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众多读书人哄笑起来,尤其是今年要参与殿试的进士,更是毫不掩饰心中的不安全感。
域空兄越来越能发牢骚了,废话少说,快赠诗给我。方运笑道。
颜域空点点头,沉思片刻,望向路边的树木,缓缓吟诵。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好!方运与众人一起称赞。
这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期盼远行之人归来,但是,许多庆国人面色变得难看。
有人小声嘀咕:你颜域空盼着方运回来,难道是再夺我庆国一州吗?
不过,大多数庆国人都没说什么,别的庆国人盼方运归来不合适,但方运与颜域空是患难之交,甚至可以说救过颜域空的命,颜域空写此诗无伤大雅。
随后,庆国文相古复又点了一人,是一位二十出头的进士,那进士兴高采烈赠诗。
对于这个进士的出现,庆国人大都沉默,因为这人是古复孙媳的亲长兄。
轮到第三个人的时候,古复就有些为难了,他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突然不动声色地碰了一下官印。
方运发现这个小动作,知道他是收到了传书。
片刻后,古复轻咳一声,道:这样吧,请翰林宗午源书写一首送别诗,赠予方虚圣。
十里亭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此次的文战象州,可以说是宗家引发,结果庆国不仅失去象州一地,宗家阻挠方氏藏书馆也宣告失败,跌了一个大跟头。
这时候宗午源要出来写送别诗词,那必然不可能是顺顺当当的好诗词。(未完待续索,!
第809章 《忆江南》
何鲁东立刻上前制止,道:古相所选之人,非常不妥。先前两人与方虚圣年纪相差不大,相赠相送,实属寻常。但宗午源年纪颇大,文位又是翰林,算不得庆国年轻人。
宗午源迈步上前,微笑道:与方虚圣比,我等功绩微末,都可称得上年轻人。不过是名位而已,何将军就不要斤斤计较了。更何况,三人年纪依次增大,除我之外,似乎没有太合适的人,否则,我庆国必然有人站出来反对。何将军,你且问问。
何鲁东望向庆国读书人,哑口无言。
大部分庆国人都觉得很寻常,宗午源的确有资格说这种话,身为半圣世家的嫡系子孙三十岁的翰林,如果连他都没有资格出面,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有资格。
但是,方运发现其中一些官员冷着脸,明显反感宗午源的话。
方运点点头,道:不错,午源兄声名赫赫,当年未及三十便成翰林,堪称庆国年轻一辈的文人领袖。
那些原本反感宗午源的人听到这话,眼中的厌恶之色更重。
宗午源目光一闪,立刻解下腰间佩剑,道:宝剑赠英雄,诗词送名士。方虚圣既是英雄,又是名士,那自然是宝剑与诗词一起相送。此剑绝非泛泛,乃是我庆国名将顾青原之佩剑。
听到顾青原三个字,景国许多人脸上的笑意消失。连方运的表情都有细微的变化。
这位顾青原在一百年前号称军略无双,压着景国打,现在毗邻象州的永州。就是顾青原从景国手中夺走。
此刻所有人都知道,宗午源赠送的诗词肯定有问题。
就见宗午源双手托剑,缓缓诵诗。
游人景都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许多景国人先是疑惑不解,但旋即面有怒色,但是却只能把怒火压在心里。
这首诗表面看非常普通。只是说方运要回景国,宗午源把宝剑赠送。代表一片真心,字浅情深,本身是不错的诗词。
但是,读书人不是莽夫。许多诗词文章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方运本来就有所戒备,听完此诗,立刻想起《史记中的一个典故。
《史记中记载,季子在出使的途中,遇到徐君,徐君很喜欢季子手中的宝剑,但没有讨要,季子也看了出来。不过,季子要佩剑出使他国。什么都没有说。
等出使他国完毕,季子回返,准备把宝剑赠予徐君。但是,此时徐君已死。于是,季子就把宝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枝上。
这是一段被古人称颂的故事。
同样的典故,同样的诗词,若是颜域空用,那必然是一片真心。但若是宗午源所作,明显有诅咒方运死的意思。
若宗午源不是世家子弟。面对这种诅咒,景国有权直接到刑殿上诉,严查此人,毕竟是十分严重的以下犯上,违礼。但是,宗午源不仅是世家嫡系,而且宗圣还活着,就算撕破脸皮起诉宗午源,最后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最多是宗午源口头认错不该乱用典故。
景国众人憋着一肚子火。
一些庆国人露出得意之色,斗诗论文唇枪舌剑,乃是读书人的本事,庆国丢失一州,骂一骂方运也算出了口气。
不过,那些文位较高的庆国读书人大都微微低头,他们明显不屑于参与这种争斗,但身在庆国,又不能反对同国之人,只能沉默。
方运知道,现在庆国人都在看自己笑话,都想让自己情绪失控说出一些失礼的话,但是他淡然一笑。
无论是宗午源还是庆君抑或他人,全都不明白方运为何毫不在乎。
庆国文相老奸巨猾,立刻轻咳一声,拱手道:方虚圣,我庆国三人已经赠诗完毕,若您不嫌弃,就回赠一首吧。您是离开之人,按惯例不作送别诗词。此刻正值无限春光,桃花初放,江水滔滔,任意一景皆可入诗词。
方运微笑道:我想作两首词。此地既然是江南,那第一首就作《忆江南吧。
恭候虚圣大作!古复后退一步,表示礼敬。
方运背负双手,微微抬头,望向长江。
在场大多数人立刻微微颔首,有的人甚至稍稍弯腰,表示对方运的敬重。
方运慢走几步,走到十里亭中,张口诵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方运诵完这首白居易的名篇,赞声雷动。
好!
不愧是方虚圣,同样是临场所作,一人压三士!庆国一位老翰林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色彩浓烈,异常明丽,一词道尽春日江南的美丽!
此刻庆国人就事论事,没有人敢指责,也没人愿意指责,毕竟是写得真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中的江花,应该是江边的红花吧?
不好说。旭日东升,可染红江中浪花。
绿如蓝用得好啊,江水的绿色比制作青绿色的染料更加绿,明艳之色,跃然眼前。
众人纷纷议论,但声音突然小了下去,只因有一个年轻进士突然发问。
方虚圣从未来过江南,为何说‘风景旧曾谙’。未见江南景色,怎能说风景早就熟悉?
宗午源等人面色一沉,没有说话。
众人面面相觑,仔细一琢磨,有人恍然大悟。
这句话明显是指,这江南许多地方本就是景国的国土,方运身为景国人,本就应该早早熟悉。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第一句江南好,用意太明显了。
说是忆江南,不如说是方运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江南!
景国众人微微点头微笑,大概明白了方运作此诗的意图,方运只用一首词证明自己是胜利者,从更高的层面来反击宗午源。
江南好,是因为往日的风景必将重现!
就如同方才景国人无法反击宗午源一样,庆国之人也没办法指责方运什么,更何况,方运没有任何人身攻击,是以胜利者的堂堂正正之姿写此词,哪怕承认其中的隐喻,也无可指摘。
古复不想这种场面继续尴尬下去,于是道:请问方虚圣,您的第二首呢?
方运看了一眼宗午源,又深深看了一眼庆君,转身就走,边走边舌绽春雷。
待来日,本圣驾临庆国皇宫,携此宝剑,将第二首词赠予庆君!
庆君脸色剧变。
第810章 臭不要脸
敖煌跟在方运身后,扭头看着庆君,露出阴恻恻的笑容,道:臭不要脸的庆君,等方运驾临庆国皇宫的时候,本龙一定会出现!这些天,本龙怕被方运骂,本来憋着一肚子邪火!你们先逼得丘崇山那种好汉为难方运,把他活活累死,又让宗午源这个同样臭不要脸的诅咒方运死,这个仇,一定得报!
庆君不敢责斥敖煌,只得解释道:煌亲王此言差矣,文战乃是两国交兵,各显其能。方虚圣不伤分毫,我庆国除了丘崇山,连屈寒歌也被杀,明明是我们败了,您为何还要咄咄逼人?
屈寒歌死活关本龙屁事?那是他自己找死,方运已经警告他了,让他别毁真龙古剑,他不听怪谁?臭不要脸的,你还有理了?你给本龙等着!
庆君和宗午源被敖煌左一个臭不要脸右一个臭不要脸骂得无比难堪,但都没有再说话,忍了下来。
算你们聪明,知道闭嘴!臭不要脸的!敖煌白了庆君一眼,摇头晃尾巴跟在方运身后。
一部分景国官员憋着笑,跟着方运上船,剩余的景国官员留在原地,准备继续接下来的谈判。
而庆国众官员则面面相觑,方运的话虽然平静,但隐隐震得人耳膜疼,普通的舌绽春雷不可能有这种声音,明显是方运下定了什么决心,导致虚圣之言引发天地元气响应。
诸位。你们说,方运此子到底想对国君陛下做什么?
总不会是杀上金銮殿吧?宗圣一只手便能让他灰飞烟灭!
自然不会是杀上皇宫,不过。听他的语气,似乎非常不一般。
想想之前文战的情景,明显是想为丘崇山报仇,但是,不知道他用何种手段。
就算他成半圣,最多也是降临到皇宫斥责庆君,根本无法报仇。毕竟我庆国还有半圣。
他不会是想击败宗圣然后杀到庆国吧?
那不知道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到时候景国早就灭了。大概只是一时的气话吧。
不过,这次我庆国的颜面全被丢光了!上次方运文压夕州,以一敌十,那只是文斗。情有可原。但此次文战,输得太惨了。堂堂进士十老之一被杀,以后我庆国谁还敢与景国人文战?胆气全被方虚圣吓没了。
话不能这么说。站在两国的角度考虑,此事是我庆国不利。但如果站在人族的角度考虑,我们庆国可是逼得他写成整整两首传世战诗。一首《凉州词,唤出玉门关,翰林之下无敌!一首《红尘杀,神鬼莫测,颠覆人族的进士与翰林的战斗方式。这份功劳。我庆国理当有一份!
胡言乱语!你还是不是庆国人
庆国人不断议论,方运却踏上空行楼船,飞空起航。
空行楼船越飞越快。方运走到船尾,眺望象州。
天空有飞鸟掠过,在极远的地方,阴云密布,下着春雨。近处阳光明媚,百花盛开。鸟兽穿行在山林间。
方运低下头,下面就是宽达百里的长江。江水滔滔,有船只穿行,水妖捕鱼,犹如一小片的海洋。
我会再回来的!
方运说完,转身与景国的读书人畅谈。
那些读书人对《凉州词和《红尘杀十分感兴趣,文位低者,想借用这两首战诗词增强自身,文位高者,则想通过学习两首战诗词,书写出性质相似但文位更高的战诗词,是否传世不重要,自己能用最好。
众人先讨论《凉州词,讨论了许久,始终觉得这首诗太难超越了,此诗至少是镇国之诗,尤其那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简直把塞外的所有景象用两句概括,有种万里塞外在眼前铺开的感觉。
许多人试着改换其中的少数词语改诗,但始终徒有其形,不得其神。无神韵,无法从玉门关借力,就不可能形成战诗。
随后,众人又讨论《红尘杀,其中那句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引发了高度的赞扬,单看文字,隐隐有一种舍生取义的气息。这种悍不畏死的战诗词,一旦获得义之圣道和勇之圣道加持,力量会再度提高一个台阶,不知道会形成什么样的变化。
一路风平浪静,再也没有妖蛮前来阻挠,在傍晚前,空行楼船降落在景国学宫之中。
包括太后和左相在内,所有京城高官世家家主豪门家主和名宿文人都在下方等候,而学宫的数万学子围在四周。
轰隆隆
空行楼船停稳,放下船梯,方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万胜!
万胜!
万胜
在场所有人高声欢呼,连太后与左相都跟着喊了几声,小国君格外兴奋,喊个不停。
方运向众人一拱手,微笑着向下走,敖煌也一副英雄凯旋的模样,大摇大摆跟在方运后面,时不时举起小爪子向下虚按,示意众人不用那么热情,要冷静。
一道白光突然钻出,飞入方运的怀中,然后就见奴奴在方运的怀里不断打滚,拼命往方运胸膛挤,像是撒欢儿的小狗一样。
方运笑着抚摸着小狐狸,顺利下船。
接下来就是盛大的欢迎仪式,之后方运与众人前往皇宫,举行远比之前任何一次文会都更加隆重的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太后当众宣布,由于方运夺回象州,大批的官员会前往象州,会有许多县令之位空出来,今年额外拿出五十个县的县令供新晋进士代掌。
今年会试排名第五十一到一百的新晋进士,殿试本来与他们无缘,前五十的新晋进士甚至已经赴任,他们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哪知峰回路转,方运文战一州,生生多出五十个代县令名额。
猜你喜欢