要等你回来才取么。”

    李啸沉吟了一下,便笑道:“我这宝贝女儿,身融汉满两族之血,肤白体健,可爱动人,长大了也一定是个美丽大方又英姿飒然的小美人儿,依我看来,就叫她李媖吧。”

    卓那希轻笑了起来,她点点头道:“李媖,这名字不错,琅琅上口又动听,妾身也十分喜欢呢。”

    当天,李啸在家中摆开大宴,一众妻妾儿女尽入席中,一家人和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

    次日,李啸去官府办公,却有陈子龙带着一名文士,前来向李啸报到。

    陈子龙领着那名身着儒衣,头戴平阳巾,身容清瘦,约有三十多岁模样的文官,进入李啸办公房内后,便大声向李啸介绍。

    “李大人,这位是举人郭符甲,字辅伯,号介庵,乃是福建晋江县人。曾与学生有旧,在其游历至山东之时,被余诚心相邀,故特来投效李大人。”陈子龙笑吟吟地介绍道。

    李啸双眼一亮,拱手笑道:“原来是郭学士,欢迎欢迎。”

    郭符甲前趋一步,亦向李啸拱手笑道:“赤凤伯客气了。在下虽有功名,却无官职,乃是白身一个。自天启四年甲子科乡试中举以来,先后六次会试落第,遂以教授为生,游历大明各等地,一路行止,或与学生讲论,或以诗酒娱情,或游历山水,或探访名胜,日子倒也逍遥快活。现来山东之地,所行之处,皆是萧条破败,但自到登州之境后,却见此处一片繁华昌盛,与山东其他地方相比,恍如天地之别。自是可见李大人治理之功,殊有绩效,他人不及也。现因子龙诚心相邀,故学生决定,特来投效追随李大人。“

    李啸大笑起来:“郭学士能来助某家,本伯凭添助力矣。本伯现欲新设一后勤部,总管各营军兵后勤钱粮杂事,却不知郭学士,愿任此职否”

    郭符甲眼中一亮,急急长叩一揖道:“郭某初来,李大人便委于钱粮辎重之重任,郭某敢不竭心尽力,报效大人知遇之恩。”

    李啸大笑了起来,又好生慰勉了郭符甲几句。

    他之所以这般看重这个郭符甲,却是因为,前世读过明朝历史的他,当然知道这个郭符甲的人生际遇。

    从天启四年开始,中举后的郭符甲,以白身辗转各地二十余年,前后六次会试不中,虽然表面逍遥自在,但内心之苦楚,却是无可述说。

    直到崇祯十六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郭符甲,前往京师参加癸未科会试,因得阅卷官周凤翔的赏识,郭符甲才最终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这时,本可外出做官的郭符甲,因见北方一片残破动荡,流寇已成滔天之势,深感前途无望的他,随即请假归里。

    直到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郭符甲被任命为户部四川司主事,并兼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核查军饷、兵力等诸多事宜。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破南京之时,郭符甲正在姑苏监督军饷,当时,各州县筹集送来的银钱,多达十三万余两,皆归郭符甲处置,有吏员便劝其将钱归为私用,并分给手下,以避战乱。郭符甲闻言,不胜愤怒,立刻严厉斥责了这名官员,他说道,现在虽然天下泥淖,一片腥膻,但自已却还是要做不染私尘,廉洁奉公的榜样,随后,他便把全部钱饷,尽皆下发给各路军兵。

    此时的郭符甲不知道,李啸之所以要重用他担任猛虎军后勤主事,正是看中了历史上的他,那良好的办事才能与廉洁自律的为官态度,才对他这般放心地委以重任。

    只是后来,升任礼科右给事中的离符甲,眼见南明朝廷官员互相倾轧,自忖不为所容,于是称病归乡。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进入福建,势如破竹,先后占领福州、泉州。郭符甲逃往建宁山中,谋求反击。

    隆武三年(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二十二日,郭符甲与郑成功与郑鸿逵二人,在泉州近郊桃花山会师,准备合兵围攻泉州。郭符甲在泉州府属邑,联合反清缙绅,举事响应。在当时,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各地乡勇云集,将郭符甲迎至永春,推举为帅,分部五镇,收复了永春、德化两县,其势一时颇振。

    可叹到了隆武四年(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率兵攻打永春,郭符甲顽强抗击,最终不敌,兵败殉国。

    《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郭符甲亲身督战,遍体鳞伤,仍然战斗不止,直到清兵砍断其头,方才倒地身亡,为国尽忠了。

    传闻郭符甲死后,其被斩之头颅,经过七日,仍然颜色如生,苍蝇、蚂蚁皆不敢侵犯,有如三国时期的关云长故事一般。

    安排了郭符甲后,李啸心下十分欣悦。

    算起来,他现在收入麾下的明末名臣,诸如陈子龙,姜曰广,刘宗周,华允诚等人,再加上这个郭符甲,已有5人,数量却也不算少了。

    &nb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
    “东海侯,咱们还直有缘份哪。“

    王珅笑吟吟地上前一步,虚扶了一下李啸,一脸奸笑道:“当日宣府镇一别,本以为是天涯两处,却想不到,咱家现在来你猛虎军任监军,这运数穷奇,安可道哉。“

    李啸站起身来,脸上已立刻堆起了热情的微笑:“王公公,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王公公能来我猛虎军任监军,李某自是无比欢迎,还望今后王公公多加提携美言,李某在此谢过了。“

    王珅见李啸这般上道,顿是一脸笑得稀烂,他急急道;“东海侯客气了,咱家与李大人,现在同在一处,彼此提携,实为理所应当。“

    李啸笑着作为了迎请的手势:“公公远来辛苦,李某已备下薄宴,请公公与诸位,随李某入席,请。“

    见李啸这般热情邀请,王珅与随从王信二人,得意地相视一笑,便笑着随李啸进入官厅而去。

    在一桌极为丰盛的酒席上,李啸与一众将领,言语恭敬地频频向王珅敬酒,让王珅心下,更觉快意无比。

    宴毕,李啸与王珅二人,入客厅继续闲聊。

    进得客厅,李啸与王珅二人分宾主而坐,寒暄了几句后,王珅便忍不住对李啸开口道:“李大人,咱家从京城来山东前,可是在朝中风闻诸多对东海侯弹劾抵毁之话语,却不知,东海侯对此作何感想“

    李啸哦了一声,笑道:“李某一心为国,其情可鉴。这般无耻小人要背后嚼舌头,本侯便只当他们放个闷屁罢了。“

    王珅摇摇头:“东海侯,宦途险恶,波谲云诡,不可掉以轻心哪。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銾金,东海侯还是要小心行事,多结善缘,消弥祸患,堵住这一众朝臣悠悠之口,方为稳妥之计哪。“

    王珅说完,望向李啸的一双三角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泽。

    李啸何其聪明之人,听了王珅这么一说,便自是知道他想对自已说什么了,于是李啸微笑道:“李某在朝中素无根基,想堵朝臣之口,谈何容易。故李某思来想去,一切还得多仗公公多为李某美言哪。当然,公公能为李某多说好话,李某却也不会亏待了公公。“

    “好,好,东海侯果是爽快人。“王珅脸上的笑容愈见灿烂,随即他微皱着眉头,故意用一种随意的语气,对李啸说道:“东海侯,咱家也不怕跟你说,咱家近来上下打点,花费实在太多,手头紧乏得很,不知道东海侯能否先折借些银两给咱家”

    李啸心下暗笑,这个王坤,才与自已刚刚见面,便开口要钱,脸皮倒是够厚的。说什么拆借,名字说得好听,只怕是,这钱一入了狗肚子,便是再不可能要回了。

    难怪在历史上,这个小人王坤,连永历皇帝的印玺都想偷去卖钱,现在看来,倒是其贪鄙之本性使然。

    “却不知公公,打算向本侯折借多少”李啸微笑反问。

    王珅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急急向李啸伸出两根指头。

    不过,他略一思虑,又赶紧加上一根,总共伸出三根手指。

    “公公之意,是先借三万两银子么”

    王珅头摇得有如波浪鼓,他尖锐的声音大声响起:“3万两银子,济得甚用。东海侯能把这登州建造得这般繁华,何等财大气粗。您就是拔根寒毛,都比咱家的腰还粗呢,就先借王某30万两银子可好“

    见得王珅双眼之中,满是贪婪之光,李啸虽然依旧脸上挂着微笑,但心下对他的看法,却是愈发鄙恶。

    30万两银子,亏这厮开得了口!

    这等贪婪奸狡的小人,初来乍到,便能从自已这里敲诈了30万两银子的话,那接下来的日子,这厮尝得甜头,又觉得自已有把柄在他手中,只怕更会随口要价,时时狮子大开口,这样一来,可有李啸受的了。

    想到这里,李啸便脸现犹难之色,他向王珅叹了口气道:“王公公,实不相瞒,本侯手头亦是紧张啊。这登州之城,看似繁华,却是刚刚草建,银钱用度极多。其中种种苦处,何足为外人道哉。以李某看来,公公所需之银两甚巨,且过段时间,待本侯手头宽裕了,再借给公公如何”

    王珅顿是拉下脸来,他恨恨地盯了李啸一眼,便极不耐烦地问道:“那东海侯现在,可有多少银子能借与咱家”

    本以为自已这话,在诉苦之余,还能给这王珅一个台阶下,却没想到,王珅竟这般厚颜无耻穷相追逼,李啸心下,对其人鄙薄已极。

    于是,李啸轻笑两声,便淡淡道:“这样吧,且待本侯盘点一番我猛虎军银库,再给公公报个数额,可好”

    王珅听懂了李啸话语中暗藏的奚落之词,脸上顿是青一阵白一阵,他恨恨地站起身来,冷冷回道:“罢了,既然东海侯这般困窘,本公公又如何可强人所难,这折借银子之事,就算了吧。至于这盘点银库么,本是本监职权所在,就不劳李大人费心了。”

    王珅这句话,让李啸的脸色,骤然阴沉了起来。

    什么意思,你还想掌管猛虎军的钱财粮饷不成,真真天包了你的狗胆!

    王珅说完这话,却没看他,作势便往外走,快到房门之际,他才冷笑一声,转过头来,对正一脸阴沉,却还在努力控制自已情绪的的李啸,冷笑着抛下一句话:“李大人,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世上,可没有谁白做好事,却不求回报的道理!”

    “送客。”

    听了王珅的话语,李啸并未抬头,而端着茶杯轻呷了一口,便冷冷地吐出这两个字。

    王珅咬牙冷笑,摔门而去。

    望着王珅离去的背影,李啸的目光,一时森寒无比。

    “去,把姜赞画与陈赞画二人叫来,本侯有要事与他们相商。”李啸对侍卫低声下令。

    侍卫应诺而去,很快,姜曰广与陈子龙二人,快步来到客厅之中。

    二人看茶入坐后,李啸便把刚才与王珅的谈话内容,对二人复说了一遍。

    李啸最后抚腿叹道:“可叹啊,这个王珅,若是他向本官勒索个几万两银子,本官看在朝廷谕令的面子上,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只是本侯万没想到,此人竟是如此贪婪卑鄙,才刚到军中,便向本侯狮子大张口要30万两银子,倒是好大的胃口!“

    “那东海侯可答应他了么“陈子龙急问一句。

    李啸摇了摇头,冷哼一声道:“此人这般贪婪,本侯如何可答应他!便借口要盘点银库,想将他支吾了过去。没想到这王珅,却是立刻恼恨,翻脸离去,估计现在此人,怕是正在馆驿中,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把本侯参上一本吧。“

    李啸说完,一旁的姜曰广,便接过话来说道:“这个王珅,实在是这些太监监军中的典型货色。以在下看来,皇上让这些太监当监军,监视诸镇兵马,看似能加强对各地军兵的管控监督,实则是让部下离心离德,加剧君臣对立的大错之举。“

    未等李啸回答,姜曰广便自顾自地继续说道:“皇上这般派驻监军,虽是为了便于朝廷管控诸镇军兵,但下面各军镇却皆是暗中抵制,以至矛盾频频,内耗极大。皇上一厢情愿地以为,派出太监到军中充当耳目,便可以防止文武官员的欺蒙与谋逆,却没想



第三百四十二章 扩军五营
    “狗入的李啸!咱家与你不共戴天!咱家要上奏天听,砍了你的狗头!”

    沉沉黄昏里,蓬头散发,模样极其狼狈,正被一众军兵强行押上一条二号福船的王珅,冲着背后登州城的方向,厉声大骂。

    旁边的一名押送军兵,见他被捆扭着两手都不老实,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啪地一声,狠狠地朝他脸上捶了一拳。

    王珅一声惨呼,噗地一声,吐出两颗带血的牙齿。

    “狗入的李啸。。。。。。“

    挨了一记狠揍的王珅,虽然还在小声斥骂,声音却是含混不清。

    他旁边的亲随小太监王信,却已是满面泪痕,低声劝道:“公公,别骂了,咱们现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王珅颓然沉寂,脸上的横肉,却在一抖一抖地跳动。

    到了船舱之中,其余的护卫被另行关押,独有王珅与王信,被关在一起。

    一灯如豆,已然松绑的二人,相顾无言。

    “公公,你说,那李啸,会偷偷地杀了我们吗”一片沉寂中,王信声音颤抖着低问了一句。

    王珅惨笑一声,他摇了摇头,对王信缓缓说道:“信儿,不会了。李啸既然不在登州城中杀我们,自然也不会在船中杀掉我们。我们此去台湾,家国万里,基本已算是彻底消失在人间了,于李啸已无任何威胁可言,他已没有必要取我等性命。”

    “这个李啸,如此猖狂大胆,他竟敢私自流放朝廷监军,就不怕朝廷来找他麻烦吗!”扣了王珅的话,王信松了口气,随即愤愤地说道。

    王珅又是一声苦笑:“唉,他若是怕朝廷追责,就不敢这样对待咱们了。倒是咱家低估了李啸的野心,自以为有了他的把柄在手,便可将其捏在手中随意操持。却没想到,此人这般狠厉绝决,说翻脸就翻脸,但是打了咱家一个措手不及。以咱家估计,现在李啸已将咱家的奏章和印信之类全部搜走,估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便可模仿咱家笔迹,向朝廷假传消息,倒是可以蒙混一时矣。”

    “纵然蒙混一时,但朝廷迟早会发现异状。界时,朝廷若追究下来,那李啸私流监军,却是死罪一条呢。”王信脸上闪过一丝狠色。

    听了王信的话语,王珅却是长叹一声摇了摇头:“信儿,你的想法太天真了。李啸既然敢这样做,就说明他已做好了与朝廷撕破脸面的准备。以咱家看来,从现在开始,李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快速充实自已的实力。等到朝廷发现异状之时,李啸手下已是兵强马壮,界时再向朝廷报上一个,咱们一行人遇海难而死的消息,朝廷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加以默认了。”

    “公公,那依你这么说,那岂不是李啸可以任意胡为,无法无天了么”王信的声音愈发往颤抖。

    王珅脸上又浮起苦笑,他叹息道:“现在国家方乱,天下争斗不息,这样的乱世中,有兵马有钱粮,才是最大的实力依恃。李啸手握强军,又多谋善战,乃是朝廷依为肱骨之将领,只要他不存反心,不碰底线,就是任意胡为,朝廷又能如何除非万不得已,朝廷也不会与李啸翻脸。只是这个李啸,虽然还保持着表面的忠诚,但其心下,对大明朝究竟是何态度,咱家却是实在看不透啊。“

    大海茫茫,夜色沉沉,这艘二艘福船,终于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
1...152153154155156...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