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陈圣之后,方运是景国唯一的希望!

    没有任何人说出这句话。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楚。

    景国的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代。

    李文鹰虽堪比四大才子,但他与陈观海之间出现巨大的空隙,没有镇得住一国的天才。

    而在李文鹰和方运之间,同样没有接近四大才子的天才。

    若陈圣没有受伤,再活多年,或许有人能封圣,但人人都知道,在陈圣陨落之前。景国不可能有人封圣!

    景国无人封圣的后果是,相邻的武国和庆国可以瓜分景国。

    无圣不成国。

    但方运是虚圣,只要方运能顶住武国与庆国的压力,景国有机会等到有人封圣。

    不过。这个希望很渺茫,区区虚圣无法顶得住两国的压力。

    所以,景国一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这也是左相柳山能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哪怕是皇室都不敢与柳山撕破脸皮。因为一旦景国被瓜分,皇室必然退位,到那时。柳山有无数种方法让景国皇室之人生不如死。

    方运站在船头,向城中的百姓道别。

    空行楼船超过一鸣之速,突破音障后,快速向宁安县直飞。

    空行楼船突破云层,来到高空的平流层,平稳而急速飞行。

    许多人和妖蛮都是第一次乘坐空行楼船,他们虽然好奇向远处看,但依旧排着整齐的队伍。

    方运对敖煌道:让他们解散,休息片刻。

    解散!敖煌趾高气扬地大喊。

    在敖煌眼里,天底下最威风的事情就是当教头,因为能把一群私兵训得哭爹喊娘。

    不一会儿,香风扑面,方运只觉一只柔软温润的柔荑握着自己。

    方运扭头一看,一身白色衣裙的杨玉环正站在自己身边。

    杨玉环没有看方运,而是望着前方的云海出神。

    怎么,想家了?

    杨玉环摇摇头。

    不怕吗?方运微笑。

    杨玉环轻声道: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不怕。

    柔柔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嗯!方运用力握着杨玉环的手。

    也不知飞了多久,前方的云海突然空出一个直径几百里的大洞,形成一片晴空,如同一个大陷坑。

    方运则神色微变。

    当空行楼船临近空洞边缘的时候,方运向下望去,就见前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脉,而在西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雄关镶嵌在山脚下,成为山脉南北的唯一通道。

    那就是玉阳关,一旦玉阳关告破,妖蛮就可长驱直入,直指京城。

    玉阳关内,数不清的士兵在操练,还有许多过路的商人旅人在歇脚。

    鹰扬军就驻扎在里面。

    玉阳关的中心屹立着一座圣庙,形成强大的力量保护住这座雄关,冲散云层。

    用不了多久,方运的仇敌兵部侍郎童峦就会入主玉阳关,接管鹰扬军,扼守此地。

    鹰扬军的重要性,仅次于京城守军。

    玉阳关是宁安县的大后方,一旦有妖蛮突入宁安县,由玉阳关的鹰扬军全权负责。

    妖蛮入侵若玉阳关的守将不去相助,那宁安县必将被攻破!

    若在方运任代县令的时候宁安县被攻破,则方运十科皆是末等,成为十国殿试进士中最后一名!

    人族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十科皆末等的倒霉进士,最后那进士含愤与妖蛮同归于尽。

    这,就是一些读书人曾经说过的,运气。

    运气不好,谁都不能怪。

    方运望着玉阳关,陷入沉思。

    庆国皇宫,秋阁。

    庆君翻阅完手中的奏章,猛地摔在桌子上,怒道:景国的官员简直欺人太甚!竟然要求朕拿两府的科举名额换临江府!如此一来,我庆国每年的童生减少近三千秀才两百!

    陛下息怒,临江府之重,重于两府的科举名额。宗午源站在庆君的对面。

    庆君冷哼一声,道:午源,文战选人之策,可是由你制定,说要十人不同,必然能打败方运,现在又当如何?

    宗午源突然露出神秘的微笑,道:陛下,您不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逼得方运使出浑身解数,比一州之地更重要吗?

    哦?庆君思索片刻,突然惊道,你是说,是要把方运的所有底牌让妖界知晓?让他们针对方运的杀招更加致命?

    宗午源微微一笑,道:这是陛下说的,下官可没说。(未完待续索,!




第816章 抵达宁安县
    空行楼船离开京城,跨过玉阳关,飞行许久,终于来到一座县城之外。

    敖煌把头探出船舷,奴奴站在龙头之上,小爪子牢牢按着砚龟,而食指高的小墨女则脚踏墨蛟,悬浮在奴奴身边。

    杨玉环握着方运的手,与方运一同观看。

    宁安县三字最近频频出现,方运已经无比熟悉,以至于明明是第一次看到宁安县,心中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宁安县是景国北方的运输枢纽,运往西北正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粮草几乎都会经过这里,因为宁安县外就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利用河道可以把粮食转运到东北或西北。

    那条河就是在北方很出名的益水河,而宁安县的别名便是益县。

    宁安县离益水河有数百丈远,从中引水环绕城市,形成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此刻已近中午,就见宁安县各处炊烟袅袅,一派安详之色,丝毫不像是紧邻前线的城市。

    宁安县的正北方,没有真正的城市,都是要塞或关卡。因为,那些地方只有战争与生死,妖蛮不会给人族任何机会种粮畜牧。

    城墙高筑,上面有士兵在巡逻。

    和江南一派春光不同,春风仿佛还未吹到这里,哪怕天空艳阳高照,一些地方还有些许残雪。

    方运昨日见江南春色,今日见塞北冬意,倍感怪异。仿佛置身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飞得更近了,方运才发现这个城市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割裂。

    一部分是严肃的军营。数不清的士兵在操练,这里的士兵大都是新兵。经过基本的操练后,会送往三边的各个关卡。

    一部分是热闹的商人。许多从武国来的商船会沿着益水河进入宁安,商品从宁安运往附近的城市,远比从陆路直接运到京城成本更低。

    最后一部分则是宁安县的居民,现在没有农活,得益于圣庙的力量,县城内并不冷。得益于宁安县的繁华,他们只要稍稍出力都饿不死。所以他们成了生活节奏最慢的群体。

    严肃,热闹,散漫,明明充满矛盾。却出现在同一座城市。

    亲眼看到这一切,方运才知道为何去年计知白用尽全力,殿试的民生一科也不过得到丙上,连个乙下都没拿到。

    民生所包涵的因素极多,治安贫富民风等等因素极多,哪怕计知白是左相的学生,这里的官员全面配合,也拿那些人毫无办法。

    在宁安县城外三里的亭外,站着许多人。

    方运目光掠过那里。脑海中浮现宁安县的各大势力。

    宁安县虽有鹰扬军的一军,但最大的势力却不是军方,而是转运司。

    这个控制整个密州运输的部门虽然只是四品衙门。但实权之大,甚至超过密州的州衙州文院和州军等三个三品衙门。

    密州只剩四府,另外五府或名存实亡,或已经被蛮族占据。

    地方小,人少,那么读书人就少。文院权力自然不大。

    在密州,军方力量最重。那属于文官系统的府衙力量就大大不如他处。

    州军虽然也属军方,但只是密州的守护力量,跟鹰扬军或定远军等大军完全不能比,所以权力也有限。

    偏偏三边各军特别依赖转运司,这就造成在密州转运司的实际地位高于其他官衙,至少由翰林坐镇,同时兼任三边转运司。

    两块牌子,一个部门。

    密州转运司的司正虽然是四品,但三边转运司的司正却是三品。

    转运司的司正名叫耿戈,其正妻在十几年前暴病身亡,之后便迎娶了左相柳山的侄女为正妻。

    转运司不仅下辖数十万民夫或辅兵,在宁安县当地就有六千战兵,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

    宁安县归青乌府管辖,之前宁安县的守卫主要由青乌府的府军负责,而现在,鹰扬军北字军中的北芒军已经彻底接管宁安县的城防。

    北芒军是除了转运司之外第二大势力。

    第三大势力,便是宁安商行。

    这是一个由本地豪强联手建立的庞大商业组织,而这个商行的创始者,便是景国的多家开国豪门,他们虽然不是半圣世家,但祖上都是跟着景国太祖流血流汗的大将,所以哪怕半圣世家也不会插手宁安的商贸。

    宁安商行已经渗透到宁安县的方方面面。

    第四大势力,是宁安县的官吏。

    这些官吏大都与当地名门望族通婚,盘根错节,在宁安县经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看似品级不大,但却直接负责宁安县的各项细节,若县令失去他们,几乎与盲人无异。

    四大势力,几乎全面倒向左相!

    幸运的是,方运暗中得到陈家张衡世家等帮助,凭借世家的强大力量,已经得到极少数官吏的效忠,不至于让他在宁安县两眼一抹黑。

    不仅如此,太后把景情部门中有关宁安的资料交给方运。

    即使这样,也不过是让方运由零变成一,离一百还有遥远的距离。

    在殿试中,别人虽然会称呼方运为虚圣,但却不能行使虚圣的任何权力,方运只能当自己是普通的县令,没有任何特权。

    方运唯一能依仗的除了自己,就是私军。

    有两千多私军在,方运相信四大势力不会乱来。

    但是,四大势力若要折腾一个县令,也不需要乱来。

    这宁安县,便是龙潭虎穴。

    方运抬头看了看天色,明明一片晴朗,却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方运俯视下方的三里亭。

    宁安县是北边重镇,根本没有十里亭,最远处也只有三里亭。

    官员站在三里亭前,而从三里亭到宁安县的道路由州军全部封锁,两侧刀枪林立,气势冲天。大量的宁安县居民挤在城门后的大街上,方运甚至能看清他们或喜悦或好奇的表情。

    空行楼船落地,停稳。

    一身白衣的年轻人站在船梯上,眉目清秀,看似不过二十,但是目光深邃,神态稳如老书生,他目光扫视,如君王巡察,大儒驾临。

    恭迎方虚圣!

    下方之人,无论是与左相有姻亲的三品翰林,还是北芒军正四品的北芒将军,无论是崔圣世家的女婿,还是盘踞宁安县百余年的名门官吏,全都恭恭敬敬地低头作揖,没有丝毫的应付,反而生怕礼节不周。

    方运望着他们。

    他们无一人收手抬头,就那么揖着,用余光看着上方的方运。

    诸位不必多礼,从此以后,我们便是一家人。



第817章 执鞭驱马
    方运面带和煦的微笑,慢慢下船,仿佛完全不知道眼前的官商是自己的敌人。

    而方运对面的所有人也一样,全都带着无比和善的笑容,若是只看表情,必然以为他们把方运当成至亲。

    走到近处,方运强忍心中的恶心,笑着拱手道:见过宁安县的乡亲父老,从今天起,我便与诸位一样,是宁安县的一员,不再是方虚圣,而是本县的县令一方之长,以后全要仰仗诸位。

    您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举世无双的方虚圣。一位长者笑道。

    方虚圣驾临宁安县,宁安必然永久安宁,是我们仰仗您才是!

    是啊,您若到来,我宁安必然教化大兴!我昨日还去了您的藏书馆。

    众人纷纷夸赞。

    方运连连自谦,一开始只是说客气话,后来示意众人不要夸赞,但那些人非常热情,始终不停。

    等方运身后的家眷和私兵完全下来,连装载书籍和家用物品的马车都已经下船,他们依旧说个不停。

    就见一位身穿翰林服的中年人向前一步,笑道:诸位说也说够了,就让本官为方虚圣一一介绍吧。

    众人齐齐闭嘴,整齐划一。

    方运继续面带微笑,毫无变化,敖煌只是眨着眼,杨玉环也一样没多想,只是觉得有些奇怪。

    但是,方运身后的苏小小和众多读书人的面色有细微的变化,因为这就是无形的下马威,方运说了半天没人听,但那这翰林一句话就让阻止了所有人。

    方运笑着看向那位翰林,道:若我所料没错,您就是三边转运司司正耿戈耿大人吧?多亏了您在后方调度粮草军械,不然前线的士兵无一日安稳。

    但是,方运身后有几个读书人发出轻微的冷哼。就是因为这个耿戈暗中运作,使得去年庆国的左军大败,死伤无数。

    无论是方运耿戈还是宁安城众官,好像无人听到那几个读书人的冷哼。
1...476477478479480...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